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语文学习是贯穿学生时代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极为关键。
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以及理解。
初中语文知识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进行阅读理解。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开展阅读训练,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前言:在如今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严重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积极的采取创新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阅读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保证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一直以来,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依旧采取灌输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但是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
阅读教学因此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不仅是导演也是演员,而学生仅仅只是观众。
这样的语文课堂主次颠倒,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被动单一,无法享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失去学习的热情。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质量差,无法促进自身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农村初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基础建设,加强师资力量
农村学校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等。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动画等,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以具体形象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也可以适当采购一些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农村学校也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吸纳专业优秀的教师,高效开展对农村学生的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是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教师职责重大。
若是教师的语文知识水平一般,不存在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语文思维的形成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此,农村学校一定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课堂把控力,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趣味性教学形式开展阅读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形式。
同时,教师也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对阅读教学有着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阅读学习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化。
(二)改变教学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在以前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学形式枯燥无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有效的创设教学,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开展对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教
学时,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也帮助学生理解较为
抽象的阅读内容,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形成更为深刻的体会,加深对阅读内容
的理解。
教师也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程
度的激发[2]。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
学生主动开展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对阅读进行深入探析,形成自身独特的个性化
感受,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方法,强化思维能力。
农村语文教师要结合学校现
有条件以及学生真实水平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愿意开展阅读,提高学
生的阅读成效。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节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在《济南的秋天》里,老舍这样说,上帝把夏天的
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
今天,大家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令作者心醉神迷。
教
师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吸引,使学生形成对阅
读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三)组织角色互动,提升阅读质量
在阅读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据教材中的具体故事情节以及情境展示的形式更好的学习
阅读内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内容,在保证课堂
秩序正常的情况下,将教材中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以角
色扮演的形式体会课本中所传达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态度,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也能够实现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不断成长。
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在
阅读课堂中采取角色互动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实际的体会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念。
在《皇帝的新装》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将学生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程度的调动。
也使学生在真实的体会与扮演中更深入的感
受和体会,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深刻体会文章内涵与作者情感,提高阅读质量。
(四)进行阅读训练,强化阅读能力
无论是任何技能想要提高,都需要进行训练。
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方
面也不例外[3]。
教师引导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
促进作用。
阅读学习也具有一定的技巧,只有掌握技巧才能够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在《阿长与山海经》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
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掌握阅读技巧。
还要体会描
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的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
的纯真美。
(五)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
学习负担较重,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
生过分的强调解题技巧,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想要使学生燃起对阅读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加强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因素,很多学生并未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愿意进行阅读。
因此,教师可以联系教材内容,通过教材中的名著节选为学生拓展延伸,促
使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4]。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节课时,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在学生阅读后开展“三国故事”演讲赛,看谁的故事最打动人心。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经典名著的精彩情节,在最精妙的地方停止,留下悬念,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己去阅读和体会,逐渐的使学生爱上阅读。
结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达成的教学任务,需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精心的安排教学,不断的为学生渗透,才可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
农村初中学校要加大基础建设,加强师资力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形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组织学生角色互动,进行阅读训练,还要开展课外阅读,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农村教师要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月霞.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
刊),2019,16(11):70.
[2]孙玉霞.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94.
[3]董立德.阅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89.
[4]苏银.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