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五大核心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管理五大核心思想
来源:管理硕士论文网
摘要:现代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
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现代企业应该具有企业环境管理思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思想、
供应链管理思想、移动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思想等五大管理核心思想。

关键词:企业管理;核心思想;社会责任
一、企业环境管理思想
所谓“环境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企
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时时处处考
虑环保、体现绿色理念。

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1)研究(Research),将环
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2)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3)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
产品,积极采取“环境标志”;(4)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5)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绿色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具体地说,企业实施环境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物质
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
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二是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通
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
最大限度地减少;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
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资源利用越
充分,环境负荷就越小;产品绿色化,又会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过这3个目标的实现,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
调同步,走上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

实施环境管理,关键在于:(1)树立环保经营理念。

实施环境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方面,需要企业
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

因此,企业要运用环保理念来指导规划和改造产品结构,并切
实制订“环保计划”,实施“环保工程”,制订“环保标准”,树立“环保标兵”,
发动全员积极进行一场全方位的“环保革命”,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2)积极推行
IS0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正式颁布了IS014000系列国
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IS014000系列标准包括6个子系统,即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与环境监测、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估、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共给出
100个标准号,即从ISO14001一IS014100,几乎规范了包括政府和企业等组织的全
部环境行为。

IS014000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新环境管理体系,它是一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

其中ISO14001被称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

为顺应市场环保的
发展趋势,我们应建立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出口产品生产的技术、工艺、设计、包装按照“绿色化”要求进行改造。

只要通过ISO14000认证,不但可获
得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而且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第一,清洁能源,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的能源等;第二,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生产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第三,清洁产品,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

相对
传统的粗放生产、管理、规划系统而言,它是一个宏观概念;同时,相对现有生产工
艺和产品而言的,它又是一个相对动态概念,它本身仍需要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完善
和提高其清洁生产水平。

可以说,实施清洁生产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一是产品生
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
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
二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实施防止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

(4)实行环境营销策略。

所谓环境营销,是以常规营销为基础,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
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营销。

环境营销较社会营销更重视环
境保护。

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实施“环境营销”是适应经济、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孪生战略措施,二者不可偏废。

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思想
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按照现代企业
管理理论,企业是由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经理人、顾客、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利
益相关者组成的实体。

因此,企业的状况不仅关涉股东的利益,也关涉到所有相关者
的利益。

基于这一理念,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应该从追求股东利益至上转向
股东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并重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

联合国的“全球协议”、国际劳工组织的“人权原则及标准”、OECD的跨国公司行动指南以
及众多非政府组织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如ISO制定的企业环境标准等等,都有关于企
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在美国,已经有12个政府组织的50多个项目与推动和促进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有关。

跨国巨头麦当劳、锐步、耐克、迪斯尼、沃尔玛等都是企业
社会责任理念的坚定奉行者,它们不仅注重慈善捐助、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的承担,
也十分重视对员工利益的维护。

如,这些企业相继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供应商和分包商
实施以劳工标准检查为内容的社会责任运动,以此督促其关联企业保证员工取得其合
法权益。

相形之下,目前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我国公司法虽然明确规定了企业应当承担的相关社会责任,但事实上,很多企业仍然奉行股东利益至上的
公司治理理念,忽视债权人、供应商、经理人、顾客、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
者的利益。

这导致了诸如环境污染、公司欺诈、偷税漏税、克扣员工工资、拖欠银行
贷款等不良社会现象,也引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股东利益至上的指挥棒下,有的
企业忘却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泥淖中,企业背离了其应
当负载的社会效益。

这使得我们不少企业的信用受到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遭遇障碍。

据调查,从20世纪9O年代末至2004年,我国先后有8 000多家作为跨国公司
供应商的企业接受了跨国公司关于社会责任的审核。

而中国企业在本次企业社会责任
评估中名落孙山,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不够重视。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载体,企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而企业
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因此,企业应该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承担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尤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
社会的重要组织,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保证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和谐融洽,为建设和
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企业供应链管理思想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供应链管理是对从供应商到客
户之间的商业流程的集成管理,以提供给客户更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

产品(实物)是从最初的供应商流向最终客户的,资金反方向流动,信息则双向流动。

因此,SCM实质上是对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管理。

SCM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市场理念,有效整合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网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
提高整个运作过程的效益。

因此,供应琏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

是企业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后的第三个利润增长源泉。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

第一是资源领域,第二是人力领域。

资源领域起初是廉价原材料、燃料的获得,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节约消耗、综合利用、回收利用乃至大量人工合成资源而获取高额利润,这被称为“第一利润源”。

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力,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降低人力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这被称为“第二利润源”。

在这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
况下,物流领域SCM的潜力便受到重视,并被称为“第三利润源”。

“第三利润源”的理论基于两个前提条件:第一,SCM可以从流通中分化出来,
独立运行,有自身的目标和管理,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的判断;第二,SCM
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盈利因素,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阐述了行业中的超额利润理论,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或管理方式,使个别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同行业中最低,以行业的平均生产价格出售,
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通过SCM,能够把握好各类生产资料的采购次数和批量,并
运用库存优化理论,有效降低采购和库存成本。

