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奏曲式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奏曲式
第二节:严格变奏(二)——“装饰变奏”
音乐中的变奏有点接近这种情况。主题本身通常比 较单纯,但后面一个又一个的变奏会展示出各种各 样的性格侧面,有的行云流水,有的果敢有力,有 的诙谐快活,有的气势磅礴。有经验的欣赏者会一 边听出它们的新的个性,一边又能捕捉到这些变奏 与主题的联系。而对作曲家来说,变奏曲是一种能 够展示其想象力的体裁,他要在一个有限的主题之 上,作出丰富的变化和发展,使这个主题的潜藏素 质一一得到发扬,展现出新鲜的意趣。这可以说是" 在有限情境中追求无限的自由"。
变奏曲式
第二节:严格变奏(二)——“装饰变奏”
二、主题的特点: 1、从材料上看,主题的节奏音型一般比较单纯、简
练而性格鲜明,内部对比不大。 2、从和声调性上看,以单一调性或统一调性为多见,
和声节奏适中。 3、在结构方面,通常由方正的乐段、复乐段或二段
式构成(三段式很少见,因为三段式的再现部分与紧 接着的变奏的开始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而过多地相 同部分的连接会造成音乐进行的停滞感)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V4: 主题在低音声部原样出现,对位声部出现新的 节奏型——前16后8,节奏型,密度较大,比较活跃, 在进行上以级进为主。
V5:主题也变为弱起的“前十六后八”节奏型,使上 下形成呼应,还需注意的是,对位声部中跳进较多, 使音乐更加活跃。
各位老师 各位同学
你们好!
变奏曲式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变奏曲式是以一个主题为基础,加上对这一主题进行的若干
次程度不同的变奏,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布局原则组合而成 的曲式。 大致的结构图示: T—V1-V2-V3-V4-V5-V6-V7 变奏:是一种技术,它可以运用在任何风格,任何形式的音 乐作品中。比如:前述各种曲式类型中的变化重复和动力再 现,便是运用的变奏技术,换句话说,变奏也是一种变化重 复。
生。 谱例: 2、两小节为周期的节奏型不变,是典型的“波莱罗
舞曲”的节奏,最先用小军鼓。 3、和声基础不变,只有一小节(C:Ⅰ-Ⅴ),以后
不论如何复杂,这和声不变,体现出恰空的性质 4、中心调性不变,C大调。
变奏曲式
例: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变奏曲式
第二节:严格变奏(二)——“装饰变奏”
一、定义: 装饰变奏是严格变奏的一种。它以旋律作为主
V1:低音与旋律基本保持 V2:低音带有变化音,成为半音下行,旋律与V1的
中间声部相似,可看作V1的复奏 V3:低音还原,旋律声部变得更为舒展; V4:低音又变为半音下行,隐伏在等分8分音符进行
中,旋律声部相似于第3变奏,但大跳进行增多,高 低音区更迭突然,音乐情绪起伏较大;
变奏曲式
例: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首(BWV1004)末乐章
题的重点,在变奏时虽然保持主题在结构、和 声骨架和调性等方面的基本面貌,但使用灵活 多样的变奏手法。
变奏曲式
第二节:严格变奏(二)——“装饰变奏”
与恰空的区别: 1、主题的体裁:恰空主题通常是“大调式或
小调式”、“三拍子”的舞曲体裁;而装饰变 奏没有特定的体裁限制。 2、主题的性质:“和弦”是恰空主题的本质: 而在装饰变奏中,“旋律”特性更强于它的和 声特性(和声常常是作为旋律的伴奏而增加 的)。
变奏曲式
第二节:严格变奏(二)——“装饰变奏”
3、主题的结构:恰空的主题通常都是8小节乐 段;而装饰变奏的主题一般是长度为16小节的 复乐段或二段式。
4、变奏的处理:恰空更多地体现出:“重复” 的原则,各变奏之间更加连贯;而装饰变奏的 各个变奏之间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各变奏间区 别更明显,并且每个变奏都以完全终止分隔开 来。
变奏曲式
第一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二、特点 是规模较大的单主题曲式(与其它曲式有所不同。单一音乐
