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南京板桥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南京板桥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知白守黑
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
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
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
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
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
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
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
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
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
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
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
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
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
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
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
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
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
你是王羲之啊?”
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
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
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
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
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
”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
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
走,喝茶。
”
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
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
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
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
”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
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
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
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
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
涂弦夫说:“怕丢丑。
”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
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B. 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C. 第二次看到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D. 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2. 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
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头脑中的旅行
彭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
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
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
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
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
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
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
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
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
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
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
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
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
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
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
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
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
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
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
些有益的东西。
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
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
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
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
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B. 童年时的蒲宁身处寒冷的俄罗斯腹地,却从书本中获得灵感,借助强大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完成了到热带的旅行。
C. 第⑦段“线头布片”指作者搜集到的零散信息,“织锦”则是指作者借助想象对信息加工并创造出的精妙作品。
D. “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也有可能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以泉眼喻远方,形象写出远方无尽的诗意和美,这些诗意和美成为波德莱尔头脑旅行的不竭动力。
B. 《头发中的半球》借助想象,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出远方的秀美风光。
引用此诗意在展现诗人的文字魅力。
C. 第⑨段画线处列举了两种场景下的感觉转换,将想象力的内涵具体化,强调细腻善感对于旅行的重要意义。
D. 文章运用古今对照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鼓励人们在步履未及之处,调动想象去弥补。
6. 文章第⑦段反复提到“灵魂”,你怎样理解“灵魂”的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 你认为“头脑中的旅行”能够替代现实中的旅行,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医胡同
安晓斯
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
香炉里插着三炷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
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炷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
在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
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
祥子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
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
就问爹。
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
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
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
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
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
董家行医,家教很严。
医德惟上,药价低廉。
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
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
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
车来人往,更加方便。
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
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
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
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
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 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
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
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
孩子,再有一个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
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
祥子听了,泪流满面。
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
这一个月,祥子就没好好睡过觉。
祥子是最理解爹的心思的。
从小在中医世家长大的祥子,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
毕业后,祥子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
毅然回到家乡,和爹一起传承着这个世代有名的中医世家。
在世时爹常说广做善事。
会不会是自己善事做得不够?
于是,祥子出资修缮了学校,修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村民们人见人夸。
董神医的周年祭日到了。
那天一大早,祥子就听到外面一阵阵锣鼓声。
开门一看,神医胡同里已经挤满了人。
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
这一天,祥子的泪水就没有断过。
村里参与了董神医的周年祭典,那场面不亚于董神医下葬那天的情景。
入夜,万籁俱寂。
祥子又一次跪在祖宗的牌位前。
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地稳当。
祥子亲手点燃的三炷香静静地燃着,直到三炷香燃尽,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娘,我求得平安香了,我求得平安香了。
大把大把的泪从祥子的眼眶涌出。
孩子,快去打开那个小箱子吧。
你爹同意了。
站在一旁的娘早已泣不成声。
祥子双手捧着那个精致的小箱子,虔诚地跪在爹的遗像前,好一会儿,才轻轻地慢慢地打开。
祥子终于看到那一味中药了。
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祥子求取平安香的情节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也与下文祥子最终求得平安香的情节相照应。
B. 文中插叙董神医行医“医德惟上”的情节,既彰显了其医者仁心的品格,又使结尾处最后一味中药的揭晓合情合理。
C. “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稳当”,这是因为在董神医周年祭典上,村民们送来了“神医胡同”的金匾。
D. 小说重视细节描写,祥子娘从开始“从不说话”,到“终于说话了”,再到“泣不成声”,见证了祥子的成长。
9. 文中三次写到了祥子的泪水,每次流泪的原因和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做简要分析。
10. 小说以最后一味药“良心”揭晓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
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
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1. “谢”是形声字,从言射声,本义为认错、致歉。
后来“谢”的意思延伸开来,文中“君疑之,谢吴起”的“谢”是①的意思。
随着词义的不断演变发展,现在“谢”已有很多意思,如《陌上桑》中“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中的“谢”是②的意思,“及花之既谢”中的“谢”是③的意思。
12.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B.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C.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D.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诸侯图鲁矣图:谋算
B.属之于子乎属:叮嘱
C. 楚悼王素闻起贤素:平时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坐:因……而获罪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遭到怀疑。
齐军攻打鲁国,吴起被任命为将军,率领军队打败齐军,鲁国国君却听信别人的话,怀疑吴起,不再重用他。
B. 吴起怜恤士卒。
他为生恶性毒疮的士兵吸吮脓液,士兵母亲听后痛哭,认为儿子将会为吴起效死。
这是他屡建奇功的原因之一。
C. 吴起劝谏魏侯。
魏武侯认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他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就能使
国家免于灭亡。
D. 吴起被害致死。
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戚大臣暴乱攻击吴起,吴起走到大王尸体旁趴在上面,却仍旧被施暴者乱箭射死。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刘员外见寄①
严维
苏耽②佐郡时,近出白云司③。
药补清羸疾④,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注]①公元776年,题目中的“刘员外”即刘长卿到了睦州贬所,赋诗一首给同在浙东赋闲在家的好友严维,委婉地诉说自己的不平和无聊,并且表示希望老友前来一聚的愿望。
此诗即为严维应和之作。
②苏耽:传说中的仙人。
③白云司:相传黄帝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
唐尚书省六部中刑部属秋官。
刘长卿曾担任过刑部的都官员外郎。
④羸疾: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典,点明刘长卿的身份,并且宽慰朋友“佐郡”只是暂时的事情。
B.刘长卿以药物医疾,和杜甫“多病所需惟药物,老身此外更何求”的心理负荷相同。
C.“窗吟绝妙词”一句照应题目,夸赞友人才情之高,给自己的赠诗写得非常好。
D.尾联直抒胸臆,由之前对友人的抚慰转及答复邀请,表达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17.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为“天容时态,融和骀荡”,景象“如在目前”。
请简要分析颈联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并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漫画拟写-一个标题。
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做标题。
(2)用一句话说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
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
”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
”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
还是大锅吧。
”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
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B项,“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分析错误,是吴一品对涂弦夫的开导。
故选B。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