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读后感(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因为有一种力量的支撑, 所以我敢于坐在这里用我还不成熟的解读来报答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厚爱。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教育带给我力量》。
从赵校长在全体教职工面前铿锵有力地背出肖川老师的教育格言的那一刻起,我就对《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因为这几句话中“无助的心灵” “稚嫩的双手” “孱弱的身躯” “卑琐的心灵”等字眼好像直击我的弱点,我当时就想哪怕这本书比杜威的教育名篇还要艰涩难懂,我也一定要克服困难将它读完,以便让自己拥有希望、力量、强健和自信。出人意料的是, 随着我一页页地翻看, 当隐隐的墨香渐渐飘散而去的时候, 氤氲在我周围的竟是柔美的语言、暖暖的哲理和深深的反思。
肖川老师在自序中提到自己写作本书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旨趣在于——从具体的事件中抽象出普通的义理,将为人处世的道义和良知融渗于日常生活;在理想的光辉里触摸真相, 在眺望的瞳孔中考量现实; 把寻常的道理烹制成可口的美味佳肴, 将习以为常的生活点缀成诗意的灿烂。当渐渐感悟到这些普通的义理、道义所深藏的意蕴时, 我不由自主地就将它们与我们老师乃至学生的当前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一、书中提到“教育的第一种重要的存在形态是熏陶” 。在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中,通过富于感召力、感染力和充满真诚的叙说、展示或待人接物中自然流露出的态度与情怀, 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毫无疑问是提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而这种作用也有别于传统教育中的耳提面命, 它甚至也不太需要在课下另找时间来谆谆教导, 它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今年我跟教英语的黄老师教一个作业组, 我经常在学生的随笔中读到对他的钦佩:开学之初, 同学们就见识了黄老师收集的大量的学生来信, 在这个短信与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一摞摞的手写信意味着什么,学生是心知肚明的; “刀削面”式的发卷方式也让学生津津乐道,课下忙里偷闲地模仿一把,笑倒一大片;课堂上纯正的口语、宽容的心态、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等,都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学生不约而同地在课下尊称他“爷爷” ,就是这种不间断地熏陶让学生感觉英语时刻在他身边,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这可能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最佳表现吧!教政治的樊老师在年级交流会上的一次发言也让我深有感触。她很真诚地对学生说她的女儿也在高一, 所以她很理解学生, 理解他们的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一些过失, 但老师相信每个人肯定都有可能做得更好, 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理解万岁”的今天,还有哪个学生会对老师的更高期望不屑一顾呢?剩下的恐怕就是唯有努力了。带着这些案例给我的力量, 我也试着模仿了一次。为了激励学生提高阅读与摘抄的质量, 我把自己十几年前的摘抄本拿到了教室。首先学生看到那个现在已不多见的古老的软皮本时, 就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再翻到我摘抄的《平凡的世界》时,下面就有些人声鼎沸了;当我再对相关内容“添油加醋”时,同学们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事情就这么简单,原来熏陶竟如此奏效! 我想学生学习的过程本
不轻松, 我们能不能让自己成为有思想的老师, 成为有强大的心灵力量的老师,在平静的日子里不时添加那么一束束花絮、一首首插曲来熏陶他们, “让岑寂的心灵邂逅你的笑靥,在你真诚的微笑里蓄满教育的阳光” ,传递自己的力量,从而增添他们学习的动力呢?
二、在《理解“教育”的关键词》一文中,排在第二位的词语是“人的发展” 。从教育活动的绩效来看, 我们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有着发展需要的丰富的发展潜力的一类人。在肖川老师看来,学生理想的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 。从“认识、情感、态度、技能”这四个
维度来关注和检测学生的发展是实现学生理想发展的概念框架和实践策略。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叫好, 自主学习时的沉静, 合作探究中的热烈, 周末社团活动时的惬意, 班与班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等等,无一不是学生在成长中全面发展自我啊。说到学生,我就以我任教的23、24班为
例。 23班常规一直是名列前茅, 24班的挑战书就贴到了他班里, 在挑战与回应挑战的过程中, 学生收集的是你追我赶, 收获的是积极向上; 而且24班内九个小组之间又各有挑战书。挑战书可不是贴贴就行的,有诺言就要有行动。前几天模块检测,我们的作文是半命题“ 的高一” , 六组的作文让我见识了他们的“自主” “和谐” “有特色” 和“可持续” 。他们分别填上了“兄弟相伴的高一” “为爱改变的高一” “同
舟共济的高一” “有情有义的高一” 等很有情味的修饰语, 内容竟无一例外地写了他们组浴火重生的经历, 由三个周连续倒数第一一跃成为真的第一名, 这中间该有多么艰难的蜕变?张睿航写道“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团结,得到了好兄弟,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份大礼” ;邢喆写道“为了小组为了兄弟为了爱, 我们不可思议地发展着自己” ;组长岳圣凯更是感恩不尽“谢谢你们在小组低潮时对我的不离不弃, 谢谢你们在我发脾气时对我的体谅和宽容, 谢谢你们每个人的努力, 还有“金六福” , 我要谢谢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金六福”是他们的组名。吴国泉在文中再现了他们的可
爱:“班主任让组长上去作总结,我们六个人全上去了,在大家不解的目光中,我们做了一个动作——左手伸出小指和拇指,代表六,右手伸出大拇指,然后凯子一声令下,六人齐喊“金六福, 让你服! ” ” 当时的场景我没亲见, 但我可以想象, 有多少同学在笑着流泪! 那个瞬间能定格成永恒,就像他们自己写的“金六福,值得典藏一生的记
忆” 。写作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淌, 或许他们的文笔还略显稚嫩, 但他们的真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再来看看六组的同学, 他们用自己的发展推动小组的发展, 他们为了小组的发展尽量发展着自己, 这中间大家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我认为这就是肖川老师笔下的理想的发展。我想,是学生带给我感动,是感动带给我力量 !
其实很久以来, 我一直被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感动着, 学生的自主发展推动着老师必须自我发展,老师的发展又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前几天高考题演练,我们的作文题目是《我与故事》 ,我信手拈来,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故事实写了进去, 因为我觉得他们是我一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文章最后, 我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编织的是故事,扮主角的是可亲可爱的孩子们,而真正的、最大的受益人却是我。有时我真的很感谢上帝, 赐予我的故事中绝大多数的人竟是祖国明天的花朵。有了他们的力量的支撑,我也将继续试着把自己的一生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以上是我读《教育的力量》时感受最深的两点,即教师的引导熏陶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文中还有太多的精髓值得我认真去读, 去悟, 去反思。有一种感觉是不敢不读书, 同样是读, 由于眼光的敏锐、思维的深度、心灵的聪慧程度不同,差异尚且很大,假如不读呢?想想都害怕。只有读书,才能与有思想的人对话;只有用心读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