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异化与归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化”作为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翻译策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正确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异化与归化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文化和语言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做到异化与归化的辩证统一和相互渗透,才可以使译文保留原汁原味,最恰当、最完整地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传达出去,输送文化信号,从而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独特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异国情调和语言文化特色,最终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戴友丰、金玲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异化与归化》(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第15卷 第3期,2005年7月)中指出: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们是一个相互斗争, 又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的共同体,“ 归化” 和“ 异化” 就是这样一对共同体。尽管不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代, 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则似乎占了上风。但笔者始终认为从长远利益来看, 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好,因为接受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长痛不如短痛,随着两种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将越来越有可能广泛地被运用,最终占为上风。
孙致礼在《翻译的异化与归化》(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中指出:异化和归化虽有主次之分,却不存在高低之别, 它们各有各的优势, 也各有各的缺陷, 顾此失彼, 或厚此薄彼,都不可能圆满地完成翻译的任务。作者主张: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异化;在难以异化的情况下, 则应退而求其次,进行必要的归化。简而言之,可能时尽量异化,必要时尽管归化。文章的最后,笔者还做出一个推断: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归化翻译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到了21 世纪, 局面将会有所改变,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随着各国人民之间的不断沟通, 向作者接近的异化译法将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 与归化译法取得平衡, 甚至可能占据上风。
郭建中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中,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不论在当代或在历史上,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似乎是占了上风,这是因为评论家和出版商往往更注重译作的可读性,一般的读者也喜欢通顺易懂的译文,而且,这一倾向也正好与翻译研究发展的趋向相一致。但不管怎么发展,归化和异化将永远同时并存,缺一就不称其为翻译。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归化和异化优劣高下之争,就像没有必要再进行直译和意译之争一样。
彼得·纽马克教授(Peter Newmark)在其著作《翻译问题探讨》(1981)中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分别是“异化”与“归化”在语篇内语言层次上的体现。纽马克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详尽论述,令人耳目一新,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作品《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1995)对异化翻译理论有较全面的解释,他认为异化翻译能够“抑制翻译中种族中心的暴力”,抑制英语国家“暴力”的归化翻译文化价值观。因此,异化翻译也被称作是“抵抗翻译”,即译者通过采用不流畅的翻译手法,突出翻译作品中外国文本的外来身份,并保护原文本不受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使自己不再是翻译的隐形人。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民族呼吁世界文化多元化,同时又要求保持各自的民俗风情和特色。翻译作为语码间内容和形式的转换过程,要涉及到两种语言,也就必然要涉及到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因此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已成为翻译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异化”与
本课题的第四部分:重点讨论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 文本类型以及译者对译文读者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态度来具体选择运用异化或归化原则。
本课题的第五部分:概括异化与归化的关系,即我们不能把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看成是绝对的,应辩证地研究二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应将两种翻译策略相互补充,根据具体情况将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方案、技术路线等)和可行性论证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查阅相关的文献来获取资料);
1.2定性分析法(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1.3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与同学进行思想和意见交流;
1.4调查研究法(采用访谈、观察、问卷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阐述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出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异化和归化,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说明。
本课题的第二部分:结合中外作家与作品,具体分析归化理论。其中,以归化的领袖人物尤金·奈达为重点分析对象。
本课题的第三部分:结合异化的定义,以代表人物韦努蒂的异化理论为基础,对异化进行具体分析,并指出异化翻译的优点与缺点。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异化与归化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在实际中,更好地掌握这两种翻译策略的运用。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全人类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高潮迭起的文化交流,在翻译实践中我们需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辨别文化之间的类同与差异;在翻译理论研究中通过文化层面广泛而深入、系统而具体的对比,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辨别它们的个性。通过对翻译文化法的研究,进而树立正确的翻译文化观,将有助于深化对翻译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更好的交流。
李丹、彭利元在《从阴阳学说看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第19卷 第3期,2011年9月)中提到:在阴阳学说观下,无论是在单词、短语还是句子方面,异化与归化都是共生的。由此看来,在我国古老而神秘的阴阳学中,照样可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异化与归化的辩证统一。
田岩的《浅谈互联网美剧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第9期,尝试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英语字幕的汉译为例,探讨文化因素对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归化策略,旨在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以避免文化因素的缺失,使字幕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2.本选题国外研究现状:现代欧洲和美国翻译理论有四大学派,即布拉格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布拉格学派的列维(Loewi)的翻译观点中提到, 文学翻译重在再创作, 文学翻译必须采用错觉理论(归化法)。伦敦派的卡尔福特(Calvert)认为翻译的性质就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译语的)完全对等的文字材料(异化法)。奈达是交际理论派的代表人物(Nida),他提出读者反映相似的翻译标准,他认为翻译的功能是以读者为对象,以读者反映为衡量标准( 归化法)。这四大学派对“异化”与“归化”有着不同的观点与认识,以下列举了几位典型翻译家及其异化与归化理论作参考:
