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读课文,作者巴金。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本单元的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学习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文是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与前两篇课文相比,《鸟的天堂》在“静态”与“动态”描写上更为典型。【教学目标】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方法】
点拨法、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
1.“鸟的天堂”航拍视频。
2.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鸟的天堂?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在傍晚时分,第一次来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榕树。
2.根据老师的提示或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巴金爷爷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哪些特点?课文至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由及地欣赏了这株南国大榕树枝干、绿叶的态美。
3. 预设板书:第一次大榕树静态美
【设计意图】回顾导入,梳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一株大榕树以及作者发出的感叹,巧妙引入课后习题中的问题,让精读的目标精准。
二、诵读“大榕树”,感悟静态美。
1.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声音的小船逼近榕树,在这落日的余辉,灿烂的红霞中领略这株南国的树的静谧美。
2.师配乐诵读课文第8自然段,生边听边欣赏。
3.多媒体出示大榕树枝干不可计数、叶子生机勃勃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静态美,感受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指导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4.小结: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
【设计意图】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虽没见到鸟,心有疑惑,又有惊喜。这一部分从树叶、树枝、树干几个方面写出了大榕树独木成林、生机勃勃的奇观。此环节的学生活动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学生在朗读中回顾作者描写榕树的方法,教师用文学化的指导语言渗透榕树的静态美。
三、自读“鸟”的部分,交流动态美。
1.过渡:美好的景致是值得等待,值得一看再看的。随着鸟儿的加入,这幅画面活起来了。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描写鸟儿活动的情景呢?
2.课件出示:“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3.我们继续拍掌。(师生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有节奏地击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
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4.随着鸟儿的加入,这幅画面活起来了。(板书:鸟)
5.过渡:看大家现在的表情,个个都那么惊喜。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6.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读读,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鸟儿的哪些特点?(生自由朗读课文12、13段。)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
画出关键词语,体会鸟儿的特点。
7.交流,指导:
(1)出示12、13自然段。
(2)预设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
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儿很多。
预设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预设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预设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8.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9.师引读:这么热闹、欢快的场景,老师也想读一读。出示12-13段。老师读红色字部分,你们读黑色字部分,读出轻快的节奏,惊喜的心情。通过朗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10.我发现红色字体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突出了小鸟由少变多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鸟儿们自由飞翔,欢快鸣叫的灵动画面。
11.提炼写法。是呀,像这样抓住鸟儿声音、形态、姿态、颜色的变化来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场景,就叫做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12.指导学生借助肢体动作整段朗读,进一步感受动态描写。
【设计意图】由读“大榕树”到读“鸟”,画面由静转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这一部分的活跃、欢快。“作者从哪些方面把鸟的画面写活的”承接前一环节,由“扶”到“放”。
四、动静结合,理解“鸟的天堂”。
1.过渡:我们读了大榕树,又读了鸟,这两幅场景给我们不同感觉,你发现了吗?(板书:静态→动态)
2.师生合作读,动静相融。
静有静的美,动有动的活泼,有变化才有生趣。现在,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读第一部分写榕树的内容,你们读对应的第二部分写“鸟”的句子,感受段与段、静与动是怎样联结在一起的。(屏幕虚化课文背景,变化呈现“榕树”和“鸟”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