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分类训练:审美情趣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作文:审美情趣
1.在文学名著的长廊里,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思想、精神或者人格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对他们或崇拜,或蔑视,或敬佩,或憎恶……
请以“偶遇”为题目,通过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描写一次与他(她)的偶然的相遇,展现他(她)的精神与人格。
要求:有想象,有情节,符合逻辑。
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
“世上多的是醉与痴的人。
刘伶醉于酒,黛玉痴于花;徐霞客醉于山水,顾恺之痴于丹青……”专注地沉浸在对某样事物的爱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醉和痴暗示着专注与持久,以及单纯而明净的心灵背景。
这会让人将人生变成一串串接连不断的赏心乐事,让快乐加倍。
有人爱记账,有人爱整理;有人喜欢饭后散步,有人喜欢晚来钩花;有人热爱用毛笔抄写古文,有人热爱踏着单车绕城一周。
大家都以热爱的姿态善待生活,在醉与痴中寻找自我……
醉与痴,都是有情。
保持平淡生活里一份小小的痴迷与留恋,就像保有一个让人快乐的秘密。
红尘多情,如醉如痴。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以“醉于_____”为题目的记叙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人最需要偶像的阶段大概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彷徨与动荡很多是源于自我的认知混乱和迷惘,而偶像恰恰在这个时候扮演了“理想的自我”这一角色,看一个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偶像,就可判断出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一项“崇拜某位偶像的原因有哪些”的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个性特点”,然后依次是“才华能力”“原则观念”“外貌装扮”。
个性、能力、观念与审美等抽象的概念通过偶像得以具体化,让崇拜者的喜好有了投注的具象载体。
没有粉丝,哪来偶像?互联网时代让偶像崇拜变成了偶像制造。
从购买荧光棒到装备各类应援物品,甚至通过做慈善让偶像的形象更加高大。
粉丝在这种忘我的付出和投入中,貌似为他人做嫁衣,其实也部分地满足了自恋的需要,因为所爱之人也是自我的延伸。
偶像崇拜对不同的人有不同意义,而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透过偶像照见崇拜者的理想自
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
判断偶像崇拜是否适度或健康的标准很简单,就是偶像的存在是否让生活变得更好。
无论崇拜谁,都别忘了偶像不应成为现实生活的替代品。
与其把大把的好奇心、时间和热情都献给别人,不如认真地寻找、发展一下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为自己找到闪耀的机会,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
(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偶像。
这些偶像,代表着时代的精神气质,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
请以“我看时代偶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不少于700字。
(2)相较于舞台上的娱乐明星,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更值得我们崇拜的偶像,他们的贡献、努力、品质、才华等,给我们启发、鼓舞,催我们奋进。
请以“他(她)才是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和偶像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700字。
4.作文。
细小和缓的水流可谓之“涓涓”,生活中有些美也是如此。
请以“涓涓之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5.请以“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6.以“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更是我们寄托精神的家园。
请以“自然与家园”为题,结合你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写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8.请以“睫在眼前长不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文学感染读者,产生社会效应,有两种基本逻辑:一是逼真而典型地反映现实,塑造人物,抒写特定背景下命运遭际、歌哭悲欢;二是运用想象夸饰,虚拟一个具备象征意义的奇妙境界,或渲染一种寄托理想追求的生活图景。
二者都将情感、立场和价值观融入其中,藉以激发共鸣,让创作命意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与人生。
前者切近现实,后者趋向浪漫,各具优
势、魅力和价值。
读者有所偏好是正常的,若过度排异却是不相宜的。
请以“现实与浪漫”为标题,写一篇关于文学鉴赏的议论文,文章须体现上段文字的基本内容,具有较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学鉴赏体验。
要求:双概念论题覆盖不偏废,例证取材贴近经典名家名著,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少于800字。
10.从下面所给的诗词中任选一篇,填入“诗意在浪漫与现实间流淌——评《______》”中作为标题,写一篇文学评论。
《离骚》《孔雀东南飞》《蜀道难》《扬州慢》
要求:确定篇目,选准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偶遇
我慢慢踱步在茶峒的一条小河旁,望着这里的景色:高高的碧溪塔,显得厚重朴实;一片绿色萦绕在周围,充满了生机。
这片坚韧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鲜活的生命,而这些生命,同样坚韧。
视野中出现了惊人的一点红:红的不亮、不艳,却称得上美丽动人。
那点红随水漂来,越来越近想不到遇到你,翠翠!
