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幽默文化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演讲的差异

中西演讲的差异

第一组
中西演讲的差异
1.思维方式不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结晶,中西方民族由于其地域环境、经济条件及认知结构不同,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人们的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方式,进而形成了中西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

因此,体现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中国人强调整体,西方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

2.演讲的技巧不同
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中西方在演讲时采用的技巧不同。

西方政治民主、社会风气开放,使得他们在演讲方面更加注重内容,表达更具真情实感、更自然。

而中国式演讲包含太多的要素,从穿着到演讲的内容都去从头到尾的设计,演讲中比较注重技巧的使用。

3.时间观念
西式演讲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国内的演讲大多时间较冗长。

4.幽默感
西式演讲更多幽默,穆目的性也更明确。

5.理性色彩
西式演讲的理性色彩较为浓烈,中式演讲情感投入更多一些。

李文静、李雅倩、游美灵、陈静、胡文可、任建霞。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 引言1.1 介绍电影《喜宴》电影《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作品,于1993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同性恋男子为了维持传统家庭的形象而参加了一个大型的喜宴,导致了种种爆笑和尴尬的情节。

影片以一场喜宴为背景,巧妙地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现代社会中的碰撞与交流。

以轻松诙谐的笔触,较为生动地描绘了中西文化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电影不仅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能够透过这些差异看到文化之间的相通与共鸣。

《喜宴》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产生的趣味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新颖观察角度。

1.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共存。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对于电影《喜宴》来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饮食文化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发我们对文化之间的思考和探讨。

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沟通。

在电影《喜宴》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将得到深刻体现,引发我们对文化认知的思考和反思。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来解读电影《喜宴》将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启发。

2. 正文2.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影片中的体现在电影《喜宴》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通过不同的服饰、建筑、语言等元素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西游记》《魔戒》看中西文化艺术差别

从《西游记》《魔戒》看中西文化艺术差别

从《西游记》《魔戒》看中西文化艺术差别【摘要】在《西游记》和《魔戒》这两部作品中,中西文化艺术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从叙事风格、角色塑造、宗教文化体现、意识形态反映到民族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

《西游记》注重幽默风趣的叙事方式,塑造了孙悟空、唐僧等深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角色;而《魔戒》则以宏大的史诗叙事和复杂的角色关系为特点,展现了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也有明显区别,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方式。

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与碰撞,使得中西文化艺术在相互吸收、融合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展现了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关键词】《西游记》, 《魔戒》, 中西文化艺术差异, 叙事风格, 角色塑造, 宗教文化, 意识形态, 民族情感, 碰撞与融合, 创作风格, 多样性, 丰富性。

1. 引言1.1 中西文化艺术的差异中西文化艺术是世界文化领域中两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它们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积淀下形成了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中西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自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历史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文化艺术的创作和表现中,中西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中西文化艺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叙事风格、角色塑造、宗教文化体现、意识形态反映、民族情感表达等方面。

中西文化在叙事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在叙事中常常注重情节的发展和冲突的处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对抗力量的对立。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情感描写和哲理的表达,强调人物内心的抉择和成长。

中西文化在角色塑造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的角色常常具有明确的边界和独立的个性,更注重个体的价值和权力的斗争。

而中国文化中的角色常常被赋予更多的群体属性和历史文化的底蕴,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责任。

中西文化艺术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创作风格和表现方式上,也反映了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

通过比较《西游记》和《魔戒》这两部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讨中西文化艺术的不同之处。

中西幽默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中西幽默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中西幽默文化差异对比研究引言幽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让我们笑出声,放松压力,增进人际关系。

然而,幽默并不是一个普世的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给幽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其幽默文化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幽默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1. 中西文化背景介绍在开始对比研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西方文化的背景。

1.1 中国幽默文化概述中国幽默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经典和民间故事中。

中国有着丰富的笑话和段子,其中大部分融入了讽刺和智慧的元素。

中国文化注重隐喻和暗示,喜欢通过言辞间接地传递信息,并且对智慧和机智非常推崇。

1.2 西方幽默文化概述西方幽默文化以欧美为主,由于历史上的殖民扩张和文化交流,西方幽默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

西方幽默强调自嘲、讽刺和夸张,通常以直接、明确的方式让人发笑。

西方幽默注重个体的表现和个性的宣泄,喜欢幽默讽刺的方式来调侃社会、政治和文化。

2. 幽默表达方式对比中西幽默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2.1 言辞差异中文幽默倾向于使用双关语、谐音、运用字义的多义性等修辞手法来制造笑点。

这种言辞上的巧妙使得听众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完全理解,并且喜欢思考和推敲其中的意义。

西方幽默则更加直接,通过幽默的对话和单词的双关意义来创造欢乐。

2.2 文化元素差异幽默是文化的产物,中西幽默文化中的文化元素是决定幽默性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习俗、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常常成为幽默的素材。

