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材解读: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作者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文章构思新颖独特,多种手法并用,文笔细腻,语言虽朴实,却意蕴深厚。

教学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思考,作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我们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独具美学风范的语言,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承载的精神内涵及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教法与写法:教法:1.要点(提问)归纳法:文章思路明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中圈画出要点(问题),以此明确作者的主旨。

2.讨论法:文章对“三间小屋”承载的内涵表述生动,颇耐人寻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讨论三间小屋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作者的论述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学法:1.自主朗读法:文章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语言朴实而又典雅,表达新颖,宜多读多品味。

2.对比阅读法:把作者所说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与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对比起来阅读,思考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文字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资料,了解作者概况,为明确课文主旨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约5分钟)导入一: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为三维空间。

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

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物质世界,还拥有心灵世界,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心灵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心灵活动以空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目标导学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目标导学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6.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精神追求对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理解:学生需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主旨,掌握文章结构,领会作者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所表达的精神追求。
-词汇掌握:重点词汇、短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冥思苦想”、“颠沛流离”等,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有时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表达不够积极主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堂讨论的形式还不够适应。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7.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涵,提升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口语表达中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学生在讨论时可能表达混乱,需要指导他们如何组织语言,表达清晰的观点。
-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提炼出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举例解释:
-针对思辨探究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三间小屋”的象征意义。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精神世界,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

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2000个小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构建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比照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如果你有几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小屋,你最想用它来装什么呢?预设:美食、玩具、书籍之类……师:人们不仅要有物质需要的满足,更要有精神旨趣上的满足。

毕淑敏有三间精神的小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看看她在自己的精神小屋里装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问题并顺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做好批注课件出示:毕淑敏,女,1952年生于新疆,后随父母迁居北京。

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任卫生员、军医。

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

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随笔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

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学生自主阅读,扫清字音、字形、词义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64“字词清单〞〕,结合阅读提示和教学目标边读边做批注,初步生成问题,为防止问题过多、过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并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和学习目标做批注,生成问题,提升学生自主读悟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既联系考点又培养能力。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整理,最后各组分享探究所得,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补充。

跳读课文,找到阐述三间小屋各自内涵的语句,先确定三间小屋各自的内涵,再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1〕探究: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观点是什么?预设: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其关系的论述,在第19段提出自己的观点:三间小屋象征个人精神的栖息地,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真诚地修筑自己的精神空间。

〔2〕探究:第二间“精神的小屋〞装的不是精神类的东西,而是“事业〞,这如何理解?预设:在作者看来,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能使精神愉悦,同时也使精神世界在事业的“濡养〞下充分,富有生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对三间小屋的描写,寓意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课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精神生活的真谛,鼓励人们要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建立健康的精神生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领会课文的主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精神世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课文注释及解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精神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谈谈自己对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课文中所传达的精神价值观。

7.家庭作业(5分钟)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精神生活的作文。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描绘,寓意着人们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建构起自己的精神空间,以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散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课文所涉及的人生哲理的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3.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相关参考资料:用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3.课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

2、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行文特点。

3、关注自身心灵健康,构建自己美丽的精神小屋。

【教学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赋予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小屋2、提问: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什么?(休息、干净、舒服、温暖……)3、补充板书:三间4、提问:如果让你安排,你会怎么做?(一间休息,一间用餐,一间读书)5、小结:真好,我们都很会设计生活,让我们的身体舒适,那我们的精神呢?它又该栖身何处呢?今天的语文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或许能够给你答案!(补充板书:精神的)二、读题,质疑请大家齐读课题,说说你想从文章里了解哪些信息?1、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什么?2、为什么要建造精神的小屋?3、这三间小屋怎么样?4、这三间小屋里住着谁?我们不能无的放矢,所以,先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吧!三、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答案,小组内交流。

1、精神的三间小屋主人分别是:爱与恨、事业、自身2、为什么要建造精神小屋: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板书:精神栖息)四、再读,感悟1、走进小屋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之地,作者说我们应该建造三间小屋,分别用来盛放“爱与恨”“事业”和“自身”,那么,这些小屋的里面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吧!可是,老师迷路了,要怎样才能走进第一间小屋呢?好的,谢谢,我们一起来读文章的第7、8、9段。

