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阳《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
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作为一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化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的最后结局无非以下两种:要么是清政府真心实意地开放政 权,和平实现政权性质的转换……要么就是清朝政府被革命 推翻,由一个新的政权重新设计中国的出路。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段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 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新的共和 政体诞生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四川保路运动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清政府颁布《清帝 逊位诏书》,宣告 清朝统治结束。
清帝退位诏书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辛亥革命的成果落 到北洋军阀首领袁 世凯手中。
四川保路运动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思考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遇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专制势力共同造 成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势力成了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而其中最直接的障碍便是封建专制势力的代表清王朝。从这个意义 上说……辛亥革命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下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段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
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 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
从晚清十年风云看 辛亥革命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丑条约》的订立,标 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庚子事变后的中国,风云之际,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 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清政府 立宪派 革命派
改革主义 和平请愿 暴力革命
清末新政 君主立宪 民主政体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历史最终选择了后一种结局,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朝统治, 清政府最终还是被革命推翻。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历史之思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思考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武昌起义为什么会爆发,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 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的更大变化,而且将 一切矛盾聚矢于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历史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革命高潮这一幕,因为时机与条件已经具备。
思考3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是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他却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后的中国 实质上依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因此在这个 层面上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孙中山主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驳斥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 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就现 在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思考2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沉重 政治上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经济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上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社会 风俗发生了积极变化。
思考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政治 根源
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权威下降,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
组织 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统一的革命政党的建立。
物质 基础 理论 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思考2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 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 和时代,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从思 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历史贡献,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思考启迪…… 它不只是打落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清末新政是对1901—1911年清政府实行的各项改革 的总称,它是晚清历史上的第三场改革运动,也是晚清历 史上的最后一场改革运动。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清末新政前期(1901—1905)
改革官制
外务部、商部、学部
编练新军
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发展工商
颁布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改革
废科举、兴学堂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 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在各省代表联合会时期(修订《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此为 《临时约法》的前身)……终采总统制。《临时约法》为防袁世 凯专权与异心,又采内阁制,是民初的法制成为所谓的“对人立 法”。这种因人定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维护革命成果,但 是对待宪法的工具主义态度无疑降低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深刻 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宪法精神薄弱至极。
清政府
宣布预备立宪
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组织
皇族内阁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A.效仿法国政治体制 B.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D.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 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是指
A.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 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成立,大大增强了革命力量,显著促进了革命的发展。自同盟 会成立到武昌起义前,同盟会暨其他秘密革命团体先后会发动了十多起武 装暴动,尽管这些努力均失败了,但他们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进一步扩 大了革命的影响,为以后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末新政后期(1906—1911)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袁世凯被选为临 时大总统
1912.2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川保路运动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袁世凯被选为临 时大总统
1912.2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具有资产阶级共 和国宪法性质的重 要文件。
立宪派
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三次
速开国会请愿运动
对立面
转而支持革命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 路国有政策,激起人民强烈愤 慨,引发保路运动。四川保路 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 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10 武昌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在武昌起义胜利后的 两个月内,全国有十 几个省市宣布脱离清 政府独立。
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作为一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化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的最后结局无非以下两种:要么是清政府真心实意地开放政 权,和平实现政权性质的转换……要么就是清朝政府被革命 推翻,由一个新的政权重新设计中国的出路。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段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 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新的共和 政体诞生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四川保路运动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清政府颁布《清帝 逊位诏书》,宣告 清朝统治结束。
清帝退位诏书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辛亥革命的成果落 到北洋军阀首领袁 世凯手中。
四川保路运动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思考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遇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专制势力共同造 成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势力成了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而其中最直接的障碍便是封建专制势力的代表清王朝。从这个意义 上说……辛亥革命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下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段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
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 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
从晚清十年风云看 辛亥革命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辛丑条约》的订立,标 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庚子事变后的中国,风云之际,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 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清政府 立宪派 革命派
改革主义 和平请愿 暴力革命
清末新政 君主立宪 民主政体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历史最终选择了后一种结局,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朝统治, 清政府最终还是被革命推翻。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历史之思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思考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武昌起义为什么会爆发,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 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的更大变化,而且将 一切矛盾聚矢于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历史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革命高潮这一幕,因为时机与条件已经具备。
思考3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是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他却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后的中国 实质上依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因此在这个 层面上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孙中山主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驳斥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 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就现 在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思考2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沉重 政治上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经济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上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社会 风俗发生了积极变化。
思考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政治 根源
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权威下降,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
组织 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统一的革命政党的建立。
物质 基础 理论 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思考2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 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 和时代,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从思 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历史贡献,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思考启迪…… 它不只是打落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清末新政是对1901—1911年清政府实行的各项改革 的总称,它是晚清历史上的第三场改革运动,也是晚清历 史上的最后一场改革运动。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清末新政前期(1901—1905)
改革官制
外务部、商部、学部
编练新军
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发展工商
颁布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改革
废科举、兴学堂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 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在各省代表联合会时期(修订《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此为 《临时约法》的前身)……终采总统制。《临时约法》为防袁世 凯专权与异心,又采内阁制,是民初的法制成为所谓的“对人立 法”。这种因人定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维护革命成果,但 是对待宪法的工具主义态度无疑降低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深刻 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宪法精神薄弱至极。
清政府
宣布预备立宪
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组织
皇族内阁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A.效仿法国政治体制 B.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D.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 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是指
A.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 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成立,大大增强了革命力量,显著促进了革命的发展。自同盟 会成立到武昌起义前,同盟会暨其他秘密革命团体先后会发动了十多起武 装暴动,尽管这些努力均失败了,但他们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进一步扩 大了革命的影响,为以后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末新政后期(1906—1911)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袁世凯被选为临 时大总统
1912.2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2 清帝退位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川保路运动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袁世凯被选为临 时大总统
1912.2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具有资产阶级共 和国宪法性质的重 要文件。
立宪派
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三次
速开国会请愿运动
对立面
转而支持革命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 路国有政策,激起人民强烈愤 慨,引发保路运动。四川保路 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 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10 武昌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导火索
1911.5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南京成立
1912.1
在武昌起义胜利后的 两个月内,全国有十 几个省市宣布脱离清 政府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