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在朱光潜的给青年的12封信中,其中有十二谈,分别为谈读书、谈动、谈静、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摆脱、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谈人生与我。
在谈读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我认为这句话无论是放在从前还是现在,都是合适的。
社会中有很多流行文化,但我们不能盲目跟风。
我们应该多读有用之书,找寻读书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动静结合,乃为平衡之理。
谈动与谈静都有其特色。
在谈动中,是围绕闲愁来讲。
愁生于郁,郁由于静止,而求泄的方法在动。
里面讲到,要想消除闲愁就应该多活动活动。
在谈静中,谈到人生境界。
作为青年,要学会静,要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这有利于求学处事。
对于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当中有一句话“救国读书不可偏废。
”这让我想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要注重实践,不可空谈,将学习与社会相结合。
然后对于谈十字街头,我认为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十字街头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从容抉择。
谈多元宇宙,听上去像物理学那样深奥,其实实际上并非如此。
简单来说,每个领域,每项专业,甚至个人,它们的宇宙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不能笼统地用某个词汇去衡量其价值标准。
我很喜欢里面一句话“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
”
接下来是谈升学与选课,作者认为是大学还远远不够,选校应该以有无诚恳、和爱的空气为准,而选课更应注重个人的享受。
我是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在学习中开心快乐才最重要。
在谈作文中,我了解到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真正学作文,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理智不能控制情感,也离不开情感。
只有理智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只有情
感的世界是过分冲动的。
比如说孝不只是一种义务,更是出于情感。
这便是我对谈情与理的理解。
陶渊明做澎泽令,不愿束带见督邮向县吏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摆脱禄位以行吾心所安。
人人都想从某些东西中摆脱,但若人人都摆脱不开,生命便成了悲剧,这便是谈摆脱后的感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家兴。
作为青年,任重道远。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
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二、谈动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
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
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微型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三、谈静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不知不觉间四季悄然变化,时间也以飞速逝去。
我也步入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青年。
青年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
它既代表着我们即将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是成长和责任对我们发出的呼唤。
对此,我也曾有过疑惑、迷茫,不知要成为青年的我该如何自处?直到我遇到了一本对我影响颇深,且为我指点迷津的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我喜欢的不仅是它干净简洁的封面,更多的是书中的内容。
书中朱光潜先生的话和往常阅读的书有一极大不同,那便是他的语气亲切毫无高高在上与说教之感。
使我一开始阅读便不由自主的被它所吸引。
身为一名中学生的我,常常埋头于题海与枯燥无味的教辅书之间,逐渐丧失了去读一些课外书的兴趣。
便以学业繁重没有时间等为借口,可朱光潜先生的话一针见血,戳破了我为逃避课外阅读的伪装。
书中还提到“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
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这一道理,这是作者经过切身感受才写出来的吧,毕竟在采取朱光潜先生的意见之后,我也尝试人忙里偷闲读上几页书,不消说效果自然十分不错。
情与理之间总会有一个平衡,身为青年的我们也不能太苛求于理性,毕竟人是一种有情感的生物。
过度的理性才会太过不近人情,而以理性来支配情感则是
一种糟糕至极的生活方式。
理性的判断加以感性的调剂才是理想的、值得的生活。
理胜于情,情过于理,倒也印证了孔子的过犹不及,中庸实则最佳!
学海漫漫,人海茫茫,青年,趁时光正好,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关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