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精选阅读)-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精选阅读)-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
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解析版)
知识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本单元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
1.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思。
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如《猴王出世》:“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联系上文的“仙石”,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仙石很有灵性。
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联系上下文,了解其大意即可。
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籆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放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2.借助资料了解人物。
借助资料,可以更快地走进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激发自己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如读《景阳冈》的时候,我借助资料对武松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了我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3.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观看影视剧,会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我们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如:读《石猴出世》时,我借助《西游记》,更好地了解了孙悟空机智勇敢的特点。
补充知识点——小说阅读
一、小说的含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
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者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现状,对其表达赞美、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等态度,从而表现小说主题。
二、相关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对比、烘托人物性格。
2.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心理,展现……性格特征。
3.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等。
4.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心理,……性格特征,或……心情。
5.心理描写:揭示人言行的原因,突出人物的思想变化,展现人的……精神世界。
(二)分析人物形象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三)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为主)
1.自然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了......气氛
2.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情感等
衬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等
3.自然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推动情节的发展
4.自然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小说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
一、(2022·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到。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游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
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写亮完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祈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
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这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
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___________。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 )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 )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
(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2.刘备想表明自己有诚意高兴、紧张又怕打扰诸葛亮
3.√√×
4.拜访。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
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
5.刘备是一个爱惜和尊重人才,做事执着且有始有终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可以快速浏览一遍文中,看是否能找到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如果找不到,再细读课文。
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在第2段的开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理解。
“半里多路”说明路途还远,步行代表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
“轻轻敲门”则表达了刘备对贤能的渴求的欲望,生怕打扰诸葛亮。
因为刘备在失去了徐庶这个谋士后,对智囊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对徐庶推崇的诸葛亮寄予厚望。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解题时,先看清楚题干要求,再对ABC三个答案进行判断。
A答案,此句是一个比喻句,有本体(山冈),有喻词(好像),有喻体(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正确。
B答案,结合上下文以及诸葛亮号卧龙可以得知。
“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B正确。
C答案,此答案刚好与B答案相反,因此C错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三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
“顾”即是拜访的意思。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三顾茅庐”说明刘备求贤若渴,做事执着。
拜访时有礼有节,说明刘备能谦恭待人。
与诸葛亮同桌吃饭,同榻睡觉说明刘备爱惜和尊重人才。
二、(2022·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
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
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
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
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
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
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三两个小虎。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
那一个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
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
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
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
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
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
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
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6.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作者是施耐庵。
7.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B.不见老母C.再除双虎
( )→( )→( )
8.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
武松打虎李逵杀虎
在景阳冈打虎在沂岭杀虎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9.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6.《水浒传》
7.B A C
8.杀一虎杀子母四虎赤手空拳打虎用刀杀虎保命杀虎报仇杀虎
9.我更钦佩武松。
因为李逵是凭着刀杀死了老虎。
武松更为机智,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他没有靠蛮力去和老虎搏斗,而是先是机智地躲开老虎,消耗了老虎的体力,然后才开始打虎。
【分析】
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李逵杀虎》是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一起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选段内容讲述了李逵找水归来未看见母亲,却看见两只虎仔在舔人退,一怒之下杀了一只虎仔,随后跟随一只虎仔进入洞里发现母虎,引来公虎,李逵全部杀死,最后走向了泗州大圣庙。
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时,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对课文和文章的理解,进行分析。
通过阅读对比可知: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打虎,且只打了一只虎,武
松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打虎;而李逵是因为母亲被杀为之报仇而杀虎,且是用刀杀死了字母四只老虎。
9.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通过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故事,根据对武松和李逵的理解,组织语言进行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2022·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五年级单元测试)读《大圣乱蟠桃》节选,做题。
①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
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友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
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
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中摘桃。
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林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
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
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子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往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
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
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
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
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
万望恕罪。
”
②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
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各路神仙、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
”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
”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
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
10.仿照语段中的标注示例,在框中写一写。
1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我大致猜到这句话是在讲
12.短文第①自然段主要讲()
A.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一直找不到孙大圣。
B.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惊醒了变成小人儿的孙大圣。
C.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发现了正在偷吃蟠桃的孙大圣。
13.关注短文中描写孙大圣言行的句子,为他设计一张人物卡。
14.短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请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排序。
(填序号)
①取回真经②三借芭蕉扇③猴王出世④大圣乱蟠桃⑤被压在五行山下
( )→( )→( )→( )→( )
【答案】
10.联系上下文,我猜测“止有”的意思是:只有。
11.大圣变回原形,取出金箍棒呵斥对方。
12.B
13.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自尊自信
14.③④⑤②①
【解析】
10.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和写批注的能力。
课文中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可以仿照语段中的标注示例来写批注: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止有”是只有的意思。
11.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这句话时,可以结合“大圣即现本相”“咄的一声道”,可理解为:大圣变回原形,取出金箍棒呵斥对方。
12.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儿”可知,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仙女来蟠桃园摘桃,惊醒了变成小人儿的孙大圣。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
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任意选取文中任意一处,来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如:孙大圣,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其语言的描写“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了孙大圣的尽职、无畏。
14.本题考查了对经典名著的理解。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经典名著,描写的是孙悟空、唐僧等到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根据故事发展顺序排列,先是“猴王出世”,接着是“大圣乱蟠桃”,紧接着是“被压五行山”,然后被唐僧救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路途中有“三调芭蕉扇”这个故事,最后是“取回真经”。
四、(2021·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②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军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
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
15.根据解释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序号,并写在括号里。
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替众或事物;③代词,这,那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 )
16.在下列符合孔明“神鬼莫测”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打“×”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 )
(2)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 )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 )
(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
17.“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A.怎么能被司马懿擒住呢?B.怎能不被司马懿擒住呢?
C.怎样才能擒住司马懿呢?D.怎样才能不被司马懿擒住呢?
18.“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
19.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哪些故事或计谋?至少写出两个。
【答案】
15.①
16.×√√√
17.B
18.指的是敌军城门四面打开,城墙上没有旗帜,诸葛亮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孙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19.调虎离山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
【分析】
15.本题考查多义字。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的意思是:丞相的机智,就连神鬼都猜不出来。
之:助词,的。
1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神鬼莫测:神仙鬼怪都无法揣测。
形容非常诡秘。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只是在说孔明登上城楼观察敌情,并未体现孔明“神鬼莫测”。
(2)“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意思就司马懿一定会带领军队朝山北小路上走去。
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意思是:这个人知道我一生都十分谨慎,必然不会把自己陷入险地,现在看见我这个样子,害怕我还有伏兵,所以便退去了。
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意思是:我只有两千五百士兵,如果放弃城池逃跑,必定不能逃远。
体现了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直译呢就是:可以不被司马懿擒获吗?根据上下文,这里是一种肯定的意思:怎能不被司马懿所擒呢?可是结果却偏偏没有被擒,这就突出了孔明的智慧高深莫测了。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内容“将旌旗尽皆隐匿”“开四门,每一门用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可知答案。
19.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瞒天过海: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
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瞒天过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隐瞒自己真正意图。
围魏救赵:诸葛亮叁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抛砖引玉:蜀军六出祁山,蜀魏对垒司马懿固守不战,诸葛亮以流马骗的魏军粮万石,分散营寨让军队屯兵种田示弱,再虚搭窝棚诱敌,险烧死司马父子叁人於上方谷。
五、(2022·全国·五年级)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①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②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敬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下带着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③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