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随着现代健康观的确立与发展,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健康研究的重心之一。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生活幸福、社会和平稳定、国家繁荣昌盛的功用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及教育行政部门发布多份调查研究,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初步掌握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样本资料,并依据相关材料制定了稳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与方案,教育改革也开始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系统的研究,各种专著也陆续出版。随着各种理论方案与具体措施的落实,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笼统地说,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根本目标。
作为现代教育的基石之一,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与实施途径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之一,各种理论原则与案例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价值,
系统而理论的专著在确定大方向的同时也指出了方案实施的具体途径。主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家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与操作、中小学生心理咨询方法与技术这三大方向着眼。
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关于人自身的知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三大主要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人认识自身的知识。要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可以从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这四个角度着手。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学科渗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学科课程及其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问题、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问题、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管理问题、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问题都是有效实行学科渗透的重要方式。在学科渗透过程中,应以学科本身的内在规定性目标为主目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目标,重视心理健康渗透的客观针对性,努力避免教程过程的“线性化”。在课堂管理方面,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以有效的措施努力营造课堂心理氛围。另外,教学策略的渗透应以有机渗透、适度渗透、灵活
渗透为主要原则。
学生工作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学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是构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大要素。以这三大元素为中心分别形成了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统。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贯彻主体积极性、引导和支持、鼓励创新等原则,由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同伴心理互助小组、学生心理健康委员独自开展或联合承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可适当参考以下几个方面: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为主、积极举办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设计表演校园心理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日活动为其主要方式,积极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引导学生发展方向、重视榜样影响力、平等尊重态度、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以发展为目标等原则,在实践操作中,应以转变观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档案,了解学生背景;营造健康的班级心理氛围;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为主要内容。在心理效应的应用方面,应着重理解角色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期望效应”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等。学校的支持系统应该加强对学生干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密切联系师生关系,建立富有成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课外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的有效、直接的补充。课外活动基本上可以包括科技活动、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这三类活动遵循的原则也、途径、措施及效果也各不相同。科技活动中应重视师生协同、启发创造、开放性三个原则,通过综合实践法、创设情境法、灵活应变法有效地达到促进学习、开发潜能、认识自我的效果。艺术活动对全程美化、联系生活、善于引导原则的重视,辅以巧用时机法、寓教于乐法、潜移默化法,力求达到优化情绪、化解心结、满足爱好、学会休闲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合理目标原则、结合实践原则、适当控制原则、综合教育原则,以体验法、沟通法为主要方式,努力做到与社会的良好交往、塑造强烈的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明晰职业探索。
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
体实施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物质情境价值与精神文化价值构成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部分。在具体举措中,学校应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校园“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创设“软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与操作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对于班级团
体心理辅导原理与操作的研究方兴未艾。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与中小学生的团体心理训练是构成班级团体
心理辅导原理与操作的两大主轴。如何有效地设计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是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所谓课程设计,即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结构,基于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两个方面。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有其独特的理论架构,独立的单元设计与结构化实施流程,使心理辅导课程接近最优化设计,努力达到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最优效果。学科、学生、社会是支配课程设计的三大支柱,基于此,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必须注重对传统教育理论构造的传承与发展。课程设计的理论取向应注意学科知识因素取向设计、社会性因素取向设计、学生因素的取向设计。群体动力和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设计的特殊因素。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单元设计的步骤应参考有效方案,充分结合当地实际。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单元设计应该包括以下步骤。即选择单元主题及单元命名、主题理论设计分析、单元活动目标的含义与意义、合理分配时间、教学活动方法的最优化选择、相关辅导材料的准备、课堂教学环境的选择、活动程序的最优化安排、辅导效果的评估。在内容方面,应该选择学生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最感到困惑的问题,必须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现实感、时代感,具有客观针对性。应着重做到引导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