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新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及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庄新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文章在分析北京市亦庄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存在的核心问题,最后从加大供给总量、调整供给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设施标准、提供多层次住房、建立竞争有序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规划对策建议。
关键词:亦庄新城;人口特征;对策建议
一、亦庄新城人口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
(一)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稳步增长,基础教育用地增长较快
2011年,亦庄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R5)总量达到246.6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由2.43%增加至4.44%,年均增长高于住房用地增长。
商业服务用地(C2)增长迅速,其增长主要体现在办公性用地增长迅速,其他公共服务用地有一定的增长。
基础教育用地(R5)增长迅速,6年间增长超过50%。
行政办公、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用地有少量的增加。
文化娱乐用地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主要原因是部分设施转化为综合商业服务,服务功能更加综合化。
绿地增长迅速,由2005年279.41公顷增加到2011年446.57公顷,增长了80.6%,主要表现在公园绿地的增加。
体育用地基本没有变
化。
(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初有成效,生活配套类服务设施发展有待提升
科研教育方面:职业教育学校2所(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国际艺校);体育中心1处;医疗卫生方面:三甲医院1家(同仁医院),二级医院1家,一级医院2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1处(亦庄生活创意广场)。
从三产来看,批发零售业一枝独大,住宿餐饮业相比其他新城有一定的差距,大型综合商业服务中心不足。
(三)住房配套增长较快,以政策保障房为主
从住房用地总量来看,到2011年年底,开发区住房开发建设用地面积483.32公顷,较2005年增长138.63公顷,年均增加约23公顷,年均增长5.8%,略高于北京市5.5%的增长率。
剩余可开发住房用地面积为289.1公顷(其中F1、F2类用地89.1公顷),基本满足常住人口的需求。
2011年开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70.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区政策性住房项目完成投资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63.3%。
从开发区住房用地布局来看,与《新城总规》住房布局总体保持一致。
二、亦庄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有业无城”现象缓解,未来协调难度大
从“城”的概念来看,城市是非农人口集聚,工商业发
达,住房发展与人口协调,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配置合理的区域。
“有业无城”现象在开发区范围已经终结,即开发区范围内的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与住房的发展已经落实新城规划的阶段要求,并且就开发区常住人口而言,配置和服务标准比较高。
从区域来看,“有业无城”现象有所缓解。
开发区周边的住房发展快于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发展,而且公共服务的配置标准偏低,呈现出“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亦庄-大兴行政资源整合,对新城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带来新挑战和不确定性。
新城级公共服务中心尚未形成,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区域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开发区周边公共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建设标准较低,服务能力较弱。
新城级的综合服务中心未形成,而开发区重点发展生产服务功能,新城级综合服务相对薄弱。
开发区与大兴的行政资源整合,使得新城规划的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存在很大协调难度,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二)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日益向高级发展,区域设施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
从开发区人口结构和产业发展来看,开发区大致处中低级需求阶段,即对衣食住行需求日益高级化;中级需求阶段出现最高峰,集中在学校教育,医疗健康方面;高级需求阶段“小高峰”并不明显,金融、研发、物流、会展等在远期
将迎来峰值。
与2005年相比,开发区规划实施成效较为显著,尤其是基础教育设施增长较快,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人均标准达到或超过国家及北京标准。
但是,周边设施发展不均衡,加大了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矛盾。
开发区大型和高端公共服务设施较为缺乏,服务能力总体不足。
同时,基础性的生活配套服务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对产业区就业人口生活配套需求的考虑。
(三)基础性的生活配套服务不完善
开发区侧重生产服务中心建设,基础性的生活配套服务不完善,特别是对产业区就业人口生活配套需求的考虑不足。
社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行政服务在新城范围内存在多头管理(开发区、大兴、通州),不利于统一协调资源。
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设施在社区层面配置较为薄弱。
(四)动态的差异化住房需求加剧住房供需矛盾
快速增长的差异化住房需求加剧了住房供需矛盾,特别是中层次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虽然加大力度建设保障性住房,但与住房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供应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住房仍然严重不足。
开发区住房需求随着开发区发展呈现由低层次需求为主向高层次需求为主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优化亦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建议
(一)加大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总量,建设宜业、宜居新城
亦庄新城从开发区向新城的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公共服务设施要满足新城产业、人口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宜业、宜居的城市。
从亦庄新城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亦庄最初是一个开发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用地占很大的比例,与产业、生活配套的服务设施相对匮乏。
