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文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论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论语》论文《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
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可以。
用这样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
今年初丁检在会上推荐读《于丹论语心得》,于是在网上下载了认真看,看了后,有了严肃的思考和心得。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
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以前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刻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
但文革后我们根据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变化,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工具,“礼”是伪善。
于是,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判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
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
有些掌握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卖国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官场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贪污受贿。
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
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
孔子论文1000字左右四篇
孔子论文1000字左右四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疫情面前所有人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论文1000字左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论文1000字左右1他,一个智慧的老者,他,一个安详的智者;他站在云海里,居高临下地俯览着这混沌的世俗,因为他早已把它看透;他与爱生们悠然自得,向充斥着戎马生涯的世俗投去轻蔑的眼光,因为他们从容。
他的学生们是一群热爱思考,放眼未来的可爱青年,他是一位善为人师,心怀天下的老师。
他,是孔子。
孔子的一生充满了漂泊、苦涩以及难以咀嚼的酸楚,因为某些原因,历代君王一直没能重用孔子,而孔子,却云淡风轻一笑而过。
对于孔子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阳光心态和博大胸怀为这个迂腐的时代打开了一扇窗,为这个无色的时代增添了一抹彩虹。
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则张开双臂欢迎着每个人的到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快乐着、享受着。
和他的弟子在一起的时候,孔子几乎忘了世界,他陶醉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之中,他确实是一个好老师。
一次,颜渊,子路和孔子在讨论各自的志向,子路的志向豪放,颜渊的志向谦卑,但孔子是这样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他希望老者都能安详快乐,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小孩都得到关怀,这样,这个世界就美好太平了。
孔子把天下的一切尽收眼底,他关心的不止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更是关心着整个世界,把他温暖的心贴紧了整个世界。
孔子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一直都和他的弟子们在游学,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事更体现了他的心胸宽广。
一次孔子出游,不知道渡口在哪里,看到两个隐士在耕田,就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
子路去问其中一个人,那人问他:“你是谁?”子路回答:“我是仲由。
”那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那人说:“天下此时已经乱纷纷的了,像洪水一样到处都是,你要同谁去改变呢?你与其追随他,还不如跟着我们逃避这纷乱的社会呢,现在的社会,改变不了了。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引言
本文旨在介绍五篇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旨在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论语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是对每篇范
文的简要介绍。
范文一:《论语中的仁义》
这篇论文探讨了《论语》中的仁义概念。
通过分析孔子和他的
学生之间的对话,论文阐述了仁义的内涵和实践,并将其与现代社
会价值观进行比较。
范文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该范文重点研究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分析了孔子对教育的
重视以及其对学生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将孔子
的教育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体系。
范文三:《孔子的修身之道》
这篇论文探讨了孔子的修身之道。
论文着重分析了孔子的自律
和自省的品质,并且提出了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践这些修身之道以
提高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
范文四:《孔子的政治哲学》
该范文研究了孔子的政治哲学。
论文探讨了孔子对于政治理论
和领导才能的看法,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于现代政治实践。
范文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这篇论文将重点放在《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上。
论文讨论
了《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并提出了如何借鉴这些智慧和哲
学来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结论
通过阅读这五篇范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论语的内
容和价值。
这些范文也为读者在撰写自己的论文时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第一篇: 《论语》论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第二篇: 《论语》论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
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
孔子仁爱的议论文
孔子仁爱的议论文引言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提出并传播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仁爱。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孔子仁爱的理念,并解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仁爱的内涵孔子提出的仁爱,是一种对他人真正关心和爱护的道德观念。
它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关怀、慈爱以及培养他人的美德等方面。
