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文
一、概述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该办法旨在明确校本课程的定位、开设与取消的程序和要求,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的管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校本课程的定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依据本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或委托有关单位开发的具有一定独创性和特色的课程。
校本课程在一定时间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更多学科拓展和兴趣培养的机会。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原则
1. 目标
校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质量。
2. 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校本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2)多元化原则:校本课程要涵盖不同学科的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科交叉能力。
(3)创新性原则:校本课程要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创新性,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四、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取消
1. 开设程序
(1)立项申报:各学科组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生需求,提出校本课程的开设方案,包括课程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并提交给学校教研室审批。
(2)审批程序:学校教研室对校本课程开设方案进行评审和审批,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和资源情况,确定开设的课程以及其课程码、学分和学时等相关要素。
(3)备案登记:学校将已经审批通过的校本课程开设方案备案登记,并通知相关学科组及时准备教材和教学资源。
2. 取消程序
(1)备案申请:有关学科组如需取消已开设的校本课程,须向学校教研室提出备案申请,明确取消的原因和依据。
(2)审批程序:学校教研室对校本课程取消申请进行审批,综合考虑学科组的意见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情况,做出决策并予以公告。
五、校本课程的管理
1. 师资培养
学校要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安排外部专家对校本课程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和提升。
2. 教学质量评估
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和实施,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等多个环节。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改进需求,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3. 学生选课管理
学生选修校本课程需进行规范化管理,学校教务处要制定选课流程和规则,并通过网络平台和宣传手册等渠道,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和相关信息。
学生选课结果要及时通知学生和教师,并按规定进行学分计算和学籍管理。
4. 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材教辅资源的采购和开发、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教学环境的改善等。
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和配置教学资源,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资源的共享和开发。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
学校要合理安排经费预算,确保校本课程的正常运行和开发。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申请政府和社会资助、吸引企业捐赠等方式,寻求外部资金支持,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影响力。
2. 政策支持
学校要密切关注教育部相关政策和文件,及时了解和应对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
学校要积极申报相关课题和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助,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和创新。
3. 社会参与
学校要积极与社区、企业和家长等社会各界合作,开展校本课程的社会实践和学习活动。
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充实校本课程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七、附则
1. 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取消要综合考虑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需求,遵循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
2. 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向学生和家长公示,确保透明和公开。
3. 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学科间的衔接和交叉,促进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5. 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要定期进行,及时总结经验,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6. 本办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自颁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八、结语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学校发展的有效手段。
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学校还将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为我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