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该理论指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耐达的等效对等翻译理论为解决“异化”和“归化”这对翻译界中貌似对立的翻译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本选题的发展趋向:
在文化上趋向于“异化”,在语言上趋向于“归化”。从文化内容的层面来讲,翻译会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这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翻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文化传播,而传播的又是异域文化,因此翻译应该采取异化策略;在语言形式上会以归化为主,这样可保证译语语言的可读性和流畅性;以异化为辅,可增加译语语言的异域性和新奇性,译作的异化语言,成为目的语语言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
2014年3月8日—3月15日
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学生提交开题报告。
2014年3月16日—3月20日
提纲拟定
2014年3月21日—4月28日
论文写作
1、4月28日之前交论文初稿
2、5月12日之前交论文定稿、交纸质论文两份、电子稿一份。
2014年5月13日—5月24日
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1]Eugene 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四、预期结果(或预计成果)
本课题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通过对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的研究与分析,理解与掌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不相矛盾的关系,从两者的优缺点对比之中,能够结合具体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文化因素等,从而更好地处理翻译中出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
2.实现的可行性论证:
1.1在基础知识方面,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与翻译策略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可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1.2理论准备方面,通过网络与书籍,获取和研究了异化与归化理论以及其相关的翻译理论;
1.3再借助以上提及的研究方法,能够对本课题的完成提供足够的依据与支撑,最终争取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清晰准确。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向)
1.本选题国内研究现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WTO,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世界地位也不断提高,这对中国的文学翻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从西方国家大量引入先进的思想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外部世界,同时,也非常有必要把中国自己古老而又年轻、传统而又现代的优秀文明通过文学作品的翻译传递到西方国家,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归化翻译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于是中国翻译界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了新一轮“归化”与“异化”的讨论。
五、研究进度安排
2014年1月11日—1月20日
1、指导教师与所指导课题的学生初次会议。
2、指导教师向所指导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并提出所作课题要求,同时制定论文进度表。
2014年3月3日—3月7日
1、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准备开题报告,初步完成开题报告。
2、上交《开题报告》以及其他调研过程中的有关材料
[2]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Routledge Publishing,1995.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as a 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 . Jerome Publishing,1997.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翻译中文化的转换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但针对具体问题究竟该采用异化还是归化,是一个久而未决的话题。
本课题主要从异化与归化的提出背景出发,对两者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异化与归化理论的阐述,结合实例,解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探讨文化因素对于异化和归化翻译的影响及选择,并指出译者对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合理态度。具体内容如下:
戴友丰、金玲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异化与归化》(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第15卷 第3期,2005年7月)中指出: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们是一个相互斗争, 又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的共同体,“ 归化” 和“ 异化” 就是这样一对共同体。尽管不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代, 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则似乎占了上风。但笔者始终认为从长远利益来看, 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好,因为接受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长痛不如短痛,随着两种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将越来越有可能广泛地被运用,最终占为上风。
孙致礼在《翻译的异化与归化》(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中指出:异化和归化虽有主次之分,却不存在高低之别, 它们各有各的优势, 也各有各的缺陷, 顾此失彼, 或厚此薄彼,都不可能圆满地完成翻译的任务。作者主张: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异化;在难以异化的情况下, 则应退而求其次,进行必要的归化。简而言之,可能时尽量异化,必要时尽管归化。文章的最后,笔者还做出一个推断: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归化翻译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到了21 世纪, 局面将会有所改变,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随着各国人民之间的不断沟通, 向作者接近的异化译法将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 与归化译法取得平衡, 甚至可能占据上风。
郭建中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中,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不论在当代或在历史上,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似乎是占了上风,这是因为评论家和出版商往往更注重译作的可读性,一般的读者也喜欢通顺易懂的译文,而且,这一倾向也正好与翻译研究发展的趋向相一致。但不管怎么发展,归化和异化将永远同时并存,缺一就不称其为翻译。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归化和异化优劣高下之争,就像没有必要再进行直译和意译之争一样。
彼得·纽马克教授(Peter Newmark)在其著作《翻译问题探讨》(1981)中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分别是“异化”与“归化”在语篇内语言层次上的体现。纽马克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详尽论述,令人耳目一新,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作品《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1995)对异化翻译理论有较全面的解释,他认为异化翻译能够“抑制翻译中种族中心的暴力”,抑制英语国家“暴力”的归化翻译文化价值观。因此,异化翻译也被称作是“抵抗翻译”,即译者通过采用不流畅的翻译手法,突出翻译作品中外国文本的外来身份,并保护原文本不受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使自己不再是翻译的隐形人。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民族呼吁世界文化多元化,同时又要求保持各自的民俗风情和特色。翻译作为语码间内容和形式的转换过程,要涉及到两种语言,也就必然要涉及到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因此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已成为翻译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异化”与
