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名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9月历史月考卷
命题人:姚小曼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由此可见()
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3.《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这反映当时学者()
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
强调变革和法律
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 重视规则和秩序
4.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
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于是,“命
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
"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
A.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城特色文化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5.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
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B。
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
C. 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D。
儒家试图约束皇权
6.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依据是董仲舒( )
A。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B。
认为君主施暴会受到惩罚
C. 主张民贵君轻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7.“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
A.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
B. 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9.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
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
材料表明()
A。
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 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D。
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1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1.17世纪欧洲启蒙思想迅速发展,同时期顾炎武的主张也体现了启蒙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西方分权学说的渊源
B. 顾炎武有专门的哲学著作,形成系统哲学理论体系
C。
中国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体现理性诉求
D。
他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其思想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12.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
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
从祀文庙,加以供奉。
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13.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有着不同的着眼点。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强调( )A。
人的平等 B. 社会的等级秩序 C. 道德的重要性D. 人的尊严和价值
14.在传统观念看来,智慧是属于神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知识拥有智慧,似乎只有那些被神灵加入黄金所创造出来的人(统治者),才有这种天赋,而智者们却将所谓智慧出卖给需要它的人.以下对上述言论解读正确的是()
A. 智者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更加彻底B。
在传统观念下有神论受到挑战
C. 柏拉图认为神创造的人最有智慧
D. 智者和柏拉图观点具有相对论
15.马丁·路德曾撰文写道:“所谓教士们,无论是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只有在关于圣经或礼拜上的工作上,他们是高出众人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务.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世俗权力明显高于教会权力
B. 教皇在宗教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C. 反对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预D。
教会主要用传播宗教维护正义
16.“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在使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的过程中,其思潮重点是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这主要是因为( )
A. “天圆地方”说被打破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 天主教会的地位被动摇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17.以下各项,体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之处的是()A. 充分肯定人的自主性B。
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
C. 强调现世的物质享受
D. 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
18.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
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19.法国前总统希拉里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这表明()
A. 启蒙运动是在中国的影响下产生的
B. 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的思想为其服务
C。
中国的政治、思想引发了法国大革命D。
启蒙思想家完全赞同中国的思想主张
20.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
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理论 B. 重实用 C. 重民众 D. 重实验
22.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这反映出()
A。
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 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D。
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23.1894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
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
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A。
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B。
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C. 认为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D。
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
24.曾有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
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 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B。
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 没有任何影响
25.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
A。
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B. 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C. 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26.英国人博兰雅于1874年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
格致书院的考试,“或询西学,或问时务”.特别是王韬主持书院期间,“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
材料最能体现该书院()
A. 中体西用的办学理念B。
经世致用的办学特色
C. 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D。
西学为主的办学内容
27.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 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
C。
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D。
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
28.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 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B。
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C. 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D。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29.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
A。
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 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 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D。
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
30.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
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B。
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 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D。
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31.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
这反映出()
A. 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 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C。
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D。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32.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
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
”这说明孙中山( )
A。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B.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C.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33.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
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
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 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 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D。
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34.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
”这反映了()
A. “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B. 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C。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 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35.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B。
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D。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36.李立三(1899~1967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
1930年6月,他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
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他注意联合农民阶级D。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37.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中写道:“‘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
……中农呢?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而他们(贫农)中间有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
这段话意图是()
A. 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B。
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
C。
农民阶级不如工人阶级有坚定革命信念 D. 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
38.邓小平曾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
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这一论断()
A. 阐述的是政治路线的问题B。
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C. 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D。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3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40.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1700年间,中国的任何经验都适应传统学术和敏感性
结构。
……1601年,以博学多才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甚至被允许进入北京的皇宫,但是基督教传教士只有在学习儒术的端庄外表举止后才能与宫廷学者来往。
……当帝国在海外威力强大,国内一派太平、富庶、风调雨顺、人的举止端庄、按照儒家学说的原则组织社会、礼遇那些皓首穷经的人一当所有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时,为什么还需要任何人都更多地注意外国呢?
—-引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晚清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的变化
-—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材料三关于侵略的方式,欧美一派贪图金钱,主张把中国变成经济的殖民地;东洋一派更贪图土地,所以又主张把中国变成政治的殖民地。
至于中国内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全面宣传的一派,则比前两派还进一步主张把中国变成文化的殖民地。
前一派夺我们的
市场,中一派夺我们的土地,后一派夺我们的精神。
——引自叶青《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导致这种态度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些认知先后引发了哪些改革运动?(4分)
(3)材料三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材料三作者是如何评价这种倾向的?(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概括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4分)
42。
(15分)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
从李贽生存的地理
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
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
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
43。
(12分)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
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四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
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概括指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
(6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