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作制冷剂
B.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C. 氧气用于焊接金属
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味
B. 称量固体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3. 水银温度计常用于测量体温,它里面的填充物是水银,又称为汞。

如图是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和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汞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在元素周期表中,汞位于第七周期
C. 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 一个汞原子中的质子数为80
4.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
B. B
C. C
D. D
6.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四种推理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②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③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都相同,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④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发生改变,但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N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3溶液,过滤
B NaCl固体Na2CO3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C H2HCl通过足量的AgNO3溶液,干燥
D铁粉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在一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红磷充分燃烧(氧气充足)
B. 一定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C. 足量且形状完全相同的镁片和锌片分别浸没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
D.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
9. 从C、H、O、N、Na、Cu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符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元素:______ 。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

(3)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盐:______ 。

(4)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

(5)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 。

10.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也是重要的资源。

(1)农业上用NaCl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水配制50g16%NaCl溶液用于选种,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滴管和______ (填仪器名称)。

(2)“生命吸管”将太湖水转变为饮用水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活性炭”可将太湖水中色素和异味除去,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离子交换树脂”将硬水软化的反应之一是:2NaR+CaCl2=CaR2+2NaCl,由此可知一个Ca2+可交换出______ 个Na+。

(3)天宫课堂“点水成冰”实验中用到了醋酸钠,20℃时按下表配制醋酸钠的溶液(在标有序号的试管中,按表中的数据加入醋酸钠和水,再充分振荡)。

序号试管①试管②试管③试管④
醋酸钠的质量/g1060140160
水的质量/g1050100100
已知: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6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40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

A.试管③和④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试管①和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试管③中溶液里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5
D.将试管④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考虑水分蒸发)
11.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秉持“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理念,展示了中国实力。

(1)在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金牌。

下列滑雪用品涉及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填字母)。

A.雪板→聚乙烯
B.滑雪头盔→聚酯硬塑料
C.滑雪杖→镁铝合金
(2)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接力将在冬季低温环境中进行,采用氢燃料,保证了火炬能在
极寒天气中使用。

氢能客车搭载氢能公司自主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系统助力北京冬奥,“氢腾”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 。

(3)北京冬奥会100%使用绿电。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______ 。

12. 工业制造高纯度氧化钙(CaO)的流程如下:
(1)反应器1中先加入一定量水。

气体从底部缓慢通入的原因是______ 。

(2)反应器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

1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铜的硬度比黄铜的硬度______ (填“大”或“小”)。

(2)如图利用铜丝做实验。

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______ 性,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实验现象)是______ 。

(3)另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有______ 。

1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大豆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历史,并流传到世界各地。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很多古籍中,均有记载大豆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如《本草纲目》中“性味甘平,致健脾开中,润燥,消水,排浓解毒,消肿止痛功效”。

大豆富含蛋白质,是人体中蛋白质补充的重要来源,常见作物中蛋白质含量如图。

以大豆为原料的大豆制品在生活中很常见,如豆腐、豆浆、腐竹、豆油等。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风味独特、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大豆蛋白制品。

制作过程如下:
浸泡大豆是豆浆制备最重要的预处理环节之一,下面是研究浸泡时间对豆浆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称取150g大豆,用450mL0.5%NaHCO3溶液于25℃下浸泡,测得豆浆中蛋白质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图2。

大豆除作为供人类食用的粮食作物外,还广泛用在畜牧业的蛋白质饲料,大豆深加工产品还应用于生产保健品和医药、大豆蛋白胶胶黏剂等方面。

(原文作者王军、唐楠楠、杨道强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常见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

(2)做豆腐过程中,过筛的目的是______ 。

(3)由图2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A.大豆起源于中国,种植历史悠久
B.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豆蛋白制品
C.大豆制品是人体中糖类营养素补充的来源之一
D.大豆只能供人类做成食品食用,在其他领域没有重要作用
15. 实验室现有如图实验装置及仪器,请你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装置可以选择______ (填字母)。

(2)B装置可以用作制取______ (填“a”、“b”、“c”或“d”)的发生装置。

①氧气
②氢气
③二氧化碳
a.①③
b.②③
c.③
d.①②③都可以
(3)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请从图二中选取______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橡皮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4)利用混有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CO与CuO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用如图三的实验装置(可重复选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依为______ 。

(提示:常温下,氢氧化钙是微溶物,氢氧化钠属于易溶物,因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绘制碱的化学性质(如图)。

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图:
(1)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 色;
(2)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上述知识网络图中碱能够与______ 反应;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4)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猜想二:溶质为______ ;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得出猜想______ 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反思与评价】
①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______ 。

