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第六单元 第18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生态系统图,穿插扬州风景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

是绝佳的旅游胜地。

可是内蒙古的草原并不全是这样的。

有些是这样的(出示图片)内蒙古的草场正在逐渐消失,70年代至今草场已经萎缩了56%,每年正以140多万亩的速度沙化。

为什么草原的景象如此不同,草原是否还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呢?今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板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一、回顾旧知
师: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
师:同学们,图中有哪些生物?
生:略。

师:这些生物之间是靠什么联系在一起?
生:食物链。

师:你能说出其中一条食物链吗?
生:略。

师: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组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循环和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我们选取食物网中最小单位草和鼠来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师:为了同学们能更直观的感受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带来了小模型(取出)。

接下来,我们通过移动模型来模拟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和鼠的数量变化。

活动一:利用模型模拟草和鼠的数量变化
材料:磁板和磁贴
要求:将草和鼠贴在磁板上,模拟草和鼠的数量变化。

提示:1.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和鼠数量的多少?
2.鼠的数量增多和什么有关,鼠的数量会无限增大吗,为什么?
3.随着鼠的变化,草的数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边移动模型,边完成概念图。

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

交流展示。

三、 交流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摆放模型了解了在一定时间内,草和鼠数量的变化趋势。

我们可以用数学曲线直观看到这种变化。

手画
尝试用曲线图表示草和鼠的数量变化。

师:草和鼠的数量没有因为食物关系大起大落,而是相互制约,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稳定的动态变化中。

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的能力。

板书: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师:(出示数量大起大落的图。

)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吗?为什么? 生:数量变化幅度大。

师:所以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什么有关?
生:生物数量。

师: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和什么有关?
生物
数量
时间
观察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讨论问题:食物链和食物网哪一个结构稳定性更强,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自行得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有关。

总结:生物的种类越多,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途径越多,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师:比较海洋和池塘生态系统哪一个自我调节更强?为什么?
比较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哪一个调节能力强?为什么?生:略。

四、观察与思考
师: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调节能力强,是不是它的调节能力就无限大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森林大火,火灾后的图片;
师:黄石公园森林面积三分之一被烧毁,短时间能恢复吗?为什么?
生:回答略
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板书),当干扰较小时,可以“春风吹又生”,当破坏严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后就很难在短时间恢复或者永远不可能恢复了。

黄石公园1988年森林大火从当年7月烧到11月,被破坏的森林面积达到三分之一,已经超出了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至今还有很多地方是一片裸地。

师:像这样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还有哪些?这个问题我们以
小组为单位认真讨论。

记录员记录在学案上。

详细分析其中一个例子如何影响生态平衡?
学生展示: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我们看图判断齐答。

总结:自然因素——如地震、干旱、泥石流、海啸、雷击、火山爆发等;展示图片。

对于自然因素,我们人类要做好研究、预测工作,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人为因素:砍伐森林,围湖造田,修建大型工程,滥捕野生动物,排放有害物质,喷洒大量农药,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

师:生态系统中不论是动物、植物、生物还是非生物,任何一种成分被严重破坏时,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该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类受害)自然界所受的伤害。

看了这段视频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心情沉重,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
师过渡:
人类为了经济利益采取的急功近利的行为,对自然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同时也深深伤害了人类本身。

济慈说“枯萎了湖上的蒲草,消匿了鸟儿的歌声”,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不破坏我们的生态系统呢?
六、学以致用
师:说的真好,可是,我们不破坏还远远不够,你知道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维持、甚至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呢?
生:略。

师:提高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足够多的物种和数量。

怎样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其实4000年前我们就已经有答案。

夏朝:”春三月,。

夏三月。

”古人的认知水平尚且能找到办法,我们一定也可以。

出图,。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恢复生态的事例?
生态系统虽然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我想,只要我们能深入认识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学原理,适量取用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做的一定还有很多。

姚明,没有杀戮就没有买卖。

七、谈谈收获
结束语:
自然界是美丽的,生命是平等的,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相处、互惠互利。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使大自然处处充满鸟语花香。

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草和鼠的数量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近日正在热映的法国纪录大片《海洋》,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如天堂般纯洁的水母,跃出海面在空中翻转舞动的海豚,身形庞大却游姿优雅的鲸群……在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镜头中,海洋中每一种生命的美都让在陆地居住的人类叹为观止。

但唯美不是《海洋》唯一的语言,大量废水等垃圾的排入对海洋的污染,人类肆虐的捕捞对海洋生命的杀戮,无不让人感到美丽背后的沉重。

《海洋》从一个小男孩对大海的凝望和思索开始。

画外音缓缓道来:该怎样对一个孩子解释,海洋是什么?
曾经,人们以为海洋是自我修复、可再生的庞大资源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之而来的是数个世纪不计后果的掠夺。

人类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海
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场看不见的危机正在发生。

也可以这样导入。

配以海洋上的简短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