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院落空间整合建筑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对建筑的影响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对建筑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对建筑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

当今中国居住环境和建筑空间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传统的院落空间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

因此,需要我们对传统院落空间进行重组和再生,满足当今社会新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同时,我们对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其空间组合手法、组织形式和与人际之间的关系,都为当今中国特色建筑形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院落空间;空间形式;建筑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044-01《辞海》里“周垣也”是对“院”的解释,即“宫室有墙垣者曰院”,周围墙体以内的部分为“院”。

“落”含有定居的意思,例如聚落或者村落。

因此,院落应是由建筑四面围合成的露天开敞空间。

中国院落空间的形成,最早来自于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早期的人类所需要的栖身之所。

之后,由于这种空间的功能逐渐由生存模式进化到对防御模式的需要,因此,使人类不得不加强对院落空间的利用。

最后,这种防御模式的功能要求,开始同地域文化联系起来,形成不同地域的院落空间形式。

院落是由建筑、墙体、植物、廊道等围合的,为人提供休息或工作场所的半私密,半开敞,又相对安全的私人空间。

《黄帝宅经》里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天伦之轨模……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挟,感通天地”。

所以,院落空间的组成形式,离不开人这一主体对空间的影响,应有“以人为本”空间组成概念。

以北方院落为代表的轴线对称式传统院落空间,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感,主次关系明确,主体建筑突出。

北方院落又以四合院为主,讲究坐北朝南,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围合成的院落空间,形式上有一进院,二进院等多做变化。

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里,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北方历来是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这种严谨的对称式轴线院落空间不仅不会使建筑显得呆板,相反还增加了最为政治中心的严肃性和庄重性,气势上大气磅礴。

医院街模式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医院街模式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医院街模式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分析医院街模式是现代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较为重要的一种设计模式,其公共空间在医院建筑中呈復合化方向发展,在交通、诊疗功能基础上注入了休闲、景观、活动甚至商业等非传统性功能,使用者对医院公共空间提出更高要求。

本研究对医院街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标签:医院街模式;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医院建筑的形式产生越来越多的模式,其功能组织、建筑形态等均发生较大变化,形成了各类模式,其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医院街”模式,是一种可以很大程度满足现代医院运营的新模式。

笔者综合近些年完工的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工程实例,来探索医院街在实际项目中的优势,进一步总结医院街模式的利与弊,并阐述对这一新模式的理解与改善建议。

医院街是指医院建筑中空间尺度较大、公共设施较为齐全及空间形式较为完善的室内主要交通空间;通过一条主交通空间来联系起各部分各诊室。

主交通空间的道路与各自独立的单元走道连接,构成近似于街、巷式的体系,具有主次清晰、结构分明的特点,并以此构建医院的功能与主要交通,如图1所示。

1、医院街模式介绍医院街初期的概念和直观的印象是医院中的商业街,为病人、医护人员、探视人员提供便利的购物服务,缓解病人入院的紧张情绪。

在国外的许多医院中均采用这种类型的空间,创造出舒适的休闲氛围。

在医院街中几乎看不到痛苦的病人,给人医院不像医院,而更像购物中心或是宾馆、商业街的感觉。

通过医院街模式可以让患者得到心灵上的安慰,病情也就随之加速好转。

2、医院街对功能单元的整合和组织整体医院建筑的主体框架实际上是医院街,其成为整个医院的核心空间。

医院街最主要的作用是将医院的不同功能区域连接在一起,组织和整合好各功能区域。

门诊大厅与医院街纵向共同组织各功能空间,门诊功能区和各医技科室分别位于医院街的东侧和西侧,医技科室东侧通过走廊和住院部连接,门诊科室和急诊与医院街连接位于医院西侧。

医疗单元较为独立,在各医疗单元内一般为保障患者治疗使用独立的病患通道。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姓名:***学号: *********院系:航空宇航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 0112301中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讲到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的定义以及目的。

并讨论了中国从古代时来建筑的研究。

进一步加上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贝芬格建筑三个例子为我们展示了成功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并基于这些例子提出了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的方法论。

关键词:自然环境,建筑设计,绿化,环境观念。

一、什么是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指的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合理利用再生能源,根据仿生学,工程力学等学科。

通过组织和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损,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同时,建筑独有的特色和当地的景观相融合,突出了当地景色,为人类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二、为什么要将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一)、建筑要体现文脉特色。

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1949- )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