西方幽默则更加注重当下的社会状况和日常生活,如政治、名人、社交等。

3. 幽默观的差异幽默观是人们对幽默的看法和理解方式,中西方在幽默观上也有差异。

3.1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差异导致了幽默观的不同。

中国人更注重集体观念,幽默多以群体为单位,强调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而西方人更加倾向于个体主义思维,幽默更加个人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表达。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1. 礼仪习惯:在交际场合中,东方的礼仪通常更为注重谦虚和尊重,比如在餐桌上,主人可能会告诉客人“没什么菜,随便吃”,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人们更加直率,会直接告诉客人准备了哪些食物。

2. 饮食文化:东方人通常喜欢热食或熟食,强调食物的温度,比如提醒对方“趁热吃”。

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冷食,甚至在饮用水上,他们也更喜欢加冰的。

这主要与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关。

3. 交流方式: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比较含蓄,不太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东方文化强调整体和综合,而西方文化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这种差异在处理问题时表现为东方人更注重直觉和整体解决方案,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分析问题并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仪习惯、饮食文化、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穿着棉袄洗澡》读书笔记

《穿着棉袄洗澡》读书笔记

《穿着棉袄洗澡》读书笔记《穿着棉袄洗澡》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一篇散文,该文以幽默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大众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状态,深刻揭示了国人在西方文化面前缺乏自信和独立思考的现象。

全文情节生动,寓意深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开头,鲁迅以自己二十年前的经历为背景,娓娓道来。

鲁迅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一个偏远山乡的洗澡房洗澡的情景。

他戏剧性地描述了房间内湿漉漉的水汽,和众人穿着棉袄在泡水,洗得水浸透了装满棉花的棉袄。

这种荒唐的景象,让人不禁会心一笑,也暗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鲁迅通过这个笑料,揭示了当时中国人追赶西方文化的行为的可笑之处。

他说,在那个时候,洋人生活的一切似乎都成了最高标准,只要是洋人接受的,都被认为是值得追求的。

于是,洗澡房里的人们以为只有穿着棉袄洗澡才有洋人的风范,才能更接近西方人的标准。

鲁迅继续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他说,中国人不但模仿了西方的生活方式,还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以及盲目崇洋媚外的表现。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所有的事物和一切行为中编花招地想证明我们是英国人,美国人,或巴黎人。

”这句话揭示了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即对自身不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接下来,鲁迅用一系列夸张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他说,一个人穿上西服就能说英语了,一个人抬着两个大箱子,就成了国际派。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人在西方文化面前失去了自尊,甚至连自己的汉字都不再使用了,狂爱洋文。

然后,鲁迅以自己在英国的留学经历为例,进一步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他说,在英国,人们很自然地使用汉字,而在中国,却拼命学外文。

这种情形不但可笑,还折射出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的软弱和失落。

最后,鲁迅把目光再次投向了自身。

他自嘲地说,自己在学医期间,也曾懵懂无知地信奉外国的东西,认为英国的医学是最好的。

但是,他认识到这种偏见的荒谬,并不断努力去学习本国的知识和文化,坚持自己的立场。

全文以轻松幽默的语气表达了鲁迅对中国人的心态和现象的讽刺。

中西文化差异探讨研究性报告研究计划

中西文化差异探讨研究性报告研究计划

中西文化差异探讨研究性报告研究计划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中西文化差异。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那些让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感到困惑和不解的文化差异。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对于我们拓宽视野、增进友谊、提高自身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们要抛开那些繁琐的学术理论,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探讨这个话题。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以下的结构来进行我们的研究报告:1.1 中西文化差异的概念1.2 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2.1 饮食文化差异2.2 礼仪文化差异3.1 思维方式差异3.2 价值观差异二、中西文化差异的概念我们来聊聊什么是中西文化差异。

简单来说,就是在中西方国家之间,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些差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有时候甚至会让我们感到啼笑皆非。

比如,我们在餐桌上的行为举止,就有很大的差别。

在中国,我们喜欢热闹,喜欢围坐在一起吃饭;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喜欢分开吃,各自享受美食。

这种差异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中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

三、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首先是饮食文化差异。

在中国,我们讲究“食在广东”,意思是说广东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而在西方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他们的饮食文化以红酒、奶酪、面包等为主。

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吃饭,而西方人则习惯使用刀叉。

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中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和餐具的不同所导致的。

再来看礼仪文化差异。

在中国,我们讲究“礼仪之邦”,重视礼节和规矩。

比如,我们在拜访长辈时要行大礼,见到朋友要握手致意;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见面时通常只是微笑或者握手。

中国人在送礼时往往比较讲究包装和礼品的价值,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礼物的心意。

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中西方人对礼仪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所导致的。

四、思维方式差异与价值观差异我们来谈谈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喜剧比较

中西方喜剧比较

西方喜剧浅析及中西方喜剧对比一、西方喜剧浅析喜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它源于古希腊,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模型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喜剧与悲剧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它的主题。

典型的喜剧处理的当时的政治或艺术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以及喜剧作家所不喜爱的人或作为。