她离我越来越近,也让我看清了她:黑黑的脸蛋,甜甜的笑。
一股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翠翠宛如丛林中的仙子。
“客官需要渡船?”
“嗯,就到对岸去。
”我回答道,心中不由得一惊:那个声音清亮悦人的翠翠去哪里了?莫非这片苦难的土地,消磨尽了人身上美好的本质!
我上了船,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不与她交谈,静静地看着她:粗糙的手,留疤的手臂,黑透了的脖颈……苦难尽情地在她身上留下痕迹。
而她呢?微微抬头,微微笑,用力地滑动着船桨。
祖父走后,傩送离开后,翠翠选择坚强的面对生活的苦难。
就如她祖父所说的:“人只有硬扎一点,才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
船驶到中央。
我心中的一份好奇促我发问:“翠翠,你的声音……”
翠翠抬眼望我,脸上不再展现那迷人的笑:“傩送走了,但我想他。
我夜夜到河边大声唱,想让他听到,想让他回我‘竹雀’。
人没回来,嗓子却喊破了。
”
“那他还会回来吗?”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是明天。
”
那一刻,我与她对视。
她的眼神如此坚定,以至于我看到了自己的懦弱:我竟怀疑如此坚定的一份感情!
也许,这份坚守,这份对于爱情最原始、但又最用情的坚守,只有坚韧的翠翠自己明白。
船缓缓驶向对岸,老人们向她挥手致意。
翠翠挺直了身板,回以微笑。
我似乎从未见过如此美丽、又如此直挺的女性。
这种刚与柔的结合,令我震颤。
船到了岸,我慢慢下船。
翠翠向我挥手,再次展现那迷人的笑。
我是多么想再多看她一眼!但此刻,我无法顾及,只能望向远方的白塔,回想这点点滴滴:在苦难的生活中,翠翠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爱情的坚守,使我尊敬,难以望怀。
一个坚韧的翠翠,许
是会一辈子生活在这小小小的边城,演绎着常人以为的“命苦”女人的“悲剧”吧。
可所谓平凡中的伟大,也不过如此。
茶峒,寂静,引人进入深邃的境地。
一次偶遇,时间很短,却好像容纳得下一个人的一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
所给材料中,“在文学名著的长廊里,有那么一些人”规定了偶遇的对象必须是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他们的思想、精神或者人格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规定了作文的主题是要展现人物的思想、精神或者人格,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思想、精神或者人格必须与原著内容相符;“你对他们或崇拜,或蔑视,或敬佩,或憎恶”则说明所选人物并非必须是正面人物,也可以是反面人物。
如果是正面人物可直接表达对人物思想、精神或者人格的赞美,如果是反面人物则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否定、批判从而凸显与之相对应的正面的思想、精神或者人格。
本题除规定了作文的题目外,还规定了文体为“记叙文”,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文体明确。
此外“偶遇”的设置应该合理,可选取恰当的线索将人物设置在合理的情境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的典型特点,展现其精神与人格。
立意:
1.懦弱会让人生留下太多遗憾。
(偶遇《家》中的高觉新)
2.孤傲,会冷了旁人,更冷了自己。
(偶遇《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3.成功离不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进取精神。
(偶遇大卫·科波菲尔)
2.例文:
醉于木工活儿
秋风吹过故乡的麦田,也吹过田边一角的小木屋。
爷爷庄重地将自己的工具盒捧起来,摆在最顶层的架子上。
爷爷从前是做木工的,在那个田边小屋里,童年的我常常看到他弓着古铜色的腰,一只脚踩在粗大的木头上,一只手扯着锯子,沿着刚弹上的墨线,一下一下锯着,木屑飞扬,木材的清香掺杂在秋日下午的暖阳里,让人慵懒而舒适。
锯木的声音逐渐小了下来,一块笔直的板材就稳稳地落在了木屑中。
爷爷擦一把汗,喝一壶茶,眼神有光,那是一种庖丁解牛后的自得喜悦。
他操起一把凿子,下手很快,大刀阔斧,“唰唰”两下便有了雏形,我看着这个略显粗糙的物件,有些想笑,可是看到爷爷坚定而沉静的眼神,也就不好说笑些什么了,只是在一旁默默看着,生怕打搅了他的工作。
说来也怪,只见他拿来几张砂纸,在这粗坯上来回打磨几下,那些原本还粗糙的地方居然慢慢地平滑起来,越来越精细了,内在的木纹也隐约露了出来。
他开始谨慎起来,一点点地雕琢着这块木头,仿佛绣花。
我瞪大了眼,张大了嘴,爷爷的眼神里尽是得意,毕竟这是他几十年的手艺!