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秩序一样,也是庞大秩序中的一个”。

建筑设计,归根结底是设计环境,既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

因此,建筑环境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二)、大自然的建筑是最伟大的。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建筑师。

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其实在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

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和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

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同样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现代文阅读Ⅰ:《建筑的意境》《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阅读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Ⅰ:《建筑的意境》《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阅读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所谓建筑的外部空间,就是建筑外墙以外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一般就指围墙以内的范围。

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指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

中国人有特别强的群体观念,很早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

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因此,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欣赏它的体、面、线的变化,欣赏内部空间所营造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座与单座的关系等。

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像紫禁城这样巨大、复杂而表现出极高水平的建筑群体构图,在别的国家是极为少见的,可以说是全世界的最高典范。

西方建筑的出发点是面,完成的是团块状的体,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欣赏西方建筑,就像是欣赏雕刻,它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人们围绕在它的周围,其外界面就是供人玩味的对象。

在外界面上开着门窗,它是外向的、放射的,欣赏方式重在“可望”。

中国建筑的出发点是线,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群。

以绘画作比,群里的廊、墙、殿、台、亭、阁以及池岸、曲栏、小河、道路等,无非都是些粗细、浓淡、长短不同的“线”。

中国的建筑群就是一幅“画”,其外界面是围墙,只相当于画框,没有什么表现力,对于如此之大的“画面”来说,人们必须置身于其中,才能见到它的面貌,所以不是人围绕建筑,而是建筑围绕人。

中国的建筑是内向的、收敛的,其欣赏方式不在静态的“可望”,而在动态的“可游”。

人们漫游在“画面”中,步移景异,情随境迁,玩味各种“线”的疏密、浓淡、断续的交织,体察“线”和“线”以外的空白(庭院)的虚实交映中所展现的全“画”的神韵。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组合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组合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组合摘要:本文主要以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组合——院落为中心,举例阐述传统民居院落的组合方式,以及以院落为单位的院落建筑群的传统布局形式,表达了中国的传统民居院落的组合艺术。

关键词:传统院落组合方式院落群组合一、中国传统建筑组合单位——院落中国城市或乡村肌理的最小细胞是合院或天井这一组织结构,它是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极好形式,合院可自然通风、采光、冷暖聚气,天井可夏日遮阳、冬日进光,在院中栽植花木,使人接近自然,它还能起到交通枢纽的作用,综合起来其优点很多,非常适合人们的生活与活动。

北京四合院这一院落建筑布局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无论北方、南方、西部地区,无论住宅、公共建筑,大都采用这种布局形式,从挖掘实物来看,已有3000多年延续的历史。

在今后的城市设计中,我们要继承并根据新的需求发展它。

中国院落式布局的特点是,强调中轴线,沿中轴线布置许多院落,再大的规模,平行中轴线在两侧辅轴线上建一连串合院,中间有通道连接。

其中四合院的布局,院的四角并无拐角房间,四角以廊围合,以利用通风采光。

典型的、最大的、类型最多的实例就是北京故宫紫禁城。

我们应重视院落组织结构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在现在建筑设计中加以灵活应用。

二、中国传统院落的组合方式1.房房相离式一般来说,北方平原地区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

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在小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常可看到这种做法,方法是在正房两边设立较小的耳房,厢房和正房分开。

这样角部的过度就由一个可以保证采光的耳房完成。

小型北京四合院平遥民居的正房室内多按“一明两暗”布局,正房两侧的“暗”空间——也就是角部房间,分别为父母、长子的卧室。

关中窄院式民居和山西民居基本上可以归作同一类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宅基地面宽较小,进深较大,冬天避风,夏季遮阳,居住环境较好。

山西平遥范街2号院陕西旬邑唐家庄园这种院落狭长、正房和厢房别离成院的形式,由于临街面窄,适合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地区。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另外,何镜堂院士还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了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和全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介绍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

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

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

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

磁性空间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以磁县鼓楼区旧城改造设计为例

磁性空间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以磁县鼓楼区旧城改造设计为例

施工技术摘要:为了更好的保护磁县鼓楼区城市文脉和地域特色,深入对磁县区位调研,对历史文化以及基地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从保护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入手,运用磁性空间理论有效的解决城市的保护与更新,使城市实现有机发展。

关键词:磁性空间;城区;历史文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城市格局,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而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下,如何改造城市,避免大拆大建,城市特色消失的旧路。

保护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成为旧城改造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1 项目概况1.1 区位分析磁县,古称磁州,以磁州窑闻名于世,地势西高东低,地处河北省最南端,南与殷都安阳为邻,北与赵都邯郸接址,东与邺都相伴,属于三都文化交汇地带。