他们通常也不依神话故事,自创情节,并且常常提及当时的任务局势,因此对现代人来说,故事便显得模糊不清。

西方喜剧的发展史1、古希腊喜剧:政治讽刺喜剧和世态喜剧。

古希腊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

政治讽刺喜剧以阿里斯托芬为代表,主要内容是批评雅典政治中的弊端,抨击某些权势人物。

世态喜剧以米南达为代表,主要内容是家庭生活与爱情故事。

米南达(约前342—约前292)是生活在希腊化时期的重要喜剧作家,曾得过3次剧作奖。

他创作过近百个剧本。

《公断》、《卫兵》、《剪过毛的羊》。

他的唯—一部完整作品《恨世者》是在不久前发现的。

喜剧作家,米南达的创作经常被后人模仿,尤其是在罗马的戏剧界。

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等人的剧本,绝大部分是模仿米南达的。

2、15世纪欧洲流行的喜剧:闹剧(笑剧)。

代表作是《巴特林先生的故事》。

3、文艺复兴抒情喜剧:莎士比亚为代表,大多以爱情故事为题材,充满幽默的情趣、生活的欢乐与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

4、16世纪即兴喜剧。

又称假面喜剧,流行于意大利,由职业旅行剧团在民间演出,没有固定剧本,人物定型化,演出程式化。

5、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

莫里哀的讽刺喜剧是代表。

6、18世纪性格喜剧。

欧洲喜剧的繁荣期,代表是德国的博马舍和意大利的哥尔多尼。

哥尔多尼的“性格喜剧”,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又称“风俗喜剧”,因为作品充满生活的情趣。

(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幽默话语的对比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幽默话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2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3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4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5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6 从会话合作原则透析英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幽默的产生7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8 The Charm of Female Independence in Jane Eyre9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10 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11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12 翻译中的字词选择13 On Hybridization i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Lexemes in Moment in PekingThe Duality of Life and Death——An Analysis on Virginia Woolf’s Mrs. Dalloway14 哈克贝利.费恩对“文明世界”的适应15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6 目的论与对外传播翻译17 以《热血强人》为例分析美国黑白种族的融合18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19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谈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20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1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22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23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的跨文化研究24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25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26 血性意识—D.H.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爱情观27 中美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对比分析28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29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30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31 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3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33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34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35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36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37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38 基于对爱伦坡文学作品及心理的兴趣39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ompanies Facing Anti-dumping40 宗教对传统:犹太新年与中国新年的对比研究41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42 《麦琪的礼物》中环境语的分析43 "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44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4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46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47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48 The Joy Luck Club :Chines e Mothers’American Dreams Lost and Regained49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50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51 商务谈判着装礼仪禁忌52 The Tragic Element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53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54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55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56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57 英语文化中的禁忌语58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Senior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59 An Analysis of Two Women in the Film of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Victorian Woman vs. Modern Woman60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61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62 浅析欧洲中世纪骑士和中国侠士精神的差异─西欧中世纪初期骑士和中国秦汉游侠63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64 解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65 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66 浅谈汉语政论文中“化”字的翻译67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 Red, Red Rose68 论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新与旧的世界69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70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语艺术研究71 (英语系经贸英语)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突破之路—以华为为例72 浅析哈代主要小说作品中鸟的意象73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74 比较《西游记》与《哈利.波特》中的英雄形象75 Explor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Allusion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76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77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78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79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80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81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82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8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8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85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86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87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88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89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90 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91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92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93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94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95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开题报告+论)96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97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98 是什么在作祟?—论保罗爱情失败的原因99 从《刮痧》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100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101 礼貌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02 试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103 浅谈电影台词的翻译技巧--以《追求幸福》为例104 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105 《爱玛》中女性主义的双重复写——论个人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冲突106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107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and Misreading in Translation108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109 《嘉莉妹妹》中的不同价值观的研究110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111 视觉文化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112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113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114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的确立115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116 浅析中英委婉语差异117 《远大前程》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118 论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以《玻璃动物园》为例119 The Positive Image of the Mouse:A Study o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120 从交际翻译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121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122 约翰.邓恩诗歌艺术陌生化123 魔鬼之子:论《呼啸山庄》和《呼唤》中的男主人公形象124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125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126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127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128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129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13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131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132 论内莉丁恩在《呼啸山庄》中的作用133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复仇134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135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136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137 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138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139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140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141 从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142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143 科技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与翻译144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之比较145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146 《西风颂》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47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148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49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150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151 Tragedy of a Woman and Society—Comment o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52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153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154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155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56 《小镇畸人》的现代主义解读157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58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159 《围城》中文化词的英译策略160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161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162 暗喻的英汉对比翻译163 中美隐私观的跨文化视角分析164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165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166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67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168 The Eff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on Personalities in Little Women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169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Gothic Literary Tradition in Jane Eyre170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17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172 从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看文化负载词翻译173 对《远离尘嚣》中三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分析174 《好人难寻》中体现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175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176 小说《嘉莉妹妹》中女性成长的分析177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178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79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180 An Ecocritical Analysis on Lady Chatterley’s Lover181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182 《可以吃的女人》女性主义解读183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184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185 从摩尔.弗兰德斯看世纪英国女性地位186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18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88 英语新闻的互文性研究189 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190 英汉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191 从《蝴蝶梦》看女性社会身份192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193 A Study of English Classroom Scene Set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94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195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196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197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198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199 爱情的悲歌-《荆棘鸟》悲剧成因探悉200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