本课题的第四部分:重点讨论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 文本类型以及译者对译文读者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态度来具体选择运用异化或归化原则。
本课题的第五部分:概括异化与归化的关系,即我们不能把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看成是绝对的,应辩证地研究二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应将两种翻译策略相互补充,根据具体情况将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方案、技术路线等)和可行性论证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查阅相关的文献来获取资料);
1.2定性分析法(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1.3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与同学进行思想和意见交流;
1.4调查研究法(采用访谈、观察、问卷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阐述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出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异化和归化,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说明。
本课题的第二部分:结合中外作家与作品,具体分析归化理论。其中,以归化的领袖人物尤金·奈达为重点分析对象。
本课题的第三部分:结合异化的定义,以代表人物韦努蒂的异化理论为基础,对异化进行具体分析,并指出异化翻译的优点与缺点。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异化与归化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在实际中,更好地掌握这两种翻译策略的运用。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全人类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高潮迭起的文化交流,在翻译实践中我们需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辨别文化之间的类同与差异;在翻译理论研究中通过文化层面广泛而深入、系统而具体的对比,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辨别它们的个性。通过对翻译文化法的研究,进而树立正确的翻译文化观,将有助于深化对翻译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更好的交流。
李丹、彭利元在《从阴阳学说看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第19卷 第3期,2011年9月)中提到:在阴阳学说观下,无论是在单词、短语还是句子方面,异化与归化都是共生的。由此看来,在我国古老而神秘的阴阳学中,照样可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异化与归化的辩证统一。
田岩的《浅谈互联网美剧字幕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第9期,尝试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英语字幕的汉译为例,探讨文化因素对影视字幕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归化策略,旨在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以避免文化因素的缺失,使字幕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2.本选题国外研究现状:现代欧洲和美国翻译理论有四大学派,即布拉格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布拉格学派的列维(Loewi)的翻译观点中提到, 文学翻译重在再创作, 文学翻译必须采用错觉理论(归化法)。伦敦派的卡尔福特(Calvert)认为翻译的性质就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译语的)完全对等的文字材料(异化法)。奈达是交际理论派的代表人物(Nida),他提出读者反映相似的翻译标准,他认为翻译的功能是以读者为对象,以读者反映为衡量标准( 归化法)。这四大学派对“异化”与“归化”有着不同的观点与认识,以下列举了几位典型翻译家及其异化与归化理论作参考:
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该理论指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耐达的等效对等翻译理论为解决“异化”和“归化”这对翻译界中貌似对立的翻译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本选题的发展趋向:
在文化上趋向于“异化”,在语言上趋向于“归化”。从文化内容的层面来讲,翻译会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这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翻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文化传播,而传播的又是异域文化,因此翻译应该采取异化策略;在语言形式上会以归化为主,这样可保证译语语言的可读性和流畅性;以异化为辅,可增加译语语言的异域性和新奇性,译作的异化语言,成为目的语语言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
2014年3月8日—3月15日
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学生提交开题报告。
2014年3月16日—3月20日
提纲拟定
2014年3月21日—4月28日
论文写作
1、4月28日之前交论文初稿
2、5月12日之前交论文定稿、交纸质论文两份、电子稿一份。
2014年5月13日—5月24日
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1]Eugene 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四、预期结果(或预计成果)
本课题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通过对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的研究与分析,理解与掌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不相矛盾的关系,从两者的优缺点对比之中,能够结合具体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文化因素等,从而更好地处理翻译中出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
2.实现的可行性论证:
1.1在基础知识方面,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与翻译策略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可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1.2理论准备方面,通过网络与书籍,获取和研究了异化与归化理论以及其相关的翻译理论;
1.3再借助以上提及的研究方法,能够对本课题的完成提供足够的依据与支撑,最终争取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清晰准确。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向)
1.本选题国内研究现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WTO,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世界地位也不断提高,这对中国的文学翻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从西方国家大量引入先进的思想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外部世界,同时,也非常有必要把中国自己古老而又年轻、传统而又现代的优秀文明通过文学作品的翻译传递到西方国家,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归化翻译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于是中国翻译界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了新一轮“归化”与“异化”的讨论。
五、研究进度安排
2014年1月11日—1月20日
1、指导教师与所指导课题的学生初次会议。
2、指导教师向所指导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并提出所作课题要求,同时制定论文进度表。
2014年3月3日—3月7日
1、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准备开题报告,初步完成开题报告。
2、上交《开题报告》以及其他调研过程中的有关材料
[2]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Routledge Publishing,1995.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as a 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 . Jerome Publishing,1997.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翻译中文化的转换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但针对具体问题究竟该采用异化还是归化,是一个久而未决的话题。
本课题主要从异化与归化的提出背景出发,对两者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异化与归化理论的阐述,结合实例,解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探讨文化因素对于异化和归化翻译的影响及选择,并指出译者对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合理态度。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