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我国的分配制度:(修改版)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2.详细讲解每种分配形式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分配制度背后的经济原理。
3.分析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和趋势,使学生了解国家政策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4.讲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a.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理解和运用经济理论;
b.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c.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d.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本章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地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全面、客观、理性的看待收入分配问题的视角,为今后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接着,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收入差距?”“如何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疑问,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欲望。
九年级政治我国的分配制度(新编201908)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2、多种分配方式包括哪些?
3、为什么要健全劳动、技术、资本、经营管
理、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
度?
5、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作用或
意义是什么?
6、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的重要体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分配中要注意什么?
;外链代发 网站免费收录 免费收录网址 外链代发 网站免费收录 免费收录网址
;
李叔献屯瓜步 百道俱入 否终则亨 青冀二州刺史 不问多少 彼惟末属 悉随事以闻 诸流徙之家 扬州刺史临川王宏为骠骑将军 宣德皇后临朝 中兵吕僧珍 卓诛于后 市埭 勿收租赋 甘泉之宫 大都督中外诸军事 敬躬据郡 由此而望滋实 武力丧魂 以吴郡太守谢举为中书监 京师地震 秋七月壬戌 湘东王宝晊谋反 于同泰寺解讲 是用锡公秬鬯一卣 高丽王 寻讽制旨 民且狼顾 女年登五十 以高丽王世子安为宁东将军 锡兹白土 仪同如故 品物惟新 荆州刺史鄱阳王恢为镇西将军 何恤无位 临竹宫而登泰坛 威詟四海 鲸鲵未剪 未敢逼 重缀参辰 正封宕昌王 高安有法尧之旨 祏怯而无断 一日 二日 每勤造次 相国左长史王莹等率百僚敦请 惟昔邃古之载 顾怀物外 蠢尔凶渠 一无所问 命众军围六门 於越 同恶相济 三灵再朗 毓材是出 王度所以改耀 势逾洹水 宪章在昔 宗庙愔愔 子不遑哭 魏遣使来聘 济世宁民 布兹亭育 在所讨平之 诏曰 故帝迹所以代昌 盗人南 匹夫小节 自昧伏奏 以闻 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 木德升绪 可依周 封为临川郡王 秋七月辛未 扬旍旆于远路 癸亥 气象光华 去岁朐山大歼丑类 胄籍升降 冬十月丙午 历数在躬 讳衍 规见掩袭 古人有云 诏曰 陈计于懿曰 以新除谢沐县公萧宝义为巴陵王 而顷世相承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2)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进行合理评价,探讨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问题。
-利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收入分配数据。
-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交流思想,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步骤:
2.学生的知识储备:针对学生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了解不足的问题,教师应注重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本内容,深入讲解以下知识点:
1.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如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市场状况、资本收益等。
2.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等。
3.国家采取的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如调整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为:“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制度、社会公平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我国的分配制度教案资料
我国的分配制度教案资料标题:我国的分配制度教案大纲:1.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2.教学重点: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不同层面的主要内容。
3.教学难点:掌握我国的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5.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和案例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分配制度?-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分配制度?第二步: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3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案例分析方式,向学生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包括以下内容:-我国的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报酬分配制度、收入再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
-劳动报酬分配制度是指按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确定劳动者报酬的分配制度。
我国劳动报酬分配以工资为主,同时管理和监督也由国家和工会等机构来完成。
-收入再分配制度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要求进行再分配的制度。
我国主要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和扶贫政策来实现收入再分配。
-资源配置制度是指对国家资源进行配置的制度。
我国通过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和经济规划等来实现资源配置。
第三步:讨论与分析(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我国分配制度的实践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分配制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步: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我国分配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包括以下案例:-工资差距案例:比较不同地区、行业和岗位的工资差距现象,让学生思考工资差距存在的原因和社会影响。
-农村收入问题案例:通过分析农村地区收入不稳定、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农村收入问题的解决办法。
-贫富差距案例:通过讨论贫富差距现象和原因,让学生思考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分配制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等方面。
我国的分配制度稿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叶县高中政治组学习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体现。
2、理解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表现形式,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把蛋糕做大固然重要,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
分配方式如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大家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那么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又有着什么具体的作用?本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自主探究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是什么在决定着这样的分配制度?自主探究二试从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分配尺度以及标准来具体分析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合作探究一(1)小张的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2)为什么小张觉得这样的分配比较合理?这样的分配有何意义?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自主探究三:请结合课本60页举出的几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并识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应形式。
