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PMTS)是指妇女反复在经前1~2周,周期性出现躯体、精神及行为方面改变,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发生率为30%~40%,严重者占5%~10%。

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根据其所表现的不同症状,当分属于:“经行乳胀”、“经行泄泻”、“经

行头痛”、“经行浮肿”、“经行口糜”等范畴,清代《叶天士女科》载该类病名最多,达20余种,现代中医妇科学常将以上症状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

1病因病机

经前期综合征与经前冲任气血急剧变化引起的脏腑功能、气血盈虚变化密切相关。妇女以血

为用,经、孕、产、乳屡伤精血,使妇女处于阴血不足,气偏胜的状态。经前,阴血下注冲

任胞宫,血海充盈,经行血海溢泻,全身阴血相对不足,加之个人禀赋、阴阳偏颇之异引起

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发生经行诸症,临床常见病因有:

(1)肝郁气滞:素性抑郁,情志不舒;七情内伤,情志不畅,肝失调达,经行之际,阴血下注血海,肝血偏虚,肝失濡养,肝气郁滞可见经行乳房胀痛,头晕头痛,肝郁克脾犯胃,可见

经行泄泻,经行呕吐。

(2)脾肾阳虚:素体脾肾阳虚,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蒸腾水湿,使湿浊更甚,水湿下注,发为经行泄泻,泛溢肌肤发为经行浮肿。

(3)肝肾阴虚:素体肝肾阴虚,经行之行,阴血更虚,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头晕头痛,虚火上炎则经行口糜,热伤阴络则经行吐衄、便血等。

(4)气血虚弱:素体气血虚弱,经期阴血下注,气血更虚,筋脉失养,故经行身痛,血虚生风,或风邪乘虚袭于肌腠发为经行风疹块。

2辨证论治

2.1 辨证纲目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病证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因脏腑功能失衡,气血、阴阳失调所致,以脏腑为主,重在肝脾肾,故临证以疏肝理气、健脾、补肾为主,兼顾养心、清热、养血、

祛瘀之法,辨证分型以肝郁气滞、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脾气虚、瘀血匪滞为多见。

2.1.1 肝郁气滞

经前乳房胀痛,甚至不可触衣,胸胁小腹胀痛,烦躁易怒,食少神疲,头晕目眩,吐衄,发热,口苦,四肢肿胀,兼见经行不畅,月经量多或少,紫暗有块等,舌质黯,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

2.1.2 脾肾阳虚

经前、经期面浮肢肿,脘腹胀满,畏寒肢冷,膝腰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兼见月经不调,舌质淡嫩,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2.1.3 肝肾阴虚

经前、经期头晕,头痛,乳房胀痛,烦躁失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关节酸痛,伴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等。舌质经,苔少,脉细数。

2.1.4 气血两虚

经行、经后头晕心悸,发热,形寒自汗,经行感冒,或发风疹块,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言

语低微,兼见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2.1.5 瘀血阻滞

经前、经行头身痛,关节痛,痛如针刺,伴见月经量少,经行不畅,紫暗有块,块下痛减,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2.2 审因论治

经前期综合征病证复杂,虚实不定,多因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故临证以调肝,健脾补肾为主,养血、清热,祛瘀为辅,运用中医之理、法、方、药,结合月经周期审因、随症治之。

2.2.1 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10g,枳壳12g,芍药12g,炙

甘草10g,陈皮10g,香附10g,川芎10g。

原方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胁肋疼痛、寒热往来。乳房有结块加莪术、穿山甲;若口苦

咽干,目胀心烦,舌尖红,苔黄者去川芎加丹皮、山栀、夏枯草,肝郁化热者用丹栀逍遥散。

2.2.2 脾肾阳虚

健脾温肾,方用健固汤(《傅青主女科》)合四神丸(《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苡仁各15g,巴戟天10g。

补骨脂15g,五味子10g,肉豆蔻12g,吴茱萸6g。

健固汤原治脾肾阳虚之经前、经期肢面浮肿,或经行泄泻,腰酸软,身倦无力。四神丸原治

脾肾虚寒之五更泄。乳胀者加橘核、路路通,浮肿甚者加防己、黄芪、大腹皮、陈皮。

2.2.3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清热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12g,

茯苓9g,丹皮9g,泽泻9g,知母6 g,黄柏6g。

原方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腰脊酸痛,盗汗遗精等症。潮热汗出加龟板,口

干口糜加黄连、灯心草;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肢体疼痛加鸡血藤、独活。

2.2.4 气血两虚

健脾养心,益气固表,方用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白术9g,黄芪15g,茯神12g,龙

眼肉9g、酸枣仁15g,人参9g,木香6g,炙甘草6g,当归9g,炙远志3g,生姜6g,大枣3枚。

原方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体倦,虚热;脾不统血之便血,

崩漏等。兼有失眠甚者可加柏子仁、酸枣仁,皮肤瘙痒起风疹块加刺蒺藜、防风、蝉蜕、秦艽,面目浮肿显著者加苏叶、荆芥以疏解。

参考文献

[1]韦麟.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7期.

[2]赵芸.月经不调致面部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2010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