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注意
• (一)注意的概念 • 1、注意的涵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各种心 理过程的共同属性。
2、注意的特点
• ①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
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 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 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
引起和维持的条件
①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②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③个体的意志努力 ④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3、有意后注意
• 有意后注意,顾名思义是在有意注意之后发生的
一种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这是一种最高级、最理想的注 意状态。
形成条件 ② ①活 对动 活的 动自 浓动 厚化 的兴趣
3、感觉对比
• 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
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它分为同时对比 和继时对比两种。
• 当不同刺激同时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所发生的感觉
的变化,称为同时对比。如,灰色正方形放在红 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点发绿,放在绿色的背景上 看上去有点发红。
• 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所发生的感觉
固定的联系系统
4、注意的转移
• 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 个对象上。
• 条件:
(1)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 (2)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
•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不同
三、感觉和知觉
•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但并不是所有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刺激都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在实际工作中,三种注意都是
不可缺少的,共存的,也是不
断地转化和相互交替的。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 把握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 一览无余。
• 实验表明:
在1/10秒内,成年人能同时把 握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对象,小 学生能同时把握3-4个彼此不相联 系的对象。这说明,注意的广度随 个体知识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 也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
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②联系: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各种感
觉的有机结合,是感觉的深入与发 展;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完整、越 准确。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 1、感觉的种类
• 根据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
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 内部感觉。
• 外部感觉反映身体外界事物个别属性。接受
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理论
学习要点
• 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方面 。 •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 如何充分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
响因素。
• 谈谈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差异开展因材施教。 • 什么是性格?试述性格的心理结构及良好性格
两个重要特点:
• 其一是相当数量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用生理
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活 动以及导致这些神经活动的生物化学过程 试图揭示认知活动的生理机制
• 其二是观点林立,使人莫衷一是
•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 心理学发展的内部矛盾是认知心理学兴起
的内因,系统科学思想的影响是认知心理 学兴起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特征的培养。
•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一节 认知理论
一、认知理论概述
• (一)认知
•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
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 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 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对象上并深入下去。如,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
• 指向是集中的前提,集中包含指向。
(二)注意的功能
• 1、选择功能 • 2、维持功能 • 3、调节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 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 式。
产生的基本条件

①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特点
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 应。最明显的感觉适应是视觉和嗅觉。例 如,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时,会觉 得什么也看不见,过一段时间便逐渐看见 了,这种适应叫暗适应;从暗处走到明亮 的地方,也会觉得眼花缭乱。什么看不清, 过一会便能看清了,这种适应叫明适应。 这是视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 觉的适应。除痛觉外,各种感官都有适应 现象的发生。
知觉。是后天习得的一种条件反射。它包括辨别 时间先后的顺序知觉,辨别时间长短的延续知觉、 辨别时间快慢的速度知觉和辨别事物周期性变化 的节奏知觉。由视觉、动觉、听觉和内脏觉的协 同活动完成。。
• ③运动知觉是反映物体的空间位移和位移快慢的
知觉。是由视觉、听觉、味觉、平衡觉、内脏觉、 运动觉协同参与的结果。
2、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
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它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
• 注意的起伏现象。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
保持不变,而经常是间歇的加强或减弱,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叫注意的起伏现象。是 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利于减轻疲劳。