1.2 基地分析该项目基地位于磁县规划结构中的古城商业文化传统风貌区,存有城隍庙、鼓楼历史遗迹,内有西海公园。

属于老城商业繁华地区,占地27.4公顷。

2 规划理念2.1 继承遗产,延续文脉主要对古建及周边环境进行相应整顿,对传统特色的民居、质量好的沿街商业进行保留,最大程度延续历史街区的文脉和地方特色,将人们习惯的场所精神和社会网络传承下去。

2.2 有机更新,注重整合将西海公园和护城河进行更新与整治,并作为旧街区的生态核心,改善该地的环境质量,提升景观效应,结合地面停车及休闲区,增加绿地,适当补种行道树,加强树木后期管理与维护。

对传统的院落式民居进行整合,形成连续有序的空间,并将小型公共绿地和硬质活动空间有机结合进去,创造优质的人居环境。

2.3 疏导交通,和谐共生对基地现状民居内部道路网络进行疏导重构,加强内部的通达性。

增强道路两边的管理,并设置一定规模的地面公共停车场,以缓解停车压力。

改良基础设施,包括集中设置垃圾中转站,整治脏乱臭的公厕等。

建设鼓楼步行街,加强广场、城隍庙、鼓楼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调节周边沿街商业建筑的建筑形态,使现代与传统容融共生。

2.4 以人为本,提升形象拆除基地内已经失去活力,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矛盾的消极建筑,加强城市管理,再在保持原来有序的街区肌理的前提下,整合建筑形体,适当提升建筑层数,消除无须加建,提升城市形象。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手法八:高低错落
和蜿蜒曲折相联系的是高低错落, 两者都体现于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之中, 蜿蜒曲折主要是从平面的角度来看,高 低错落则主要是从竖向的角度来看,许 多园林实物也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 自然情趣,特别是北方的皇家苑囿,其 自然地形的变化山前,随 山势变化呈前低后 高形式,以爬山廊 连接各建筑,既有 丰富的层次变化, 又参差错落,从而 打破了对称布局所 带来的严肃气氛。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手法三:庭园理水
某些建筑群,其布局基本保持轴线对称
或比较严整方正的形式,面对这种情况,如 何在水面的处理上不恰当的强调自由曲折, 便可能与建筑环境格格不入,为了求得统一 协调,往往以人工开凿的较小、较规则的水 池来点缀庭院空间,反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 果,只要环境允许,即使局部的地方比较曲 折,甚至完全用山石作为驳岸而呈现自由曲 折的形式,也每每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颐和园佛香阁
手法五:主从与重点
有意识的以轴线对 称的方式来排列建筑或 组织空间院落,从而形 成一种气势,以烘托出 起到控制全园作用的制 高点。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位于万寿山正中的佛香阁,体量高

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的

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的

题目: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差异摘要:园林是各门学科与文化艺术融合的结晶,从原始文明的园林萌芽到现代文明,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之后,东西方无论在园林的技术成就还是艺术审美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同时又因为种族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的差异,东西各自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园林体系。

西方园林的恢宏壮阔,东方园林的诗情画意,差异在东西方园林中无处不在。

文章将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做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园林中国西方结构空间正文:回顾园林的发展历史,依据文化体系等诸多因素,我们可以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三大体系。

欧洲园林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追求人工美,艺术造诣精湛独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的园林。

伊斯兰园林形式与欧洲园林相似,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比肩,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蕴含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后期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们都强调人工美和形式美,以庄严典雅、雍容华贵为特点。

这与中国园林造园讲究自然美、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写意式造园理念截然不同。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是中西方园林的组成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同。

园林的组成结构主要有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首先对比中西方园林中的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是建筑有讲究地散布于园林之中,除了满足居住休息或者游乐的功能之外,它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的构图中心,创造了丰富变化的空间环境和建筑艺术。

而且中国园林建筑的种类繁多,有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轩、卷、广、廊等14种之多。

