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复习检测
一、选择训练
1.选出有三个通假字的一项( )
A.①距关,毋内诸侯②皆为龙虎,成五采
B.①张良出,要项伯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C.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①沛公奉卮酒为寿(敬酒并祝健康长寿)②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B.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去、进来)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C.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黄河以北)②沛公不胜杯杓(经受不起)
D.①范增数目项王(多次使眼色)②竖子不足与谋(不值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起,立而饮之②拔剑切而啖之
B.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客何为者
C.①樊哙覆其盾于地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①因之于饥馑②不如因善遇之
4.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沛公军霸上B、沛公欲王关中C.籍吏民,封府库D.吾得兄事之
5.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范增数目项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刑人如恐不胜D.道芷阳间行
6.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项伯杀人,臣活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C、拔剑撞而破之D.秦地可尽王也7.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句:秋毫不敢有所近
A.素善留侯张良B.此其志不在小C.君安与项伯有故D.头发上指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军中无以为乐D.毫毛不敢有所近
9.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为击破沛公军B.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C.毋从俱死也D.欲呼张良与俱去
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填空训练
1.将下面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司马迁,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

与同时期的合称“文章两司马”。

(2)《》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二十四史”的开篇,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2.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张良出,要项伯(2)毋内诸侯
(3)距关(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6)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7)因击沛公于坐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今:常用义)
(1)范增说项羽曰古义:今义:
(2)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
(3)亡去不义古义:今义:
(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今义:
三、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旦日:第二天。

B.范增数目项王数:屡次。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示:给……看。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心意。

3.下列句中的“举”,意义与“杀人如不能举”的“举”相同的一项是( )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举世闻名
C.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D.举贤任能
4.与“将军战河北”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D.大王来何操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和“项庄舞剑”四件事,矛盾时缓时急,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B.项羽之所以不用范增之计,是因为唯恐担当“不义”之名,损其“威”,伤其“信”,终于让刘邦借故脱逃,为以后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C.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可见“留沛公与饮”是项羽精心策划的阴谋。

D.范增的政治观察力、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

但他的致命弱点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这些都表明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就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6、下列句子不属同类句式的一项( )
A.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B.藉何以至此
C.因击沛公于坐
D.得复见将军于此
7、有些成语(包括熟语)表面看来意义似乎区别不大,但在具体语境中却不能互相替代。

请从下面成语中选出适合下述语境的。

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②黄鼠狼给鸡拜年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口是心非
⑤口蜜腹剑⑥声东击西
⑦指桑骂槐⑧指鸡骂狗
A.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 , 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B.有人欣赏她的精明能干,有人羡慕她有势有权,但更多的人却是恨透了她的、阴险狠毒。

C.你那一番话, 大概是想让小刘和你一块去趟广州吧?
D.他这番话,冠冕堂皇,其实都是针对我的.无非是说我无能,该下台,
我明白, 嘛!
A ;
B ;
C ;
D 。

一、选择训练
1.答案:A 解析:A.①距—拒,内—纳,②采—彩;B.①要—邀,②郤—隙;C.①倍—
背,②蚤—早;D.①坐—座,②不—否。

2.答案:B 解析:“出入”是偏义复词,“出”为衬字无义。

3.答案:C 解析:C中①②都是介词,在。

A中①表修饰,不译;②表承接,不译。

B中①
介词,表对象;②动词,做。

D中①动词,沿袭;②介词,趁着,乘便。

4.答案:D 解析:D项为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为名词用作动词。

5.答案:B 解析:B项为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为名词用作动词。

6.答案:D
解析:D项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为使动用法。

7.答案:A
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例句相同。

B、C是形容词用作名词,D是名词用作状语。

8.答案:D
解析:D.毫毛:指细长而末端尖锐的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A.婚姻:古:结成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副词,太、很。

C.
以为:古:以之为,用……做为。

今:认为。

9.答案:B 解析:B为状语后置。

其余为省略句:A.为(吾)击破沛公军; C.毋从(之)
俱死也; D.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0.答案:C 解析:“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

二、填空训练
1.答案:(1)西汉子长司马相如(2)《史记》无韵之离骚
2.答案:(1)“要”通“邀”,邀请(2)“内”通“纳”,接纳(3)“距”通“拒”,
把守(4)“蚤”通“早”(5)“郤”通“隙”,隔阂,嫌怨(6)“倍”通“背”,背
叛(7)“坐”通“座”,座位
3.答案:(1)说古:劝说,劝告(读shuì)今:说话
(2)山东古: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指山东省
(3)亡古:离开今:往
(4)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阅读训练
1.答案:B 解析:例句中“而”表修饰。

A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

2.答案:D 解析:意,意料。

3.答案:B 解析:例句“举”意为尽,全。

A为向上托;C为参加科举考试;D为推荐,选
用。

4.答案:C 解析:例句为状语后置句。

A 是被动句;B是判断句; D是宾语前置句。

5.答案:C 解析:“项羽精心策划的阴谋”一说不准确。

6、B
7、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