阳光从小窗斜射进来,照亮了这个承载着他无尽梦想和荣耀的地方。
那年,爷爷离开家乡。
走的那一天,人们都说他犯了傻,不在家好好种地,非要跟着那些走街串巷找活干的木工师傅学手艺去。
爷爷没有回应,但他的眼神笃定。
几年后他回来了,已经是四邻八乡最有名的木工头,尤其是一手雕花绝技为人称道。
每逢婚嫁喜事,人们都托他做木工,准备嫁妆是个精细活,往往在一家就待上几个月。
他喝上几两酒,操起刻刀,游走的手像是一条灵活的鱼在水里穿梭,忽深忽浅,游刃有余。
看着一段段木头变成了雕花的喜床、三开门的喜柜、精致的子孙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喜悦的光。
时光过得真快啊!爷爷叹息一声,用一块白布擦净锯子,把它轻轻挂回墙头。
他对于这些老朋友,总是轻拿轻放,生怕磕了碰了,坏了这营生的家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进城去的多了,村里的西式小别墅也多了,都是钢筋混凝土墙和时尚的落地玻璃窗,搭配不上这些雕龙画凤了。
新式的家具商场早已在城市占据主导之地。
席梦思当然比雕花的硬板床舒适,抽水马桶也自然比子孙桶方便。
人们失去了等待锯拉斧凿的耐心,都是直接从商场里选一套,省事又省力。
可爷爷还是那么宝贝他那套木工玩意儿,总是小心翼翼地摆在最顶层的架子上。
没有人来找他做大家具了,他就经常自己捡些木头料子,东磨磨西雕雕,要么给我弟弟做些小玩意儿,要么给自己做条椅子。
有时候,我看他那么宝贝他的木工活儿,会很不解地问他:“爷爷,您这木工都过时了,您为什么还天天干它呀?”爷爷一笑,说:“因为爷爷喜欢呀!”
是啊,因为爷爷喜欢呀。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以“醉与痴”开篇,讲述了热爱与专注的问题。
因为热爱,
所以醉心于此。
而这里的热爱,是对某一件事的专心热爱,而非朝三暮四。
因为痴心于此,所以能一直专注,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同时,能够醉心、痴心于此,也能说明这个人拥有单纯而明净的心灵,没有凡俗杂事、利益诱惑。
材料中列举的这种种令人快乐的醉心事、痴心事,说明要想选某样东西去专注、热爱,这世间可以有诸多选择。
只要拥有一件自己喜爱的事物,就能在“醉”与“痴”中找到自我。
而根据材料第二段,我们可以知道,“醉”与“痴”并非都需要选择大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份小小的热爱并坚持下去,我们也能找到人生的乐趣。
试题要求我们写作一篇记叙文,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以自身为主角,讲述自己所热爱的那份“醉”,并且为了这件醉心且热爱的事,一直专注的学习或练习的过程。
我们也可以讲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他人,为了自己所“醉心”的那件“小事”,能够一直“痴心”地专注于此的例子。
立意:
1.醉心于诗书。
2.醉心于木雕技艺。
3.醉心于养花。
3.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要求:(1)以“我看时代偶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2)以“他(她)才是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和偶像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
材料第一段说明了为什么青春期需要偶像,以及偶像崇拜的具体内容。
其中关键词是偶像扮演的是“理想的自我”;青少年崇拜偶像的原因有“个性特点”“才华能力”“原则观念”“外貌装扮”。
材料第二段分析了粉丝在偶像崇拜中的付出和投入其实质是“自恋的需要”。
第三段谈了关于偶像崇拜的三层内容,是对前两段的总结和升华。
概括出来就是,偶像崇拜是崇拜者对“理想自我”的心理追求;偶像崇拜应健康(适度);崇拜偶像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自我价值。