中西幽默对比

中西幽默对比

中西幽默对比英语、法语中的humour一词来自古希腊医学,他们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

而抑郁时由于体内“黑胆汁”过盛所致,解决方法正是开怀大笑。

英国人将humour一字演化成有趣的意思。

将humour一词以音译形式“幽默”引入汉语,是林语堂1924年首次撰文提倡的。

幽默的涵盖面甚广,它包括笑话(joke)、讥讽(satire)、反语(irony)、喜剧(comedy)、俏皮话(wise-crack)、轶事趣闻(anecdote)等等。

幽默是每个民族共有的,但不同民族的幽默感差异却很大。

借助幽默,可了解他国文化,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

众所周知,幽默在中西文化中的发挥程度是不同的。

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人使用幽默一般侧重社会教育功能,大多用来讽刺或规诫,或以增进社会的融洽和谐,或作为单纯的引笑释怀的工具。

而西方的幽默文化底蕴深厚,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

而且,西方人要比中国人开放,其单纯娱乐性质的幽默比重很大,因此他们更多发挥了其舒缓精神压力、确立优越感的功能。

最能体现中国人幽默文化底蕴的形式莫过于相声。

全凭艺术家的一张嘴,借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谈天说地,评古论今。

例如在郭德纲的相声中就有很多例子:—“大爷,美国怎么走啊?”—“问村长去”;这哥们儿抢了银行开车就上了北三环,下午五点半!警察到的时候在路上堵得正瓷实;这小伙子长得,把脸挡上跟个演员似的……这些都是典型的运用语言文字的中国幽默,以三寸不烂之舌,开四海看客之颜。

然而或许是限于文字本身,西方的幽默则侧重于动作演绎。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了,一系列的无声电影给世人带来了很多快乐。

再后来的动画大片《猫和老鼠》也用它独特的美国式幽默博得了全世界的喝彩。

跳过语言文字以及行为动作式的幽默,中国的幽默大多充满嘲讽,或是对他人的快意讽刺,或是无可奈何的自嘲。

就拿国家级幽默大师赵本山来说,他的作品基本取材于农村、农民,其中不乏取笑、自嘲的成分。

中外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

converse: n. 相反的事物,逆行 adj.相反的,颠倒的 vi.谈话,交谈,认识 eg:It is a pleasure to converse with her.
Maturity :n.成熟;到期;完备 eg : How you manage and cope with change is a sign of your professionalism and maturity. impropriety :n. 不适当;不正确;用词错误;[审计] 不正当行为 eg: A lawyer should avoid even the appearance of professional impropriety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对 充满矛盾的荒谬的社会现实进行无奈、苦涩的冷嘲热讽。后也 指这种无奈、苦涩的表现风格。是一种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 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愚人节 愚人节:能引出许多笑话的一天,人们以多种方式开周围 的人的玩笑。 栋笃笑 栋笃笑: 是英文“Stand Up Comedy”的翻译。这个翻译 很“广东话”,不少香港人都觉得译很传神。虽然这一词源自 西方,但跟中国人的相声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只是在这个“求 新”和“求创意”的年代,年青人较接受一些易明和生动的名 词。
VS




常见的幽默有几种方式: 相声 相声:通过语言或者对话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笑话 笑话: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使人们感到好笑。 无厘头 无厘头:利用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 使人们 有滑稽的感觉戏仿:通过模仿来使人们感到滑稽。 恶搞 恶搞:通过毫无道理的方式(例如在照片上画八字胡),来使观看 者感到好笑。

跨文化视角中的中西言语幽默

跨文化视角中的中西言语幽默

跨文化视角中的中西言语幽默作者:洪婷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9期【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不同,人们对于幽默的理解常常是十分不同的。

中西言语幽默的差异性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力求探讨中西幽默的异同及其影响两种幽默的文化因素,旨在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帮助,欣赏领略不同文化中幽默的精妙之处,同时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中西言语幽默;跨文化;对比1 幽默的定义幽默是什么?许多人无法说出幽默的准确定义,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对幽默做出反应。

大部分人都会被逗乐,对好笑的事捧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幽默感”。

然而,不是所有的笑话都能引起同样的反应。

这里就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幽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

许多来自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方面的专家都对幽默有不同的定义。

林语堂在1923年首先将英文humor一词音译为幽默,他认为“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书面还是言语幽默,都能表达个人的观点及甚至是世界观.”(林语堂,1999)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的定义,幽默是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njoy what is funny and make people laugh; the quality of causing amusement;即理解风趣以及逗乐他人的能力。

从社会学角度,Nash(1985)指出,幽默是对文化、认知、信仰、性格、艺术等方面的传承或扭曲,因此认为幽默不仅仅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它有具有社会与文化内涵。

