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目录: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富贵不能淫》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点拨】A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点拨】例句是凭借。A按照。B因为。C凭借。D来。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点拨】A离开。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点拨】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点拨】A表修饰;表顺承。B的原因;的人。C助词,的;代词,他。D都是凭借。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点拨】D入/则无/法家/拂士
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点拨】A凭,考;来。B代词,城池;动词,到。C给;和。D表顺承;表顺承。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点拨】A正义;方法;正义。B离开;离开;离开。C极点;到;到。D主谓之间;动词,到;代词,他。
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点拨】A起,被任用;发出。B常常;常常。C被选拔;发动。D同“弼”辅佐;违背,不顺。
10、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点拨】A护城河;池塘。B武器;士兵。C的原因;的原因。D主谓之间;动词,到,往。
1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C )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
【点拨】C施行“仁政”。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点拨】B古今异义,护城河。
13、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点拨】A词类活用,限制。
1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B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点拨】B方圆三里那样的内城和方圆七里的外城
1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点拨】D是仁政,不是法治的思想。法治是法家的思想。
16、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点拨】C能证明这个道理。
二、《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