孔子认为,人人都应该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追求和传播仁爱,才能实现个人的美好和社会的和谐。
个人层面的影响在个人层面,仁爱对每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仁爱使个人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能力。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与他人的良好互动,个人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其次,仁爱使个人学会宽容和理解。
当面对他人的错误或缺点时,仁爱会促使个人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进步。
第三,仁爱能够培养个人的人际关系,建立持久的友谊。
孔子强调重视与他人的交往,通过尊重和爱护他人,个人能够结交更多朋友,并从中受益。
社会层面的影响仁爱不仅对个人有重要意义,更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孔子认为,仁爱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
当每个人都将仁爱作为行为准则时,社会就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仁爱的力量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并促进社会的进步。
其次,仁爱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孔子主张尊重和扶助他人,帮助他人成长和进步。
当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实践仁爱之道时,社会就能真正实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第三,仁爱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重大。
仁爱不仅能够滋养个人的道德素养,也能够激励其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推动社会道德的提升。
孔子仁爱思想传承和现代意义孔子的仁爱思想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仍然对我们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当今社会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社会分化、道德沦丧等。
学习借鉴孔子的仁爱之道,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仁爱能够带给现代人更为美好的人际关系。
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目标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
他认为“君子”应具备道德修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孔子强调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倡导推崇“仁”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仁者爱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二、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的教育理念主张以“教育天下”为宗旨,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责任。
他提倡普及教育,主张教育的普遍性和公平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知识,提升个人素质,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孔子的教育方法孔子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学习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他主张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以身作则地影响他们。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他强调学生应具备自律、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此外,孔子主张以“礼”为基础的教育,他认为学生应学习和尊重传统的礼仪规范,使他们在社会中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
四、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这对于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公平,这对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德育为先,这对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君子”,倡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注重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性,强调“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篇一《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主要言行由其弟子整理编纂成《论语》一书,其真实详细地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一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其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以及教育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所倡导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孔子《论语》教育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是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万世之师表”,和其童年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据《史记》记载,孔子幼年时便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其父在孔子仅三岁时便离他而去。
孔母颜徵在为更好地教育孔子便移居曲阜阙里。
孔母的心血没有白费,孔子幼年时就极为聪明好学,其自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在学习之余,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待孔子刚步入成人阶段时,其母颜氏也撒手人寰。
父母的离世使幼年的孔子过早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生活的磨砺也使孔子很快地成长起来;孔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了,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自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纵观孔子一生,其十七岁开馆办学至七十三岁去世,教学实践长达半个世纪;其教育成果也相当丰富,取得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伟大教育成果。
一、孔子对教育的态度和看法孔子对待教育的态度是严谨、认真的,同时他也认为学思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首先,孔子肯定了学习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学是教育的基础。
他在《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意思是说:“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其又云“不学礼,无以立”。
关于孔子的议论文(通用24篇)