幽默反映文化并且是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幽默很难传达到另一文化中。

理解幽默需要对文化深入的了解。

对比中西言语幽默旨在探讨其异同之处,并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可能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有一定帮助。

中西文化差异(图示)

中西文化差异(图示)

5、表达愤怒方式
• 点评:这两种方式是典型的中外不同方式。老外是我行我 素,有怒就发,有话就讲。从这一点来看,老外至少在心 理健康方面,比中国人略胜一筹。而中国人从小就被告知, 要有涵养,要戒急用忍。什么叫有“涵养”?什么叫“戒 急用忍”呢?就是内心愤怒到了极点,脸上最好不要表现 出来。要乐呵呵地,最好不动声色,那才叫高人。如果有 可能,可以与人讲道理。没道理也不能把一切愤怒都表现 在脸上。如果像那外那样,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摆在脸上, 则显得此人,还是那句话,特不成熟,特没有城府,那是 要吃亏的。
10、餐馆里
• 点评:如我前面所说,我们中国人聚在一起图个什么?不 就是图个热闹吗?那还怕什么?我们是“礼义之邦”不假,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不大声地在餐馆,在任何公开场合里大 声说话。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这么高分贝地说话,那谁还 会看谁不顺眼呢?而且,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老外,我们 中国人做到了这一点:每个人都这样大声地、高分贝地在 餐馆里,在任何可能的公开场合里说着话,谁也不妨碍谁, 这不是奇迹吗?告诉老外吧,因为我们没做什么亏心事, 凭什么不把平常里有些压抑的情绪在某些场合释放出来呢。
4、人际关系

• 点评: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 可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 “关系”。过去叫“关系”,现在有人玩 新词,不再叫什么“关系”了,改称“人 脉”。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本质特征。正 如“第三者”的女人,旧称“破鞋”,现 在叫“第三者”一样,尽管换了称呼,意 思还是一样。
• 点评:这图是说我们中国人喜欢尝试新事 物吗,老外则与新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还是那四个字: 不敢苟同。其实,中国人在对待新事物上 面,还是(我认为)非常保守的。
24、左图是老外心中中国人的形象,右 图是中国人想象中的老外的生活

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

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

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
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1. 双关和谐:中美言语幽默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音等技巧,创造出让人捧腹大笑的效果。

例如,中文的谐音笑话和英文的双关语笑话都很受欢迎。

2. 自嘲幽默:中美人都善于自嘲,并将自己的缺点或尴尬局面转化为笑料。

这种自嘲幽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缓解尴尬气氛。

3. 社会讽刺:中美言语幽默都善于以夸张、讽刺的方式来揭示社会问题和现象。

通过幽默的方式让人们思考和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之处。

4. 文化差异的幽默:中美幽默中常常涉及到文化差异,以不同文化间的对比和误解为素材,创造出令人发笑的情境。

这种幽默能够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5. 笑话和段子: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笑话和段子都是最常见的幽默形式。

中美的幽默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笑话和段子来表达,包括文字、语音、图片等。

总的来说,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追求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发笑声和欢乐,同时也能够借此传达思想和观点。

虽然有一些文化差异,但幽默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表达方式,能够为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们带来共鸣和欢乐。

有关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有关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有关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是由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交流所带来的现象。

虽然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还是依然存在。

对于中西方人来说,在探究另一种文化时,理解其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是必不可少的。

这篇文章将发掘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并提供一些有帮助的解决办法。

一、语音与语调中西方语言的语音和语调是最突出的差异之一。

汉语是一种重音语言,即一个单词中只有一个音节被重读。

英语则是一种弱重音语言,如果一词有两个重音音节,那么它通常是重读第一个音节。

不同的语音特点意味着说话时的语调和语气会截然不同。

比如,在英语中,一小段话的最后一个词往往有较高的声音,而在华语中,常常在句末加上一个轻松的韵律。

二、非动词动词化在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语法上,也存在重要的差异。

汉语中,动词可以用作名词,而且往往出现在句子的中心位置。

与此不同的是,在欧洲的大部分语言中,名词与动词的使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考虑到这个问题,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是不同的,因此在合作和沟通时,需要耐心地理解和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化差异。

三、礼貌用语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用语也有差异。

在华语中,通常使用“您”作为尊称,而在英语中,并不像中文那么明确地表达尊敬,除了“sir”或“madam”这些明确表示的称呼外,许多词汇都是很普通的用语。

此外,在西方,使用幽默和讽刺的废话也被广泛使用,而这在中文社会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因此,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要小心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表述方式,以免造成冒犯。

解决办法:1. 接受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是理解另一种文化的关键。

如果有理解不了的事情,不妨多了解一下对方的文化。

2. 多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消除跨文化之间的误解,合作更加愉快和有效。

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3. 学习语言。

如果有机会学习对方的语言,将有助于理解对方的文化和语言。

总之,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意味着合作和沟通时需要更加仔细地理解和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化差异。

