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航天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航天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
作者:王月顺王宏默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航天技术也走向了电子化与智能化的道路,电子元器件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对其质量的把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将提出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实施PPL的动态管理、推行可靠性以及降额设计、强化评审制度以及质量复查、开展破坏性物理分析等六项航天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措施,希望对我国航天器件的质量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航天电子;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质量复查
中图分类号:J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323-01
引言
航天的质量管理决定了航天的安全性,关乎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财产安全,但现阶段,我国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管理还不能完全满足航天系统管理的要求。
成立系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专业管理技术升级,才能从制度上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保障航天工作的安全进行。
所以本文针对航天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1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
1.1统一选用、采购与监制验收
统一选用、采购与监制验收模式是欧空局以及美国航天局模式的一种。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是指对元器件各项元素的确定和一系列的应用。
统一选用要对电子元器件的选用目录进行有效编制,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正确的等级选择,并在设计中切实地提高设计准则的可靠性,以保证所选用的电子元器件在航天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的的采购要质量得到保证,进度得到控制,经费得到节约,采购尽量集中,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此项工作。
订购单位在编制采购文件以及合同签订的同时要注意规定程序的履行。
电子元器件的监制验收是指对生产单位各项内容实施以及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活动。
监制和验收要有一定的标准和专业人员的配备,才能提高航天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效果。
1.2统一复验、筛选与失效分析
航天系统工程复杂、庞大,加强统一复验、筛选与失效分析,将电子元器件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管理,有利于管理质量的提高。
对于验收合格的电子元器件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复验以及补充筛选。
筛选复验合格的产品以统一标准开具合格证,之后方可交给委托单位,禁止使用不合格元器件。
所谓元器件失效分析是指对失效的元器件全方位检测,结合其失效前后的情
况及相关标准进行的分析模式。
统一的失效分析可以科学地确定元器件的具体的失效原因,进而发现元器件固有质量问题。
通过对失效分析的结果进行反馈,可以帮助责任方纠正问题,从而提高元器件的质量。
此外,负责失效分析的单位的专业性很重要,各单位要注意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人才的配比[1]。
2实施PPL的动态管理
加强航天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管理还要注意PPL的动态管理。
一般来说,电子元器件的控制选择是通过目录选用来实现的,先确立合格产品目录,然后进行优化选择从而形成优选目录PPL。
而动态管理就是为PPL建立科学的使用制度来跟踪控制选用情况,并实时更新。
PPL的使用制度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定执行以便加强质量的管理。
设计的选用一般是相对动态的,可能出现已列入产品的货源中断或产品更新等问题。
所以,动态管理要求要定期修改以及完善PPL。
而为了进一步的使用设计,各个部分系统都要此系统的选用目录。
对PPL的动态管理是艰苦细致的,是需要大量技术支持和储备的,是需要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但是加强PPL 的动态管理是对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如图1,就是进行PPL管理的水热反应釜。
3推行可靠性以及降额设计
推行可靠性以及降额设计同样是提高航天电子元器件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电子元器件设计规范的制定、推广以及可靠性设计的开展,对元器件压力控制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低于额定值,延缓参数的退化,从而提高元器件使用的可靠性。
在各种指标和规格都确定的基础上,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元器件承受的压力是否满足降额要求上。
电子产品的设计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程度,所以说质量管理的重在质量的设计工作,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的可靠性,是保证元器件降额设计的的重要环节。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元器件的失效是超压力造成的。
而降额设计就是为元器件的工作使用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图 1 电子元器件中的PPL反应釜
4强化评审制度以及质量复查
强化评审制度主要是在总体、分系统、单机三方面进行。
电子元器件的评审制度主要有质量综合评审和问题专题评审两种。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是往往是电子元器件出现的主要问题,其原因查找工作往往存在着复杂性高、问题多、难度大、耗时长等特点。
因此电子元器件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向相关专家进行咨询评审。
通过专家评审制度的加强带动整体业务素质,促进研制单位的质量管理,从而提高电子元器件整体质量。
评审问题过后还要进行实时复查。
质量复查一般为设计、试验及生产质量复查三个过程,此过程科技含量高,所以通过评审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很关键。
质量复查对于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状态分析与总结、质量问题的预防与解决都有重要作用[2]。
5开展破坏性物理分析
破坏性物理分析是国外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的常用措施。
防止元器件的装机使用有明显或潜在缺陷,我国航天领域也沿用了这一措施。
例如,1997年“两箭两星”在发射过程中,半导体器件失效的比例相比前一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正是因为破坏性物理分析的开展才取得了如此的成效。
要提高对破坏性物理分析的认识,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而要加强实际的利用。
目前我国的DPA的范围还仅仅局限于半导体器件以及有特殊型号要求的器件,实施范围远远不及国外。
因此,我国在开展小范围的研究实施的同时,要抓住时机,进行有效地推广。
结束语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产品的最小单元,是提高电子产品可靠性的关键。
而提高产品可靠性还要从航天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管理抓起。
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但是技术的提高也要有质量管理的保证,加强航天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把控,做好有效的管理工作,才能从基础上提高我国航天产品质量,促进我国航天技术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堃,刘千.浅谈航天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J].电子世界,2018(03):42-43.
[2]祝卿,付裕,陈继刚,包晓峰,余华昌.航天电子元器件检测过程中的静电防护研究[J].计测技术,2017,37(S1):260-264.
作者简介
王月顺,性别,男,籍贯,北京,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央名族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元器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