孔子的议论文关于孔子的议论文(通用24篇)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子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的议论文篇1我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你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吗?那是一个科技与网络遍布的世界,与你们的世界完全不同了。
如今,儒家思想影响着历历代代的人们,因为它令我们受益匪浅,你知道吗?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由您弟子整理和编纂的《论语》,我们已背得滚瓜烂熟了,我最喜欢你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它使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乐趣。
每当我空闲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来温习一下功课,把不太熟或者错过的题认真地看看,想想,做做,记记。
这种好的学习方法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
您那诚实守信的态度,为人民着想的思想和教育学生诚实,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多么值得后人去学习啊!你创立的儒家学派是“百家争鸣”时期最正统的学派,培养了许许多多报效祖国,诚实守信的弟子。
您的教育思想主要分为“仁”和“礼”两大类,如今的教师也是这样来教导学生们的。
现在有许多电视剧和动画片都在上演你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比如《孔子》。
《秦时明月》等。
好多国家也创办了《孔子学院》,可见你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全世界。
孔子爷爷,您还不知道电视机是什么吧?它就是能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通过立体图像在一个小方快的盒子里播放,怎么样,神奇吧?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享有免费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的权利。
封建时代的暴君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吃得饱,穿的暖,不再受劳役和赋税的巨大压力了,整个社会安居乐业,人民自由幸福。
孔子爷爷,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时代。
孔子因材施教论文5篇
孔子因材施教论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孔子因材施教论文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摘要】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大意义。
那么如何贯彻落实,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孔子因材施教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1(b )-0208-01孔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大家几乎耳熟能详,而在记录他言行的《论语》中也比比皆是。
《论语为政第二》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上列数章,均孔子回答“如何是孝”的提问,但答复都不同。
孔子总是根据不同的人、事、境遇,不同的需要、缺点、问题,给予第二篇孔子因材施教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孔子:‚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
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
关于孔子的作文(共10篇)
关于孔子的作文(共10篇)关于孔子的作文(一): 写关于孔子的作文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方,并已走向世界!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关于孔子的作文(二): 关于孔子的作文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俗称孔老二,汉族,东周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原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与其最为卓出的衣钵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主张依照礼仪和本分行事,“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1]历史记载祖籍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宗室,到周朝时被封于宋国(今河南商丘),故他可以说是殷商(华夏族)的贵族后裔.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孔子的先祖)即位.移居鲁国说法一: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说法二: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与宋国当政大臣华氏不和,离开宋国,移居鲁国.家庭背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后,施氏和叔梁纥的家人不喜欢孔子母子,没有善待他们.颜征在唯有带着孔子离开,移居曲阜阙里,独自抚养孔子,过着清贫的生活.到了十七岁时,孔子的母亲也去世了.孔子十九岁成亲,娶宋国亓官氏的女儿(有说朱国兀氏)为妻,次年生了唯一的儿子孔鲤.孔鲤比孔子早死,有遗腹子孔伋.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弟子.结合我的资料写.关于孔子的作文(三): 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三季人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忽然走过来一个浑身绿装的人,他便好奇的看去,只见那人冲着自己就过来了,刚一靠近就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吧他回答道:是呀,你有什么事那人接着说: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莫名其妙的看了一下那人,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那人很不理解的反问:明明是三个季节,你怎么能说是四个呢于是两个人就为此争论了起来……争来争去,也没争出个什么结果,于是那人提出:不然我们打个赌吧孔子的弟子说,赌就赌,那你说赌什么那人说:假如确定一年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假如确定一年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你看怎么样孔子弟子,犹豫也没犹豫,就答应他了.于是二人便一起去找孔子理论去了.见到了孔子,二人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一的向孔子道来,那人非常诚恳的和孔子说:就是这么个事,您是老师,您给凭个理,到底一年有四个季节还是三个季节孔子看了一下那人,转过身对弟子说:一年确实是三个季节.那人,马上就开始跟孔子弟子理论:我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吧,让你不信,现在好了,赶紧给我磕三个响头吧.孔子的弟子看了眼老师,无奈的给那人磕了三个响头……见孔子弟子磕完头,那人也就开心的走了.孔子的弟子见那人走了,便回身问师傅,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老师您怎么也说是三个呢孔子笑了笑,对其弟子讲:您没看到那人,浑身是绿色吗其实他是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你说他怎么能知道一年当中除了他所经历的三季外,还有一个冬季呢这样你跟他又能争论出个什么结果呢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处处遇到此种情况,认为自己的最正确,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之时,已是不知不觉便成了孔子眼中的三季人,此等深刻,铭记于心.关于孔子的作文(四): 写一篇关于可孔子的作文.有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材料一:2023年2月上映的电影版《孔子》,引起了众人的争议,争议之处主要集中在1.