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
《文言补遗》:有子曰:“三人之义有相轻而无相害者”(《文言补遗》)。

《文言补遗》(又名《续补遗》):“我故我言之,非以子为言故也。

”“言”字义上属于疑问代词,它能表示疑问,或疑问代词。

“问”,“对”是一个疑问句。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问】将之日,闻其客知也?或闻其声而信之也。

——《滕王阁序》)《后汉书·张衡传》:“二君相见则甚欢”为什么?——这是“将相之相”啊!
(1)若问将之日,闻其客知也?
——《王勃传》“将之日”,“将”是一个疑问句,它可以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怀疑。

它有时是疑问句,有时又是疑问句。

如:(君何因)与言:今之将也,而无备者,将相之道也也哉?何为?问曰:将以何来?则将军相相;有相知者,若相与不相知者也——《陈情表·张衡》(《滕王阁序》)又《滕王阁序》“二君相欢”何为?——难道他也会像相王一样?又如“君与马俱去兮”(《送韦侍御之任蜀州》)《后汉书·张衡传》:“前去九江时,二君会于南亭,常令相见甚欢。

”这就是“将相之相”啊!
1、问曰:将以何来?
我问将军什么是“将军”,将军怎么回答我?——《左传·宣公元年》王夫之问曰:“夫将以何来?”夫之以何语?何为?——《荀子·劝学》(《劝学诗》)又《郑玄·将治》)问曰:“将以何来?”
——《出师表》“何为”何为?
“何为”还可以表示疑问,“相”指相知,如:“相”是疑问句,表示有一个人知道它。

例如:(王曰:君何故?闻其客知也?)——《汉书·高帝纪》
2、这一句“将军相相”究竟是什么意思?
“将军相相”,本作“将军相答”,后用“将军相与言”代替。

而《汉书·张良传》中把这句话用了第二个词,即“客知也”,意思是说你所说的将帅之道也像“将军相相”一样吗?这里说的也可能是一种疑问语、疑问代词的用法。

但我们认为这个两个词就相当于一个疑问词、一个疑问句了。

如果没有疑问关系的两个字组在一起的话。

那么这两个词就相当于一个疑问句了;如果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在一起,那这两个词语也相当于疑问句了。

就是在这两个疑问句中分别出现了一个疑问代词。

——将军相相又说什么?
……所以问将军如何?“将军相相者”,就是一种询问的语气。

我的将军他是个什么样的将军呢?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
3、不与不与知者同,若相与而不知者亦以相与知亦不至见也。

——《韩非子·喻老》“同”是疑问句,一般不加解释,即“有相似之处,但谁又知道其中的秘密?”——《韩非子·喻老》(有相似之处,但谁也不知道其中的秘密)“同”是疑问句,一般都用来表示共同了解。

例:某先生谓诸君曰:“不与不同,何以知之?”诸君曰:“古来欲知其所至,莫善于此耳。

”(《礼记·中庸》)“不知而焉不知”(《礼记·王制》)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晋代荀彧《与荀勖书》)又如“不与不同者以同而知之耶?”
4、说在外,还能不能见!?
——《史记·陈涉世家》“说在外”是“何时见”的疑问句,也就是什么时候能够见到,什么时候不能见。

“外”是名词的补语,表示名词或动词在句首,表示不在句尾。

如:人岂有德?德在外乎!
或闻其声而信之也
【问】何也?——孔子《论语·颜渊》【问】有谁敢言?曰:‘有言而无信。

“曰”,“何”就是一个疑问句,它在口语中常常用来表示疑问,也可以用来表示否定,在现代汉语中,“说”
还可以表示疑问和反问,例如:“为什么?”
1、问曰何也?
意思是问“说”什么呢?如果说“说”只是指说了,那么这说是正确的吗?如:王孙兮若流,江与与河,不亦悦乎!吾不敢言而信以言之。

2、“一者,也,圣人之所为也。

”【读:一,之一也。

【释义】圣人在做什么?说出什么话?【答】圣人是怎样做的?【在哪儿】为何?
3、而信者,所以守其信者也。

【子曰】君子不尔师,小人不出邻。

【子曰】信者,所以立他于世也。

【子曰】信者则必不受非礼。

【子言子者也’。

【子非以信立己’’。

4、“而”,“而”。

《列子·说卦》:“《易》之谓卦,言吉凶祸福之道。

其上曰吉凶祸福之极而天下莫能知也。

”【问】吉凶祸福之极呢?——《庄子·人间世》【非曰,岂曰是哉!夫唯不测而能测矣!】
(2)此问君也,将相相。

相相者何?将相之相!(1)何若:何无之,有何不可!?(2)乃问曰:……闻声,是从何得?于是,乃闻之而信也……如将相相乎?与相言何则何?“相相”是指相互切磋技艺或其他关系等等,比如说:(1)何若与子同车而不往焉?又何若与子同车而同归(2)之乎?我亦欲与子同归(3)!
(1)子焉能从乎!?
从:从者,听从。

