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以《潇湘奇观图》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以《潇湘奇
观图》为例
摘要:中国山水画不仅是世界艺术丛林中独特的风景,也承载着
中国人文领域里最为深邃的寄托,伴随着中国艺术走过最为辉煌的历
史时期。

通过笔墨和绢纸的融合,将几千年中国历史人文精神、艺术
境界、艺术哲学有序的糅合在一张画纸里,以雅致娴静的画面,述说
着古老却亘古不变的有着显著的中国基因的艺术精神——天人合一。

关键词:自然主义,形神交融,天人合一
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早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更因其有着独特的表现系统而辉煌于世界艺
术之林。

在经历了人类早期的童蒙时代之后,中国绘画沿着自己的基因,开始了自身的发育成长。

她找到了自己最佳的表现手段(笔墨丹青)和形式载体(缣帛绢纸),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文化
土壤,在激流勇进的中华文明进程中,不可遏制的延伸着自己的躯干,绽放着自己的花蕊,历经迹简意淡、细密精致、焕然求备等各个发展
时期,结出了累累硕果。

中国山水画不仅是世界艺术丛林中独特的风景,也承载着中国人
文领域里最为深邃的寄托,伴随着中国艺术走过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应该说,中国山水画得到大的发展,与“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
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有莫大的关系。

文人终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道白
语境,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倾吐内心中无限的天地爱恋和优
雅韵致。

中国山水画之美,不仅美在绘画本身,还有其画外之意。

通过笔
墨和绢纸的融合,将几千年中国历史人文精神、艺术境界、艺术哲学
有序的糅合在一张画纸里,以雅致娴静的画面,述说着古老却亘古不
变的有着显著的中国基因的艺术精神——天人合一。

现就以《潇湘奇观图》为例,揭秘中国山水画中的艺术精神。

若将整幅画卷从右至左慢慢展开,先印入眼帘的是虚幻飘渺的云,烟雾空蒙的清晨强烈勾起观画者的好奇心,来到画的中部,笔墨突然
浓烈、尖锐起来,在绵延青山间,云雾正在消散,退到低洼处,笼在
平静的湖面上。

走到画卷的末端,在精心挑选的观景台上,有一栋豪
景别墅。

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仅从画面表象来说,好比西方印象
派的莫奈,试图将清晨的云烟消散瞬间锁在这幅画里,米友仁自题为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情晦雨间。

”但不同的是,
米友仁舍弃了色彩,还模糊了形象,在黑白、虚实间,将清晨的山水
美景尽收眼前。

与年代相差不远的《千里江山图》相比,《潇湘奇观图》那么淡、那么远、那么虚,全卷湮没于言语迷雾中,山形在云雾
中融化、流动、展开,因这份淡、远、虚而更见深度,更加神秘莫测。

在“实体”之外,山水画出现了“空幻”之镜。

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书法和山水画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在美术
史里,米芾、米友仁的风格被称为“米家山水”,因为题材主要是烟
雨云雾中的山水,又称为“米家云山”,风格极简极素,虚实结合。

《潇湘奇观图》的极简画面,耐看、神秘,似乎要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个强烈的感觉。

画的中部墨色强烈的印入眼帘,打破了前面构
建的宁静,通过视觉的鲜明对比,强烈的在诉说着悲怆的内心和追求
平静而不得的失望。

从《潇湘奇观图》里,可以看出米友仁对山水自然的迷恋,对家国沉浮的惘然,对归于宁静的期望。

这也折射出绝大部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意蕴,表达作者的情感、抒发对家国的关心、突显最终的艺术追求。

一、从现实之上、现实之外,怀抱山水的梦想
山水画由人物画、景物风俗画演变而来。

山水画独立的历史是空白的,现普遍认为具有隋唐风格的《游春图》是第一幅山水画。

《游春图》具体是哪个年代的存在很大争议,要一窥究竟山水画为什么独立出来不得而知。

但从大致时代历史中,可以得到一些思考。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演变历程中,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创造。

经过了记事、象物、娱神的阶段,以其独特的笔墨意象、传神写意、超越形似、寄寓自然,不断走向成熟。

可以体现出人们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增强,精神文明的追求不断与物质背离,从对信息的记录变为对事件的记录,山水画在对物的记录同时,提升为对情感的记录。

我们为什么画山水?因为山水让我们拥有无限空间,带来审美愉悦。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风景卓越。

作为一个农耕大国,与自然更加亲近,通过自然孕育的生命延续人类的生命,人类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

山水画将人们从改造自然的不可遏制的前进潮流中拉回现实,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也找到了答案,人是山水的一部分,山水是属于这个人的诗与远方。

米友仁提到自己的创作方式:“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廖廓同其流!”
即以宁静的心态涵映这个世界的广大精微。

《潇湘奇观图》中云和山,难以明晰的边界和若有若现的线条,将清晨云烟的朦胧感表达到了极致,让你感到神秘。

中国靠墨营造的物象是开放的,流转的,无限的。

不像西洋画表现的是一个有限的世界,静止的空间,内容被限一框之中,只能成为墙上装饰之物。

也就是说,山水画从这个维度,体现出中国山水画中难以剥离的自然主义精神,也体现着中国人的崇拜自然、尊重自然、守护自然的人文精神。

时至今日,人们也孜孜不倦的歌颂祖国大好江山,以各种各样的载体记录祖国河山的壮丽,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觉悟保护着青山绿水。

