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到临床:心衰与能量代谢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基础到临床:心衰与能量代谢的故事
生物能量饥饿效应是心衰领域的一项新学说。在心衰进展过程中,能量摄取、转移及利用,代谢组学结构等方面异常损害了相关组织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事实上,除了心肌组织,外周组织及其他器官也受代谢衰竭影响而出现分解—合成代谢通路广泛性异常,导致组织消耗,最终出现恶病质。而来自于肌肉与脂肪组织的代谢反馈进一步加重了心肌劳损。
临床上,病情稳定的代偿性心衰患者存活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出现慢性代谢综合征,并进行性加重。本文将着重回顾近期心衰领域心肌及系统代谢紊乱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以代谢组学为靶向的特异性心衰治疗方案进行小结。
一、心衰过程中的外周代谢组学
随着人们加深代谢方面的认识,研究者认为心衰是一种系统性、多器官综合征。心衰病理生理学的本质特征包括外周反射途径反馈信号激活、多激素通路全身性紊乱及整体性代谢失衡。
“全身性代谢组学”观点不仅影响到心衰病理生理学,也影响心衰临床治疗。
包括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合成代谢减弱及氧自由基堆积在内的信号通路不仅影响心肌组织,也表现出全身性外周作用。这种外周代谢紊乱加重了心衰主要症状,并加速疾病进程。
更为重要的是,改善底物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特异性代谢疗法不仅可以改善心肌状况,也可影响外周组织——其中骨骼肌组织受到的影响最大,除此之外,脂肪及骨骼亦有涉及。下面分条细述。
1. 合成代谢衰竭
总体来看,充血性心衰(CHF)出现的代谢紊乱可概括为全身性分解—合成失衡,此时合成代谢途径受阻,出现衰竭,而分解代谢途径占据主导地位。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合成代谢受阻所涉及的信号通路较多。
2.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除了降糖作用外,还能提供强大的促合成代谢信号,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分解基因、激活转录因子4(CREB2),另一方面,胰岛素与全身氨基酸代谢控制通路具有互补作用。
由于蛋白质合成反应受阻及蛋白质水解增加,超过 50% 的心衰患者会出现氨基酸及胰岛素刺激相关的合成反应减退。而在非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心衰进展过程中出现的胰岛素抵抗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可以预测患者的心功能及肌肉功能。
除此之外,胰岛素抵抗不仅是预测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之一,也是心衰病理生理中代谢方面的主要特点。而多信号通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胰岛素抵抗,包括神经激素激活(儿茶酚胺)、炎症细胞因子(TNF-α)、氧化应激(ROS)及血流动力学损伤(组织低灌注)。
受损的胰岛素通路反过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心衰进展,包括影响代谢能量效率、组织纤维化、凋亡及脂毒性等。
3. 生长激素抵抗
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1)轴是合成代谢的关键性信号调节通路,而 IGF-1 是 Akt/mTOR 的下游调节因子。已有研究者指出心衰患者会出现获得性GH 抵抗,通常表现为GH 升高、IGF-1 降低。
与非恶病质患者及健康人群相比,体重显著降低的 CHF 患者体内GH 升高 3 倍,而 IGF-1 水平降低,这点在恶病质心衰患者群体尤为明显。而这种 GH 抵抗或可解释为什么一些以 GH 药物治疗 CHF 效果收效甚微。
4. 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的代谢
心衰患者经常会出现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的代谢缺陷,如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及IGF-1 合成水平降低。而这种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的代谢紊乱会转化为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下降及相关症状恶化。每种同化激素水平降低都会独立影响心衰预后,超过一种时会有加性效应。
CHF 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激素水平紊乱,包括生长素释放肽、瘦素、抵抗素、脂联素及利钠肽等。例如控制人体食欲的海马区域受到瘦素、
食欲肽等激素的调节,这或可解释心衰患者为何食欲减退。上述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心衰患者的能量供需紊乱。
二、心衰过程中的组织消耗
分解代谢在整体上的净优势造成了心衰患者系统性组织消耗增多,其中骨骼肌消耗是与临床最密切的一个方面,骨骼及脂肪也会受到影响。而作为全身性组织消耗的结果,心衰患者体重减低可作为分解代谢优势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进展的指征。
1. 骨骼肌组织
骨骼肌是体力活动的重要效应器官,也是身体最大的氨基酸“储藏池”。有两个有关骨骼肌的问题需要解决:
(1)能量代谢受损会影响其收缩功能;
(2)通过结构能量代谢平衡体内氨基酸池。
实际上,广义上的代谢性心肌病以氧化能力降低、底物利用率降低及能量转移水平降低为特点,并存在全身性分解—合成代谢失衡。学术界现建议将其纳入心衰范畴。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β及γ在心脏及骨骼肌能量代谢调节中起核心作用。通过诱导共激活因子PCGC-α破坏其调节作用与肌肉氧化能力降低相关。有研究指出心衰过程中,全身循环及骨骼肌都存在促炎因子水平升高,包括 TNF-β、IL-6 及 IL-1β。
上述因子会触发多个信号级联反应,如通过增加解偶联蛋白激活、胰岛素抵抗、生长激素抑制和分解代谢活化等机制诱导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促 ROS 积累、损害收缩功能及降低能量效率。
肌生成抑制蛋白是TGF-β家族的一个细胞因子,作为一个潜在的肌肉生长调节因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高表达于骨骼肌;在心肌及脂肪低表达,但是可以通过诱导提高表达水平。心衰过程中的肌生成抑制蛋白溢出可能引起了纤维类型转移、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消耗。
骨骼肌氨基酸池正常状态为一种动态平衡,但是心衰破坏了这一平衡——68% 的心衰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这一过程要早于体重减轻。而且通过骨骼肌萎缩,我们可以更好的解释心衰患者的疲劳、运动受
限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2. 脂肪组织
心衰过程中,脂肪组织代谢作用不容忽视。脂肪组织的多个信号通路可影响代谢,引起能量消耗、胰岛素抵抗等。脂肪组织分解代谢作用较为显著,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儿茶酚胺可激活腺苷酸活化酶,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合成,促进脂肪分解。
(2)TNF—α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44/42、JNK 诱导脂肪分解,另外TNF—α可以减弱胰岛素介导的抗脂联信号通路,并与其他脂肪因子结合。
(3)利钠肽(NP)具有脂解能力,尤以 A 型 NP 能力最强。NP 介导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是独立于 cAMP 之外的一条通路。
因此,心衰中儿茶酚胺、TNF—α及 NP 水平升高提示我们脂肪代谢的多通路性。
3. 骨骼组织
严重心衰患者会出现显著的骨质流失,尽管研究者不能确定骨质流失与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但仍有 30% 的患者会出现显著骨质流失。
心衰过程中许多骨组织代谢生化标记物出现异常,包括骨钙素、β-Crosslaps、骨保护素、RANK 及RANKL。似乎骨溶解过程在心衰病程中占优势,但是其因素较为复杂。
4. 心脏性恶病质
上述各种组织消耗最终会导致心脏性恶病质,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恶病质的重要性,并开始关注心脏性恶病质的临床意义、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措施。
我们尚不清楚是何种因素造成患者由体重正常的 CHF 状态进入心脏性恶病质心衰状态,而恶病质早期往往不易被察觉,但是或许从细胞因子入手或能更早的发现这种“高危”状态。
为了提高人们的临床意识及改善早期干预情况,研究者提出了慢性疾病恶病质的定义,即患者在≤12 个月内体重降低≥5%,并存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