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业内部出口退税风险防控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建立企业内部出口退税风险防控体系
如何建立企业内部出口退税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国家税务机关的征管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征管力度方面都有了非常完善的体制,并且会同工商、海关、金融等多部门逐步建立健全征信体系。

目前企业的风险中相关税务的风险逐渐突出,而且慢慢成为当今企业的主要风险。

大公司受制于规模、管控等因素,面临税务风险大幅度上升,轻则带来经济损失,重则带来信誉之灾。

制定一套完善的出口退税风险控制体系,对企业更有效的管理、控制出口退税风险、便捷退税、掌控退税进度、提高退税质量、降低退税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46号公告、北京市出口退(免)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指引(试行)等文件,就企业应从以下五方面建立企业内部出口退(免)税风险防控体系详细说明如下:
一、出口退(免)税内部环境
1、公司各相关部门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建立良好的出口退(免)税内部环境,为企业加强整体税务风险管理夯实了基础。

2公司管理层根据法律规定,履行税收义务,树立明确的出口退(免)税风险管理理念。

决策部门根据所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要求,根据公司自身规模、行业特点、发展趋势等要素,制定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税务策略和应遵循的税务活动管理要
求。

3、设置清晰的出口退(免)税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加强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

制定有关税务、财务、采购、销售、仓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涉税岗位人员在日常出口退(免)税内部控制管理中应履行职责的相关制度。

4、建立及实施有效的出口退(免)税内部涉税人员培训机制。

内部涉税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

定期对内部涉税人员进行出口退(免)税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建立出口退(免)税风险评估
公司需要实施有效的出口退(免)税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

能准确识别与出口退(免)税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

1、进行出口退(免)税风险分析时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出口退(免)税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出口退(免)税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

2根据出口退(免)税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控制目标,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出口退(免)税风险应对策略,并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出口退(免)税风险的有效管理。

3、有效分析重大业务、经营变化对出口退(免)税的影
响。

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出口退(免)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

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公司在制定重大战略规划、开展对外投资、并购或重组、改变经营模式、签订重要合同或协议时能够提前对出口退(免)税影响进行分析,有效识别并评估相关的税务风险,及时调整出口退(免)税风险应对策略。

三、出口退(免)税控制活动
1、建立并清晰记录出口退(免)税业务流程。

涉税流程应包括多个环节,例如数据采集、处理方法选择、申报文件准备、申报、档案管理等。

2、在梳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出口退(免)税风险控制活动,采取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等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管理出口退(免)税风险。

3、妥善保存相关控制活动有效执行的支持文档,以便工作检查和日后审阅。

并建立完善的出口退(免)税控制活动文档,明确每一项控制活动的负责人、控制运行频率、清晰记录控制活动如何进行、及相关的支持文件等。

四、出口退(免)税信息与沟通
1、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出口退(免)税的管理,加强税务管理的自动化及标准化,增强其透明度。

税务管理信息技术包括税务申报日历、出口退(免)税工作流程管理、税务数据的收
集与共享、税务法规、文档管理数据库等。

2、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出口退(免)税法律法规变化跟踪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收集、分析出口退(免)税法律法规的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密切跟踪出口退(免)税法律法规变化,并分析政策变化对企业出口退(免)税工作的实际影响。

3、建立并实施了有效的出口退(免)税信息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出口退(免)税风险在事前、事中和事后能够得到有效沟通。

事前沟通是指税务、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经常性沟通有关税务信息,使税务、财务部门事先识别相关税务风险,以及相关的风险应对措施。

事中沟通是指业务部门发现税务风险及时通知税务、财务部门,税务、财务部门及时将税务风险报告管理层,并对出现的税务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

事后沟通是指税务、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总结税务风险及风险事件、分析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五、出口退(免)税内部监督
效实施出口退(免)税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确保出口退(免)税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对企业出口退(免)税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
1、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出口退(免)税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出
口退(免)税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2、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出口退(免)税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方面的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管理层报告。

企业应当跟踪出口退(免)税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