“第一间”起。

读完了?谁来说说我们这间小屋的主人是谁?(板书:爱与恨)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它们呢?请你来说说!真好,正因为我们管理这间小屋的时候多储存了爱,摈除了恨,因此,我们的这间小屋光明而又温暖。

(板书:光明温暖)真是一间舒服的小屋啊,我们的情感一定很愉悦!接下来我们要拜访哪一间小屋呢?哪位同学带领我们一起来参观呢?请你来读一读吧?事业的小屋,整理起来不大容易,我们要如何打理呢?请你来说说!哦,先抽丝剥茧,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爱好的事业,(板书:合适)然后进行合理地规划,努力为之奋斗,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第二间小屋优雅坚固!(板书:坚固优雅)总结的太完美了!温暖光明的情感小屋,坚固优雅的事业小屋,第三间小屋的主人是谁呢?对,是我们自身。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培养健康的精神生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精神生活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它关系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在现代社会中,它显得尤为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作者如何通过“三间小屋”的比喻,阐述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宁静对个人的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论证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如何运用比喻来表达抽象概念,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时,部分同学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他们掌握这些技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增加一些课堂互动,如让学生现场运用比喻进行创作,以便加深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的问题可能设置得过于宽泛,导致学生思考方向不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针对文章深层意义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讨论问题,如“作者为什么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或“你认为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精神生活的丰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夷陵区鄢家河初中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提炼本文作者观点,理清论证层次。

2、精读课文,品读课文说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从容不迫的风范。

3、延读课文,领悟“精神小屋”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精神小屋”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品读课文说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从容不迫的风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问题导入:1、抢答: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情怀,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哪一句?2、这句诗中“广厦”的意思是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该如何理解?很好,看来大家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这句诗中,杜甫希望有坚固的房子让天底下所有饥寒交迫的百姓不再受风寒之苦,在这首诗中,房子是具象的,它保护的是我们的肉体,那么,同学们你们想过为我们的“精神”搭几间温馨小屋,生几堆惬意小火,重燃生命的风度和温度吗?你们没想到,但有人想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做客!二、疏通字词,验收预习在正式上课前,我为大家预留了预习任务,现在我就来验收一下大家的成果,看谁是学习的NO.1!课前下发预习资料,学生自主完成,课上教师评价:1、在下列括号里注音或者填写行楷体汉字(1)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

(2)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yòu( )了自己。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行楷体汉字)形消骨立()鸠占雀巢()孺养()3、完成填空并解释填入字的意思相得益() ______重峦叠()_______二、整体感知,提炼观点用你最“得意”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并加以交流。

提问:1、为什么是三间,而不是两间或者是四间?二居室紧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裕,也算小康了。

2 、读下一段,你能从那个词语中读出小康的涵义?(基本达标)能否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词语替换“小康”这个词语?二间太少,四间太多,三间刚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感到心灵疲惫,渴望一个宁静的港湾的时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构建精神家园的奥秘。
-精神追求的个人感悟: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追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个人的感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感受,促进内化。
举例解释:
-对于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岁月的河流冲刷着记忆的沙滩”,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比喻是如何形象地表达时间对记忆的影响的。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使学生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传达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强调作者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反应很积极。他们在讨论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时,提出了很多有深度、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对于比喻的深层含义,有些学生还不能完全领会。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练习不够,或者是学生的阅读量还不足以支撑他们深入理解这类抽象的概念。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增加一些专门的修辞手法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4.掌握文章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详细分析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内涵。

3.简要分析文章精美而深刻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为“精神的三间小屋”赋予的精神内涵及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教学难点】品析文章精美而深刻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主题阅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白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这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

二、预习检测1.生字注音。

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下(huī)广袤.(mào) 赘.余(zhuì)窗棂.(líng)坍.塌(tān)灰烬.(jìn)困厄.(è)襟.怀(jīn)濡.养(rú)憎.恶(zēng)驰骋.(chěng)矗.立(chù)自惭形秽.(huì)俯拾即.是(jí)2.词语解释。

(1)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2)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