孔子在片中的雷人话语大相径庭雷到众人 2.对:“子见南子”这一千古迷案进行了处理 3.孔子武戏太多,战争场面出现频繁材料二:前不久,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代言人,引起了众人议论..议论文噢 800字左右不符合的就不用复制了孔子的悲剧今年2月份上映的电影《孔子》引起了众人的广泛争议——电影中孔子的形象与历史上的有很大出入,很多方面都为了电影的剧情和效果做了更改.无独有偶,前不久的一个商家为了推销商品,竟随意将孔子老子的形象现代化.这些现象对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来讲,无疑是一种悲剧.而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孔子一人的悲剧,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悲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传统文化需要被继承,需要被尊重.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着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对其文化的破坏就更是一种巨大的罪行.“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看法也是对传统文化反思的产物.但这只是一种看法,落实到行动上就另当别论了.传统文化现实的状况就是不被重视,甚至不被尊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随意改编,在历史人物图片上乱涂乱画;许多传统节日传统礼仪被人淡忘,甚至被人嘲笑;一大部分的传统手艺都面临着“无后”的窘境……不尊重传统文化以至于保不住它,那犹如丢掉自己几世的传家宝,可以视为不孝.如果人们再不进行反思,孔子的悲剧就不会仅仅是不受到尊重,而很有可能会有一天他的功绩,他的言论,甚至他本人都会被人淡忘.孔子如此,文化亦如此.要知道,无论我们的国家再怎么发展,我们都不可以忘本啊.连写带想将近一个小时,关于孔子的作文(五): 有关孔子简介的作文(要自己写的)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关于孔子的作文(六): 写关于孔子的600字作文以一句名言为命题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关于孔子的作文(七): 有关《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与孔子对话作文孔子作文素材。
孔子仁爱思想的论文集合3篇
孔子仁爱思想的论文集合3篇【篇1】孔子仁爱思想的论文摘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所注目的重要问题。
或云仁重于礼,或云礼重于仁,众说纷纷,莫衷一是。
事实上,仁固然是孔子的发现,但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
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而其前提则是:仁作为一个德性范畴乃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即仁由根之于心的潜在的德性,到经过礼的规范而实现为完美的人格,其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仁之作为潜在的德性和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仁不发于心,则礼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文;而失去礼的规范,则仁流为自然性情,虽不失为直,但却难免于野,甚至难免为乱。
由仁之作为动态的范畴这一特点,我们又不妨推断: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或即是孔子未曾明言的独特的人性观。
关键词:孔子仁礼相成动态人性观孔子的学说,当时深得其心的弟子颜渊已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叹(《论语·子罕》以下引《论语》只出篇名),不同的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已有差异。
孔子卒后,关于孔子学说的真谛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两千多年来,解释孔子的着述汗牛充栋,但孔子的思想却不仅没有因此而变得清晰明朗起来,相反,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难以把握了。
不过,在众多不同的解释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为大家所一致认同的东西,这就是仁和礼。
尽管人们对仁和礼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仍有不同意见,但几乎无人否认,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的两个概念。
一、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
据学者们研究,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
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孔子教育思想论文孔子教育思想论文【1】摘要:在东方的教育发展史上,孔子是不可不提及到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产生影响。
解读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教育具有启发和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因材施教仁教学思想启示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孔子的教育思想从多方位的分析和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了解他的思想,对于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据记载,孔子门生三千,而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教育沿袭着“学在官府”的传统,教育被贵族子弟垄断,平民子弟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
之所以有这么多学生,是因为孔子首次提出“由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无论贫贱之人,还是富贵之人,都有接受的权利。
孔子说:“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
这并非孔子受他的礼,而愿意教他学习,只是“束�”是当时人们都能承担的,任何人均可到他们下接受学习。
这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故事跟能说明孔子对待受教育者资格的要求。
有一个名为互乡的地方,此地之人不善,难与言。
互乡一童子求见孔子而孔子接受了,门人非常疑惑,孔子解释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只要一个人肯进取,不管其曾经怎样,只要现在能洁身自爱,以求获得教育机会,我们就不可以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
充分说明了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
二、教育方法,内容和目标1.教育方法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中,“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是教育的基本方法。
关于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精选5篇)
关于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精选5篇)关于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的优秀初三论文篇1话说大教育家孔子活到了20世纪90年代,仍干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
这一方面是为了发挥余热,另一方面也是为生计考虑。
晚年的孔子混得并不潇洒。
尽管他曾出过国、讲过学、着过书而且知名度也颇高,但终因不懂英语、不懂俄语、不懂日语,外语职称考试总是过不得关,所以在大学里总是评不上教授、副教授,最后只好灰溜溜地退了休。
孔子退休以后,闭门思量多日,最后回到故乡,重操旧业办私学,既托亲朋好友,又到银行贷款,最后凑了数百万元,创办了孔氏中学。
