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929(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2)郊穷饿不得安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

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孟郊仕途不顺的原因。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杏花(节选)①韩愈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②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注】①此诗约于元和元年(806),韩愈在江陵贬居之时所作。

②曲江:长安胜地。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出了杏花所处之地,次句“能白红”写出了杏花红白相间、鲜艳明媚的色彩。

B.诗人明知满园杏花的曲江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到达,但仍表示要不避风雨前去观赏。

C.本诗以“浮花浪蕊”衬杏花,《琵琶行》中以“山歌村笛”衬琵琶曲,二者都是以宾衬主的手法。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遥想来年杏花应该盛开,叮嘱寺中的人一定不要忘记相告。

7.古寺中的两株杏花是本诗的核心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两句可以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怨恨和非议早有预料。

(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写诗人登快阁亭所览的阔大幽远的景色,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语文课上,徐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借代手法,然后他从高中教材的唐宋诗词中举例来解释,他举道:“,”。

(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20分)
材料一: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以鈇钺
..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又罗而致之幕下。

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

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处.焉?士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9分)
重阳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①,亦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南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望见白衣至,乃王宏送酒也,醉而后归”。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惊”“空”二字,让一腔幽怨透纸而出,奠定了本诗低沉抑郁的格调。

B.诗的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年近半百,仕途坎坷
C.诗的颈联“乌帽自欹斜”,既是诗人对自身状貌的描绘,也暗含对官场黑暗的无奈。

D.诗人善于借景抒情,如写菊花未开,表达心情的寥落,烘托内心的烦闷。

7.这首诗多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传递出诗人复杂的心绪。

请结合全诗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小明背诗只顾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诗句内涵。

这种“丢了西瓜拣芝麻”的行为是很不明智的。

用韩愈《师说》中的名句来说,可谓
“,”。

(2)《苏幕遮•燎沈香》中的“,”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3)“鹧鸪”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

可以表示爱情思怨,如温庭筠用“”一句中的“鹧鸪”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还可以表示失意愁苦,如辛弃疾用“”一句中的“鹧鸪”的鸣啼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BEH
解析:“洛中”为地名,前面省略介词“于”,构成介词短语,后置,其后断句;“谈宴”为“喝酒聊天”的意思,作谓语,其后断句;“郑余庆”为人名,作主语,其前断句。

故在BEH三处断句。

句子翻译为:李翱在东都洛阳任分司官,天天与孟郊喝酒聊天,把孟郊推荐给兴元节度使郑余庆,于是郑余庆表奏孟郊为幕府参谋。

2.C
解析:C.“意思相同”错。

漂泊沦落,官职卑微。

薄:卑微/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

薄:迫近。

3.C
解析:C.“他那些感伤自己遭遇的诗歌艺术价值却不高”错误,原文为“其诗多伤不遇,年迈家空,思苦奇涩,读之每令人不欢”,意思是指孟郊自抒感伤情怀的诗作由于情感悲凉,让人读后心情沉闷,这与其诗的艺术价值大小无关。

4.(1)县令报告州府长官,州府派一位代理县尉来代替他任职,分取孟郊一半的俸禄。

采分点:白:报告;假:代理。

(2)孟郊因处境困厄遭受饥饿而无法安顿赡养他的父母,周游天下却没有际遇(机会)。

采分点:穷:处境困厄;亲:父母。

5.①性格耿直,不合于世;②寄情山水,耽于诗酒,公务多有荒废;③时人认为他心胸狭小,气度迫促。

解析:根据原文“性介,不谐合”可知,其性格耿直,不合于世。

根据原文“郊间往坐水傍,命酒挥琴,裴回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可知,其寄情山水,耽于诗酒,公务多有荒废。

根据原文“当时议者亦见其气度窘促”可知,时人认为他心胸狭小,气度迫促。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郊,字东野,洛阳人。

最初隐居于嵩山少室山,自称处士。

他性格耿直,不合群。

韩愈一见到他,二人就结为忘形之友,在饮酒吟诗时互相唱和。

孟郊在贞元十二年与状元李程同榜登上进士第,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授职溧阳县尉。

