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用修辞手法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针。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
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12)顶真: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13)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

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

2.语意双关。

3.音、形双关。

4.音、形、义双关。

(14)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5) 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6)引用: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

明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7)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他们轻轻的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18)叠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19)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如小说《祝福》中“我”向茶房询问祥林嫂怎么了时,他回答“老了”,在这里,“老了”就是“死了”的意思,因为在新年,这样说能避免别人听了不吉利,比较委婉。

(20) 通感:如果描写感觉的转移,即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这种移觉。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1)映衬: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正衬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反衬如:他只能在雪白地上去找黑塔似的虎妞。

(22)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

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

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

拈连的运用大都为了发人深思。

(23)层递: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顺序排列在一起,表达层层递进的内容,这种辞格叫层递。

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递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层层加码地去排列相似语句。

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递降: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深到浅……,如: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24)映衬:映衬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正衬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反衬如:他只能在雪白地上去找黑塔似的虎妞。

(25)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6)错综:为了避免语言呆板和单调,特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叫做错综。

错综力避同一词语和句式的反复出现,把本来可以写得整齐匀称的句子故意写得参差错落,目的是使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错综可分为三种:
1)更换字面:本来可以用同样的词语表达的,将字面更换,避免重复。

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变更语序:语句重复出现时改变顺序安排,原来的意思并不改变。

如:花朵满身戴,功劳戴满身。

3)改变句式错综:让文句整散错综,语气变易,可以显示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

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观众么?
(27)什么是仿词?仿词的作用?
答: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

如: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仿词可以通过对比揭示矛盾,使语言犀利深刻。

仿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语句平添情趣、生动活泼。

仿词是灵感的产物,可以引起听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请各位老师参考并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