学校挂牌那天,当地政界要员和其他社会名流都纷纷登门祝贺,当地报纸还发了头版头条。
由于孔子的号召力很大,生源不错,聘来的教师水平也高,再加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孔氏中学的教育质量不错,升学率也一年高过一年。
每到招生时节,更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0世纪末的某一天,主管单位来电话,召孔子赴教育局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私立学校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再搞“应试教育”,私立学校也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能再搞题海战术。
由于这次会议很重要,县里的一位领导也到会讲了话。
这位有些盛气凌人的年轻领导说,“‘减负’是一件大事,不能麻痹大意,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要抓好这项工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
过去,孔夫子在《论语》一开篇就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有道理的。
学习确实需要反复温习,反复温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所得,是为了温故而知新。
但如果不加限制地一味让学生‘习’下去、‘温’下去,那不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吗?所以,我今天郑重建议,‘习’的次数能不能限定在五六次?你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升学率,一手抓‘减负’。
孔子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孔子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1孔子体育教育思想的教学应用分析第一,孔子提出了“成人观”,也注重德、智、勇、力等方面的教育。
而所谓成人,就是崇尚礼数,有道德,有智慧与勇气,还会精通六艺的人,几乎趋向完美。
孔子的成人观在其重要教育思想之一。
孔子认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将“成人”标准落实到每一处,从而培养更多趋向完美的人才。
由此可见,孔子在其教学实践活动中已经培养了很多全面进展的人才,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
目前,市场经济进展很快,学生们都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无法全面进展。
因此,必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身体练习的重要手段,从而增进学生的健康。
而学校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人才,也是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孔子思想应用于现代体育教学实践的体现。
第二,就是孔子思想中的“武备”思想与“尚礼”观念。
孔子认为,在战乱不断、兼并剧烈与弱肉强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想积极参与到政事中去,还要保国为政,则应该对武备和军事武艺等训练进行强化。
在孔子看来,战乱不断的时代会尚武强兵,但是应该和仁政与德治相互促进,才能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人们提供丰衣足食与安居乐业的生活,并且有利于子民听从政令,安心进展生产等。
孔子的武备和尚礼等思想观应用于射与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
孔子非常注重培养文武双全的人才,对射箭和驭车等课业的传授给予很高的重视,意在提高学生的军事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以及技能。
因此,在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中,武备观念非常明确,不赞同人们还没有对军事技术进行掌握就参与到战争中去,否则不但自身性命难保,GJ也面临着灭亡的风险。
因此,孔子将武备思想贯彻到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
第三,就是孔子的养生保健观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孔子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养生保健知识以及保健方法,在古代体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孔子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都会传授给学生关于养生保健知识与保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不但如此,孔子还会身体力行。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比如按时休息、劳逸结合和对饮食进行克制等等。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篇一」一、孔子的身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仁”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诸侯间争战频繁,秩序混乱,礼坏乐崩,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颜渊》)。
在春秋社会动乱中,鲁国诚然也出现了礼坏乐崩,但由于礼乐传统深厚,周礼得以保存下来,当时就有人发出了“周礼仅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的感叹。
虽然孔子是没落的殷商苗裔,身份卑微,是“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但由于他自童年起就受到了礼乐文化的熏陶,青年时勤奋地学习礼乐知识和技艺,成年后又做过多年以相礼治丧为谋生手段的儒。
所以孔子非常有教养,精通礼乐:“夏礼,吾能言之殷礼,吾能言之”(《八佾》),“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鉴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动乱,又凭着他对周礼的向往,孔子立志要救世,恢复周礼。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志向抱负,“正在于他一落地就与贫贱为伍,与艰辛做伴。
他以极平常的心感悟无常的人生”。
[5]他遭受过许多苦难,所以更渴望安定一统的社会。
这在《宪问》中有所体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人”,“管仲相环拱,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可见孔子所赞同的是一匡天下,重视的是稳定的社会秩序。
因此他要恢复周礼,主张礼治。
如何才能恢复周礼?孔子将其诉诸人的内心,渴望唤起人们内心的自觉性,这就是“仁”。
孔子力图使人们通过内心“仁”的修养而达到“礼”,实现其政治理想。
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所以唯有这种内心的修养――仁是全方位的,才有可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格,才能担当得起恢复周礼的重任。
二、《论语》中“仁”的具体内涵首先,“仁”是一种自觉性。
孔子说:“求仁而得仁。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五篇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五篇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1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2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孔子的教育思想(毕业论文)孔子的教育思想[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象征,他的思想遍及世界,今天他是世界公认的大教育家。
他将自己的毕生经历贡献给教育事业,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孔子教育目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一)孔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