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书籍

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书籍

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书籍推荐:
1. 《东西方文化比较》(作者:徐中元)- 该书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深入探讨了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2. 《解密美国人》(作者:欧洲人)- 该书以幽默的方式分析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3. 《中国与美国:文化与心态的对比》(作者:胡锡进)- 该书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探讨了两种国家的差异以及对彼此的认知。

4.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作者:韩亦乐)- 该书通过美国人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美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中国文化与西方心理学》(作者:吴玉章)- 该书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探讨了不同文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西文化 口语

中西文化 口语

中西文化口语1. 中西文化在口语里那差别可大了去了。

就说打招呼吧,咱们中国人见面常问“吃了吗”,这就像一种温暖的问候仪式。

可西方人呢,大多是“Hello”或者“How are you”,简单直接。

你要是跟老外说“吃了吗”,人家可能会一脸懵,还以为你真要请吃饭呢!2. 中西口语中的礼貌用语也很不一样。

在咱这儿,对长辈得用敬语,称呼里都透着尊敬。

我有次见朋友对他爷爷说话,那用词可讲究了。

西方虽然也有礼貌,但没这么复杂的用词区别。

比如他们说“Thank you”“Please”,到处都能用,哪像咱们中文有那么多不同的敬辞谦辞啊,感觉咱们的语言更有人情味,你不觉得吗?3. 说到口语里的幽默,中西也是各有千秋。

中国的幽默常常是那种含蓄的,话里有话的。

像郭德纲的相声,好多包袱都是得细品才能笑出来。

西方的幽默呢,有时候特别直白,像那些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常常是直接开涮,一点都不含蓄。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这要是在中国,会不会被当成没礼貌呀?4. 在表达情感方面,中西口语的差异可太明显了。

咱们中国人比较内敛,高兴的时候可能就是微微一笑,说句“真不错”。

可西方人就不一样了,高兴起来大喊“Amazing”“Fantastic”,那兴奋劲儿全在脸上和声音里。

我有个外国看球赛进球了,那喊叫声整个屋子都能听见,这要搁咱中国人,可能就没这么奔放了吧?5. 中西口语中形容人的词汇也很有趣。

咱们中文里形容人漂亮可以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都是有典故的,多有文化底蕴啊。

西方就简单多了,“Beautiful”“Handsome”,虽然直白,但少了点韵味。

我就想啊,要是让外国人理解咱们这些词背后的故事,得费多少口舌呢?6. 再看看口语里的拒绝方式。

中国人拒绝别人的时候往往比较委婉,会找各种借口。

我之前拒绝一个不太熟的人的聚会邀请,就说“哎那天我有点事,下次吧”。

西方人的拒绝就相对干脆,直接说“No”或者“I'm sorry, I can't”。

综艺节目反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观

综艺节目反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观

综艺节目反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观这篇文化类期刊投稿发表了综艺节目反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中西方文化之前存在着很多差异,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从综艺节目中分析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文化类期刊投稿,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正确价值观一、综艺节目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国奇葩说与美国艾伦脱口秀的异同《奇葩说》由马东主持,开播以来邀请到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

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辩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备受争议的话题,通过辩论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思考。

《艾伦秀》是美国由CBS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热门脱口秀,主持人艾伦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2003年9月3日首播,自开播以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成就显著。

两档节目都以轻松幽默作为节目的特点。

下面从两档节目内容形式、主持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对比,从此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两档节目的相同点:1.内容形式。

从内容上艾伦脱口秀和奇葩说多选用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作为节目内容。

艾伦脱口秀邀请奥普拉•温弗瑞、贾斯汀和帕丽斯•希尔顿等名人。

《奇葩说》同样邀请在媒体领域比较有名的人物作为节目导师。

《艾伦脱口秀》和《奇葩说》每期的话题多是贴近生活,是当下热点,也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如“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小朋友被欺负了是应该鼓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容易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观众的真实生活以节目的方式呈现并进行探讨,给观众一种很近的感觉,能抓住观众的心。

摆脱了以往节目以道理说教模式。

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在大谈阔谈在很高端的东西,开启说教模式。

2.主持风格。

主持人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艾伦秀》里的笑话和明星采访,几乎都是节目组的原创,加入艾伦的个人生活。

围城英译本幽默翻译的文化透视底稿

围城英译本幽默翻译的文化透视底稿

《围城》英译本幽默翻译的文化透视杨山青(XX学院外语系XX XX 550001 )摘要:幽默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幽默翻译不应该被忽视,因为幽默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式,是展示民族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

但文化差异造成汉英幽默翻译中的巨大障碍。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围城》中的幽默翻译,我们能够更深的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通过《围城》英译本的实例考查中西文化差异对幽默翻译的影响,探讨适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幽默翻译;围城;文化ACutural Probe into the Original Humor Pieces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their English Version Abstract: Humor has been a longstanding and eternaltopic. Translation of humor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present cultural globalization because humor is acultural presentation in depthand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display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 nation.Bu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great obstacles in Chinese-English humor translation. Fortress Besiegedhas a great status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cultural munication. We can understand different culture deeply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of humor in Fortress Besiege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overthe humor translation and explored the proper translation strategywith citations of the original humor pieces inFortress Besieged and their English versions.Key words: humor translation; Fortress Besieged; culture一、引言和语言一样,幽默普遍存在于每个种族、每种文化及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幽默文化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摘要:幽默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就是幽默,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独特的,而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幽默文化。