(4)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修建第一间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修建第二间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修建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总结全文,发出倡议。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贫困、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精神的信念和勇气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空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才能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但同时,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刻,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精神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构建这三间小屋的;2.难点的突破: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精神生活的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2.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和精神内涵;3.写作实践: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屏幕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构建这三间小屋的。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让学生在汇报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熟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词、短语和成语。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掌握文章主题,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含义,探讨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5.激发学生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作者的艺术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精神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和交流。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主题:“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含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明确文章的核心思想。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代表知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
(3)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兴趣。
举例:分析课文中引用的典故、名言,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举例:讨论“精神的三间小屋”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初三)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初三)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4第一二课时一、导入: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

俄国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

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

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

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

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

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1980年转业回北京。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2.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3.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4.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5.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多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宽宥(yòu) 游弋(yì) 麾(huī)下 广袤(mào) 赘(zhuì)余 附着(fù zhuó) 自惭形秽(huì) 灼晃(zhuó huǎng) 憎恶(zēng wù ) 俯拾即(jí)是 驰骋(chěng)
二、解释词语:
(二)词语解释
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6.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3、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4.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6.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3、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4.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
2、品读赏析,课内探究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鉴赏,感受和探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用了比喻句,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幸福。
3、拓展延伸,点拨提升
拓展讨论: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存放适当的空间?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呢?另外,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

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2000个小时。

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70000个小时。

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

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0000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0000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

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

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

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

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羊肠小道。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

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

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

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

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

教案一、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议论性散文。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述了精神的三间小屋,阐明人的心灵世界三个重要的元素,即爱、事业和自我。

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让精神的世界变得无限辽阔。

三间小屋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从作者的比喻中可以看到,自我独立的精神是小屋存在的前提,爱是小屋的阳光,规划事业生涯会让小屋坚固优雅。

从全文结构上来说,作者采用“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思路,开头先回避令人生畏的广大空间,从小屋这样的小空间入手进行建设,然后在小屋美观结实的基础上,增修新舍,丰富和扩大精神世界。

另外,本文作为一片议论性散文,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出现,除了准确把握文章观点,还应当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本文与前面的典型议论文的不同之处,即感受本文散文化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升入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理性思维的基础,加上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议论性文体也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习本文具备认知基础。

但是本文并非直接表明观点、陈述理由的典型议论文,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之上的议论性散文。

因此,理解本文比喻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而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则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2.美读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感受文章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3.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2.美读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感受文章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难点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精神世界。

六、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导入教师引导:请同学朗读这些格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在这世界上,除了人类心灵的崇高的精神表现以外,一切都是渺小而没有趣味的。

——契诃夫心灵是其自身命运的主宰。

——菲·贝利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黑格尔这些都是和心灵有关的格言,强调了心灵的重要或伟大。

那么怎样拥有理想的心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看看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学生活动:朗读格言,进入情景。

(二)环节二:朗读课文,梳理内容,探究“三间小屋”的内涵教师引导:文章的题目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是怎样的三间小屋呢?小屋里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勾画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细心研读课文的基础上都完成了表格,下面我们大家交流一下,分享研读的成果。

学生活动:分享探究成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三间小屋的内涵。

教师引导: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包含哪些重要的元素?(即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内涵是什么?)学生活动:爱、合理规划事业、独立的思想。

(三)环节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散文笔法教师引导: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文章的理解,任选一间小屋的片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与《敬业与乐业》有怎样的不同?学生活动:自选语段进行朗读,抓住关键语句进行赏析,对比《敬业与乐业》体会语言风格的不同。

分享自己的感受。

预设:本文运用了更多的比喻修辞,除了表达观点,还有对小屋的生动细致、热情洋溢的描写,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教师引导:由此可见,本文作者既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观点,又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

所以我们能感受到,文章既有议论文的明确的观点,又有散文化的语言,所以我们叫议论性散文,或哲理散文。

(四)环节四:联系实际,思考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引导:既然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那么你从文中获得哪些启示呢?学生活动:结合文中关键语句,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教师引导:对于精神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王国维的“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精神的小屋,你会怎样布置它们呢?学生活动:朗读资料。

思考自己的精神小屋,分享各自的思考。

教师活动:以毕淑敏《造心》中的句子为本课做小结。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

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

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

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

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毕淑敏《造心》七、板书设计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一、爱恨——爱大于恨二、事业——合理规划三、自我——独立思考作者介绍毕淑敏,女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

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于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

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

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1980年转业回北京。

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