它们各自有独特的形式,或单成一座建筑、或成群组成建筑群落,与园林相互穿插、交融,做到建筑与环境协调统一,艺术造型参差错落有致,园景变化无穷。

三种空间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形态延续和重构——以大连历史街区为例

三种空间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形态延续和重构——以大连历史街区为例

三种空间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形态延续和重构——以大连历史街区为例于辉;隋昕芥;李爽;白鸽【摘要】历史街区以其特殊的空间结构秩序,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避免城市发展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类型学理论,以大连南山区历史街区(散块状空间)、凤鸣街(连续空间)、东关街(围合院落空间)三个不同空间肌理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街区特点、肌理形态、环境现状、场所空间、交通道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提出了原型修补、平面肌理织补整合、院落形式重塑等延续和重构设计方法,以适应不同街区空间肌理的改造,来达到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历史街区;延续和重构;空间类型;保护与更新【作者】于辉;隋昕芥;李爽;白鸽【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大力推进,城市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保留着当地的地域风貌,还能映射出居民的生活轨迹,激起人们对本地历史的记忆。

目前虽然历史街区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人认可,可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很多原本特色鲜明的街区逐渐失去其自身的风格。

历史建筑和街区城市的建设有着不可逆性,建筑一旦消失便不会再现,街区一旦毁灭便很难修复。

其实历史街区的延续和重构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保护,二是发展。

保护是指保留其本身的建筑风貌,传承其历史文化,重建场所感。

发展就是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不断地推陈出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升和转变其原有的建筑功能。

所以如何在更新的过程中平衡二者的关系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2 基于类型学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是类型学的重要奠基人,提供了狭义类型学的理论基础。

公共建筑物院落的空间重塑探析

公共建筑物院落的空间重塑探析

公共建筑物院落的空间重塑探析摘要:城市旧街区旧公共建筑很多可以作为城市历史文明的物质载体,其保留可以为城市街区留下历史的记忆做为城市节点,对此类建筑的院落空间进行扩建,对增加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非凡的作用,梳理总结旧公共建筑院落空间的改扩建方法,是对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尊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旧公共建筑物质载体城市节点院落空间每一个城市都会在其历史的变革中留下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恰如它所在城市的地标一样,虽然不一定比新建的建筑物高大新颖,但它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其城市居民心目中的地标性质可以影响好几代人。

人们习惯用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建筑物来定位自己在城市中所在的位置,并把这些建筑物讲给不清楚历史的人听。

此时,这些旧有的建筑物由于形形色色的故事,在用时间水洗过的外表上就有了历史文化的光彩。

而能够留下诸多故事的往往以公共建筑居多,如电影院、百货大楼、邮政大楼、学校、客运站等。

作为城市历史文明的物质载体,由于这些建筑的存在,让人们清晰的看到建筑发展的脉络,它能够把情感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经济环境价值等在传承的同时自觉的重塑。

由于城市用地愈见紧张,用地强度的逐步规划提升渐渐把这些公共建筑推向拆迁的方向,或者即使保留了下来,也在失去生存环境的同时极难生存,而与之相关联的院落也逐渐消失。

建筑作为一个生命体,在其建造、使用、维护、再利用、直至拆毁消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其对自身存在的环境的索取和破坏,以达成自身持续生长和不断产生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对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才能既实现了其经济价值的转换,又体现了其文化价值的延续。

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城市界面功能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完善整个城市的服务机能,增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而这,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1]从城市街区方面来讲,这些旧的公共建筑绝大多数都处在传统街区,传统街区虽然需要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需求,但是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传承继续,需要一定的载体,其中建筑物做为静态无声的载体是需要得到尊重的,空间和价值的双重重塑才是改造的目的,原住民的记忆、情趣都是重塑的更好体现。

乡土建成遗产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原真性与完整性的探究——以“三峡原乡”旱夔门为例

乡土建成遗产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原真性与完整性的探究——以“三峡原乡”旱夔门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2-0143-05 收稿日期 2023-04-21摘 要 该文基于建成遗产的认知,厘清乡土建筑遗产、乡土建成环境、乡土建成遗产的差别,阐明传统村落遗产价值不断外延的现状。

并以渝东北“三峡原乡”旱夔门为例,对乡村进行现状特征分析、遗产价值评估,以传统村落原真性与完整性为原则,以延续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为目标,以不同视角和维度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最终提出了建筑风貌原真融合、景观场所原象营造、文化人情原味共融三大改造策略,推动其遗产价值存续或增益。

