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千年纷异说_为君诗语解诗霾——论许总《诗经诗解》的视野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息千年纷异说为君诗语解诗霾
——论许总《诗经诗解》的视野与价值
史哲文
《诗经》既被尊为儒家经典,又被视为后世诗歌之渊薮。
经过历代学人的注解与阐释,其丰富的涵义被不断发掘、充实,各类研究大致有四端:一为经义阐发,二为名物考究,三为释字训音,四为文学评点。
但是,由于《诗经》文本的多义性,众家解释各执一词,乃至互相抵牾,使得后来学人困惑不已。
同时,现代《诗经》研究成果颇丰,而一些著作仍或人云亦云,叠床架屋,或凭空臆断,不知所谓。
许总教授的新著《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却另辟蹊径,一改普通学术著作的体例,尝试以诗的形式解读《诗经》全书,开创了今人研究《诗经》的全新范式。
全书体例遵循《诗经》“风”“雅”“颂”各篇顺序,先列诗篇原文,每篇后作注释,再辅解诗绝句一首,
最后缀以必要诠释及意蕴阐发。
许总教授多年深研唐宋文学,学殖深厚,撰有学术专著二十种,论文二百余篇,在文学史研究及唐宋文学研究方面有多项开拓性贡献,其《唐诗史》《宋诗史》更是立一代诗歌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近来,先生花费约十年时间,潜心对《诗经》进行分析与阐释,结为《诗经诗解》煌煌六十余万字
作者简介:史哲文,文学博士,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清人选诗总集与清代《诗经》接受研究”(AHSKQ2022D204)。
078
之著,嘉惠学林。
一、以诗论《诗》的批评视角
《诗经诗解》最大的亮点在于以诗解《诗》,这在诗经研究解读的学术史上,实属首创。
先生明言其“引入中国诗论史上论诗绝句的传统,按照诗三百零五篇,逐篇作解诗绝句一首”,相比古人笺注、评点,今人论文、著作等形式体例,以诗解《诗》的创新意义显而易见。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既要求作者具有扎实的古典诗歌创作修养,又要求其对《诗经》的内涵以及历代诗经学成果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二者融合,才能将解读内容凝练在一首绝句当中,其难度可以想见。
正如上文先生所言,这种创新又是一种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创新。
就评论对象——《诗经》在文学与经学共同的特殊地位而言,其继承性细究则又合二端为一,详述如下。
一方面,《诗经诗解》以诗论《诗》,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以诗论诗”这一特殊的文学批评类型。
盛名者如杜甫《戏为六绝句》、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等,至明清时期又扩展出如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凌廷堪《论曲绝句三十二首》等以诗论词、论曲之类内容更为丰富的评论佳作。
《诗经诗解》开篇以“论《诗》十绝”代序,将主旨化入诗中,分别为《诗源》《诗心》《诗志》《诗情》《诗乐》《诗义》《诗用》《诗教》《诗论》《诗解》,迻录于下:
诗源
地天混沌待谁分?吐曜含章显道文。
唯有三才参化育,心生言立展氤氲。
诗心
无邪之思究何如?变俗正君莫忘初。
礼乐周行缘德化,忍将王道说纷挐?
诗志
在心为志发言诗,足蹈喉歌莫自持。
岂意代绳文字炳,抒怀纪事两相离?
诗情
乐得不淫哀不伤,变风变雅发衷肠。
匡时达事怀王泽,谁把私情枘凿将?
诗乐
律吕原同天地生,人心感物动音声。
闾阎男女多淫巧,莫忘何由冶性成。
诗义
六诗六义费疑猜,体用还须经纬裁。
不意断章多聘问,偏教逆志论兼该。
诗用
邦国乡人赖以和,兴观群怨适情多。
岂期风始洪荒力,化作雕虫复切磋?
诗教
多识对专诵学先,事君事父是真诠。
奈何谲谏温柔说,赢得尔曹挞伐鞭!
诗论
汉唐疏传费辞繁,两宋遥开近世源。
释义论评兼咏史,曷胜三百五新翻?
