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仡佬族古树崇拜所蕴涵的人文情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仡佬族古树崇拜所蕴涵的人文情怀
作者:钟金贵
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17期
【摘要】仡佬族是世代栖息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

他们长期散居在闭塞、落后的穷乡僻壤,与大山为伴,与树木为伍,从而与树木结下不解之缘,古树崇拜就是这不解之缘最为明显的体现。

仡佬族古树崇拜蕴涵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如祈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对大自然生命的敬重和传递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信息。

【关键词】仡佬族古树崇拜蕴涵人文情怀
仡佬族是世代栖息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蛮夷仡佬,开荒辟草”就是广为流传的民谣,其先祖被称为“地盘业主,古老前人”。

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仡佬族先民大都居住在地势高寒、土地贫瘠的深山老箐,与大山为伴,与树木为伍,生活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

“山巅水涯”、“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岩旮旯”等,这些民谣就是对仡佬族严酷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因此,仡佬族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他们笃信自然万物有灵,赋予各种自然物以鲜活的生命,崇拜并祭祀他们,希望得到他们的庇佑,消灾解难,逢凶化吉。

在仡佬族所有崇拜的对象中,古树崇拜尤显特色,它蕴涵着厚重的人文情怀。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而仡佬族古树崇拜所蕴涵人文情怀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基本特征,因此,对此问题的探讨无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祈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在仡佬族先民看来,自然界中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情感,蕴藏着丰富的神灵之性,人们从广袤的大自然中不断索取各种资源,如果在适宜的时候不给予恰当的回报以示感恩,它们就会以程度不同的灾害—大到洪涝干旱、小到四季不顺,作为对人类不敬的惩罚。

旨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早在很久以前,仡佬族先民依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对各种自然物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制作、创造,使他们成为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神灵,并在每年适宜的时候给予其丰厚的祭拜,以求获得他们的护佑,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崇拜,如崇拜太阳、山神、水神等,且进一步衍生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蕴涵敬畏之心的生态伦理观,才获得了几千年来仡佬族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相依为命的美好结局。

古树崇拜就是仡佬族先民祈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极好诉求。

散居在黔滇桂偏僻山区的仡佬族人,几乎每个村寨都能看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其中以银杏树为最多,这些古树被视为能赐福降灾的神灵而受到顶礼膜拜,此谓古树崇拜。

仡佬族先民以天真、纯朴的情怀,将对自然、生命和未来的丰富想象,融入到古树崇拜之中,把对生活、爱情和理想的美好追求,寄托在枝繁叶茂、绿意苍翠的古树上。

在一年中,每逢三月三“祭树节”,或者在遇到家庭不顺
利或家中有人生病久治不愈时,仡佬族人都要虔诚地拜祭古树,以求生活平安、家业兴旺。

通过这一系列不同的活动仪式,仡佬族人企望得到古树更多的眷顾,赐福消灾,让他们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生活在天地之间,尽情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完美。

表达内心深处感恩之情
上古之时,人类就出现了“构木为巢”之事,自此,人们告别了穴居而开始了巢居,“构木为巢”增强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感。

韩非子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曽众,人民不胜禽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可见,“构木为巢”不失为人类生活中的一大进步,而这直接得益于树木所赐,俗语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人们内心深处自然而然会萌发对树木的感恩之情。

树木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安全感,而且提供了充足的衣食之源。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女不织,禽曽之皮足衣也”,既然人们的衣食之源与树木休戚相关,那么,他们对树木的感恩之情自然会非同寻常。

与山为伴、与树木为伍的仡佬族人也不例外,“仡佬先民走出洞穴,在相邻的树与树之间捆绑木排,离地数尺,登梯而上,以树阴或盖茅草遮风挡雨”(《仡佬族之源》)。

仡佬族先民从洞穴走到树上,经受着大自然的严峻考验,在此关键时期,树木给仡佬族先民提供了栖息之所,带给他们庇护和温暖。

在仡佬族人心里,树木就是庄严神圣的图腾,是他们永远不能释怀的恩情所在。

他们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大山深处的树木是其衣食之源,幸福、希望所依。

尤其是古树,高大、健壮、根深、叶茂,饱吸日月之精华和天地之灵气,既可抵挡狂风,又可遮蔽大雨,它不仅有生命,而且还有灵性,如遇不幸、病痛、灾难就去向它祈祷,可以逢凶化吉,有时还真的灵验,出于对古树的感恩,古树也就成了仡佬人生命中的保护神。

