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888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及详解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2章 社会发展与幼儿教育
第3章 幼 儿
第4章 幼儿教师
第5章 幼儿保教目标
第6章 幼儿保教内容
第7章 幼儿教育的过程
第8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第9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10章 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
第11章 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析
1最近发展区
2客观性原则
3幼儿园
4有准备的环境
5活教育
6游戏
二、简答题
1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作用
2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儿童自言自语的主要形式、功能和特点
2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四、案例分析
材料描述的是一个三岁半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
1根据儿童心里发展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分析聪聪的表现
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育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868儿童心理与教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析
1最近发展区
答: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由此引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定义是指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操作定义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活动任务时表现的水平和在成人指导或在有能力的伙伴帮助下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2客观性原则
答: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探索,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在检验参与者的观点时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测的轻易得出结论,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首先应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幼儿。
幼儿教师对幼儿作品,包括整个审美教育过程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以正面引导为主。
3幼儿园
答: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幼儿实施各方面教育的专门的社会机构。
在我国,幼儿园指对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具有群体性、计划性、专业性的特点。
幼儿园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第二,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第三,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4有准备的环境
答: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
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需要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材料”。
其中,有准备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良好教育教学能力;有准备的材料则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将教育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儿童自主活动的操作材料。
她还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以一切外在的
对象与内部的需求相适应,并以最完整的方法尊重”。
5活教育
答:活的教育就是指不同于书本主义的教育。
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儿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
活教育是陈鹤琴于1940年办江西幼师时提出的,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部分。
其中,活教育的目的论是指“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课程论是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而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6游戏
答: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的活动。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也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事半功倍。
幼儿园之所以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最容易获得全面发展。
二、简答题
1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作用
答:(1)遗传因素
①作用:遗传因素奠定幼儿个性化发展基础同时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遗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
每个儿童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
但是,遗传因素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
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就不可能有心理的正常发展。
例如,许多智力落后的儿童,常常有遗传方面的缺陷。
虽然遗传并不完全预定或决定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但是它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②理论基础: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遗传决定论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2)生理成熟
①作用: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
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
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②理论基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从对“双胞胎爬梯实验”结论分析出“成熟和学习”两者支配幼儿心理发展。
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3)遗传和生理成熟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都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
(4)除了遗传和生理成熟之外,还有其他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环境、幼儿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
(1)非义务性: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2)基础性、启蒙性:学前教育为幼儿以后的教育奠基,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教育链条的起点。
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以启蒙为衡量标准。
(3)保教结合:幼儿保教内容是指托幼机构所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内容的总和。
幼儿保教内容一般是相对于幼儿保教活动的目标、形式、途径、方法和进程而言的。
幼儿园强调保教结合,在幼儿园的整个保教内容中仍占有相当多的分量。
(4)活动(游戏)性:幼儿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的幼教法中强调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明确提出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原则。
游戏及幼儿的其他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之一。
这样,幼儿既有游戏体验,又有学习收获。
游戏中的学习,使幼儿的学习活动犹如游戏般快乐。
(5)多元文化性:文化的多元性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自然也成为早期教育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
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我们主要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们感受丰富性,培养民族文化尊严。
文化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幼儿园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未来人才必须从娃娃做起。
(6)全纳式教育:全纳式教育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每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
它着眼于人的长处,即扬长避短。
认为每个人都是可学习的,而每个人在学习上都需帮助。
能够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保证每一个幼儿的教育公平。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儿童自言自语的主要形式、功能和特点
答:
(1)形式
①游戏语言,就是指儿童边玩边说,用语言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为。
儿童常常借助自己的的想象,通过口头叙说来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
如在画画时,会用自言自语来叙述画不出来的情节。
②问题语言,指的是儿童在碰到困难时常会表现出对问题的疑惑、怀疑
或惊奇,这种自言自语主要是用来发现问题的所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功能
①指导行动,思维过程外化。
幼儿的自言自语是其思维的有声表现,在游戏语言中假想的游戏伙伴是儿童游戏的精神伴侣,无形的朋友。
这种语言现象有时是在孩子游戏过程中出现的。
当孩子一个孩子一边画画一边嘀咕,“这是山,山前有个亭子,屋前有条小河。
啊,冬天河冻了,小朋友在上面滑冰,小红也在滑……”这种自言自语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把这张画画完为止。
这种游戏语言,也是行动的伴奏。
在遇到困难时的问题语言。
如:孩子在拼图时遇到困难,就说:“这个放在那里?不对。
这是个什么?唉!这应该放这儿。
噢!对了,对了。
”这时,孩子说话比较简短、零碎,旁人听了难以理解,但是这是孩子在碰到困难时寻找解决办法的一种语言,通过自己的问题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②促进思维、语言发展:自言自语其实正是儿童将外部语言转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
是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需要用具体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顺思路。
孩子的自言自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一部分,而且伴随并加速了孩子的活动。
它也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调节机能,能调节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驱除孤独。
因此,这种自言自语是正常的,是学习语言的必经过程。
抓住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的时期,关心其自言自语的内容,善加帮助,可以提高幼儿的分辨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儿童心理敏感度和善用语言处理内心活动的能力。
(3)特点
最初,语言只是儿童行动的总结和伴随,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语言伴随动作进行,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后期,语言则逐渐移向整个活动过程的起始阶段没变成先于行动的计划,即手的智力让位于脑的智力。