诗解
鲁鱼亥豕辨难谐,义理辞章旨更乖。
太
息千年纷异说,为君诗语解诗霾!①
此十首论《诗》绝句,不但对《诗经》的重要论题进行了总体概括,还对文学史中的《诗经》与礼乐、《诗经》与教化、《诗经》学理论等命题加以论说。
如其三《诗志》云:“岂意代绳文字炳,抒怀纪事两相离?”主张抒怀与纪事本为
079
《诗经》以来诗歌创作的一体,何必分而论之。
又如其九《诗论》指出宋代以文学角度阐论《诗经》的重要价值。
相比今人理论话语的构建,“以诗论诗”的传统学术形式蕴含深厚,更具生命力与阐释空间。
另一方面,《诗经诗解》以诗论《诗》接续了中国文学史中“以诗论经”的文学思想传统。
晋人傅咸曾以四言诗专咏《孝经》《论语》《诗经》《周易》等七部经书,至宋代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等人在“以诗言理”的基础上开辟了“以诗论经”的创作道路。
如宋真宗撰读十一经诗,有《周易诗》《尚书诗》《春秋诗》《毛诗诗》《周礼诗》《仪礼诗》《公羊诗》《榖粱诗》《孝经诗》等,又如张载《题解诗后》、张九成《论语绝句》、朱熹《训蒙绝句》等。
这些诗作打破了诗学与经学间的壁垒,邵雍即有《观诗》云:“爱君难得似当时,曲尽人情莫若诗。
无雅岂明王教化,有风方识国兴衰。
知音未若吴公子,润色曾经鲁仲尼。
三百五篇天下事,后人谁敢更讥非。
”②张载解读了《诗经》13篇,陈普亦作《毛诗诗》六题八首,但皆未能将《诗经》所有诗篇一一加以解说,而《诗经诗解》完整评解了《诗经》三百零五篇,堪称完璧。
事实上,先生精研理学与文学,曾著《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探研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联系本著,似可窥见其中与宋人“以诗论经”的一线脉络。
二、考据与阐发并重的思辨深度
《诗经诗解》在平亭历代诸说的基础
上,或择优而从,或自创新说,以图尽最大可能恢复《诗经》之本来面目。
《诗经诗解》在论诗绝句后详举诸家之论,辨析历代《诗》解,注重《诗》辞本义,结合《诗》之比兴喻涵,证之历史典籍,综合考量,评骘得失。
试以《卫风·木瓜》一章为例,先生绝句评曰:“木瓜相赠报瑶琼,国事私情辨未清。
不见文宣观礼说?苞苴竿牍贿风行。
”③先生指出此诗虽然看起来诗语甚明,是以木瓜琼琚相投报,以言修好之意,乍看之下,先生这一观点与一般认知中的男女修好之义大相径庭,但先生进一步指出“所言何事及诗旨何寄,则多异说”④,并在书中详细解说前人众论,抽丝剥茧展开讨论。
先生从《毛诗序》中《木瓜》为“美齐桓公也”的美义出发,又举朱熹反驳诗序,更易为“男女邀好赠答之辞”之说,再举清人姚际恒、方玉润反驳朱子之说,认为此诗不应局限于男女爱情,普通友人之情亦可。
他列举道:
《毛诗序》曰:“《木瓜》,美齐桓公也。
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
漕,齐框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
焉。
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
也。
”以为卫人感恩齐桓公救卫,而
欲图厚报之意。
于其说,后世多有从
之者。
至朱子而疑序说,《诗集传》
以为“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
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
长以为好而不忘耳。
疑亦男女相赠答
之词,如《静女》之类”,易之为男
女邀好赠答之辞。
然于其说,清人已
有疑之者。
姚际恒《诗经通论》即以
080
为“以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
定是男女耶”,方玉润《诗经原始》
亦言“篇中并无男女情,安知其如
《静女》类?《集传》于诗词稍涉男女
字,即以为淫奔之诗,说诗如此,未
免有伤忠厚,恐非诗人意也”。
⑤
《毛诗序》、朱熹、姚际恒、方玉润四例虽释义不同,但不脱“美”之意旨。
但是否止步于此,已毫无疑义了呢?先生继续推进论述,“然则,毛传有云:‘孔子曰:吾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⑥。
拈出“苞苴”一词展开讨论,“苞”即以草包裹鱼肉,“苴”即以草藉器而贮物,又与“竿牍”合用,作为礼物代称。
《木瓜》含义至此尚未明确,先生继续举例,指出贾谊“上少投之,则下以躯偿矣。