二、超然现实外、置于现实中,关乎山水沉浮
山水画是什么?在最高意义上,山水画是形而上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绘画传统,还得从书法艺术说起,因为书画同源。

中国的书法可追溯到3000年前,当时的祭师在兽骨上刻画简单的图案,然后通过兽骨的裂痕解读天意。

从这时起,中国的文字就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也是精神世界产生联系和共鸣的一种方式。

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

山水画从人物画、风俗画独立出来,其本质就彰显了艺术思考的进步和成熟。

在古代中国人的心里,山水不只是风景,山水画也不是
风景画。

风景是身体之外的事,是观看的对象,山水则是心灵奔走的
现场——山重水复中,既包含了痛苦的体验,也包含着愿望的实现。

山水不再只是山水,不是人物的背景,它不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而
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正因如此,千年后,我们得以透过古人的画卷,
看见形态各异的山水,比如董源的圆转流动,范宽的静穆高远,王希
孟的青春浪漫,赵孟頫的明净高古......
《潇湘奇观图》虽称为“潇湘”,但并不是湘江山水的重现,只
是米友仁借镇江山水抒发对潇湘景色的怀念。

赵孟頫因当蒙古管而受
诟病,他的作品多用笔稀疏,表达内心的孤寂和对山林的向往,唤起
了一种心境的象征意义。

画家们从用纸笔记录世界变为了创造世界,
也从这个世界的“客体”变为了“主体”,山水是寄情之物,而自身
既是山水的创造者也是追求者,山水画将画家的理想世界既感性又理
性的表达了出来。

很多画家再遇到残酷现实的打击下,或者出于对世
俗的淡泊会选择归隐山野,但不是所有画家都具备归隐田野的物质准
备和思想准备,所以山水画成为画家为自己构建的精神“世外桃源”,为逃避现实的残酷,归隐于山水间。

作为上层建筑里的艺术,它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的
丰厚,但从主观色彩来说,在某种前提下,是可以超脱于经济基础而
存在且获得突破。

尤其在中国的传统艺术里,没有一个艺术门类不是
用来抒发艺术家们情感的载体,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把生存之道的
密码代代相传,能让这个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之林的,是隐忍、是淡泊、是孤勇,不乐于外放表达自己的中国人,用山水画传递者自己心语,从而在山水画里蕴含着形神交融的艺术精神。

三、毅然再出发,为终极理想不断探索
为什么凡人能够画出一个超凡的世界?因为人可以自我净化,可
以领悟世界的本质。

山水画成为绘画的题材,用绘画的形式将山水,自然,物象,加
以美化、艺术化,是受老庄思想启发而来。

老子认为,人和自然的关
系要达到合协一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强调
人与天的关系,诉诸人类艺术性的一面,道是表象背后看不到的真实,万物宇宙流动之平衡。

人对世界的探索与发现,其实就是对自我的探索和发现。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月(月初为朔,月底为晦),蟪蛄过不了冬,所以不知年(春秋)。


说的不只是自然界两只小虫子,而是说人类我们自己。

李白独坐敬亭山,说:“想看两不厌,只有敬山亭。

”山即人,人即山。

辛弃疾所
见的铅山,“我看青山多抚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人与自然在古
人那里是完全重合的,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构成了中国古代思
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

中国山水画也蕴含了儒家哲学,孔子主张尊重圣贤,因此文人画
家的作品往往遵循前朝大师的风格。

米家父子也是典型的仿古派,在
他们的山水画里,有明显的魏晋风,没有线条构建的画面,虚实和谐
的构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中国画维持数百年来惊人一致性,画
家们认为古圣贤得来不易的知识必须念兹在兹,需要得以珍惜和效仿。

中国山水画里的青山不是某一座青山,而是祖国所有的大好河山,江河湖海亦不是某一河流,而是跨越了空间、时间的中华儿女心中,
那条孕育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快乐、包含我们的不足的江河湖海。

《富春山居图》里的富春江,更大意义来说,不仅仅是黄公望想让无
用师欣赏的富春江景,更是历史的长河以富春为名,我们从现代逆流而上,来到元朝,站在85岁的黄公望面前,向大师请教一下渗透纸背的天地精神。

“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紧密结合的,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完整延续的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坚毅勇敢的韧性,得于传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渗透到方方面面,诗词歌赋,生动的诠释者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了美好生活不断奋斗,为了浪漫生活情调突破创造。

中国山水画留给现代世界的,不仅是无价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在感召着当代画家,在没有山水供养的当代,中国传统艺术要往哪走?要怎样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专著: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3》[M];
2.电子文献:韦羲,《中国艺术2000年,透过山水,看懂中国
画》,《看理想》订阅节目;
3.电子文献:《山水画在中国古代所代表的精神含义是什么意
思》,2017年9月;
4.电子文献:《中国山水画体现中国人怎样艺术精神》,2016年
1月;
5.电子文献:《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201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