溧阳县有投金濑、平陵城两个地方,草木丛生,茂密浓郁,城下有一潭积水。

孟郊间或前去坐在水边,令人摆酒,挥袖弹琴,往来徘徊整天吟诗,而衙门公务多荒废。

县令报告州府长官,州府派一位代理县尉来代替他任职,分取孟郊一半的俸禄。

孟郊于是辞职回家。

李翱在东都洛阳任分司官,天天与孟郊喝酒聊天,把孟郊推荐给兴元节度使郑余庆,于是郑余庆表奏孟郊为幕府参谋。

孟郊去世后,郑余庆给他家数万钱办理丧事,还供养孟郊的妻子儿女数年之久。

张籍给孟郊加谥号为“贞曜先生”,孟郊的门生弟子在远方为老师悼念。

孟郊不善于谋划生计,家贫如洗,衣衫褴褛,却从不俯首低眉作出可怜的样子,然而好义的人更要赠送他财物。

孟郊擅长写诗,其诗富于理趣,韩愈极力称赞他的诗。

他的诗大多感伤自己命运不济,年迈家贫,思路苦涩奇特,读了总是让人不欢畅。

孟郊考中进士之初,吟诗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时的评论者也觉得他心胸狭小气度迫促,孟郊最终漂泊沦落,官职卑微,诗谶这种东西的确是有的啊。

孟郊著有《咸池集》十卷,流传于世。

材料二:
现在有平昌人孟郊,是一位志节坚定的人士,我听说您以前了解他。

孟郊以五言诗而闻名,早在前汉时期的李都尉、典属国苏武,以及建安诸子、南朝的谢灵运和谢朓,孟郊都能兼容他们的风格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李观曾在推荐孟郊给梁肃补阙的书信中写道:“孟郊的五言诗,高险之处,前无古人;平和之处,俯视谢灵运和谢朓。

”韩愈送给孟郊的诗中写道:“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这两个人都是懂得诗歌的人,难道会欺骗天下之人吗?孟郊因处境困厄遭受饥饿而无法安顿赡养他的父母,周游天下却没有际遇(机会)。

他在诗中写道:“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

出门即有阂,谁谓天地宽?”他处境的困顿也太严重了。

大凡贤人和奇士,都自负其才,不会无原则地附和世俗。

因此即使见到他们,也很难真正了解他们。

因此,见到贤人时能够了解他们,了解后进而能够任用,任用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而且能不被谗言离间,这样的人天下只有一个。

6.B
B.“诗人明知满园杏花的曲江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到达,但仍表示要不避风雨前去观赏”错误。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意思是长安城中曲江池边的满园花树,如今已不能再去了,在这儿欣赏这两株杏花,
怎能避开风雨呢?诗人由眼前古寺中的杏花自然联想到长安曲江满园的杏花,慨叹自己置身荆蛮之乡,只能空自怀想而不能回到长安重睹满园杏花之盛。

对眼前这两株鲜妍繁茂的杏花便特别倾注感情,不避风雨,时常前往观赏了。

故选:B。

7.①是作者生发情感的媒介。

诗人由眼前的杏花想到了长安的杏花,联想到往日京城的生活,心生感慨与无奈。

②象征作者的身世命运。

杏花“万片飘泊”,诗人漂泊异乡,欲归不得,命运相似。

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要先分析意象的内涵与作用。

根据前四句可知,诗人在城北住所的隔壁,有一座荒凉的古寺,古寺中有两棵红白相间的杏树。

诗人由北郭古寺的杏花想到了长安胜地曲江满园的杏花,慨叹自己置身荆蛮之乡,只能空自怀想而不能回到长安重睹满园杏花之盛,而对曲江满园杏花的怀想便蕴含了对自己当年登龙虎榜、杏园游宴、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的怀念追恋,不由地心生感慨与无奈。

所以,杏花是作者生发情感的媒介,杏花是唤起对京城生活和岁月的美好回忆的事物。

结合“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可知,诗人观赏古寺杏花,从“能白红”之盛开至感慨“万片飘泊”之凋零。