弗敢谓报,愿长以为好。
古之蓄其下者,其施报如此”,陈寿祺、陈乔枞“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⑦之说,并比较《诗经》中言赠报的诗篇,如“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赠报相当,而《木瓜》却施薄而报厚,至上博简“《孔子诗论》有言‘因《木瓜》之报,以喻其怨者也’”⑧之例,点明《木瓜》之报,非心所愿,实多怨思,“美”渐变有“怨”意。
先生进一步举《荀子》中“苞苴行”与“谗夫兴”并列,且以之为致灾之源,提出“苞苴”的刺斥之义。
以及采用牟庭《诗切》之例说明,《木瓜》一诗见苞苴之礼,实际上亦是纳贿之路:
《荀子·大略》述商汤因遭大旱祈雨之言“苞苴行与?逸夫兴与?何
以不雨而至斯极也”,以“苞苴行”
与“逸夫兴”并列,且以之为致灾之
源,刺斥之义显然,是《木瓜》之义
欤?故清人牟庭《诗切》有言“卫之
执政者好贿,属官承望风旨,皆薄来
而厚往,唯欲得其悦好之意,而不敢
计报施之称。
故《孔丛》引孔子曰:
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
盖礼文之
敝,虽馈问之常,而亦为纳贿之路。
此诗人所为刺也”,可谓深义揭櫫
无遗。
⑨
《木瓜》的诗意从“美”转而为“刺”,这样的解释看似含义反转,观其思辨链条,却又处处言之有据,未作虚言。
最后,先生宕开一笔:“唯官场贪腐,痼疾难移,历代不绝,观此诗,岂其渊源有自乎?”⑩指出《木瓜》是否可以看作后世反腐文学之源,固然令读者一粲,但细细品读,未尝不是探明此诗本源的一种可能性。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评解《木瓜》的这首绝句,在短短28字内蕴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先生之深思,尝一脔可知一鼎之味。
三、《诗经》学史的全面梳理与展现
结合学术史看,《诗经诗解》实含有《诗经》学史之视野。
汉宋经学各有其弊,五四运动以来,胡适、郭沫若、高亨、余冠英、程俊英、夏传才等著名学者有意超越古人,为《诗经》研究拓展了新的路向,为现代《诗经》学奠定了学术基础,但其中一些分析存在就文本本身直解诗义的情况,可能未必准确把握诗篇原本的比兴之义。
先生认为:“惜今之人之说诗,恰恰多局于诗辞之内以为据,仅及事象而
081
失其内蕴,故于诗之阃奥何所得焉?” 有鉴于此,先生有意采用回归传统学术之形式,全面解读《诗经》。
所谓传统学术形式,即为逐篇训释评点,每篇评释,皆从综融汉宋及现代诸说中来,在此基础上择善而从,对诗经意蕴之发微与重构。
如《邶风·北门》一诗,前人皆认为是描述政事交困,抒发主人公不得志之意,但对主人公的身份却尚存歧解。
《诗经选》《诗经今注》《诗经译注》都认为主人公是“小官吏”,先生却认为今人这一认识存在偏差,“王事、政事皆委之一人,岂小官吏之职责?” ,而清人方玉润的说法更有说服力: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已言“观其王事之重,政务之烦。
而能以
一身肩之,则其才可想矣。
而卫之君
上乃不能体恤周至,使其‘终窭且
贫’,内不足以畜妻子而有交讁之忧,
外不足以谢勤劳而有敦迫之苦。
重禄
劝士之谓何,而卫乃置若罔闻焉。
此
诗之所以作也。
”,析诗之义甚为详
切。
观诗以“北门”起兴,毛传“北
门,背明向阴”,郑笺“兴者喻已仕
于闇君,犹行而出北门,心为之忧殷
殷然”,正是时衰政乱之象。
又,诗
中八言“我”字,以见身感之切,清
人邓翔《诗经绎参》尝言“三章共八
‘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牛
运震《诗志》亦言“连用数‘我’
字,气馁而声蹙”,见得诗语意绪表
达之激烈。
盖为此诗者乃卫之士大
夫,因卫之时衰政乱而刺之,殆无可
疑者。
故于诗旨,似仍当以序之说
为宜。
方玉润主张此诗的主人公既然能够同时担负王事和政事,应不是小官吏的职责,而是士大夫之类,故而诗意也能够通顺。
先生进一步分析,主人公是否确实不得志呢?所谓不得志,应是指志向不能实现,而且更多指政治抱负与人生理想,既然此人能够身兼王事、政事,说明其完全得到了君王的信任,所以此诗不能说明此人不得志,最多也是“终窭且贫”“人莫知之”。
此诗之义还应以《毛诗序》为准,今人的见解可能未必皆比古人高明,但是,在先生看来,正因为工作劳苦,才塑造出这样一位夙夜在公的正面人物形象,值得千古传诵,所以他赋诗评曰:“王事为之政事多,偏教贫窭惹讥何。
当时劳困何须怨,宦海千秋仰伟峨!”