关键词 乡土建成遗产 传统村落 原真性 完整性Abstrac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built heritage, we clarifi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ernacular architectural heritage, vernacular built environ ment, and vernacular built heritage, and expla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village heritage. Taking Ha nkuimen,"Three Gorges Original Township" in northeast Chongqing as a n exa mple, we conducted a n a nalysis of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side a nd a n assessment of its heritage valu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a nd integr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ith the goal of continuing the heritage valu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e explore 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 Finally, three major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authentic integration of architectural styles, original creation of landscape places, and original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humanity to promote the survival or enhancement of its heritage value. Keywords Vernacular built heritage, Traditional village, Authenticity, Integrity乡土建成遗产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原真性与完整性的探究——以“三峡原乡”旱夔门为例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rnacular Built Heritage:A Case Study of "Three Gorges Original Township" Hankuimen温 泉 | Wen Quan 唐建国 | Tang Jianguo 蔡旷原 | Cai Kuangyuan传统村落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它们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美学和经济价值。

中小学教学建筑设计探索——上海曹杨二中教育园区规划

中小学教学建筑设计探索——上海曹杨二中教育园区规划

i 便交 熙 鲸(捷 通
V m o 视觉意 向) i in( 的 sr I 理论成为方
1 [
图 1
Vj 诗意空间) 案设计的创意主导。 o d( s 0s ( ) m 环境
cn e i c 便捷的 oV n ne e 交通体系 年四季的植被造景变化 , 力图创造休闲、 趣味的 生动 、 活泼却秩序井然的空间肌理变化, 实为 便捷的交通流线是本次设计的立足点之一 。 空间。
建 筑空间组 合
联系。学生食堂布置于基地西侧与杨 … ~ } s。ii 气质) psto n(
柳青路紧邻, 后勤运货 出入方便; 体育
活动 区处 于校 区西北 侧 ,对 教学 区和 生活 区均 有 良好 的可 达性 。

j son (视觉 上——一 i Vi _
F_i (能 搜 到 l 。 l tn功 j 展 J f c
… …


有 限公 司。
责任编辑: 李光旭

2 0— 7
园林化” 塑造“ 绿色校园空间” 为指导思想 , 山缘 筑 水 、 物造 景 、惧 特 色。 植 男 求, 划分成风格各异 、 植被要素不等的多元化植物 群落、 绿色空间, 分别是 : 行道树绿化、 草坪绿化、 广 场景观绿化、 学生宿舍区休闲 绿化。回顾传统学校 的布局结构从早期书院式开始,就 已形成以院落 (or 与轴线结合的典型布局方式。 cut ) 院落空问体现 出一种学院领域感的宁静氛围, 且提供了以后发展 的包 容 性 , 如哈佛 大 学校本 部 “ 佛 园” , 十 例 哈 中 二 几栋建筑组成环环相扣的院落空间, 建筑单体本身 的红砖 、 斜顶 、 阳窗框, 新英国殖民时代式样的平 凡 ,并不影响院落空间形成校园的特有场所的精 神。中国传统, 源远流长。上海是—个文化底蕴深 厚 , -- LA ̄ 出的地方。 结合独特的 ^ 、 文气质, 我们强 调校园 、 传统和 自然的共存与融合。 人、 中国传统建 筑 的 空 间形 式 与 “ ” 着 不解 之缘 , 民居 到寺 院 有 从 院, 从宫殿到书院, 空间结构均围绕院落展开。 传统 四合院中便暗 了中国人看世界的观念 : ‘ 宇 镄曙 宙观”只要推开房门, , 便可看到天空、 大地 、 树木 人与 自然足亲近的, 相互尊重的。 在设计中我 们借鉴传统思想 , 着眼于古今的转变。空间组织以 院落为主导,课间时分便可让学生们融人自然 , 放 松身 。但是四合院形成的空间过于封闭, 与外界 欠 联系。考虑到学校空间交流开放的特质, 我们把 围合院落的界面再新考虑 , 使用半开敞, 灰空问, 视 觉通廊等 ,使之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位同学 , 形 威新一代园林f 墩 。 作者简介 : 郭连荣, 工作单位: 黑龙江鸿泰房地 产 开发有 限公 司。 郭建宏, 工作单位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