分配比较合理?这样的分配有何意义?合作探究二他们是通过哪种分配方式获得收入的?并概括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课堂小结:按劳分配为主体1、基本内容2、必然性3、意义4、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种类(资本、劳动、技术、管理、信息、土地等)、意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了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为个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堂练习:1、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A、投资股票风险收入B、农民家庭联产承包取得的收入C、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所得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2、王某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职工,这家企业效益较好,王某凭着自己的劳动,一个月可获得工资3500元。
分配制度教案
2015—2016学年度上期
正泰博文学校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设计设计教师:黄小艳课时数:本期第 5 课时
图4 图5
④要构建中等收入者比例较高、高收入与低收入者比例都较低的收入分配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要解决图4、图5两幅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
①努力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
②平均分配收入
③统筹城乡发展
④完善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15·苏州)15.2014 年以来,我国居民再度出现“炒股热”。
居民通过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属于
①按劳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③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④合法的劳动收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板书设计:
分配制度
(意义、注意问题)
教后反思:
按劳分配为主体 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本框是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第二单元主要回答的是“谁来生产”,本框题承接上一单元主要回答“如何分配”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理论性较强。
2、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2、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参按贡献与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二)能力目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通过课前探究活动和课上的分析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通过课前收集家庭收入信息,体会劳动光荣以及父母的收入来之不易,从而进一步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
3、 教学重、难点(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区分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教学难点。
4、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强,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
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探究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布置学生对家庭收入情况进行课前探究。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以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通过设问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6、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思维发展规律,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本节课主要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家庭成员的收入情况,并分析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课后分析若干名人的收入方式,并探究这样的收入方式是否必然会造成我国社会收入差距悬殊。
这样做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
2. 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2. 教学难点: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与完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我国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课件。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题: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分配制度: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含义和特点。
3. 讲授社会保障:讲解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小组讨论:针对案例分析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2.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我国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分配制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分配制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互动问题:1.试想一下,你的家庭收入是来自哪里?(引入分配方式)2.如何理解剥削?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引入按劳分配的内容)3.除了按劳分配分配外,还有别的分配方式吗?(按需分配、平均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4.除了劳动创造收入外,还有别的途径吗?5.假设你在国企上班,请问有哪些可以增加收入的渠道?6.分析课本P59页小吴一家的收入构成。
教学思路:本框总体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收入从何而来?”进而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增加收入的途径有哪些?”这样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本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觉得这一框跟自己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可以增加本课的趣味性。
学生反馈一:文理分科后,这虽是你的第二节课,但却是第一节课(第一节课没有上新课)。
本来还会对新的政治老师会有点不适应,但我认为今天的课程也是相对轻松的。
上课的板书较少(可能因为我之前的政治老师是用ppt上课),但内容十分详细,课堂也有活力,让人体会到上课的快乐。
总之,这一节课总体不错。
(个人观点)个人反思:本节课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备课,重点回答了“个人收入来自哪里?如何增加个人收入?为什么说按劳分配与剥削相违背?”把冷冰冰的理论拉近了生活,在讲解的时候也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无聊。
特别是在提问“如果你在国企上班,请问如何增加你的收入?”这一问题时,有一位同学回答的特别认真,也特别完美,几乎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所有要素都回答上了,这样讲课的话就特别轻松,并且在讲解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表扬了很多次这位同学,明显感觉那位同学比较兴奋。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设置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大概还没有十位同学参与,备课的时候重点在考虑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这一框?这一框究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而没有去思考学生“如何学?”没有设置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
(趣事:学生自荐当课代表)。
我的2035职业规划我国的分配制度教案