例如,曾经风靡日本的即时采购库存
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就使众多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尤其是汽车制造企业更是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当然,JI1'采购库存方式对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的协作要求很高,双方都存在着风险。

一方面,一旦供应商供应能力出现故障,生产商将面临
停产停工的损失;另一方面,生产商由于市场的活性化因素,使得供应需求急剧下降,那么,供应商将面临巨大的库存积压成本和寻找新的生产商的时间成本及谈判成本。

而加强供应链管理则是降低该类风险的有效途径。

企业之间通过建立“虚拟组织”或战略联盟,能够有效提高对某一产品的技术生
产和品牌销售力度,进而集中每个企业的核心能力成为战略联盟的核心竞争能力。

因此,可以发挥供应链管理作用于企业的联结效应、联动效应、整合效应,以获得组织
优化利润。

联结效应是通过信息网络将众多的市场主体相联结,建立新型的竞争协作
关系,创造出既不同于规模经济又不同于范围经济的新经济效应,这种效应能带来低
成本和乘数效应。

供应链集成了巨大的存量和流量资源,同时又是各个企业核心能力
的集合,因而能大大增强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提高行动一致的响应速度。

SCM通过
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优化了价值链,
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客户价值,实现了供应链的价值整合。

SCM将企业内部专业化生产
外部化,消除了专业流程之间的亚匹配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匹配,通过供应链流程
变革和企业业务重组,提高供应链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

企业能够通过SCM,挖掘流通渠道的新方式,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降
低流通成本,夺得产品渠道的创新利润。

目前,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B2B(制造
企业对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B2C(企业对消费者)成为流通成本最低的商品流通
方式。

在流通方式的革命中,人们都寻求相对稳定的商圈,以减少市场多合竞争博弈
带来的损失。

企业直销模式是一种有效到达消费者,减少流通环节的流通方式,是SCM的一个新突破。

四、企业移动管理思想
2O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运作效率、优化管理流程、降低经营成本,从而
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企业纷纷选择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在Pc时代,ERP降低了身价,使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有效工具;在互
联网时代,ERP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推动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电子商务。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企业所面临市场的环境越来越多变,对于实时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平台使管理延伸到公司的每
个员工、每个管理环节,从而发挥更大的效能,因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企业管理
信息化又将迎来一次从互联网平台向移动平台的大迁移,手机将继Pc成为ERP另一个主要的执行终端,手机将有望成为企业又一重要的商务管理工具。

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天有130万新用户加入移动世界,到2010年全球移动市场
用户将达到4O亿。

快速增长的移动用户为移动管理应用带来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同时也为同质化的企业管理市场带来新的突破口。

如果管理软件厂商能够利用移动管理
相对于传统管理的差异化优势,引导企业管理向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就会在白
热化状态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抢占市场。

移动管理平台相对以往的应用平台具有更加强大的优势,它把企业管理从电脑桌
面延伸到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有移动信号的角落,为企业带来工作模式、程序以及思路
上的变革,同时也为移动通信、商务服务和管理软件三者的结合发展开创了新思路和
新途径。

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企业移动信息化管理平台M—ERP是架构传统企业应用和无线
应用的统一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整合企业应用资源,提炼无线应用价值,将具
有移动价值的应用呈现给客户,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的应用终端选择,从而体现“随
身商务”的客户应用价值。

针对现代企业对移动管理的特殊需求,基于M—ERP平台
开发了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包括移动办公、移动管理f-jp、手机邮件、企业手机门户、移动数据采集、移动店门、移动报账中心、手机市场调查等,客户可以按需选择各项
单元级应用,并且可以灵活拓展。

可以说,M—ERP具备了“高便捷、易应用、重体验、低成本、快交付”的新一代软件服务的特点。

移动两大业务支柱之一,移动管理(M—Biz)是企业管理的后端应用,包括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员工(BtoE)之间的管理。

而M—ERP企业移动信息化管理平台正是移动管理业务线的核心产品。

作为传统
企业管理的补充和延伸,进入移动管理行业也有着较高的门槛,不仅需要具备移动商
务本身的开发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企业级市场,了解企业管理信息化。

随着手机的更加普及和3G时代的到来,移动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将会通过M—ERP体验到移动管理实时、高效、安全的服务。

五、企业精细化管理思想精细化
管理首先是形势的需要。

现在企业成本加大、财务风险扩大、利润空间缩小。

其次,企业应有追求完美的精神。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
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

管理的思路是:摒
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
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
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
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
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一个“细”字,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这是实践验证了的。

对企业来说,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规
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所以,就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
止的毛病,在精细化上下功夫。

现在大家都在讲“品牌体现在细节”、“细节造就完美”,企业在打造品牌上,
要求职工每一个细节都要“零缺陷”。

因为品牌不但承载了企业的文化,也包含着企
业对消费者的各种承诺。

管理是树,品牌是挂在树上的果子,细节是大树的枝叶。


弃细节就等于大树放弃了树叶,没有树叶怎能结出美丽的果实——品牌。

如果说管理的一般法则是科学,那么对细节的管理就是艺术,企业处理细节的能力体现的就是管
理水平。

搞精细化管理,就是在点点滴滴上精耕细作,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