园艺DIY:住宅及其院落空间一体化设计探讨

园艺DIY:住宅及其院落空间一体化设计探讨


住 宅区空闻园艺 DY的比较优势 I
动手设计完成的就更少 了。设计时进行 相应的设 计考 虑, 做好相应 的 防水 、 排水 、 安全等措施 , 导进行一些规划及绿化 , 并弓I 留有 更多的空间
园艺空间的人性化才能吸引人 交往交流 , 相对于 距离远 的公园绿 予 以住户进行建设。如此不仅降低 了建设费 用 , 更重要 的是营 造一个
当前绿地设计空 间 : 计的多 为~ 些观赏 类的 植物 , 设 没有相 应 特 () 3 楼道。对于这一空间设计师 留于住户进行 再设计 的意 识相对 色, 植物种类较为单一 , 住户公共休闲娱乐的活动也较少 , 围也较 小 , 就较小 了。虽然楼道空间一般位 于建筑北 面光合条件 较差 , 其可利 范 但 其间住户的交流形式较 为贫 乏。空间上 而言 , 居住空 间与公 共的 园艺 用空间亦不小。尤其是一些小区住 宅采用 的是横向 单跑楼梯 , 立面 在 较为孤立 , 建筑线条生硬 , 缺乏居住环 境的亲切感。 上呈现 的楼道空间就更大。其多 以花格 窗进 行装饰 , 户往往利 用这 住 自发园艺设计 ( I ) D Y 的空间 : 先 , 首 住户可以根据 自己不 同的需求 些空间进行一些喜阴盆栽的置摆。设计初始应 考虑到如何进行设计弓 i
和应用 , 并能照顾到住户 DY的建设 愿望 , I 做好设计 引导。DY D I( ot I
() 2 屋顶 。相对阳台而言其私密度 要小但相对 其它如公园 等公共 Yusf or l e 自己动手)园艺 DY的发展是现时空 间园艺建设发展的趋势 , 空间而言其服务范围亦小多 了, , I 是一个半公共的空间 , 为同一幢的住 作 是现今设计人性化的需求。不仅启 迪心智和 陶冶 情趣 , 同时 通过园艺 户可对其共同进行园艺 D Y建设。屋顶 绿化现在提 的也都较 多, I 但在 促进邻里和睦 , 培育自然亲切的社区氛围 , 具有较 好的社会意义和文 住宅区能做完善的 , 力度好的却不多 , 也 维护 能够由住 户间共f 司参与自己 化价值 。

谈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体组合中的应用

谈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体组合中的应用

谈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体组合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庭院在古建筑群体中的主要建造模式,并对庭院的对称式布局和非对称式布局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庭院式布局在组织空间、调节局部气候以及加强组群防护性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进行了概括。

标签建筑群体;庭院式布局;对称式布局;非对称式布局引言中国古建筑中以群体组合布局最为常见,特别以木构架为主体结构的古建筑群体。

中国古建筑由于受到建筑材料的限制,因此单栋建筑体量都不适宜做得十分高大,大多数建筑群体都是由多栋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因而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的离散型布局模式。

中国古建筑的离散型布局包含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果在建筑群体组合中能形成庭院的,都被称为庭院式布局;如果在组合中没有形成庭院的,我们把它称为非庭院式布局。

在大多数的官式建筑以及民间建筑中,庭院式布局组合方式是中国建筑群体组合中的基本方式,亦是主流的布局模式。

1 庭院式布局在建筑群体布局中的主要构成模式1.1 对称式布局对称式布局是中国古建筑传统庭院构成的主要方式。

古建筑庭院包括宫殿型、居住型以及寺庙型庭院,其基本上都是采用对称式布局模式。

所有的宫殿、寺庙、坟墓、衙署、书院等古建筑组群的庭院,除极小数庭院外,基本都采用对称布局模式。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例如北京四合院、吉林民居、云南“一颗印”以及江苏天井式住宅等居民建筑,都是采用严谨的对称式格局进行建造。

在地形条件受限制、功能不符合要求、风水意识不允许等受限条件下,才形成个别格局不对称的组群建筑。

即使如此,多数居民住宅的主要庭院还是会保持比较对称的形态,只是由于在某些边角部位做了部分调整,才呈现出局部不对称的建筑形态。

古建筑中对称式庭院布局主要是以“一主两辅----四合院”的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基本单元。

这种形式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表现在古建筑的组成以及空间形成等方面。

这种“一主两辅----四合院”的形式组合,一般规律是,沿着一条轴线向纵深延展,把多个不同大小、形态各异的单元以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利用组成空间、体形的对比与微差,来取得变化。