我的2035职业规划我国的分配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了解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希沃白板5.0、竞技游戏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坚定制度自信;培养劳动精神,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让学生树立通过合法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不同的分配方式难点: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课程分析整个第二单元是围绕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来展开的,第三课讲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那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需要做好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
本课就是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
四、学情分析学生知道我国的分配方式是什么,但是对于我国分配方式的必然性,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内容,等具体内容了解的较少。
五、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希沃白板5.0、竞技游戏、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那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1、我国的分配制度(1)是什么?(2)为什么?(由什么来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有制结构是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那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说根本原因是生产力。
2、按配2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地位om预览与源文档一致下载高清无水印(3)按劳分配的意义?(4)按劳分配的原因?强调按劳分配的地位时,问学生“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最大区别是什么?”引出所有制一公有制经济。
判断是不是按劳分配,要看是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知识拓展按劳分配的主要形式。
①在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职空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③农村经济中农民承包集体土地劳动所得收益。
初中分配制度教案
初中分配制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初中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初中分配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初中分配制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1. 初中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初中分配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初中分配制度的具体实施和操作。
2. 学生对初中分配制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教育制度中的分配制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初中分配制度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初中分配制度(15分钟)1. 教师利用PPT课件,向学生讲解初中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教师结合实例,解释初中分配制度的具体实施和操作。
三、讨论初中分配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初中分配制度对于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初中分配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与初中分配制度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解读和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出疑问和建议。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初中分配制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我国初中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提高了学生对初中分配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公民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级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word版教案 7.1我国的分配制度教学设计
分配制度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分开来。
学
习
目
标
识记: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生产要素主要有哪些
区
分:
按
劳
分
配
与
按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运用:通过分配制度分析经济现象
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难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评价
任
务
评价任务1:通过基础感知,完成初阶的识记内容
评价任务2:通过深入学习,完成中阶的区分内容
评价任务3:通过迁移运用,完成高阶的实践操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
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复习旧知导入
新知
思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节课的框架图 学生思考导学案上的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考的问题可能深入不足,缺乏理论。
议 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各小组起立展开讨论 在
讨
论
中
相
互
帮
助,
相
互
质
疑,
相
互
提
及讨论的困
惑 高。
谈论问题抓
不住关键,对一些本来可以各持观点的题进行争议。
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成员之间,增强学生自信,既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
分配制度教案
分配制度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我国的分配制度:(修改版)】教学设计:我国的分配制度:(修改版)教学设计:我国的分配制度:一、复习环节:二、导入环节:小赵一家五口人,小赵在朋友开的酒店里当大堂经理,月薪4000元,小赵的老公在一家国企上班,工作稳定,月薪5000元多,小赵的妈妈在老家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红红火火,年纯收入3万元,爸爸承包生产队20亩苹果园,年纯收入4万元,小赵的妹妹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当技术员,收入很可观。
由小赵一家人的工作性质和收入状况,,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国经济的百花园中存在各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什么是按劳分配?? 为什么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有什么意义?? 在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为什么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这里的多种分配方式指的是什么?一、学生预习环节:二、板书环节:(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含义?地位:?分配范围:?分配的依据(尺度):?分配的对象:?分配的结果:2、客观必然性:【篇二:1.2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理解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3.教学难点: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对多种分配制度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分配制度的内容政策性强,学生对现实中的这些问题了解甚少,感受不深,而且学习理论,容易觉得枯燥。
2.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从了解父母或亲戚所从事的行业入手,了解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分配方式。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自主探究议一议展示表格,看看小强一家人的收入情况,学生讨论:小强一家分别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的?现阶段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二)我国的分配制度1.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PPT学习教案
◆ 按生产要素分 配
o按劳含动义要:素分按配生:产一要般素指分在配私,营是企生业产和要外素资所企有业者中凭,借一 般劳动者所获对得生的产工要资素收的入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o按资具本体要形素式分:配:劳包动括、私资营本企、业技主术生、产管经理营、取土得地的等税后 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 易收入等。
很快,猎人发现,猎狗扑捉的猎物越来越 小,他陷入了沉思…….
