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
《剪羊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节奏游戏学习和掌握附点节奏型。

(知识与技能)
2.在熟悉歌词、熟练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加入附点节奏型伴唱,烘托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3.通过演唱歌曲《剪羊毛》,体验音乐清新、自然的美感,感受澳大利亚民歌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基本的演唱习惯,对于音乐活动及游戏也比较感兴趣。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

歌曲为四二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贯穿其中。

四、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
附点节奏是歌曲《剪羊毛》演唱的一个难点。

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是歌曲演唱的重点。

本节课从简单的节奏游戏入手,逐渐变化、加速演变为附点节奏型,通过轻松的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这种节奏型的拍击、演唱。

五、教具准备:
钢琴、手风琴、多媒体、碰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习过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一)、组织教学
1、以节奏拍击模仿游戏引入本课。

师:在以往的音乐课中,我们学习
了很多有关节奏的知识,下面我想考考
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这条节奏,哪位
同学可以拍击一下,或者用“大”读一
读。

(1)XXXX XXXX
(学生试着拍击)看看老师是怎么
拍的:手、肩、肩、腿。

一起试试。

(2)师生配合(轮换)
X X X X
师生生师
(3)X X X X
手——手
(4)附点节奏变形
用“动大大”读一读。

模仿教师的
拍击节奏。

与教师合作
完成节奏拍击
拉近与学生
的距离,通过有
趣的小游戏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同时强化
歌曲《剪羊毛》
中大量出现的
附点节奏,为后
面学唱歌曲做
铺垫。


2、初听歌曲《剪羊毛》旋律,引
导学生用“动大大”(附点节奏型)
为乐曲伴唱。

学生用“动大
大”(附点节奏
型)为歌曲伴
唱。

这个节奏型贯
穿歌曲,尤其是
每一句的结尾
都使用了这样
的节奏。

用伴唱
的方法让学生
进一步感受和
强化这种附点
节奏。

3、复听歌曲,设问:歌曲表现了
怎样的情绪?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引
出附点节奏型使音乐更加欢快、动感。

4、再听歌曲,设问:歌曲用了怎
样的声音演唱?
学生可能会
回答:欢快的情
绪。

轻巧跳跃的
声音演唱。

进一步的追
问会引起学生
的思考。

二、学唱歌曲
(一)、演唱歌曲第一句
1.听第一句旋律,跟随教师弹奏
的速度打拍子。

2.演唱第一句旋律。

3. 引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
音演唱第一句歌词。

学生按照老师
的要求,一步一
步的完成。

整个
过程中,学生通
过听旋律打拍
子的方式感受
音乐;通过演唱
旋律的方式强
化音高;解决上
述环节后,再用
轻巧、有弹性的
声音演唱歌曲。

从第一句入手,
循序渐进地让
学生在感受和
体验歌曲的基
础上完成这一
部分的学习。

(二)、演唱全曲,重点乐句教师给学生在唱好第在唱好歌的前
予指导。

为歌曲的演唱加入碰铃伴奏。

引导学生探索碰铃伴奏加在哪里合适以及如何为乐曲伴奏。

让学生试一试。

一句的基础上,
完成歌曲的演
唱。

探索碰铃适合
为哪一段伴奏
提下,再加入碰
铃伴奏,让学生
参与到音乐中
来,进一步感受
音乐的美感。


一环节夯实,再
进行下一环节。

(三)、学生演唱全曲,并为演唱加入碰铃伴奏。

全体学生一起,
再复习一遍歌
曲的演唱。

后面的环节是
分工合作表演
歌曲,这里加入
碰铃再复习一
遍歌曲的演唱,
扫清演唱的障
碍,为后面的环
节做准备。

(四)、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整表演歌曲。

将学生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演
唱歌曲的第一
和第三部分,一
部分演唱歌曲
的中间部分。


一部分找一列
学生用“动大
大”
为歌曲伴唱。


一名学生用碰
铃为歌曲的演
唱伴奏。

通过完整表现
歌曲,提升学生
的综合音乐素
质,锻炼学生的
团队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上解决了音准问题,也已经养成基本的演唱习惯,对于连音、跳音的演唱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视谱听唱能力已经形成。

这一阶段学生对于音乐活动及游戏也比较感兴趣,参与度及热情高涨,双手拍击节奏的协调性较之一、二年级也有一定的提高,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节奏型的拍击练习。

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节奏拍击游戏,从最简单的4个十六分音符,循序渐进地过渡到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再到变化了的附点节奏型(本课歌曲中每一句末尾的节奏型),学生对附点节奏型的学习和掌握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对于歌曲的学习,我坚持“唱好第一句”的原则,将歌曲的第一句放慢速度,重点放在演唱的声音上进行指导,学生掌握好第一句,后面的演唱就轻松自如了。

另外,本课歌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和演唱情况,适时地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以及让学生分共合作去表演歌曲,每个步骤都是逐步完成的,因此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它以生动诙谐的笔调,描绘了澳大利亚人民在羊毛丰收季节的劳动场景。

旋律轻快、活泼,富有律动感,表现了丰收之际的喜悦心情,歌
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场景,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歌曲为四二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贯穿其中。

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

歌曲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评测练习
在完成本课歌曲教学后,通过课上集体唱、男女声分段唱,以及课下单独演唱等多种形式,来检测学生对于歌曲的掌握情况。

在唱熟练的基础上,用自然、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把歌唱好。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讲授基本完成了课前制定的各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也做到了流畅、自然。

学生的演唱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音乐活动的设计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一节课下来,我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1.附点节奏型的变化、拓展还不够。

学生虽已掌握本节课所授歌曲《剪羊毛》中附点节奏型,但是不能代表学生掌握了其他变化了的附点节奏。

如:等类似这样的节奏型。

2.最终完整表演歌曲时的表现还有提升空间。

对于学生的演唱,前面环节夯的不实,会影响最后的呈现。

3.打击乐器的使用有些单一。

本节课只使用了一件打击乐器——碰铃,学生很感兴趣。

如果再使用一两件其他的打击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配合其他学生完成歌曲的演唱,效果会更好。

4.对于学生的调动还不够。

本节课是下午第二节,正值学生最容易犯困的时间。

本节课我虽然尽量的去调动学生,但还是做的不够好,我认为这是教学经验不够造成的。

基于以上几点,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尽力去学习、去完善,争取使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更进一步的提高。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也就是说,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从音乐基本要
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通过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随着小学3-6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级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