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巩固练习2023-2024学年(文字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zhóu li 相处都很和睦。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pùsù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峪,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zhóu li()pǔsù()周济()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周济”中“济”的意思是;“任劳任怨”的意思是。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选词填空。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累/劳碌)着。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坚持)一家人的生活。
(3)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拘束)着我们,不允许我
们染上一点。
(4)母亲(沉重/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代/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3.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
本文是一篇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母亲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B.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
....的事情啊!
C.这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情真意切。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
....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
5.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和蔼”“慈祥”“悲惨”“慰勉”都是形容词。
B.“宽厚仁慈”“含辛茹苦”“衙门差役”的短语结构类型是相同的。
C.“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一句的主干是“这是事情”。
D.“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一句是转折复句。
6.根据下列括号内的要求变换句式。
(1)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改成肯定句)
(2)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改成反问句)
7.学完本课后,语文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感受母爱”综合性语文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问题。
(1)经典再现:
请写出一句跟母亲有关的诗句:
请写出一句跟母亲有关的名言:
请写出一部跟母亲有关的文学或影视作品:
(2)品味母爱:
活动中,某同学唱了一首《母亲》,歌中唱道:“你人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歌词。
(3)抒写我心:
活动有一个环节是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母亲,你准备把贺卡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你想要写些什么话语向妈妈倾诉你对她的情感?
二、课内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8.简要概括作者感谢母亲的原因。
9.“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文章主旨有何作用?
10.“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1.选文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条理清晰的说明
D.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E.激情洋溢的抒情
三、拓展阅读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这时我的泪又来了。
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
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
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
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
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13.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什么作用?
1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个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15.读了这篇文章,会自然而然地令人想到自己的父亲。
如果让你给父亲发一条短信,你会怎么说?(2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妯娌朴素(2)富峪富裕(3)救,救济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4)排比
2.(1)劳碌(2)支持(3)管束(4)沉痛时期
3.朱德选集记叙生平
4.D
5.C解析:A项“慰勉”是动词;B项“衙门差役”是偏正短语,其余两个是并列短语;D 项是因果复句。
6.(1)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耕田。
(2)难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不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7.(1)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儿行千里母担忧。
高尔基小说《母亲》(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日常生活中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读来让人为之动容。
(3)示例:心形,用一颗心向妈妈献礼。
话语:妈妈,我们的心永远相连,无论走到哪儿,我都能感受到您的牵挂。
妈妈,我爱您,祝您永远健康、快乐!
二、课内阅读
8.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9.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旨。
10.不能。
前者表示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所以不能互换。
11.D
三、课外拓展
12.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枯瘦的形象作对比,展现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
13.证明印象与现实存在偏差,表现当时生活拮据,父亲采石也是由于生活所迫。
14.不矛盾。
“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那个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