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的简短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定势的简短例子
1.举几个思维定势的例子
1、如果给一个人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
然后对这个人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指出谁是罪犯。
这个人往往会以为丑陋粗俗的人是罪犯。
2、美国心理学家迈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天花板上悬下两根绳子,两根绳子之间的距离超过人的两臂长,如果你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绳子,那么另一只手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
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求一个人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
不过他在离绳子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滑轮,意思是想给系绳的人以帮助。
然而尽管系绳的人早就看到了这个滑轮,却没有想到它的用处,没有想到滑轮会与系绳活动有关,结果没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
如果系绳的人将滑轮系到一根绳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荡起来,然后抓住另一根绳子的末端,待滑轮荡到他面前时抓住它,就能把两根绳子系到一起,问题就解决了。
扩展资料
思维定势的特点如下:
1、思维模式,即通过各种思维内容体现出来的思维程序、模式,既与具体内容有联系,却又不是具体内容,而是许多具体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逐渐定型化了一般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2、强大的惯性或顽固性,不仅逐渐成为思维习惯,甚至深入到潜意识,成为不自觉的、类似于本能的反应。
尤其表现在,要改变一种思维定势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认识,自觉的进行;其次要有勇气和决心。
3、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
世界观、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不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过去的经验。
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它们会时刻影响人们的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思维定势
2.举几个思维定势的例子
1、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
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定势,它们才没有能走出囚室。
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在偶然当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2、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请你回答:这两个吵
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
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扩展资料: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依赖,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
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这就是思维定势的局限性。
在我们处理生活交往中一些问题时,如果我们能通过批判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坚定态度、敢于怀疑的大胆精神,可以对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思维定势。
3.举几个思维定势的例子
你做题时,发现有到题似曾相似,就做错了
伽利略的自由下落实验
所谓定势思维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
思维定势可能会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中学生学习物理时,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因而造成物理问题得不到正确地解决。
如中学生会将过去解题的成功经验错误地用于貌似旧问题的新问题,一些杂志上所谓的“上当题”多是属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上当。
跳跃式思维是指一种不依逻辑步骤,直接从命题跳到答案,并再一步推而广之到其他相关的可能的一种思考模式。
这种思考模式在部份资优学童或自闭学者身上很常见,而随著因特网的普及,这种思考模式更慢慢成为了主流。
因此,现时对这种称呼有另一种叫法,叫作选单式思考。
跳跃式思考在过去一直都在学校被忽视,甚或被老师刻意压抑。
当时的老师认为,没有因由的想到答案,会打击有序的思考模式,并养成学生寻求侥幸的心态。
到后来随著水平思考及批判式思考的推倡,教育界对这种独特的思考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以改变了应对方法。
通常教师会利用后设认知思考(Metacognitiveapproach)来鼓励学
生回想求得答案的过程,或刻意要求他们帮助其他能力较逊的同学求得同样的答案。
这样做,除了不会把他们原有的思考模式消磨掉以外,亦可帮助他们了解其他人的思考模式,从而帮助他们与其他人的相处和沟通。
4.名人突破思维定势之举的例子
思维定势的例子,天才也需要突破思维的障碍思维定势例子一:拿破
仑滑铁卢兵败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
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
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转手拍卖。
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思维定势例子二:心算家伯特·卡米洛的故事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
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了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___”“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火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5.关于思维定势的故事有哪些
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
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变化所谓思维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
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头做出敲击的样子。
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
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
”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
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得理不饶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要答错,因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
实际上,修理工所说的受教育多与不可能聪明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势。
这种思维定势会束缚人的思维,使思维按照固有的路径展开。
楼上的回答网上一搜就有我就不粘在上面了。
6.克服思维定势的例子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克服定势的名言!
比如说,凡事留三分。
说话说七分,留三分。
看事情,要对立着看。
做事情,要自己权衡利弊,再开始做。
等等等等,思维定势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但是你可以想一下,古代那些君王,他们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呢?因为他们都具备一点。
那就是尽量的避免先下结论。
(就算他们听说有哪个大将军要背叛自己,首先都得查明了)
如果他们不具备这种素质,那么就会容易中反间计。
等等。
他们也就不可能成就霸业。
所以说,克服定势主要还是靠“见识”和知识。
知识渊博了,看很多事就不会那么狭隘,那么死板。
对不对。
如果你不读书,别人说世上有鬼,那你肯定丝毫不会怀疑,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克服定势,也就是一个人思想修为的高低,修为高了,看东西就不会那么浅显,也不会相信道听途说的东西。
7.因打破定势思维而成功的事例
因打破定势思维而成功的事例:
一、电扇的故事
日本日立公司在北海道有一家专门制造电扇的工厂,由于产品单调,销路不好,一直亏损。
该工厂的经理发现在这里很多农民靠塑料大棚
种植农作物,而大棚需要换气用的风扇,因此就自作主张生产其换气扇。
一次,日立的总裁来到这里考察,看见此"不务正业"的现象,就问是怎么回事。
该经理很巧妙地答道:这也是电扇啊。
总裁没太在意。
结果若干年过去了,该工厂一跃成为日本唯一一家专营各类工业用风扇的唯一厂家!
二、高斯的故事
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
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
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
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
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
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
老师惊诧不已。
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
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三、地图的故事
一天早上,一位贫困的牧师,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的注意力,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许诺说:“小约翰,你如果能拼起这些碎片,我就给你二角五分钱。
”牧师以
为这件事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没有十分钟,小约翰便拼好了。
牧师:“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小约翰很轻松的答道:“在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
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着给了儿子二角五分钱。
四、鬼谷子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代着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
其方法别具一格。
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
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
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
意为百(柏)担有余(榆)。
十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
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
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五、哈利的故事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
但每次看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
有一天,哈利的脑瓜里诞生了一个想法:向每一个买票的人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
但老板不同意这个“荒唐的想法”。
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作担保,
恳求老板让他试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工资里扣,如果赢利自己只拿一半。
于是,以后的马戏团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的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
在哈利不停地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们进场后,小哈利就开始叫卖起柠檬冰等饮料。
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8.列举一个突破思维定式的例子
(1)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了270度,请问,这时它的尾巴指向哪个方向?
(2)你能否把10枚硬币放在同样的3个玻璃杯中,并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都为奇数?
(3)天花板下悬挂两根相距5米的长绳,在旁边的桌子上有些小纸条和一把剪刀,你能站在两绳之间不动,伸开双臂双手各拉住一根绳子吗?
(4)玻璃瓶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喝到瓶里的橘子水?
(5)钉子上挂着一只系在绳子上的玻璃杯,你能既剪断绳子又不使杯子落地吗?(剪时,手只能碰剪刀)
(6)有10只玻璃杯排成一行,左边5只内装有汽水,右边5只是空杯.现规定只能挪动两只杯子,使这排被子变成实杯与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动两只杯子啊?
(7)有一棵树,树下面有一头牛被一根2米长的绳子牢牢的栓住鼻子,
牛的主人把饲料放在离树恰好5米之外就走开了.牛很快就将饲料吃了个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饲料的?
(8)一只网球,使它滚一小段距离后完全停止,然后自动反过来朝相反方向运动,既不允许将网球反弹回来,又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打击它,更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把球系住.怎么办?
1,朝下
2,再加一枚放就ok,因为没说杯子里面一共只能有10个.
3,先拉住一根在走过来拉住另外一根,站在中间不动就ok.
4,把木塞推进去.
5,减一节多出来的绳子头.
6,将2,4个杯子的水到进7,9.
7,牛没有被栓在树上.
8,用翘翘板原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