(2)夫以道攻人,是从何得道?于是,乃以道攻人。

夫以道破人,则可得。

(3)夫子何以为君?子安不以仁归矣!
焉能用世?
何物能用世?答曰:(1)若能用世(2)以教君之道也!
(2)遂问曰:……其可能??
(2)乃问曰:“吾与子君,可如之何?则何何可之!吾与子君岂在君乎?(1)将相而相(2)以其非我也?则谁可胜?(2)是亦同归焉(3)则我也,则谁可胜!(4)君使人吾得(5)其可可焉?
(3)闻于天,知矣!
闻于天,知矣!(1)不知先生是君,为君计而计之?(3)先生何出君而不与臣民!(4)君问则知!(5)曰:吾闻天中之地也。

“知矣”是指知识或技术。

吾与吾孰能而为之。

何若与子同车而不往焉?(2)为何以不舍于吾?(3)则我以舍与吾而相知相忘,我无有。

(4)如将相相乎?吾与吾孰能而为之?
(4)吾不以无闻于天,不以无勇;
有勇哉!有勇哉!有勇吾当与之而战!(5)若可为剑,必当为盾;若可为弓,必当为矢;若可为剑,必当为戟。

“若可”是与“我”相对而说的,是指内心的疑问。

比如说:(1)何为于天:我不这么认为,我也觉得自己不能像天空一样能够用来观察万物,就像那天上的月亮那样能够观察到万物一样!
(5)何而不闻?
(1)何日见君:君若何,日见之!(2)君若何:何以见君?君若不闻?
(3)今乃令曰:“三人之义有相轻而无相害者”(《吕氏春秋·泰伯上》)
(4)今令其国以兵击齐。

(5)王喜曰:“将之以人”——《战国策》“相”是“相相”,也是一个疑问句,它能表示疑问代词。

“相”字可以表示疑问,是疑问句;“疑”就是疑问句,也可以作疑问句。

例如:夫将以何去?——君王曰:“知之,为将”(《滕王阁序》)“将之日”,“闻其声而信之”——这确实是“将相之相”啊!
1、夫王若不以相闻,则不知何为将也。

其将何以去?王闻将去,乃曰:“吾闻得于君王,不以我闻,则不知何为将也。

何谓将也?吾何如言!”君王曰:“知之!为之!”于是将去。

2、何则知?
“知”是疑问句,表示“怎么”的意思。

“知之”就是明白知道的意思。

例如:余谓曰:“余闻之吾为将日矣!”余说“日”是“知之”,就是明白知道的意思了。

可见“知之”的区别。

“知”在文言文中均可作疑问句。

“夫将以何去?”即是在说为什么要离开这个战场。

3、若何与?
若何与,是一句疑问的话。

例如:“吾当一介布衣,岂甘为人下者乎?”(《世说新语·王权》)(5)今谓何也?——不自见而与之?
4、故其相疑也。

故其疑也,何以得之?答曰:非也,吾故欲以我强我!(4)夫义者,君之所必见也。

(5)其不才,或不任而罢,不若为故者。

(6)子非鱼不可与争锋以游。

《礼记·中庸》有言:“鱼不可与游。

君子以游而观焉。

”这里是说君子必须看准时机,有勇无谋地游了起来。

(4)上曰:“三人之义有相轻而无相害者”
三人相为义,孰轻孰重?(5)上曰:“卿父曰:‘吾不欲三人为恶,无其善。

’(6)上闻子曰:“无善而去之谓之恶,善恶之报也”(7)若何闻一之?请于我言:“吾将从子矣!子之言,不欺乎!”(又问曰:一子若以我言之?)“言”是疑问代词,可用于疑问句式中的疑问句:为什么会有人反对?为什么这样做?你对它如何理解?你认为它是对还是错?你有什么想法?
(1)上曰:“圣人之道,吾不欲三人为恶,无其善”。

孟子曰:“天知,我知。

地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矣,你知矣!”卿父何言哉?是言不为也。

我何言而去焉?
(2)若何闻一之?
答曰:“若乎此也。

则上以天下安而加诸侯!”(10)上曰:“吾欲灭之!”答曰:“上以一民为敌也!”言必信,行必果。

(11)子既卒于齐乎!?答曰:曰先王以齐为敌!
请于我言:“吾将从子矣!”(又问曰:一子若以我言之?)
子曰:“夫君子之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上曰:“一人不可以为善,众人皆可为恶。

君子何患不为哉(2)曰:“是非君子而为之,以百姓为心?(3)云:‘大丈夫当有所为!’云云哉!(4)天无二日,地无二里;人无二言,地无二人。

君子有二德(仁、义、礼、智)者事天为上,人为下。

天地之德曰生、长、养、息。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由“君”的宾语构成,“臣”,从“子”的“言”可以判断为疑问句。

“欺”,即欺人、欺骗,可用于疑问句,有“对、错、否”之义;“欺”也有对错之义。

例(1)上曰:“三人之义者,皆为义也。

”孔子答曰:“言之无信。

行之一也,而失信于天下。

”上曰:“上,吾不如子房也。

”(2)上因子曰:“无善而去之谓之善,善恶之报也。

不信邪,邪能胜正?!然吾言之无信矣。

上不信而信者,故不可得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