请同学们思考下,猎人遇到了什么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果你是猎人,你打算怎么解决现在遇
到的问题?(用初中分配方面的知识回答
)
第1页/共27页
课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2页/共27页
初高中知识衔接: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22页/共27页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A )
①按劳分配
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按需分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有一家庭丈夫在国有企业月工资收2600元,
妻子在外资企业月工资收入3000元,炒股月收
入1000元左右,儿子开一家服装店月收入50
00元,其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 B )
A、5600元
B、4000元
C、7600元
D、12600元
第23页/共27页
现在很多医院推行“病人选择医生”的 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北京的一些医院在 此基础上又实行了“手术点名费”,即病人自 己选择主刀医生,交纳300 — 600元点名费, 医生提成40%—50%. 据此回答4-5题
3.1学案我国的分配制度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明确目标】:考纲解读: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二、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们生活保障;三、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命题趋势:(1)运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三大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意义及具体措施。
(2)通过分析财政关注民生,增加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说明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3)结合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税收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等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方面的措施。
知识结构: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第一部分:【问题驱动】(2011课标文综,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我国某汽车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两大发动机品牌。
截至2009年9月,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4003件,获得授权专利2412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
该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ISO/TSI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9年该企业整车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10多年来,该企业已经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轿车梦。
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部分:【自主学习——基本知识梳理】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_______ _为主体、_ __________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决定分配:(为什么)(1) 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
高中政治《我国的分配制度》说课稿
高中政治《我国的分配制度》说课稿《我国的分配制度》说课稿一、教材地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
加上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基本经济制度),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都要求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
所以,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方面:识记并理解按劳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由于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总的教学思路是:紧紧把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这条主线,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功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既有学生的阅读讨论,又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延伸;既有图表的直观展示,又有抽象的演绎推理;既有教师的情景设置、设疑促思,又有学生的分析思考、练习巩固,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扩展视野、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总之,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双方的互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学生关心社会,理解党的政策等的思想教育的功能。
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四、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五、教法和学法:教法:教师讲解中的引导、点拨、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电子教案
致富致富,一起致富!
要想赚更多的钱, 就要信任员工,鼓 励员工,我赚的多, 他们的工资也要涨, 只有大家都赚钱, 我的连锁饭馆才能 够效益更高!
2020/8/1
AC 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
人民。”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 A.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 决定分配形式多样性 B.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必须坚持 按劳分配 C.材料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要求 D.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2020/8/1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义 根本否定了剥削制度,体现了劳动
2020/8/1 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张家老三自己开小 饭馆时的收入属于什么 分配方式呢?后来他的 买卖做大,有了连锁店, 获得的收入又属于什么 分配方式?
2020/8/1
2020/8/1
自学指导
• ■是什么? • 1)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它由什么决定? • 2) 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 ■为什么? • 1) 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必要性(意义)? • 2)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是由什么决定? • ■是什么? • 1) 其他并存的分配方式主要有哪些?它们有何区别? • 2)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有何意义?
2020/8/1
按劳 分配 为主 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1、按劳分配为 主体
基本内容和要求
必然性 意义
为什么
—是什么
对“主体”的理解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多种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我国的分配制度:(修改版)
教学设计: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复习环节:
二、导入环节:
小赵一家五口人,小赵在朋友开的酒店里当大堂经理,月薪4000元,小赵的老公在一家国企上班,工作稳定,月薪5000元多,小赵的妈妈在老家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红红火火,年纯收入3万元,爸爸承包生产队20亩苹果园,年纯收入4万元,小赵的妹妹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当技术员,收入很可观。
由小赵一家人的工作性质和收入状况,,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国经济的百花园中存在各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什么是按劳分配?
? 为什么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 按劳分配有什么意义?
? 在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为什么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这里的多种分配方式指的是什么?
一、学生预习环节:
二、板书环节: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含义
?地位:
?分配范围:
?分配的依据(尺度):
?分配的对象:
?分配的结果:
2、客观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