通过对中西幽默文化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消除沟通障碍,减少文化差距,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关键词:幽默文化东西文化差异沟通效果幽默是一种常见而且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的“煦兮杳杳,孔静幽默”,然而这里的释义是安静,现在所指的“幽默”则是英文“Humor”的音译,最早见于林语堂先生的《论幽默的译名》一书,并一直沿用至今。

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则认为:“幽默是指一种行为的特征,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

”当代著名喜剧美学家陈孝英给幽默下的定义是:“幽默是创作主体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和比较含蓄的手法,通过美与丑的强烈对照,对包含喜剧因素的事物作有意识的理性倒错的反映,造成一种特殊的喜剧情境,并进而创造出一种包含复合情感、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使欣赏主体(即审美主体)产生会心的笑,来表达美对丑的优势。

”而不同的字典给出的幽默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辞海》的解释是“一种艺术手法。

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幽默(Humor)的解释是:“the quality in something that makes it funny or amusing;the ability to laugh at things that are amusing. 幽默;幽默感。

”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幽默是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一种情操,广泛存在于中西方语言中。

含蓄精炼的幽默语言在使用与理解上离不开与其紧密相连的文化溯源。

幽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形式,由于不同民族间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幽默在中西文化中发挥的程度各不相同。

西方幽默更多的的发挥了其缓解精神压力、确立优越感的功能,中国人使用幽默则似乎更侧重其社会教育功能。

综合说来,中国的幽默语言更加侧重的是对所处社会这一大背景的描述,而西方幽默语言则较为单纯,它更加注重幽默语言对说话者本身的作用,如娱乐,解嘲等。

西方文化更注重语言艺术,而且通俗易懂,在西方很多国家,幽默已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西方文化的特点。

东方文化注重的是对文字的尊重,幽默是如神一样的交流艺术。

一、根源不同,文化不同文学、宗教、历史等对于幽默语言影响很大。

在我国,幽默语言起源于笑话和滑稽,常见的形式有民间谐语、排优的民谣说笑表演、等。

中国的幽默语言大多数来自《红楼梦》等古代四大名著、民间神话传说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比如戏剧、象棋等。

汉字语言同样对幽默文化影响重大。

汉语中有一句幽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估计我们小时候就熟知这句话,萝卜白菜, 各有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指的就是各人有各人的喜好跟爱好,不能有所勉强,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一语双关,引人发笑。

但对于不懂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不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或许能理解基本含义,但却有可能抓不住它的可笑之处,中西方的习俗差异让幽默文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西方幽默起源于古希腊的插科打诨。

在宴席中,打诨者以模仿、跳舞、唱歌等滑稽的表现形式来活跃气氛。

中世纪后,英国不同阶级开始广泛征集并公开讲述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笑话,虽然这一风气在传播西方幽默上大有好处,但到 16 世纪后期,贵族阶层们却逐渐抛弃了这一风气,不再在公众场合参与幽默活动。

不过,西方式幽默还是最终不乏充斥着宙斯和其他神仙的风流韵事。

西方的幽默语言多数来自莎士比亚戏剧和英美文学中的许多有名的人物或名称,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美国的棒球等。

二、形式不同,文化不同中西方幽默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西方幽默是肢体幽默,类似于一些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马戏团里的小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卓别林可谓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幽默大师,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众所周知, 幽默是他的拿手好戏, 是他每一部电影里面必备的一项特质。

卓别林最为擅长的是形体的表演,或者说是肢体语言,他是一个用行为、用故事说话的人。

因此对于他而言, 幽默无疑是最具有表现力的。

英国人的幽默以人物性格内敛、怪异、沉默而有名,自嘲在很多情况下是实现幽默的最终目的。

自嘲是一种自我贬低,是对自负的不屑和挑战,嘲笑自己的失败、窘境甚至是自己的理想。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英式幽默的代表人物,憨豆先生一边弹琴,一边摆弄着手机,间或打个喷嚏,胸无大志的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英国人以这种自嘲的形式展示了其独特的幽默文化。

正如《纽约时报》记者斯坦利说:“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会像英国这样,在10亿观众面前来一番自嘲。

要知道,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显出愚蠢可笑的样子是需要勇气的。

”可见,英国人的自嘲是达到了一定高度的。

在西方幽默中极少有展现英雄人物的伟大形象,其中的主角几乎都是面临各种人生琐事和苦恼的小人物。

他们长相普通、衣着守旧、话语笨拙、智商平平,把西方人的自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东方幽默是语言幽默,就像我们平时喜欢开一些玩笑话,比如相声啊,小品,它们不一定要有很多夸张的动作表达,光靠台词就能让你发笑。