形象的陈述;某个音乐形象的展开,几个音乐形象的对比并 置。) 本身不是固定的结构形式,而是由一种作曲技术——变奏 而产生的曲式类型。但是,各个变奏的位置并不是随意的, 而存在着逻辑联系,使整个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 明确其整体布局是分析变奏曲式的主要任务。 适于揭示同一形象的多个侧面,通常用来表现多种思想感情 或描绘多幅不同的生活画面。
长而连贯的特点。在它的多达20次重复时,不会使人产生单调之 感。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2、各次变奏的处理方式 T:单声部呈示。 V1:主题在低音声部原样出现,对位声部采用较松散
的附点节奏型,他们避开固定主题的发音点位置,即 采用“你停我走”的方式,突出主题。 V2:是V1的变化复奏 V3:主题在低音声部原样出现,对位声部节奏加密为 8分音符,音型流畅,起到过渡的作用。
变奏曲式
C、固定旋律变奏曲:
是指在一条基本不变的旋律持续出现的同时,将 和声、织体和配器等其他因素加以变化而构成变 奏曲。
例: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整首作品长440小节,演奏时间约14 分57秒,但 构成它的两条气息宽广,悠长的旋律,各按原样 反复了五次:
变奏曲式
例: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固定成分: 1、主题的结构不变,第二旋律明显是第一旋律的派
V8:主题在低音声部以原型出现,对位声部是前两个 变奏的综合(音阶式上下行进行的交替)形成一次高 潮
V9:包括低音在内,都使用之前的“等分16分音符” 节奏型,但将音阶式进行变为琶音式进行,这个变奏 加上下一变奏都带有过渡性质。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V10:主题把2分音符变成4分音符,其中加入休止,音乐 显得比较果断,对位声部中,下面两个声部和主题声部同 时值进行,结合为和弦式织体,上方声部保持了“等分16 分音符”节奏型。
变奏曲式
第二节:严格变奏(二)——“装饰变奏”
三、变奏的方式和方法 1、旋律:围绕某些骨干音作华彩加工,或保持旋律
骨架加以简化,并可能改变音域、节拍、节奏和速度。 2、和声:保留功能轮廓,但可改变细节,作装饰加
花,改换织体,甚至改变调式(即同主音大小调的变 化)。 3、最后一个变奏为了增强结束感,可加以补充或扩 充,甚至另加尾声。
变奏曲式
第二节:严格变奏(二)——“装饰变奏”
假如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变奏曲--也称作主题与 变奏,有点像是同一个服装模特换几种不同的装束 多次登场。可能她第一次穿一件中式旗袍,第二次 是西式晚礼服,第三次又换成都市牛仔装,第四次 是职业装,第五次是运动装……不管服装怎样变, 甚至变到你几乎认不出这个模特了,但实际上人还 是这一个,她的修长的身体、她的面庞,还都是原 来的。
V6:主题在低音声部还原为开始时的形态,对位声部 节奏再次加密,成为“等分16分音符”之进行,以上 行音阶式进行为主。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V7:主题在低音声部以原型出现,对位声部保持音阶 式特点(因此可将这一变奏看作V6的复奏)但改变为 下行进行为主。
V11:主题移至高声部,成为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整体与 前一变奏形成复对位(上下声部互换),因此,这一变奏 又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
V12:主题仍然在高声部,在局部(99小节)出现装饰, 对位声部中包含有两个声部的卡农式进行和从上面延续下 来的16分音符进行。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这个主题的音乐性格是庄重,甚至是严峻的。观察其内部,具有 以下特点:
抛开一头一尾,每小节包括了一长一短两种时值的音符。(长音 +短音)
每一短音符都以上行的级进引向下一小节的长音符,构成邻音关 系。(短—长)
长音构成c小调的主和弦;短音构成c小调的属七和弦。 这种构造,使这一主题成为一个不分句的乐段,在效果上具有绵
展开Ⅰ:以强调对位声部为标志
展开Ⅱ:以固定主题脱离低音声部,换至高音声部或中音
声部为标志。
再现:以固定主题回复原始状态与象开始那样的清晰度为
标志。