②上述滤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滤液处理后再排放。

取上述滤液100g于锥形瓶中,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同时不断测定溶液的pH,当pH=7(常温)时消耗稀盐酸365g,则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焊接金属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干冰、铜、氧气、金刚石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A
【解析】解:A、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少量气体闻,不能将鼻孔凑到试剂瓶口,容易使人中毒,故A正确;
B、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且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B错;
C、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C错;
D、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D错。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答案】D
【解析】解:A.汞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周期数与原子电子层数相同,由汞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汞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汞位于第六周期,故B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C错误;
C.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一个汞原子中的质子数为80,故D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
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4.【答案】B
【解析】解:A、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时,一氧化碳得到氧,体现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不是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暗处干得快,是由于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碳在点燃或加热时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不产生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正确;②甲醛有毒,不可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故错误;故A不完全正确,故A错误;
B.①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油污,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冲走,故正确;②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故B不完全正确,故B错误;
C.①因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故正确;②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用于食品防腐,故正确;故C完全正确,故C正确;
D.①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能改变反应速率的
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故错误;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故D完全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A②根据甲醛有毒,不可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进行分析;
B.②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C.①根据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进行分析;②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D.①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②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安全问题、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6.【答案】D
【解析】解: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具有均一、稳定性,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正确;
③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都相同,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2O和NH3,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④置换反应是有单质参与和生成的反应,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发生改变,但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都是0,反应后氢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故选:D。

①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③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
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7.【答案】C
【解析】解:A、过量的硝酸钡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和碳酸钠均易溶于水,用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气体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水,H2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容器内固体的质量增大,直至完全反应不再改变,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足量的镁、锌分别和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镁与硫酸反应速率快;生成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硫酸相同,且硫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原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为零,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B、根据电解水的现象来分析;
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分析;
D 、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9.【答案】H H 2O Na 2CO 3 N −3
H 3 2NaOH +Cu(NO 3)2=Cu(OH)2↓+2NaNO 3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所以氢元素表示为H ;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表示为H 2O ;
(3)碳酸钠是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盐,碳酸钠中钠元素显示+1价,碳酸根显示−2价,化学式为:Na 2CO 3;
(4)氨气(NH 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所以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N −3H 3;
(5)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u(NO 3)2=Cu(OH)2↓+2NaNO 3。

故答案为:(1)H ;
(2)H 2O ;
(3)Na 2CO 3;
(4)N −3H 3;
(5)2NaOH +Cu(NO 3)2=Cu(OH)2↓+2NaNO 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0.【答案】玻璃棒物理2AD
【解析】解:(1)农业上用NaCl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水配制50g16%NaCl溶液用于选种,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滴管和玻璃棒;
(2)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将太湖水中色素和异味除去,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这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性质;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2NaR+CaCl2=CaR2+2NaCl可知,一个Ca2+可交换出2个Na+;
(3)A、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③中140g醋酸钠在100g水里只能溶解124g,形成饱和溶液,
④中160g醋酸钠在100g水里只能溶解124g,形成饱和溶液,故A说法正确;
B、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1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4g,50g水中最多溶解62g,①②中加
入的醋酸钠能全部溶解,①中溶质质量分数=
10g
10g+10g
×100%=50%,②中溶质质量分数=
60g
50g+60g
×100%≈54.5%,试管①和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说法错误;
C、③中的溶质不能全部溶解,只能溶解124g,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4g:100g=31:25,故C说法错误;
D、④中溶液升温至60℃,醋酸钠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故答案为:(1)玻璃棒;
(2)物理;2;
(3)AD。

(1)根据用NaCl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水配制50g16%NaCl溶液所需玻璃仪器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2NaR+CaCl2=CaR2+2NaCl来分析解答;
(3)A、根据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来分析解答;
B、根据20℃时醋酸钠溶解度为124g和题中信息来分析解答;
C、根据③中的溶质不能全部溶解,只能溶解124g来分析解答;
D、根据④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溶液升温至60℃,醋酸钠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增大来分析解
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天然气
【解析】解:(1)A、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聚酯硬塑料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镁铝合金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2)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

“氢腾”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北京冬奥会100%使用绿电。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

故答案为:(1)C;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天然气。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
(3)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材料的分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以及化石能源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CaCl2+(NH4)2CO3=2NH4Cl+CaCO3↓二氧化碳【解析】解:(1)反应器1中先加入一定量水,气体从底部缓慢通入的原因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2)反应器2中,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 (NH4)2CO3=2NH4Cl+CaCO3↓;
(3)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2)CaCl2+(NH4)2CO3=2NH4Cl+CaCO3↓;
(3)二氧化碳。

(1)根据气体从底部缓慢通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钙,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小延展A试管无明显现象,铜不能把铁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B试管铜丝表面变银白色,无色溶液变蓝色,铜能把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活动性强于银铜、锌和银
【解析】解:(1)纯金属硬度小于合金,纯铜的硬度比黄铜的硬度小;
(2)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延展性,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A试管无明显现象,铜不能把铁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B试管铜丝表面变银白色,无色溶液变蓝色,铜能把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活动性强于银;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H>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还有没有参与反应的银。

故答案为:(1)小;
(2)延展;A试管无明显现象,铜不能把铁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B 试管铜丝表面变银白色,无色溶液变蓝色,铜能把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活动性强于银;
(3)铜、锌和银。

(1)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3)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H>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大豆过滤出豆渣大豆用450mL0.5%NaHCO3溶液于25℃下浸泡,在0−12h的浸泡时间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变长,豆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随浸泡时间先升高再降低,且浸泡时间为10h 时,豆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