赵本山的幽默,略微浅显,艺术家的嘴皮子加上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

他的幽默植根于独特的语言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他时常自嘲:“我这哪是鞋拔子脸, 我这可是正宗的猪腰子脸!”他一直用“大俗就是大雅”来淡化雅俗差异,调和二者分歧。

这种幽默风格,有可能不是艺术化的处理, 但绝对反应了生活经验。

他最终满足了观众,所有人都开怀大笑了。

三、内容不同,文化不同从内容上来看,中式幽默有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纵观从古至今的传统相声,针砭时事的段子占大多数。

由于受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中国人在社交场合显得一般都比较保守,拥有数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人在幽默表达内容上避免涉及到佛道、神灵、长辈、君王等,而是更多地以笑话的语言委婉影射出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因此,中式笑话以家长里短的生活题材为主,耐人寻味又引人深思,比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郑人买履、掩耳盗铃等广为流传的笑话。

此外,宗教、性、死亡也是中式笑话中尽力避免的内容和话题。

相反,在西方幽默中,纯娱乐性质的幽默占比重很大,这是幽默的一个本质特征。

中国笑话中所讳莫如深的话题却比比皆是。

美国人常以政界人物的性丑闻作为幽默的谈资即是典型的表现,而对“性”避而远之的中国笑话则很难有这种的例子。

因此,我们不得不说,中西方幽默在内容上的不同侧重是其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产物,也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四、目的不同,文化不同西方幽默更多的是为了娱乐,西方的幽默可以顺手拈来,任何事情都可以幽默一下,表现的更为直接。

例:Tea cher asked:“Who is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Smart kid:“Mother.”在这个对话中, 老师问的“House”是议会的简称,“thespeaker of the House”指的是议长, 而那位聪明的孩子却把它当作“家庭”来理解,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就成了一家之主了。

这种幽默会话在西式幽默中比比皆是,它故意利用一词多义的一种文字游戏, 故意让听者误解, 闹出笑话, 达到幽默的效果。

这是西方幽默的目的,为了活跃气氛。

中式幽默,则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中式幽默不仅娱乐群众,还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具有讽刺与娱乐的双重目的。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战祸不断的朝代,打来打去,万里堆白骨。

最后总算安顿了下来,但统治者并没有让百姓休养生息,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喘气。

就拿南唐皇帝李升在位时说吧,人民因受到许多捐税的侵害,不胜其苦,干脆叫南唐皇帝“万万税”。

??苛政猛于虎,足见其害!一年大旱,田地龟裂,禾苗半枯,河床朝天,深井汲干。

老百姓都到龙王庙去求神拜佛,烧香念经,祈祷下雨。

可折腾了好久,天上没有飘来一朵云,东方没有刮来一丝风,烈日当空,日日如此。

一天,皇帝正在花园里举行盛大宴会。

饮醇酒佳酿,嚼山珍海味,侃天南地北,赏笙歌燕舞。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不一会儿,太监喜滋滋地禀报说:“京都郊区突然下起雨来,雨量特大,庄稼得救了。

”皇帝龙颜大展,既而又疑惑地问:“现在京郊下起雨来,唯独京城却不下雨,难道我们监狱中有冤枉的事违背了天意吗?”教坊长申渐高笑道:“这雨是怕抽税,所以不敢进京城呀!”皇帝听出了弦外之音,不由羞愧满面,他懂得,老百姓逼急了将意味着什么。

??于是,下令免去一切不合理的额外税收。

中式幽默由于历史原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中式幽默更侧重于社会教育功能,有着更大的历史使命,更多地为社会服务,大多用来讽刺或针砭社会现实,或者为了增进社会的和谐融洽。

流传到现在的传统的相声或小品,很多是来源于生活,用一件事或一个人来表达幽默。

像赵本山的作品《相亲》,《昨天今天明天》都表达了亿万农民的夙愿,在幽默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考。

幽默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写照。

幽默不仅是发自肺腑的笑,也是指来自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智慧思想,折射出世界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

幽默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它用诙谐、轻松或是讽刺的语言形式表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事物,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更深层次的启迪。

而对幽默语言的运用不仅是一个“语言关”,还需要对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有所了解。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深入,克服国家间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幽默语言通常是增进彼此感情的几个最佳渠道之一。

要正确理解一个国家的幽默语言我们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精髓。

中西方幽默文化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本土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1林语堂.论读书,论幽默[D].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2 龙海鹰.中国笑话和西方幽默[J]. 四川外国语学报. 2003(1):129-1323 万年世贸.中西方幽默之源流及差异.中国笑话和西方幽默[J]. 扬州师院学报. 1992(4):56-594万晓艳.从跨文化的视角解读中西方幽默[J]. 黑河学刊. 2010(1):59-605吴瑾.中英幽默的跨文化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 2010:1-596王莎莎. 英语幽默语用浅析[J].安徽文学. 2010(2):177-1787 高胜林.幽默技巧大观[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02-206.8 陆克.地道英语幽默会话[G].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9 斯坦利.憨豆式幽默英国式自嘲—有淘气的童心有淘气的童心[J].新文化报,2012/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