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买文具《过河》精品公开课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混合运算
目录
1.1小熊购物说课稿(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一).. 1 1.1小熊购物说课稿(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二).. 4 1.2买文具说课稿(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一) (8)
1.2买文具说课稿(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二) (11)
1.3《过河》说课稿(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一)
(14)
1.3《过河》说课稿(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二)
(21)
1.1小熊购物说课稿(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借助直观图理解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4.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爱思考,学习主动,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但也有个别学习态度不端正,心情浮躁,不爱动脑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害怕困难,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书写不工整,完成
作业马虎,有的甚至不能按时完成的现象。

三年级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是一个成绩两极化的阶段,为了防止两极化,在教学上,必须课前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理解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小熊购物”情境图。

2.谈话引入:今天,惠民商店新开张,我们也一起去购物吧。

来,我们来看看商店里有什么?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引导学生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清晰、条理地表达出来。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胖胖要买什么呢?应付多少元呢?(小组同学交流)(1)借助直观图,想想怎样列算式?
(2)列式:3×4=12(元)
12+6=18(元)(每个算式分别求的什么问题?)
2.淘气和笑笑是这样列式的,你看懂了吗?
淘气:3×4+6(用买面包的钱加上买蛋糕的钱。


笑笑:6+3×4(用买蛋糕的钱加上买面包的钱。


3.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什么?
(1)选择算式试算,探究运算顺序。

(2)认识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表示)
=12+6=6+12
=18(元)=18(元)
答:胖胖应付18元。


(3)小结: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对齐,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20-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表示)
=20-12
=8(元)
答: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

3.讨论:算式中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算式中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
4.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5.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P3-4(练一练)
6.总结
1.计算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计算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一运算规则?
七.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表示)
=12+6=6+12
=18(元)=18(元)
答:胖胖应付18元。

1.1小熊购物说课稿(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二)教学内容
小熊购物。

(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星期天,小熊胖胖和好朋友壮壮一起去逛食品超市买好吃的,你们想一起看看吗?说说你们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图中几种食品的价钱: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

•我知道了胖胖想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

•我看见图中的壮壮拿着20元钱。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多!你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呢?
生:胖胖应付多少元?
师:胖胖应付多少元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以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故事开头,让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要解决“胖胖应付多少元”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生: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一个面包是3元,那么我们就可以先计算出胖胖买4个面包用的钱数3×4=12(元);然后加上买一个蛋糕用的6元钱,这样胖胖一共要付的钱数就是12+6=18(元)。

师:淘气和笑笑是这样列式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算式)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是先计算买4个面包的钱,然后加上买1个蛋糕的6元钱,这样就算出了胖胖一共要付的钱数。

•笑笑是用买蛋糕的钱数加上买面包的钱数,算出胖胖应付的总钱数。

师:你发现他们的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1:他们列的算式里都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计算的时候都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他们列的算式一个是用买蛋糕的钱加买面包的钱,一个是用买面包的钱加买蛋糕的钱。

师:你觉得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呢?
生:我们只有先算出了买4个面包的总钱数,才能加上买蛋糕的钱,才是胖胖应付的总钱数。

师:壮壮有20元,如果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你能帮壮壮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生:我们已经知道每包饼干4元,那么买3包饼干用的钱数,就是计算4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4=12(元);壮壮有20元,买饼干剩下的钱就是应找回的钱数,用减法计算20-12=8(元)。

师:你能写出综合算式吗?说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综合算式是20-3×4,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结合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想一想: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小结: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结合小熊购物的情境,跟小组的同学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算式)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吧!
学生可能会说:
•20-2×7表示壮壮如果买2包花生应找回多少元。

•5×3+4表示如果买5个面包和1包饼干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5×3+4还可以表示如果买3袋糖果和1包饼干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4×6-20表示如果壮壮买4个蛋糕还差多少元。

•4×6-20还可以表示如果壮壮买6包饼干还差多少元。

(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在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针对两种不同的乘加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列式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并且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以后在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答。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知道了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1.2买文具说课稿(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一)教材分析: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节主要学习除加、除减两步的混合运算,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以“买文具”的真实情境为线索,提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5分)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1.从图中你能的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原价每本3元”是什么意思?“现价每本5元”是什么意思?
“现价5本10元”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即使先提出其他问题也先不解决,但是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
1.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

2.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理解现价的意思就是:现在卖的价钱。

原价的意思就是:原来卖的价钱。

3.学生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2、探究计算方法、探索运算顺序(25分)
解决问题一: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1.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后,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1)怎样列算式?
(2)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

(1)方法一:在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表示;
还可以怎样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2)方法二:让学生对应图示,说说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学生三种方法:
1.直接画图解决问题
2.画图并分布列式解决问题
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8÷3+4
(3)方法三:结合情境说说思考的过程,以及每部分的实际含义。

再次体验运算顺序,先算18÷3=6,再算6+4=10,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

4.怎样书写呢?
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画图策略的应用。

关注交流讨论的实效性。

关注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

关注算理的理解。

解决问题二: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出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哪些信息?(2)需要先求什么
3.独立解决
4.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
(1)为什么先算10÷5,为什么3-要写在10÷5前面?
(2)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什么?
5.集体计算3-10÷5。

【设计意图】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通过计算全班体验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