(1)以“我看时代偶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其中关键词是“我看”,也就是发表自己对于
时代偶像的独到见解。
比如,可以写什么样的偶像值得我们崇拜,可以将明星偶像与袁隆平、钟南山等对照,要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写如何崇拜时代偶像,也可以采用对比手法来写,比如有些粉丝围观偶像,搞各种应援会,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搞偶像崇拜,这样的人属于丧失了自我,不是崇拜偶像的正确做法;真正的崇拜偶像是学习偶像身上的闪光点,如积极进取、为国为民等,用这些正能量激励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等。
(2)以“他(她)才是我的偶像”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和偶像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明确题目中的人物是谁,比如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师长,可以是偶遇的陌生人,可以是经常见到的某个熟悉的人等等。
关键是要写清楚他(她)做了那些事值得你崇拜,这些事必须是比较有意义的、让你感动的,你才会把他(她)当做偶像。
不仅要写清楚事件,还应该设置一些情节的小曲折,比如原来你并不觉得他(她)高大,结果通过一件事然你转变了看法,以突出题目中的“才”字;当然要运用细节等手法描写你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样才符合记叙文以情感人的特点。
最后还应当有一个情感的升华,即你把这个人当做偶像之后,自己的生活态度等有了哪些变化。
立意:
1.时代偶像展华光,我辈青年当自强。
2.偶像崇拜要理智。
3.让偶像精神照亮青春。
4.例文:
涓涓之美
有的人外表美丽,却让人不愿细看;有的人相貌普通,却令人铭记于心。
那一刻,那块纸板,让我记住了她的美……
如往常一样,我快步出门,走在去同学家的路上,我一路东瞧瞧西看看,嘴里还刚刚喝完一瓶牛奶,拿着空瓶子我跑向一边的垃圾桶,朝里面一扔,不想一下子扔中了正在捡垃圾的人。
她转了过来,眼神里并没有任何责怪,但是她的面庞让我一下子震惊了。
头发散乱,像一个打了数千个结的东西披在身上,脸上几块儿黑斑显得无比丑陋,眼睛深凹着,两旁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嘴巴乌紫,身上脏兮兮的。
妈呀!这叫什么人呀!这么丑,我两腿一蹬,心怦怦直跳,一路跑到同学家门口。
心里暗想:今天真倒霉,碰上这么丑的人,一定是个居心不良的人。
但是我却没有想到,我会又一次遇见她。
那是一个阴晴不定的日子,放学快到家的路上,突然暴雨倾盆。
于是我只好躲到附近的小卖部门口,企图等雨停或者小一点儿再走。
可路上的雨就是下个不停,打在地上,溅起无数个小水泡,终在地上汇起了汪洋巨流。
我神情忧愁地望着天,心想:怎么办?忘带雨伞了,想跑回家也找不到个挡雨的东西,就算路不远也会把自己和书包里的书都淋得湿透的。
满街的人潮涌动,各色的雨伞匆匆踏过积水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任何人给予我援助之手,哪怕一个关怀的眼神。
天渐黑起来,落叶被疾风追逐,惊慌地卷起棕黄色的漩涡。
冰冷的雨打在树枝上发出忧伤寂寞的响声。
雨在风的指使下疯狂地舞蹈着,我的眼镜蒙上了一层水雾。
这时,又是那个捡垃圾的人,刚好这会儿也在附近捡纸板,在马路对面躲雨。
她看见了我,什么话也没说,拿着一张大纸板向我走来,我心想,她这是要干什么?
她走近我,低声地说:“你把它顶在头上,遮雨回家吧。
”我愣住了,迟疑地接过纸板,她笑笑:“虽然不好看,但总比淋雨强。
”接过纸板的那一刻,我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看着那张奇怪的脸,我的心里竟然没有了先前的厌恶和恐惧。
真没想到,给予我援助之手的人竟然是她!