伴随着新城定位为综合新城,无疑要求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未来亦庄新城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总量,根据亦庄产业发展的新态势、人口增长的新趋势,合理预测产业、生活配套设施的需求量,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减少职住分离、有业无城等现象。
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结构来看,要增加新城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提升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使亦庄新城成为辐射周边的区域中心。
完善社区及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大兴、通州、开发区,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体系,加大社区层面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设施的配置力度。
(二)顺应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高端化趋势,引导公服设施发展
产业升级、人口增长对公共服务设施质量的需求日益迫切。
产业和人口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要与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相平衡。
从亦庄新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第三产
业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尤其是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的份额将会不断增多,如金融、研发、人才培训、会展等。
从亦庄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现状来看,金融用地、教育用地等虽然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所以,未来要重点配置与产业配套的服务业的用地。
从亦庄新城人口未来发展的态势来看,人口仍以集聚为主,人口结构不断优化。
人口增多,主要是吸引外来人口的集聚,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多。
随着人口结构的优化,包括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高端化。
此外,年龄结构的梯度变化对发展型和享受型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应优化现有的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不断增长和升级的要求,逐步形成分级、分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开发区的目标是建成“亦庄新城”,那么新城配套设施的完善就是必要条件。
配套产业发展和居住发展,新增片区级的综合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中心,满足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支撑产业和新城持续发展。
(三)结合行政资源整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
行政资源整合可以促使亦庄新城突破行政边界,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协调产业发展、产业配套、人口增长、生活配
套的关系,改变开发区以工业用地为主及生活性服务设施单一的发展模式。
从亦庄新城城市总体规划来看,亦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中心在东北方向,靠近通州的区域,即站前综合服务中心。
伴随着亦庄与大兴行政资源的整合,亦庄与大兴的各种联系将不断加强,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包括产业配套、人口集聚方面。
同时,亦庄与通州协调的阻力将会增加。
为顺应未来产业配套发展方向的变化,亦庄新的综合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配套、生活配套会向阻力较小的西侧发展,与大兴新城的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一个整体。
此外,随着首都新机场的建设,亦庄与空港新城的产业联系、人员往来也会加强,新城的综合服务中心也会辐射到空港区域。
所以,新城的综合服务中心适合选择向南的区域。
(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设施标准
外来人口集聚在开发区周边的乡镇,由于这些乡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匮乏,或者服务能力较低,辐射范围较小,加大了城市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这种外来人口高度集聚乡镇的情况难以改变。
所以,从城乡统筹的视角来看,需要提高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提升对开发区的服务配套能力。
大力提高瀛海镇、旧宫镇、青云店镇、马驹桥镇、台湖镇、长子营镇等新城地区乡镇公共设施标准,服务外来人口,服务新城的产业人口。
(五)满足动态差异化的住房需求,提供多层次住房
提供多层次的住房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指亦庄新城整体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平衡,另一方面则指针对居住用地应合理调配不同层次的居住类型,满足不同企业或居民的居住需求。
优化住房配套的空间布局,开发区及周边区域综合考虑,统一布局;在供应结构上,优先保证了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租房建设,促进住房结构的不断完善。
加大产业配套住宅的配套力度。
外来务工人员中的技术蓝领和中层白领对住房的需求较为迫切,也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主要人才,而其住房却处在市场和保障住房的“夹心层”,应加强住房保障的建设力度,推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和住房保障的中小户型、价格低廉的住房。
(六)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建立有序竞争的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机制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不仅要重视上游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的硬件项目,更要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
在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中,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修缮和维护,公共设施场地的生态环境,协调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频次;另一方面,更新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理念,逐步突破现在政府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的唯
一主题的模式,将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权限适度让渡给市场主体,可以采取社会企业联合管理等方式,或者直接引入第三方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竞争有序的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冯健,贲勇.开发区产业配套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何芩,杨明.亦庄新城规划导读[J].北京规划建设,2006(01).
[3]陈弋.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9.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