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提质增效——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提质增效——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学法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小
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改变文言文教学中形式单调乏味的局面,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以此提高文言文课
堂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文言文教学;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必然趋势,在小组互动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鼓励、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发展,对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表达能力、
动手能力和学生学习积极性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双减”政策之下,课堂教
学中更注重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方式,传统文言文课堂沉闷乏味,如何切实提高学
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提质增效成了一线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但改变了教师沉闷乏味的
传统教学方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
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一、在合作通读中习得规律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难处可能在于要按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读
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去理解课文的意思。
“读通课文”包括读准字音和读好停顿,因此,想要保证文言文学习课堂的有效性和愉悦性,一定要加强朗读指导,把读
通读顺课文当做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对文言文的重音、停顿、语气、节奏通过范读的形式进行指导,还通过
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例如《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是
统编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就提出了“跟着老师朗读课文,
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的要求,如在教学“光持石击瓮破之”时,由于学生比较难
以理解意思,因而比较难找准停顿的点,此时,除了教师传统做法上的范读和指
导读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地学习课文,在小组组长的组织下
再读,小组成员互相关注成员在重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情况,通过互相
纠正再练习朗读,直到读通读顺课文,由此发现文言文停顿的规律,一般在人名
或事物后面需要停顿。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小组合作通读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
发现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二、在合作释义中习得知识
小学文言文教学不提倡逐字逐句地进行理解,也不应该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
入理解,学生能通过朗读感悟大体上说出课文意思即可。
在教师进行一定的学法
指导后,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读的基础上,学生通
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组内小老师的指
导去解答自己的疑惑,对于学生实在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去搭建梯子,及
时给予必要点拨。
这样的小组合作激发了学生“人人有问题,人人皆可解答”的
欲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小组合作释义为主、教师后续点拨为辅的
方式,既发挥教师激发、引导、点拨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
合作中习得文言文释义的知识[1]。
三、在合作感悟中承继情怀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文化上,中国历来提倡“文以载道”,学习文
言文就要明白其中所讲述的道理,可以让学生继续小组合作,通过再读课文,讨
论交流,解决文中所蕴含的隐性目标、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教师在适当的时
候及时进行点拨、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拓展延伸。
例如,五年级上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除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讴歌的少
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外,还可以设置学习单,让学生找出第二段
中描写的事物,小组内着重体味描写的“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等意象是因为它们与少年都展现了蓬勃的生机、磅礴的力量、无限的希望。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牢记强国梦想,如
小组交流中国百年来各行业中为了实现“强国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杰出代表的
典型事迹,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人物卡片“我的偶像”,通过活动深化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和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正确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感悟学习有助于学生感悟情怀的思想交流,
激励新时代学生的责任担当。
四、在合作背诵中想象补白
文言文学习中熟读成诵可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让学生先读懂文言文的字、词、句,然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去诵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熟读成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进一步融会贯通,让众多的资源转化成
自身的文学素养。
相比现代白话文,文言文更讲究韵律,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小
组合作背诵可采用的方式很多,有小组体验性背诵、分角色背诵、表演性背诵、
竞赛性背诵等,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共同背诵,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通过反复诵读,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2]。
除了单纯的熟读成诵外,教师可以抓住文言文“留白”的部分巧设训练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根植于课文,进行合理的
想象补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入与文本进行对话。
如想象故事发生时的具
体环境、人物具体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如《司马光》中孩童如何跌落水中?其他孩子见有人突然落水时是什么表情,当时他们心里可能在想什么?甚至
可以展开合理想象,扩充故事情节,如《铁杵成针》中老婆婆为什么会刻意拿着
铁杵去磨呢?对戛然而止的文言文故事结尾也可以进行想象补白的练习,如《南
辕北辙》中那个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反向行驶的车夫最后怎样了?
通过合作背诵、合作补白,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锻炼
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练习中提质增效
在“双减”政策之下,学生的作业量少了,但是教学质量却不能降;学生做
作业的时间短了,但练习的效果却不能减。
一节文言文好课的练习设计更加要精要,特别是作为形成性练习的课堂观测,我们更是要设计问题组,让学生拾级而上。
要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练习的设计除了切
实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外,还复习了课文的重难点、完成课文教学目标外,甚
至可以锻炼学生的课外积累能力。
小组合作,通过互帮互助有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讨论交流有助于集思广益,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提质增效。
结语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倾听
的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型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
把原来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运
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产生新的设想。
学
生学会在合作通读文言文中习得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在合作释义中习得翻译方法,在合作感悟中承继文言文中的传统而高尚的情怀,在合作背诵中进行想象补白,
在合作中完成练习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
作精神,还体现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优秀生得以发展,让中等生得到锻炼,
让后进生得到帮扶,更加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建设高效的文言
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单女.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五合作”[J].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6期.
[2]包永杰.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