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女性的乔治·戈登·拜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恶女性的乔治·戈登·拜伦

作者:刘杨

来源:《祖国》2016年第15期

摘要: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戈登·拜伦有着传奇的一生,因为他的一生中不仅有如《唐璜》这样的传奇诗篇的伴随,而且生活中更有很多女人的仰慕和喜爱。但是拜伦却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字:厌恶女性的人(misogynist)。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释,与此同时将分析其原因所在。

关键词:贞洁妇女性滥用男性霸权

一、拜伦恨之入骨的“贞洁妇女”

在拜伦的代表作《唐璜》中有这样一个人物(Donner Inez)。这个女性人物作为男主人公“唐璜”的母亲在拜伦的笔下是这样被描述出来的:

她真称得十全十美,无以伦比!

当代女界的圣徒都望尘莫及。

……

在德行上,世间有什么比得上她?

当然除了你“无敌牌”的油,马卡沙!

显然,从这短短的几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这种所谓的“贞洁妇女”充满了调侃和讽刺。诗人认为:这样的贞洁女性的所谓的良好的“优点或德行”都是虚伪的,假的。而这种女性在社会中却成为了其他女性的榜样,甚至起着监管她人的作用。所以,接下来作者对其下了一个结论:总之,她是个血肉之躯的“审慎”,……尽管别的女人罪过上千条,她可一条没有—这才最糟糕。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诗人对Inez所代表的“贞洁妇女”充满了厌恶和憎恨。在诗人看来,这种所谓的“贞洁妇女”其实才是生活中地地道道的伪君子,在诗歌中我们读到其实Inez自己就和其他男人有着不可告人的奸情。

二、拜伦憎恨女性的“性滥用”

拜伦是一个崇尚性自由的人。他的传记或情史中已经清楚的说明了这个事实。拜伦一直深信:男女之间的真诚的性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这种真诚的性爱被否定甚至被滥用的时候,势必会导致恶果!这一点也在其代表作《唐璜》中有清楚的说明。在作者看来,这种恶果会导致身体的疾病,精神的折磨,甚至导致可怕的战争或侵略。请看如下这一段:

假如卡莎琳和苏丹真正明白

自己的利益所在,

解决他们的纠纷其实很便当,

……

只消她撤去侍卫,他取缔后宫,

至于其他产业,那可以合并相共。

在拜伦看来:战争的原因就是人的被扭曲的性欲望。这就直接导致了世界的疯狂。人的性欲望既可以促使后代的繁衍,又可以转化为死亡,条件就是被滥用。“呵,你一切纠纷的可怕的祸根!呵,生死之门—你真是难以解脱!……有人说你是战争最坏的根源,我却认为你才是最好的。”

三、拜伦厌恶或害怕“女性挑战男性霸权”

这点其实可以从作者在《唐璜》对“蓝袜子”的言语的攻击得到清楚的说明和印证。这也同时说明了作者的男性霸权思想和对“女性挑战男性霸权”的厌恶和害怕。

“蓝袜子”其实就是那个年代男作家对女作家的蔑称。她们之所以让作者所代表的男性作家的厌恶或恐惧,其原因就在于她们真正“威胁”到了男性在文学界的霸主地位和权威。这一点也反映了作者的反女权思想或男权思想。著名的拜伦研究者Malcolm Kelcolm曾经指出“在《唐璜》这部作品中所谈到的蓝袜子的威胁正是文学界的权力的转移的体现”可见,这种男性对女性的害怕正反映了女性对男性社会的控制。“哦,善心的女学究,天蓝的袜子!哪一本书不是靠你们而走红!你们以容颜为新的诗篇作广告,何不也发给我一张“出版通行证”?拜伦对女性的厌恶除了在主要以上三个方面的体现,其实在其对普通女性的调侃方面也有一定的表现。如:“我猜不出什么原因,只好认为是天冷和怜悯使然:全城的女人,除了四百个例外,比原来贞洁的程度并不更坏。……在这兵荒马乱中,也可以听到有些标致的中年寡妇在纳闷:为什么还看不见有奸淫的人?”这一段表明了作者对普通女性的调侃和嘲弄,有些词汇甚至让人听起来很不顺耳,甚至让人反感!这也反映了拜伦对普通女性的不敬和不尊重!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拜伦的确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一个厌恶女性的男作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贞洁妇女”的厌恶,对“女性性滥用”的憎恨以及对“女性挑战男性霸权”的恐惧和反感。试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通过阅读和分析拜伦传,拜伦日记,拜伦情史等,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一方面,由于作者生活在那样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或多或少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拜伦和自己的母亲,妻子以及情人之间曾经的种种不愉快的生活经历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变为一个厌恶女性的人!一个厌恶女性的男作家!

参考文献:

[1]拜伦.唐璜[M].查良铮译,王佐良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Levine, A and Keane,R.N.Rereading Byron:Essays selected from Hofstra University’s Byron Bicentennial Conference[G].New York& London Publishing Inc,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