当然,先生也并不泥古,他以绝句评解《齐风·鸡鸣》说:“夙兴国事逸难稽,错把蝇声当晓鸡。
日日君王惊好梦,不知何计活烝黎?” 他列举古人各说,认为无论是从叙述形式,还是内容主旨,皆不能讲透。
古人解释此诗常有“思贤妃”“刺荒淫”“美勤政”等说,并不够合理。
今人见解则能搔到痒处,他赞扬道:“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则以为前二章上二句为夫人言,下二句为丈夫言,末章上二句为丈夫言,下二句复为夫人言。
细玩诗味,似以此说最佳。
” 并举例钱钟书的观点,以此诗的结构形式将中西文学手法通讲为一体:
全诗皆夫妇对话,若一场话剧般展开,语言质朴而幽默,有无理见趣
之妙。
古制,国君鸡鸣即起视朝,卿
082
大夫则提前入朝侍君,《左传·宣公
二年》载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
而假寐”即是。
此诗开篇“鸡既鸣
矣,朝既盈矣”,乃妻警夫之言,“匪
鸡则鸣,苍蝇之声”,乃夫复妻之言,
把鸡鸣说成蝇声,固为无理,然若就
贪恋床衾之情境言,则显为丈夫之掩
逗之语,极见生活情趣。
姚际恒《诗
经通论》以为“愚谓此诗妙处须于句
外求之”,悟得个中妙旨。
钱钟书
《管锥编》以“作男女对答之词”而
“饶情致”,“莎士比亚剧中写情人欢
会,女曰:‘天尚未明,此夜莺啼,
非云雀鸣也。
’男曰:‘云雀报曙,东
方云开透日矣。
’女曰:‘此非晨光,
乃流星耳。
’可以比勘”,揭示中西文
学经典之心理及手法之相通。
由此可以看出,《诗经诗解》将有关《诗经》的古今各说连贯起来,实为对《诗经》学史的全面梳理与展现。
读懂《诗经》,就能更好地体会唐宋明清诗文之渊源所自,读懂《诗经诗解》,也就能读懂《诗经》本身和《诗经》学,此一大视野隐藏书中,不发微则难见。
结语
《诗经诗解》中的见解或犀利、或幽默、或斟酌众家、或耳目一新,即使一些观点与大众认识不尽相同,也皆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学术正是在怀疑与论辩中得以不断发展,先生在本书代序之绝句最后一首《诗解》中说:“鲁鱼亥豕辨难谐,义理辞章旨更乖。
太息千年纷异说,为君诗语解诗霾。
”《诗经诗解》以诗解《诗》的尝试拓展了当代《诗经》学的研究形式与内容,其中闪烁的思辨光芒与厚重的征引文献对于全面把握《诗经》学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注释:
①许总:《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2页。
②(宋)邵雍著,陈明点校:《伊川击壤集》,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③④⑤⑥许总:《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20页。
⑦⑧⑨⑩许总:《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21页。
⑪许总:《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19页。
⑫⑬许总:《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76页。
⑭许总:《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75页。
⑮许总:《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77页。
⑯⑰许总:《诗经诗解》,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78页。
(责任编辑:李倩)
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