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导学提纲
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生物圈对人类有很多宝贵的价值,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1.自然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和。
例题解析
【例1】(2008·陕西学业考试)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
下列能源中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①风能②水能③煤④石油⑤核燃料
A.①②
B.①②⑤
C.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掌握情况。
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煤、石油、核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A
【例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能增加植被。
我国政府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特别强调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因此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课堂自测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有思维,不同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圈的主宰
B.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C.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资源
D.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利用,是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2.下列自然资源不属于不能恢复或再生的是( )。
A.树木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3.我国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垃圾污染
B.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2008·河北中考)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C.关闭电器后拔掉插头
D.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5.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的主题不符合的是()。
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
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
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量
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
6.1998年以来,中国各大宾馆、酒店、饭店普遍使用一次性筷子,所造成的木材损失每年达5.0×106立方米,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植树造林的全部林木的总蓄积量。
某国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的要求非常高,如材料必须没有疤结等,以便用于造纸。
中国每年出口到该国的一次性筷子达2.0×1014双,折合木材4.0×109立方米。
该国在全国建立了回收木筷的网络,这样每年能节约20%的造纸用木材。
(1)根据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状况,谈一谈你对上述做法的观点。
(2)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知能提升
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B.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
C.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并得到补充
D.生物圈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下列哪一项不是森林遭滥伐后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 )
A.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会增加,生活更富裕
B.缺少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空气不再保持清新
C.缺少林木吸收有毒气体,空气污染日趋严重
D.缺少林木调节气候,环境不再是那么凉爽和湿润
3.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B.不能以任何形式去开发资源
C.保持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
D.不能过度消耗非再生性资源
4.(2008·莱芜中考)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5.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各种物质,都与生物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
如果森林遭到滥伐后,居民的生存将会显著恶化,主要表现在:
(1)没有森林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__________含量增多,
__________含量减少,空气不再保持清新。
(2)没有林木对有毒气体的吸收,污染的空气就得不到
__________。
(3)没有林木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并向空气中散发水分,环境就不再是那么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上,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散放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有人认为世界部分地域的干旱也是温室效应的后果。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请你列举出二氧化碳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两种重要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导学提纲
一、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了人类对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从而对生物圈产生了多方面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污染等,都会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人类对资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__________。
例题解析
【例1】人口增长,环境就会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的垃圾增多
B.工业废弃物增多
C.人类所需的资源都来源于环境
D.人为活动范围扩大,动植物活动范围变小
解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和其他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没有动植物生存的领地,就不存在美好的环境。
答案:D
【例2】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 )。
A.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B.农业生产的进步
C.人口的过度增长
D.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解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下降等。
答案:C
课堂自测
1.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
A.在丘陵地区的山坡上开垦梯田,种植粮食作物
B.任意砍伐森林中已经成材的树木
C.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D.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种夹竹桃、臭椿等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
2.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A.人口的急剧增长
B.环境的污染
C.自然资源的破坏
D.大力营造防护林
3.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
B.卫生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
C.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
D.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4.下面提出的问题,你认为是当前的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一些解决
的办法吗?
(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资源、环境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但是它们的种类正在一天天减少。
(3)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了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最重要的气体,大约起66%的作用。
(4)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存,有毒物质还会通过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
知能提升
1.目前,世界上干扰生态平衡最严重的是( )。
A.鼠害
B.台风
C.人类违反生态规律的活动
D.地震等自然灾害
2.(2007·浙江宁波中考)2007年4月,沙尘暴再次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大量土地荒漠化造成的。
以下措施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重视植树造林
B.实施退耕还草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放牧数量
3.某地区的水被污染后,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下列各项措施中,需要改进的是( )。
A.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工厂,对不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
B.动员农民使用经无害处理的农家肥,少用化肥
C.只给工厂的厂长举办了环保知识培训班
D.对工厂排出的污水进行无害处理,达标排放
4.(2008·江苏泰州中考)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这种举措可以减少__________污染。
请你再列举出两件随手可做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环保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源
源不断地排放,使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某同学学习了空气质量与健康的知识后,他想通过实验看看教室和操场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差别。
现有矿泉水瓶若干个,清水和澄清的石灰水,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
第三节 保护我们的家园
导学提纲
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长远发展的大事,是每个公民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例题解析
【例1】(2008·浙江宁波中考)2007年12月31日,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下列对落实通知精神的理解,错误的是()。
A.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B.提倡用竹篮等传统物品代替塑料购物袋
C.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D.研制、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如“玉米塑料”等
解析:本题属于信息题,只要认真读题就可知选项A是错误的,因为题目明确指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而选项A错在“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显然与《通知》精神不符。
答案:A
【例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是( )。
A.玻璃包装物的回收利用
B.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和宣传活动
C.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作为个人的交通工具
D.由食肉者改为素食者
解析: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而
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措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只有制定一套系统、全面、完整的环境保护法规并且人人都遵守,才能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就是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和宣传活动,并带头遵守这一法规,所以B选项才是最有效的个人行为。
而A、C和D都是个人局部的行为,虽然对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不能形成整体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其作用极为有限。
答案:B
课堂自测
1.我国的植树节定为每年的( )。
A.3月12日
B.3月22日
C.6月5日
D.7月11日
2.下列做法不属于环保行为的是( )。
A.使用节水龙头
B.为减少体积,对垃圾进行焚烧
C.不用泡沫饭盒
D.随手关灯
3.(2008·湖南株洲毕业)右边这幅漫画的名字叫曾经的“地球霸
主——人类”。
怎么才能防止漫画中的情况变为现实?( )
A.禁止造高智商的机器人
B.加强营养,使人类变得更强壮
C.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
D.消灭所有使人患病的有害生物
4.火力发电厂和硫酸厂是大气中二氧化硫重要的污染源。
科学证明,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工业粉尘。
例如,1平方米柳杉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160千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柳杉林吸收二氧化硫,说明森林对环境保护有何作用?
(2)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主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知能提升
1.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在森林中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使生物种类更加多样化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进一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D.对森林作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人类改变生物圈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的许多破坏性活动已超出生物自身调节能力
B.加快研究快速降解塑料用品的方法,减少“白色污染”
C.保护生物圈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D.我国人口众多,个人的行为不会对生物圈造成太大的影响
3.(2008·湖南长沙中考)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以下说法与“绿色奥运”理念不相符的是()。
A.倡导步行、骑自行车上班
B.倡导节约用水
C.发电子贺卡代替赠纸质贺卡
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
4.塑料用品降解速度慢,而纸制品分解速度快,所以应大力提倡多用纸制品。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历史性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值均达到1954年长江发生的洪水水平,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长江流域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有关。
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一倍,其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1)上述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水患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保护作用?
(2)湖泊面积减少也是造成水灾的重要原因,湖泊在减轻水灾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
(3)近几年长江流域洪水时有发生,说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从这惨痛的教训中我们应当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4)请你就减少长江流域今后的洪涝灾害提出合理化建议。
视野拓展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使海洋生物受害,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工厂、汽车、发电厂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
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噪声的强度可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dB)。
一般来说,声级在30~40 dB是比较安静的环境,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与休息,70 dB以上干扰人们的谈话,使人心烦意乱,精力不集中。
长期工作与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并导致其他疾病发生。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污染使850万人受到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