随着年龄增长,形式从出声言语——唇动——内化思维。
随年龄的增长其内部语言逐渐形成,儿童的自言自语正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
(4)理论基础
皮亚杰:儿童自言自语是自我中心性的一种体现,幼儿不会理会听众,不动的考虑别人的观点在于他人争论中发现自身错误,自我言语逐渐减少,说话时越来越能考虑别人的感受。
维果茨基:幼儿的自我对话对他的行为起自我调节和自我指导的作用,语言能够帮助幼儿思考他的行为和计划自己的行动。
是更高级的社会认知过程,随着年龄增长,指导性的言语逐渐内化,成为头脑内部的自我对话。
2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1)原因①宏观:缺乏国家宏观政策引导
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
我国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整体管理规范不够,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政府教育相关部门也缺乏督促检查,没有及时深入了解、改善“小学化”倾向,或态度不坚决或听之任之,这无形中助长了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加深。
②社会需要
a.幼小衔接需要:很多幼儿园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采取了过多地在幼儿阶段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的做法。
b.考试文化影响: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
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③多主体思考
a.幼儿园自身取向与需要:幼儿园办园理念受生存竞争的影响,好多幼儿园自然走入了“早教”误区。
另外还有幼儿园经费支持不足,办学条件差,管理不到位等原因。
b.教师观念与素质影响:老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在
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
多数幼儿教师是小学教师转岗,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教师专业化素质不高,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
c.家长期望:“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众多家长脑海中索绕,纷纷向幼儿园提出要学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的要求,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还进行攀比,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2)对策
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与监管
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
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
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②幼儿园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提高教师素质
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等于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
尤其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一般都存在保教人员数量不够、素质较低、经验不足的问题。
我们应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并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从而整体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③开展家园共建,形成幼儿教育合力,完善教育观念
首先,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
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
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四、案例分析
材料描述的是一个三岁半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
1根据儿童心里发展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分析聪聪的表现
答:
(1)理论依据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三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此时的幼儿喜欢模仿,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对成人记伙伴的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
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理论也强调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学习。
模仿是幼儿学习别人言行的重要形式成人(尤其是父母)、教师以及优秀的小伙伴是幼儿优先模仿的对象,幼儿还喜欢模仿电影、电视和故事里的人物,更喜欢模仿他们所尊敬和喜爱的人物的举止言行。
(2)材料分析
材料中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喜欢模仿,这正处于喜欢模仿的前运算阶段,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爱模仿,想象力丰富,并且会把模仿的事物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但是孩子的分辨能力弱,不知道什么该模仿,什么不该模仿,也不知道该怎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爱模仿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和教育者,不要扼
杀这个天性。
而是应该给与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育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1)支持、鼓励幼儿的积极模仿
幼儿正处在学习、成长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
然而由于心理很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值得模仿。
模仿得好,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会带来很大益处,模仿不当,则会给他们带来坏处,甚至带来危害。
①积极模仿要加以支持
比如:幼儿模仿先进英雄榜样,抓住幼儿模仿性强这一特点。
我们应该把学生从无意识的模仿引导到有意识的模仿,引导他们学习先进英雄人物。
我们就要积极引导他们多读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的书籍,经常组织他们看讴歌先进英雄人物、革命前辈或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的同龄人,张嗄(《小兵张嗄》中的主人公)、董存瑞、刘胡兰、雷锋、刘文学等的电影、电视,这些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从小就关心祖国,意志坚强、机智勇敢、勤学苦练、助人为乐等优秀的行为品质,对幼儿必然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成为他们模仿的最好楷模。
②引导幼儿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
幼儿的模仿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年纪小,辨别是非能力弱,所以他们的模仿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所以对幼儿模仿的引导,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
对他们的玩耍,要经常留心观察,对一些不健康的模仿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制止,并告诉他们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
对模仿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及时加强教育,讲清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让他们未形成习惯时就及时改正。
比如发现幼儿出现吸烟现象,就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原因。
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吸烟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让学生及时改正,引导幼儿向健康的生活发展。
(2)家长作为幼儿模仿的重要主体,应注意自身榜样示范性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自觉地当即模仿或延迟模仿榜样的行为方式,这
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道德等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做好,否则这种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品德思想的养成,父母时时刻刻搜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
孩子时刻在观察家长的言行并在刻意或不经意的模仿。
家长帮助你的邻居和给慈善机构捐款,会构成关心他人的氛围,让孩子有机会和环境去发挥关心他人的本质
(3)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提供多种模仿机会
这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化境三个方面。
家庭环境要求家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家庭中给孩子良好的创造模仿的机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也要起到模仿带头的作用,言传身教;另外在学校的基础设施中也可以给孩子设置相应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滑梯上写下英文字母,播放英文口语,让孩子潜移默化学习。
此外,社会环境,就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如网吧等地方就要限制幼儿进入,政府也应该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幼儿。
(4)减少幼儿接触暴力景象的机会。
如电视、周围环境
在青少年暴力犯罪中,不少精神动力就是出于对电视电影或网络中所谓的英雄崇拜,孩子们感受更多的是一个人有了力量后就可以得到很多想得到的东西,而且从中能找到自尊感。
通过模仿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可能孩子所想获得的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很多时候还有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
网络得陷阱和诱惑太大,孩子很容易被陷入。
所以社会各界都要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网络中,运用软件或人为地减少孩子接触暴力的机会。
比如,当孩子浏览网页内容中出现黄色与暴力等敏感关键词汇,软件会自动提醒,并会及时向家长手机短信报警,家长可以远程遥控终止,当然这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创造。
总之教育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时,教育者应该鼓励并支持其积极模仿,克服消极的模仿,发挥模范作用,并且远离不良环境,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888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及详解
考试科目代码:888 考试科目名称:学前教育学
一、简答题(每题l0分,共60分)
1简要说明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当前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任务不同,具体为:
(1)托儿所的基本任务有:
①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②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的知识;
③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
④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洗漱等文明习惯以及美学的观念。
(2)幼儿园的基本任务有:
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a.体育目标。
强调“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
b.德育目标。
强调“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有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
c.智育目标。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