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节知识点总结过关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节知识点过关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10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15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合力逐渐减小而方向不变时,则关于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B.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小
C.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D.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2.一只球挂在三角形木块的左侧面,如图所示。

球与木块均能保持静止,则()
A.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向左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向右
C.地面对木块无摩擦力D.若地面光滑,挂上球后木块一定滑动
3.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4.如图所示,图乙中用力F取代图甲中的m,且F=mg,其余器材完全相同,不
计摩擦,图甲中小车的加速度为a1,图乙中小车的加速度为a2。

则()
A.a1=a2B.a1>a2
C.a1<a2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吊篮P悬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托住,当悬挂吊篮的细绳烧断的瞬间,吊篮P和物体Q的加速度大小是()
A.a P=a Q=g
B.a P=2g,a Q=g
C.a P=g,a Q=2g
D.a P=2g,a Q=0
6.如图所示,把一个光滑圆球放在两块挡板AC和AB之间,AC与AB之间夹角为30°,现将AC板固定而使AB板顺时针缓慢转动90°,则()
A.球对AB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B.球对AB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增大
D.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A和B两物体靠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用水平推力F向右推A,两物体向右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
A、B间作用力大小为F1;用水平推力F向左推B,两物体向左一起
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F2,如图所示。

则()
A.F1:F2=1:1
B.F1:F2=m1:m2
C.F1:F2=m2:m1
D.无法比较F1、F2的大小
8.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2。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B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F<2µ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5µmg/2时,A的加速度为µg/3
C.当F>4µmg时,A相对B滑动
D.A的加速度总随F的增大而增大
9.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可能正确的是()
10.如图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

现分别对小物块进行以下两种操作:①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②在小物块上再放一个重量等于F的物块且两者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已知小物块
继续下滑的过程中,斜面体始终静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操作①和②中小物块都仍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不变
B.操作①和②中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相等
C.操作①和②中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相等
D.操作①和②中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都不相等
1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
P处于静止状态。

则斜面体P此时刻受到外力的个数可能为()
A.2个B.3个C.4个D.5个
12.如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
F A、F 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 A大小可能等于G
B.F A与F B大小相等
C.F A与F B的大小随两轻绳间的夹角增大而增大
D.F A与F B的大小随两轻绳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13.如图所示,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12N,关于电
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2)()
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14.一物体质量为m,该物体所受
合力的大小为F,获得加速度为a,
那么在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它们之
间函数关系的是()
15.如图甲所示,圆桶沿固定的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现把一个直径与桶内径相同的光滑球置于其中后,仍置于该斜面上,如图乙所示,释放后圆桶()
A.仍沿斜面以原来的加速度下滑
B.将沿斜面以更大的加速度下滑
C.下滑过程中,圆桶内壁与球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D.下滑过程中,圆桶内壁对球有沿斜面向下的压力
姓名班级分数
选择题答题卡:
二、实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
16.为了探究力、质量与加速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的科学方法。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DIS实验系统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
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

从所提供的装置图可知,这位同学
在实验测量前,还需要对实验装置作一些必要的调整,请你写
出一处需要进行调整的地方。

如果悬挂物F的重
力越来越大时,小车的加速度会无限制地增加吗?简要回
答:。

1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
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
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
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
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
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为了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加速度a与质量M
的关系,应该作a与________的图象。

(3)如图a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说明实
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8.(8分)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图甲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

其中陈若琳的体重约为40kg,身高h约为1.40m,她站在离水面h1=10m高的跳台上,
重心离跳台面的高度h2为0.80m,竖直向上跃起后重心升高h3=1.25m
达到最高点,入水时身体竖直,当手触及水面时伸直双臂做一个翻
掌压水花的动作,如图乙所示,这时陈若琳的重心离水面的高度h4
为0.80m。

设运动员在入水及在水中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水的作用力大
小不变。

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
(1)求陈若琳从离开跳台到手触及水面的过程中可用于完成一系列
动作的时间
(2)若陈若琳入水后重心下沉到离水面高度h5为2.2m处速度变为
零,水对陈若琳的作用力的大小
19.(8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物体A、B与水平面间摩擦系数均为μ=0.1,现将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初始位置距斜面底端O的距离为L A=2.5m,L B=10m。

不考
虑两物体在转折O处的能量损失。

求:
(1)两物体滑到O点的时间差
(2)B从开始释放,需经过多长时间追上A?
20.(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m=0.5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m/s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一起向前滑动。

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木板足够长。

求:
(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和方向
(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3)滑块与木板A达到的共同速度v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实验填空题
16.控制变量法;调整滑轮使间的细线与轨道平行;不会,只能越来越接近重力加速度;
17.(1)M远大于m;(2)1/M;(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4)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三、计算题
18.(1)t=2s;(2)F=1900N;
19.(1)Δt=1s;(2)t=2.75s;
20.(1)f=0.5N,方向向右;(2)a=1m/s2;(3)v=1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