四、讨论总结(5分)
1.哪种做法对?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算式的正误。

2.适时追问: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
3.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你有没有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总结除加、除减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

【设计意图】强化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巩固(5分)
练一练1和2
【设计意图】利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
分析数量关系是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学会发现关键词,从而找到数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根据情境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1.2买文具说课稿(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过程方法目标:
1、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额人民币学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

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

(板书: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根据数字、字样来认识人民币,
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

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2、探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
(2)练习:
①练一练的第1题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练一练的第2题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3、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

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的购物活动就要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买东西的话,那就利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体验一下购物吧。

不过,老师要告诉你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

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得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这节课你还学会了什么呢?
五、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册第7-8页
板书设计:
买文具
人民币元角分
1元=10角{2角+2角+2角+2角+2角
5角+2角+2角+1角
5角+2角+1角+1角+1角
1.3《过河》说课稿(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一)1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它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更加抽象,难以理解。

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用小括号的必要性,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辨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的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索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正确地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季
师: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春游的好日子,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

(出示鄱阳湖风光图配音乐)
师:你瞧,这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它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江西的北部,像一个巨大的宝葫芦。

每年有许多珍贵的鸟类栖息在这里,使得鄱阳湖的风景显得更加宜人。

同学们,想去吗?那我们坐上车赶紧出发吧!(出示汽车图)
师:看大家这么高兴,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4
5×2+3
80-64+8
29+25÷4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6÷2=3
60-42=1818-3=15
活动2【讲授】
二、探究新知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鄱阳湖,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有一座丰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

那看看我们去小孤山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情境图)
生:要坐船去。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过河
师:(出示信息图)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生答课件出示)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三条信息都找到了。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问题)
师:那我们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你是怎么估的?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

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

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
54÷9=6(只)【板书】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
生: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

师:说得好!
师:谁能用我们前面血的知识把分步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生:29+25÷9
师:四人小组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师:这几个小组表达的特别清楚,29+25要先算,咱们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

现在请4人小组合作,创造一个符号,写在卡纸上。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29+25÷929+25÷9(29+25)÷9
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1:我用划横线表示这部分先算
生2:我把先算的部分用线框起来
生3:我用括号表示29+25先算
师:说的真好,你们小组真有创意!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但这么多的表达方式,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别人写的我们看不懂。

师:是啊,所以再数学上使用统一的符号(),它叫小括号(板书)师:小括号像咱们生活中的什么?
生1:像两面墙。

生2:像茶杯的把手。

生3:像一对耳朵。

……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那这道算式小括号放在哪儿呢?29+25
师:加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会计算吗?
学生计算,板书完成:(29+25)÷9
=54÷9
=6(条)
师: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符号朋友——小括号,谁能讲讲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
出示“小括号,你真棒,算式有你真奇妙。

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


学生齐读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师:好了,坐着船我们已经到了小孤山,进山前,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
18-9×2
师:先算什么?
生:乘法
师:现在咱们的新朋友淘气的小括号来了(18-9)×2
师:你们看,现在这道算式先算什么?
生:加法
师:为什么不先算乘法?
生:因为18-9加了小括号,就要先算加法。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运算顺序、数据一样。

师:你真会观察。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号。

师:那咱们计算一下,结果怎么样?
学生计算
展示得数讨论:为什么两道题的得数不同?多让学生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得数不同。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人选一道题计算)
5×(36-29)(83-35)÷894-(25+19)
学生展示
师::你是怎么算的?多让几个学生说。

活动4【测试】四、实际应用
四、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那我们赶紧一起进去欣赏风景吧!(出
示小孤山风景图片)
师:这里水深崖陡,美景天成,是万里长江的绝胜,被誉为长江绝岛。

师:咱们已经到了小孤山的顶峰了。

在返回之前,咱们一起去买些土特产带回家吧!(出示土特产图)
师:们看笑笑买了什么?
生:笑笑想买一袋银鱼和三袋木耳。

师:淘气呢?
生:淘气是银鱼和木耳各买三袋。

师:他们要付多少钱呢?
请大家帮他们解决问题。

学生计算
师:谁帮助笑笑解决了问题?
4+5×3
=4+15
=19(元)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袋银鱼是4元加上每袋木耳5元乘以3。

师:你说的真好,其他同学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老师也帮笑笑计算出来了:4+(5×3)
=4+15
=19(元)
你们看看老师算得对吗?5×3需不需要小括号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那可要可不要,你会怎么选择呢?
生:当然不写。

师:咱们现在来看看淘气要付多少钱?(学生展示)
生:(4+5)×3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一袋银鱼和一袋木耳的价钱后再乘以3
师:你表达的这么清晰,真棒!我们刚学的小括号,你就会用了,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3+5×3
师:请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生:先算三袋银鱼的价钱和三袋木耳的价钱,再相加。

师:你表达的这么清晰,真棒!
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法都很好,有些还把今天刚学的小括号用上了,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师:如果你有15元,你打算买些什么?咱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

师:你打算买什么?找回多少钱?
学生回答
活动5【作业】五、总结
五、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春游活动就快要结束了,大家肯定特别开心,因为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括号)谁来向大家介绍小括号,希望你们再以后的学习上和小括号成为更好的朋友。

1.3《过河》说课稿(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案(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