•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是
量。
• 绝对感觉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其公式是
E= 1 R
②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
激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
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总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 成反比关系的。即感觉阈限的值 越小,感受性就越强;感觉阈限 的值越高,感受性就越低。
2、知觉的概念
• 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
体的过程。
•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但不是感觉信息
的简单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①区别:
•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
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感觉是由事物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知觉与
个体的知识经验、态度系统相关联;
• 感觉只和单一的感觉器官相联系,知觉是
感觉阈限
•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
是不同的。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阈限的 大小来测量感觉性的。
• 所谓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
度的刺激量。每一种感官都有两种,感受 性和感觉阈限。
①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 1、感觉后像 • 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后,我们对刺激
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 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像。它 可以使我们对继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 感觉。是刺激物的直接作用后引起的感觉 滞留现象,保留的时间短暂,不受意识支 配。
• 2、感觉适应
• 当刺激持续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
四、表象和想象
Fra Baidu bibliotek• (一)表象
• 1、概念
表象是大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 象,它是以感知为基础的,感知越丰 富,表象也就越丰富。
2、特征
• ①直观性
• 表象中的形象具有与知觉
形象相似的特征,就如同 亲临其境一样历历在目。 但因表象所反映的事物不 在面前,因而它所反映的 事物形象与知觉形象又有 所不同,表象不如知觉那 么清晰,也没有知觉那么 完整,同时,也不知知觉 那样稳定。
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 象、味觉表象等等;
• 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可以将表象分
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想象
• 1、概念
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以改造 旧表象,形成新表象为主要特点的。
2、特征
• ①形象性,想象是对已有形象的加工。 • ②新颖性,所产生的形象不同于原有形
类很多
• 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
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 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等;
按照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不同,可以将 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 ①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深度、方
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由视觉、动觉、触觉等感 官协调活动而实现。
• ②时间知觉是反映客观对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 从客观而言有
• 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 ②对象的活动性 • ③刺激物的新颖性 • ④刺激物的强度。
• 从主观来看:
• 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

• ②个体知识经验的丰
富程度
• ③个人需要和兴趣 • ④定势与情绪状态。
4、知觉的恒常性
•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
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 的恒常性。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保 持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在我们日 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它有 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精确地适应环境。
• ②概括性
• 表象是对多次知觉进行综
合的结果,它留下的是一 类事物的一般形象,共同 特征,而顿口拙腮的个别 特点都消失了,例如,人 们关于“树”的表象,往 往不是某一棵具体的树, 而是概括化的树的形象, 代表了所有的树。
表象是知觉与思维联系的桥梁,是由感性认识 向理性认识发展的中间环节
3、种类
• 根据表象产生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表
指个体的注意被无关刺激所吸引到而离 开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
条件 ② ①外 内部 部条 条件 件: :的 要 活 个丰 和 动 体富 兴 内 的性 趣 容 需和形性 式的
3、注意的分配
•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
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即通常所说的 “一心二用”。
①同时进行的活动一只种有不熟悉, 条件②其同余时活的动各都种达活到动形自之 的成动间 程化度
• 1、认知过程 • 2、认知风格 • 3、认知策略 • 4、元认知
(二)认知心理学
• 1、含义 •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认
知活动的心理学
•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活动、认知发展
和人工智能等
(三)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兴起
• 认知心理学建立以前的认知研究有
②刺激物之间的差异程 ③刺激物的变化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①需要和兴趣
主观状态

②良好的心境 ③饱满的精神状态 ④期待心理
2、有意注意
•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 注意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从 事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外界刺激的感觉,它包括: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和肤觉。
• 内部感觉是接受体内刺激,反映身体内部器
官、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包括运动觉、 平衡觉和内脏觉。
• 在以上各种感觉中对人影响最大的是视觉,
其次是听觉。我们所获得的信息80%是通过 视觉获得的,10%是通过听觉获得的。
2、知觉的种类
• 由于知觉比感觉复杂,所以知觉的种
变化,称为继时对比。如,吃过苦的东西,喝白 开水都觉得甜。
(四)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理解性
•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利用已有的知
识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并用语词把它标 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有助 于知觉的选择性,帮助人们区分对象与背 景,能清晰、精确、迅速地知觉对象。理 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知识经验 和语词起重要作用。
按照对客观事物反映正确与否,可 将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
•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这是一
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几乎能在各种知觉中 发生,其中以视错觉最为明显。如图形错 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 动错觉、时间错觉等等。
• 在实践中,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来识别错觉
和利用错觉。
(三)感觉现象
2、知觉的整体性
•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的感官时,
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道为一 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的。
3、知觉的选择性
• 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把知觉对
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 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 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些 双关图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象。
3、种类
•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无意
想象和有意想象。
• 无意想象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它
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 的。例如,看到蓝天飘浮的白云,不由自 主地想到草原上奔跑的羊群主。梦是无意 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无意识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