尾声:以在主功能上使用长音的和声处理方式为标志。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4、避免单调的技术手段: 主题自身的构造方式; 从V3开始,对位声部的变奏总是与上一变奏固定主题
变奏曲式
严格变奏(一):A、B、C
三、变奏曲式的类型。(有严格变奏与自由变奏两大类) 严格变奏(一):A、B、C
A、固定低音变奏曲式——passacaglia 是一种古老的舞曲(起源于意大利,另一说起源于西班牙)
用小调式,三拍子(一般是3/4或3/8,3/2较少见),每次变 奏长度为4小节或8小节,通常都是方正、收拢的。 以一个固定主题作为基础(它主要出现在低音声部,因此被 称为固定低音,它首先以单声部陈述),几乎原封不动(偶 尔也会出现在内声部甚至高声部,有时也会稍加装饰)地贯 穿在整首作品中,另有对位声部建立在这个固定低音之上, “变奏”主要体现在对位声部。
的终止音重复着开始,避免了一再出现的终止效果, 加强了音乐的连贯性。 除对位声部丰富的变奏以外,固定主题也出现了许多 变化,如:加花装饰,换至高声部或中声部,与织体 融为一体,这些处理丰富了音乐的效果,并带来音乐 的起伏、层次等富于逻辑的整体布局。
变奏曲式
B、固定和弦序进变奏方式——恰空(Chaconne)
从以上可以看出恰空与帕萨卡里亚的区别 V5-V15音型化的快速流动音符使情绪逐渐高
涨, V16-V26音响宏大,使用同主音大调,带来调
式的对比, V27-V34回到d小调,音乐越来越简朴,直到
最后完整地再现主题,
变奏曲式
例: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首(BWV1004)末乐章
分组: T-V1相当于呈示 V2-V15相当于展开的第一部分 V16-V26相当于展开的第二部分 V27-V34相当于再现
变奏曲式
A、固定低音变奏曲式——passacaglia
对位声部 对位声部 对位声部 对位声部 T- V1(T) -V2(T) -V3(T) -V4(T)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1、关于固定主题;长度为8小节的一句式乐段 主题谱例如下: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主。
变奏曲式
例: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首(BWV1004)末乐章
包括主题与34个变奏, 主题:3/4拍,d小调,情绪上宽广肃穆(4+4) 变奏大都保持了4+4的8小节结构,但有几处被截断
为4小节,它们是第15、22、29、31、32、33变奏。
变奏曲式
例: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首(BWV1004)末乐章
Chaconne是与 Passacaglia很相似的一种体裁,起源于古老的西 班牙民间舞曲。
三拍子节奏,8小节长度都与帕萨卡里亚相似,但在调性上可以 是大调式,也可以是小调式。
与帕斯卡里亚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恰空的“主题”不是固定低音,而是一系列和弦进行,以这一组
和弦为基础,可以进行多方位的变奏。 恰空不象;帕萨卡里亚那样以复调特点为主,而是以主调写法为
V17:主题以开始状态出现,对位声部使用“等分16 分音符三连音”的节奏型,使这一变奏成为全曲节奏 最密集的
V18:主题采用抑扬格节奏形态,富于动力,对位于 V4相似
V19:主题以开始状态出现,对位声部由上到下分别 是以c2g1e1为轴的环绕进行,三个声部形成隐伏的长 音,强调了主功能,是尾声的典型处理方式。
V20:是上一变奏增加一个三度声部的复奏,形成高 潮,结束全曲。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3、关于整体布局
呈示 展开Ⅰ 展开Ⅱ 再现
尾声
T-V2 V3-V10 V11-V15 V16-V18 V19-V20
呈示:以固定主题的呈示和给予充分强调的强调为标志。
V13:主题有换至内声部加以装饰 V14:主题融入分解和弦织体之中,出现在每
组分解和弦(2拍:1拍得律动)的第一个音上, 使主题不突出。 V15:与上变奏相似,织体更简单。 V16:主题回到低音声部,对位声部在陈述方 式上与V1相似,即避开旋律音。
变奏曲式
例:巴赫 管风琴独奏《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