那一刻,我的内心像打翻的五味瓶,有种“喜悦”,但更有一种内疚,一种自责,一种酸辛,一种后悔。
她衣衫褴褛,可能一块纸板能卖几角钱,可能只差这几角钱就能买上一点米,而她却选择将它送给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那一刻,我多么悔恨我当初的看法,虽然她的外貌依旧那样丑陋,但她让我感到温暖,让我看见了她美丽的心灵。
那一刻,我顿悟到,有的人虽然外表普通,但心灵美丽。
我终于知道:“真善美”中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
那些善良的美丽的种子,往往隐藏在普通人心中,等着我们去发掘。
时光飞逝,那短暂的片刻却让我铭记于心。
一块普通的纸板,让我看到了她美好而又善良的心灵,让我感到了陌生人的温暖,让我看到了小人物的涓涓之美。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自然界中的一种流水的状态——涓涓之流,引出我们对生活中细小、舒缓的美的感悟。
涓涓,指细水慢流的样子。
但我们写作此文,并非去具体描
写这种流水状态,而是要联想到生活中具备相同特质——平凡、微小的美。
本题要求写作一篇记叙文。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找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认为美的人、事、物或某种现象。
需要注意,这里的人,不能是伟人,而必须是历史和社会上平凡的人;这件事,也不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必须是能体现出细节之美的;这样东西,可能形态微小,或乍看不起眼,但细观或久观,我们却也能发现其中的美;某种现象,自然也是平凡的小现象。
但这些“细”而“慢”的人、事、物、现象,却能引起我们对美的感受和感悟。
写出自己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美的过程,这篇作文也就完成了。
立意:
1.小人物的涓涓之美。
2.蒲草的涓涓之美。
3.扫地的涓涓之美。
5.例文:
品味
漫天朱霞,粲然如焚,映得稿纸也有了三分红意。
距离交稿期限只剩三天了,灵感却不翼而飞,我恨不得立即找一支五色笔,以解燃眉之急。
“你先和我去普陀山转转吧,没准儿能在那儿找到灵感。
”妈妈建议。
登机前,妈妈和我在机场餐厅各吃了一碗炸酱面。
花花绿绿的各色配菜、甜咸浓香的酱料和着面条儿一股脑儿涌入嘴巴,刺激着味蕾。
一碗面下肚,我嘴里只剩下调料的余香,完全不记得面条儿本身的滋味。
奔波半日,我们终于抵达普陀山,饥饿驱使着我一头扎进面馆,点了一份素面。
累死我了!等待的过程中,我索性趴在桌子上,闭目养神。
隐约间,一缕葱香飘然而至,是秋日田垄上滚滚麦浪的气息。
香气若即若离,是麦穗在秋风中轻歌曼舞。
素面清汤寡水,没有油汪汪的调料,只有一小撮葱花依偎在碗的边缘。
我轻轻挑起几根,面在嘴里化开的瞬间,舌尖品味到了质朴的味道。
咸甜适中,没有盐的过分渲染,没有酱的油腻厚重,只有麦香的醇厚。
那质朴的味道宛若投入心湖的小小石子儿,激起圈圈涟漪,缓缓荡开……这才是面的本味呀!没有繁杂的调料,没有过多的雕饰,质朴无瑕,却令人心驰神往。
那一刻,我品味到质朴自然之美。
原来,只要用心品味,万物皆美。
走出面馆,沿山道上行,目之所及仍那么安静,可现在我听到了心的声音。
听,那是海风低吟,送来树叶浅唱、芳草欢歌。
看,那是潋滟水光,远映薄云缱绻、星河婆娑。
月亮仿佛掉入林间,在汹涌的麦浪中微微倾斜。
大海仿若慈爱的母亲,温柔地为普陀吟唱摇篮曲。
不知不觉,我沉醉其间,沉醉在这迷离夜色中,心灵与自然息息相通,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腔诗意,此时如泉水般从心底汩汩流淌出来。
普陀山没有五色笔,却有我无处寻觅的本心。
用心品味,回眸处即是灵山。
北京,阳光敛着融融春意透过窗来,柔柔地洒进屋里。
我坐在窗前,提笔,轻触,如风。
文字与诗情从笔尖流淌出来,生活又是如此之美。
普陀山旁的浪花涤荡了我的心灵。
从此,我学会了用心去品味,去品味一草一木的顽强,一茶一饭的本味,一山一水的温情。
游遍山水,最触动我的,便是这素面、这静夜、这本心。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试题内容很简单,只提出标题“品味”二字,要求我们写一篇记叙文。
品味,字面意思是品尝味道,但现在往往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修养。
品,有人品、品质、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体味、回味。
所以,此题要求我们所写的“品味”,乃是我们内在的用心去观赏、去听、去认认真真的品出的味道的升华的境界。
试题要求我们以记叙文形式写作,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一件能够体现我们“品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具体描述“我”去品味的这一过程。
当然,并不是叙述完这个事件经历即可。
我们必须在行文中或文章后面展现出自己内心中所感受的趣味、情操,或自己感受到的精神品质上的熏陶、升华。
立意:
1.品味阅读。
2.品味下棋。
3.品味观山。
6.例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词
泰戈尔曾言:“诗的词句含着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的音乐。
”是的,诗不远人,在生活中,我们的情感万千,但总有一两句诗能够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情感。
比如,想表达豁达,自有东坡先生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说执着,屈原那一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想表爱国之情,名诗名句更是数不胜数。
可是,我最喜欢的那首诗,却没有那么多的豪情壮志,也不论述人世间的大道理。
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