孔子出身贫寒,没有资格进贵族学校接受教育,它完全依靠刻苦自学而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虽然生活贫苦,但15岁就“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不耻下问。
为了求学足迹遍布鲁、卫、周等国。
它不仅向师襄、郯子、苌弘、老子等人学习,还向社会底层的人物学习。
因此乡人赞他“博学”。
孔子自30岁起就奔走于齐鲁之间,希望通过从政来实现他的理想,但没有被统治者重用,于是,他就开始招收徒弟讲学,55岁时率弟子周游列国,一面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面讲学,68岁回国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孔子在教育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先是创办私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先后从事教育工作达40余年。
他一生以?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教育工作,这是他获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
孔子收集整理了《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对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
他还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方面做了系统的论述,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事迹,他的弟子们都有记录,被编成《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
(二)教育对象比较广泛提倡“有教无类”所谓“有教则无类”,就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
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
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
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通过教育来消除差别,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想。
2023年孔子名言议论文3篇
2023年孔子名言议论文3篇孔子名言议论文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句话选自于《论语·公冶长》,意思就是说“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请教为耻。
”我想,这句至理名言应是我们当代学生乃至全社会所应具备的。
一定就有人问:“为什么呢?”敏,乃勤奋也。
好,乃喜爱也。
所谓“笨鸟先飞早入林,”你勤奋好学终会有所成就。
当你学习时,必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是必然的,有何“耻”可言。
通过勤奋学习,会增长见知,提升自我;不耻不问,又会进一步地升华自己。
因此,能做到它是十分重要的。
况且,对于社会来说,每个公民谦虚而优秀,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将得到无限的发展。
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那又怎样去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呢?说起来简单而又复杂。
孔子名言议论文2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
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
一次,他写了一篇__,对自己的__十分满意。
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__,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
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
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
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
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
”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
”我答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
孔子名言议论文
孔子名言议论文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下面一起随店铺欣赏一下孔子名言议论文作文范文吧!孔子名言议论文范文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
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
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
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
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
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
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
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
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
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 20081810010140 姚璐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历代封建统治者,大都把孔子思想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阔,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全人类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
一,有教无类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
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
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
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
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
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
“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做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方面,孔子有许多发明创造。
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
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拘,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但都能学习各有成就。
三,教学并重
孔子“教”和“学”理解为一个整体,主张“教”、“学”并重。
他不仅总结出了移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
学思并重,传习结合便是其中重要内容。
孔子讲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个过程,
是教育的一个环节。
传习结合,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把传授和练习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接受知识和练习、实习相结合。