中国古代建筑院落空间布局初探

中国古代建筑院落空间布局初探
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2010年度)
姓 名 政 治 面 貌 单 位 及职务 从 事 或 分管工作 1、一年来,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党的十六大报告 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 、市政府文件精神,立足园区工作,努力提升政治修养。 2、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分管经济发展部 以来,我一方面积极熟悉部门工作,另一方面主动与部门成员进行引 导沟通,在发展部全体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园区月报表统计工作及各 项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用地指标申报工作完成良好,并得到 园区领导认可;园区各项经费申请工作进展顺利;各项招投标工作高 效有序进行;各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入园手续办理工作完成情况 良好。 3、虽然在思想上和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提高和进步,但也存在 很多不足。比如工作创新意识不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学习上 也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发扬成 绩,争取在思想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工作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4、今后我将自觉增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 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才能。脚踏实地,提 升工作自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升自 己。继续提升自身政治修养,加强为人民服务的主旨意识,努力使自 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愿领导和同志们对我进行监察指引。 性别 任现职 时 间 出生年月




签名:



主管领导 评语和考 核 等 次 建 议
签名:



机关负责 人或考核 委 员 会 意 见
签名:

北方四合院空间格局与功能的传承与创新

北方四合院空间格局与功能的传承与创新

当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协同创新阶段时,各城市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 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空间格局。
新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空间格局演化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城市群的创新能力提升 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政府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推 动城市间科技合作,为新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空间格局的演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改造和再利用:对于一些不适合现代生活需要的传统四合院,可以进行 改造和再利用。例如,可以在保持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化的设施和功能, 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此外,可以将一些传统四合院改造成文化旅游景点、 民宿等场所,以实现其经济价值。
3、传承和教育:通过教育手段,将传统四合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传承给更 多的人。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者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 和认识传统四合院的文化魅力。
3、祭祀功能:在四合院的庭院中,通常会设立祖先牌位和香炉等祭祀用品, 方便家庭成员进行祭祖和祈福等活动。
4、礼仪功能:四合院中的礼仪功能主要表现在房屋的朝向和装饰上。例如, 正房的朝向通常面向南,表示对祖先和长辈的尊重;房屋的装饰也具有特定的寓 意和文化内涵,如雕刻、彩绘等。
三、北方四合院的传承与创新
4、创新和发展:在传承传统四合院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和设计理 念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可以探索将传统材料和技术与现代建筑科技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传统韵味的四合院建筑。同时,也可以将传统四合院的元素 融入到现代城市规划中,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四合院,这一传统中国建筑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 的瑰宝。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四合院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日益凸显。本次 演示将探讨四合院的改造与传承,以期为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2 总 体构 思