往日观杏花之盛,怀念京城而情何穷;今日观杏花之凋,则忽生惆怅之情,因为看到“万片飘泊随西东”的杏花,就自然联想起自己窜逐岭外、流落荆蛮的命运。

那么在这里,杏花已成了自己飘零凋伤身世命运的象征。

杏花“万片飘泊”,诗人漂泊异乡,欲归不得,命运相似。

8.(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二)
1.B、D、G
解析:画线句的意思是:宰相为皇帝搜罗人才用于朝廷理政,将军为皇帝选拔文才武将到幕府中以备国家任用,要使国家内外不安宁。

“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句,所以这个句子是一个表意完整且独立性较强的句子,由此可以判定第一处停顿应选在B处,意思也相近;“不可得”的宾语是“求内外无治”且只不过是提前了,所以第三处停顿应选在G处。

2.C
解析:C.夺:夺取、抢夺、胜过。

3.C
解析:C.“韩愈的好友石处士、温处士一直怀才不遇,直到乌公的出现。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4.(1)那些辞官回乡闲居里巷的士大夫们,和谁一起往来交游呢?
采分点:“去位”,辞官,定语后置句,往来交游,和谁一起往来交游呢?
(2)任用他担任官职,考核他的功绩。

采分点:“试”,任用,考核,功绩,考核他的功绩。

5.①赞扬乌公善于识人、用人的德才;③为好友的离开而怅惘不舍。

解析:①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礼为罗。

未数月也,于是以石生为媒,又罗而致之幕下”可知,作者为此而感到高兴,拜公于军门,为天下贺”可知。

③结合原文相关语句“以后所称,作者又因为好友得到朝廷重用但又不得不离开自己而感到怅惘与失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

那冀北是天下产马最多的地方,但怎能选空那里的马群呢,并不是没有马了。

伯乐善于识马,就把它们选走。

假如一匹好马都没有,也不能算是虚夸的假话了。

东都洛阳。

拥有真才实学而隐居不仕的人中,洛河南岸的那一位叫温生,认为石生是个人才,将石生招入到幕府之中留用,又认为温生是个人才,以礼前去招募。

尽管东都确实有很多真才实学之士,把其中最好的人挑走,把其中最优秀的那个人又挑走了,从东都留守,直到各部门的主管、河南两县的官吏,以及处理事务上遇到疑难问题?那些辞官回乡闲居里巷的士大夫们?年轻的后辈晚生?东来西往路过这里的官员。

像这样就可以称作是:御史大夫乌公一到洛阳镇守。

难道不也可以这样说吗?
皇上处理天下大事,只有宰相和将军而已,将军为皇帝选拔文才武将到幕府中以备国家任用,要使国家内外不安宁。

我被羁留在这里任职,想依赖石。

现在,这又怎能不使我耿耿于怀呢,能拜在乌公军门之下,成为天下值得祝贺之事,是我私下里对选尽人才这等事情的抱怨罢了,我便推敲他的诗意而写了这篇序文。

(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材料二:
细看冶炼时掺入多少锡以及观察铸剑时火色是青是黄;在水面上砍杀天鹅和大雁,那么就是奴仆也能分得清剑的利钝,端详形体容貌;拿车子给马套上,然后看它所能到达的终点。

观察容貌服装,就是孔子也不能凭此来确定士人是否贤能,考核他的功绩。

所以英明的君主所统治下的官吏,勇猛的将军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选拔出来的。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6.C
解析:C.“暗含对官场黑暗的无奈”过度解读。

7.①首联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想要归隐的心绪。

②颈联化用了陶渊明“白衣送酒”(或“友人送酒”“白衣剥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身处佳节而无亲人友人在侧(孤独寂寥、门庭冷落)的悲叹。

解析:“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意思是景色扰乱了心情。

房屋的篱笆下的菊花。

其中的“东篱”可知,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想要归隐的心绪。

“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意思是家里的田地都荒芜了。

怎么会有客人来到。

颈联化用了陶渊明“白衣送酒”(或“友人送酒”“白衣剥啄”)的典故、无人问津。

8.(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重点字:遗)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重点字:檐)
(3)双双金鹧鸪山深闻鹧鸪(重点字: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