他们对古树充满着浓浓的感恩之情。

仡佬族“喂树”这一奇特的习俗就是其内心深处感恩之情的最好表达方式。

“喂树”亦可称为“拜树”或“祭树”,起源于仡佬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崇拜。

体现对大自然生命的敬重
仡佬族先民认为,大自然万物都富有生命,其生命与人类的生命并无二致,同样神圣而不可亵渎,人们对自然生命的崇敬实际上也就是对个体生命的珍爱。

早在人类社会发展之初,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谋生能力非常低下,在此情况下的自然生命甚至还高于个体生命。

因此,仡佬族先民对自然生命满怀敬畏之心。

据说,敬畏之心是人类文明起源的触角,正是由于对生存恐惧的反复思考,古人逐渐远离野蛮,步入文明。

仡佬族先民在长期生产斗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驾御自然,造福自身,仡佬族先民开始对自然之道进行艰辛地探索。

古树崇拜既是仡佬族先民对自然之道探索的结晶,也是仡佬族先民对大自然生命敬重的彰
显。

自古以来,仡佬族先民把古树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这就是古树崇拜。

古树崇拜属于自然崇拜中的植物崇拜,而植物崇拜往往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人和其他动物的寿命比起古树来要短得多。

依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树龄长达100年以上的树木都可称之为古树,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为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为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为国家三级古树。

可见,古树应该是自然界严酷生存环境中的最强者,长寿是树木之所以称之为古树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着这么一种说法:生命之间是存在感应的,一个人经常和长寿的生命相处,自然也会长寿,经常和美丽的生命相处,自然也会变得美丽。

因此,人们对古树崇拜,实际上就是希望自己能像古树一样健康长寿,同时,古树崇拜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深情眷恋。

古树不仅以高龄之躯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还以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凸显了其特别的繁殖力,它的果、根、枝都可繁殖,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拜。

据此,我们可以说:古树崇拜既包括对长寿的崇拜也包括对生殖力的崇拜,不过,无论长寿还是生殖力都是生命的两个重要特征,对长寿和生殖力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对生命的敬重。

传递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信息
古树崇拜表明仡佬族先民认可自然界万物享有与人类自身同样的权利和价值。

此种认识应该是来源于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识:树木随季节更替变化的自然现象,使仡佬族先民真切地感受到树木既如“神灵”般一样神圣,又像人生一样循环往复。

由于人是构成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对自然的关心其实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

作为天地间自然万物的一份子,人类理应像爱护自身一样去爱护自然、保护生态。

仡佬族先民的古树崇拜,就蕴含着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要求人类重新确立自身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

仡佬族古树崇拜还使我们认识到自己以及所处的周围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把自己的事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思考,这种思维习惯对于培养和教育人们关心自然、保护生态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仡佬族古树崇拜还传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崇敬和虔诚,认为一切有损或破坏古树的观念或行为,都是不被容许的。

如果有人对祭拜古树及其生存环境不友好或不敬,人们就认为这种玷污神明的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如情节轻者,他们的祭拜愿望将会落空,而情节重者,他们还会有性命之忧。

可见,仡佬族古树崇拜传递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信息,使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沿着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迈进。

由于受古树崇拜观念的影响,还出现了一些保护树木的村规民约。

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黄都镇大竹村就保留着一块清宣统二年(1910)仡佬族人所立的石碑,其上面就刻写有“剐树皮罚二千文”之类的村规民约。

正是在这些“土”法律的约束下,仡佬族山乡一片葱茏,四季常青。

结语
古树崇拜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不仅要尊重社会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还要尊重自然规律,以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怀,关心自然、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夙愿。

【作者为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仡佬族文化变迁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1GZZC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