2 . 1平面布局的产生
对 于该地块 ,建筑 与环 境有三种结合方式 :第一种为开 敞式 ,其优 点是建筑整体 感强。缺 点是建筑孤立性强 ,与周 围环境缺 乏交流呼应,与周 围环 境是排斥 的关系 。第 二种为 半开 敞式,优 点是 建筑 与环 境有 交流,能形 成 自己的场所空 间,与周 围环境是 并存 的关 系。然而这种做法 使活动场地在 建筑 的北面,既得不 到充足 的阳光 , 也阻挡不住冬天 的严寒 , 并且旅顺南路 也会对 活动场地造成噪声和环境污染 。于是我 们采用 了第三种 围合式 ,这样 既解决 了半开 敞型建筑 的诸 多 不足 ,又能打破建筑 的孤立 性,并将南面 的景观 引入 到建筑 中,为人们提供 既开 敞又相对 私密的院落空间 ,在这里 ,建 筑与周 围环境是相 互吸引的关系 。
中 国厨卫 - 建 筑 与电 气
探究以院落空间整合建筑
刘 忠
四川省资 阳市雁江 区职业技 术学校 ,四川 资阳 6 4 1 3 0 0
摘要 :对 于校 园建筑,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 活动 场所是非 常重要 的。在 大连 海事 大学轮 机综合教学实验楼方案设计 中, 通过 院落空间的 引入,打破 了建筑单体的孤立性 ,解 决 了建筑功 能场所开 敞性 和私密性的矛盾,从而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关 键 词 : 院 落 ;孤 立 性 : 环 境 ;渗 透
中图分类号 : T U 2 4 1 . 5 ;T U . 0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2 1 6( 2 0 1 5 )0 4 . 0 0 1 1 . 0 1
近年来 ,由于受各种新奇建筑 思潮 的影响,很 多建筑 师 在设计时不考虑地形 、环境等 因素,片面追 求建筑造 型,于 是一些奇特怪异 、超大尺度 、缺乏人文关 的建筑也被带入 到 了校 园中。这种现象造成 了校 园建筑 间风格 的不协调,缺 乏校 园气质 , 并令人难 以感觉到亲切与舒适 。 针对这种现象 , 本文通过大连海事大学轮机 综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实验楼的方案设计 ,探 索运用院落空 间的手法来 打破建 筑的孤立 性,进而创造人性 化的建筑场所 。
3建筑实体
3 . 1内部空间
作 为建筑外部空间的院落,体现了建筑的向心性,为 人 们 提供 停留、休憩 、 交流 的聚集 场所 ,然而这种开敞性空间 , 般是建立在同一水平层面上的 。于是我们又在 实验楼 的内 部提供了 3个可 以竖向交流的贯通空间 。其 中最主要 的是连 接 南北 实验室 的 中庭 空 间,其面 向 院落 的东 面是通 透的玻 璃 ,一个两层高 的玻璃体块嵌入其 中成为 中庭与 院落 的过渡 区,景观在此得到交流渗透 。机舱楼部分采用简洁 的回字形 走廊,围绕 中间贯 穿四层 的动 力系统空间,把各房 间联系在 起 。在一层 西面结合 了原油洗舱室 ,作为二层主要入 口的 平 台,同时丰富了院落空间的底界面。
4 . 2亲水平 台
在建筑 的东北面 ,通过设计三个亲水平 台,建立 了建筑 对 河水景观 的延伸 。
2 . 2建筑 与地 形的结 合
首 先 ,建 筑 北 面 可 以直 接 与 梯 形 斜 边 平 行 ,然 而 形 成 的 锐角空 间难 以使用 。于是我们把建筑北面做成与旅顺南路平 行的连续折线 ,其折点 的连线与梯形斜边 平行,这种做法形 成的建筑空 间既好用 ,又能使建筑与地形很好 地结合,并沿 旅顺南路形成丰 富的立面 景观 。2 . 3建筑整体感的提升 由于该项 目功 能的特殊 性,机舱楼设备工作时将会产生 相 当大 的振动和 噪声,这就要求机舱楼与实验楼应保持一 定 的距离 ,于是该项 目分为东 西两部分 ,西面为实验楼 ,东面 为机舱楼 。考虑该项 目的整体性营造 ,设计 了北面 的天桥和 南面架空 的横板 ,将两建筑联系起来 的同时,强化 了院落空 间 。北面的天桥不是单纯的作为两个建筑 的连接体 ,而是从
4景观 分析
4 . 1 院落
由于该项 目为实验楼 ,不免要产生一些有害气体 。所 以 我们把这个 院落 的功 能定义为 不仅 能提 供师生交 流与休憩, 又能净化有害气体 的绿色 院落 。院落主要入 口设在南面 ,可 以与南面绿地景观相渗透 。其院落标高与室 内高度一样 ,体 现 了建筑与 院落 的统一性 。院落铺地采用 了两种形式 ,入 口 过渡 区域采用竖 向细条纹划分 ,对人起到流线主导作用 ,院 落西面采用 同样材料从室 内铺到室外并延续 到入 口区域 ,起 到 了室 内外贯通 的作用.
3 . 2外 部界 面
建 筑风 格与海事 大学整体校园风格相符,在体量简洁 与 朴 素中又体现 出建筑 的时代感 。建筑的材质及颜色亦 同周边 建筑取得和谐 。其 中实验楼部分 :在建筑外立面大量采用实 墙 开方 窗的形 式 。在入 口处及转 角处运 用玻璃 材质加 以强 调 。机舱楼部分 :为 了强调主体建筑实验楼 ,自身进行 了弱
一 一
1 项 目概 况
大连 海事大 学在 整体 规划上 被旅 顺南 路分为 主体校 区 和 临海校区 。海事大 学轮机 综合 教学实验楼位于临海校 区入 口处 的 重 要 地 带 ,北 为 旅 顺 南 路 ,其 东 北侧 有 凌 水 河 穿 过 , 西 临 水 上 求 生 训 练 馆 ,南 面 为 绿 地 且 朝 向大 海 。该 项 目规 划 用地为一梯形 ,东西方 向长 约 1 3 1 m ,南北方 向长边约 7 6 m , 短边约 3 5 m , 总用地面积 7 3 0 0 m 2 , 总规划建筑面积为 1 1 0 0 0 m 2 , 功 能上分为实验楼和机舱楼两部分 。通过对实地考察 ,该项 目的落成 ,会 对旅 顺南路的城市景观具有一定 的影 响,并会 与周围建筑形成完整 的空 间体系 。因此我们力求在有限 的地 域 内创造具有一定教学实验文化 内涵 ,并与周 围建筑相互辉 映、协调统一的方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