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要巩固知识并实际应用,只有通过时时复习和演习,从复习旧知识中推衍出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内心感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
只有通过复习和实践,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中庸》把孔子提出的学习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它要求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学习不仅仅使要掌握书本知识,提高教育质量不仅仅使要学好文化课,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循循善诱和正面疏导的教育原则。
孔子在近三十岁时就可以开创“私学”,创立儒家学派,为春秋战国的学术复兴开辟道路。
他的著述和教育经验,在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各国也影响很大。
这主要由于他顺应了我国古代奴隶制文化向封建制转化的进步要求,也和他用毕生精力从事教育,提倡并亲身实践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循循善诱和正面疏导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
在孔子以前,教育原则、方法,多不顾及学生实际、施行不择手段的强迫教育,甚至采用“棍棒式”教育。
从孔子开始,才有了循循善诱的正面疏导教育。
这是古代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创新,也是孔子对教育业绩的一大贡献。
孔子认为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无所顾及的宽松环境,使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在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耐心、不要中途打断发言,更不可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若有学生不想发言或思想不集中,应等待一下,切勿急噪或批评斥责。
相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许;教师总结,尽可能简明扼要,作到画龙点睛。
要以正面教育为主。
孔子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他主张并实行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把以前的各个时期所流传下来的典章文献,都一一加以审定、推敲、编纂成册。
正是具备了这个条件,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个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不合格的教师,就谈不上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教好学生。
更不可能坚持循循善诱和正面疏导教育的原则。
为学生创社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畅所欲言、个抒己见。
孔子已经认识到并提出:“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等主张。
并把它贯彻到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去。
他对于学生超过自己见解的言论,就公开表示向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才能发现问题,也才能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解惑”,使学生学有所得。
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若不具备宽松的环境条件,没有师生之间充分自由、平等的讨论,不充分体现民主性,那么,循循善诱、正面疏导,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满堂灌”,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等现象,无不与不具备上述条件有关。
关于教学方法孔子更有诸多辉煌创造,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千古流传,至今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可见,孔子从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直到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树,不仅为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但是孔子的思想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弊端:
一,保守性。
孔子主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强调继承前人的传统,自己不要有新的创造。
他本人讲学重点讲解“三代以来”的典籍;晚年编写《春秋》,只重“述”,不讲“作”。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孟子、荀子都以阐发孔子的思想为宗旨,后人又以他们的著作作为研究对象。
“言必称尧舜”,“非圣人之言不敢言”。
你如果要变革,人们便回群起而攻之。
这种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性,使得各种新生事物难以出头,难以发展。
回顾一下2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清楚的看到,附着与旧体制的旧思想是怎样顽固阻碍改革开放的,人们为解放思想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二,压抑人的个性。
当时的社会是反对自我表现、张扬个性的,是主张夹起尾巴做人、不准越雷池一步的。
就是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张扬个性的行为也不予认可。
儒家的这一思想对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千百年来,老师教育学生迷信圣人,迷信权威,要求学生只从老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结论,不要标新立异。
如果谁敢于怀疑老师的话,轻则遭训斥,重则遭仗责。
就是在今天的学校,老师虽然也提倡学生要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不要迷信权威,但在潜意识里还是喜欢那些循规蹈矩的学生,还是引导学生求同而较少求异。
对与个性突出、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同学,虽说不打击,但也要千方百计驯服他们。
三,官本位思想。
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封建等级制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在那个时代,从社会到家庭,舆论都想人们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因此,社会看中读书,读书人都以踏上仕途为正道。
一般人不必说了,就那些伟大的文学家也把为朝廷所用当成人生的最高追求,而一旦被朝廷摒弃,便郁郁不悦。
像屈原、李白、杜甫就是这样的。
真正超脱的,为数很少。
他们希望建功利业,却错误的认为,只有做了官才能实现这一生目标,做官,就成了一代代人不懈的追求。
到了现代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国人的官本位思想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强化了。
由此可见,官本位思想已在社会各个阶层扎了根。
尽管孔子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显出它的某些不合时宜,但其中的基本原则永远不会过时。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他创立的一些教学方法对广大高校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孔子已经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作为师范类的大学生,更应该好好地研究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让孔子那博大精深、充满智慧之光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