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1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材中占有的比重
钢琴传入我国有百余年的历史,虽然,相比于西方钢琴音乐三百多年的积淀,中国钢琴作品的曲目相对较少,钢琴教材也不够完善。但是,钢琴教师还是应该充分利用中国钢琴作品的现有资源,尽可能地确立其在钢琴教学中应有的比重,以推动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以1915年赵元任创作并公开发表于《科学》杂志创刊号的《和平进行曲》为起点标志,迄今为止,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陆续出版了大约千首。这千余首的中国钢琴曲,形成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独有风格特色,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具有教学价值的作品,其中涵盖了练习曲、复调、乐曲等多种音乐类型,现分别介绍如下。
1.1 中国钢琴练习曲教材
中国音乐有自己的音阶、调式,有自己的和声和复调手法,因此,中国钢琴曲包含许多西方乐曲没有的弹奏技术与表现手法,这些都需要中国钢琴练习曲来做技术上的支持与准备,因此,中国练习曲的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的作曲家和钢琴教育家创编过的练习曲,主要训练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音阶、琶音、和弦。比如杜鸣心的《练习曲》,倪洪进的《钢琴练习曲四首》,赵晓生的《音乐会练习曲六首》(包括《焊花闪闪》《铁锤铮铮》《银梭织锦》《滇湖琴声》《苗岭笙舞》《冀北笛声》),张晨的音乐会练习曲《雨》,薛维恩的《中国五声音阶钢琴练习曲》(共有10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国风格未署名的练习曲,被收集在各种钢琴教材中,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级钢琴曲集》(一)中国作品辅助教材中,共有18首无标题的练习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钢琴初级教材》(二),其中共有13首未署名的練习曲;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出版的《中国儿童钢琴新教程》中有十多首练习曲。这些练习曲的程度大约相当于车尔尼作品599的程度,适合初级阶段的钢琴练习。
1.2 中国钢琴复调教材
一些较简单的中国复调作品,采用广大群众熟悉的民歌旋律为主题,可以在初级程度的钢琴教学中使用,如,王震亚的《沂蒙山小调》、陈静荠的《浏阳河》、
黎英海的《盼红军》《花鼓调》、陈铭志的《子弟兵与老百姓》等。另外,还有一些程度较高的复调乐曲有陈铭志的两首《序曲与赋格》、储望华的《前奏曲六首》、罗忠镕的两套《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汪立三的《赋格曲》等。
1.3 中国钢琴乐曲教材
优秀的中国钢琴乐曲可供选择的空间较大,包括不同音乐体裁的变奏曲、协奏曲、改编曲等等,可用作不同程度教学的教材。
(1)《少年儿童钢琴曲选》中国作品集(1949—1979),中国音乐家协会1979年选编出版,共有两套。
(2)《儿童钢琴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共有曲目9l首。
(3)《中国钢琴名曲曲库》,魏廷格主编,由魏廷格、李明俊、许明共同编订,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题名。这套“曲库”是我国第一套比较系统、内容丰富的中国钢琴曲集,一共四卷,95部作品(其中包括组曲),可供独奏用的有140多首。
除以上所列举的钢琴教程外,还有难度较大的钢琴独奏作品,如,黎英海《夕阳箫鼓》,谢耿《霓裳舞衣曲》,王建中《百鸟朝凤》,权吉浩《组曲——“长短”的组合》,汪立三《东山魁夷画意》,赵晓生《太极》等等。
2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1 有助于拓展演奏技法
中国钢琴作品在旋律、和声、调式、音阶、律制上的民族特点,决定了它多样化的弹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因此,弹奏中国钢琴作品将非常有助于拓展演奏者的演奏技法。
例如,音色模拟就是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中考验与拓展演奏技法的重要环节:在《牧童短笛》要模仿笛声时,要求指尖触键简洁干脆,手腕平稳;在《夕阳箫鼓》中模仿鼓声自慢而快、自快而慢的同音重复弹奏时,应该用放松的手腕灵活颤动的奏法,弹出音色清脆的鼓点来;在《梅花三弄》中模仿古琴和古筝的泛音时,则要用手指的肉垫部分,似轻轻抚摸琴键;在《百鸟朝凤》中模仿大自然鸟鸣、蝉叫等声音时,应注重大量富有中国韵味的装饰音色彩……
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法不仅取决于演奏者的技术水平,更取决于音乐风格的正确理解与表现,我们要在西方钢琴音乐传统演奏方法的基础上,融合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内涵,不断开拓符合作品意境的演奏技法。
2.2 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钢琴作品中鲜明的旋律化特征、民族化的和声手段、独特的装饰音色彩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审美内涵。这些原本就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旋律,在钢琴如歌的演奏中,更显示出浓郁的民族特征,唤起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自豪感与继承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文化注重中和之美、含蓄之美、意境之美,这些审美取向都不自觉地蕴含在了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之中。比如,王建中根据古琴曲改编的《梅花三弄》就运用深沉、中庸的旋律,生动地表现出宁静致远、深邃淡雅的意境;又如黎英海根据琵琶古曲改编的《夕阳箫鼓》,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和流畅多变的节奏,完美地表现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江山多娇,风景如画”的意境。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也只有被打上了中国民族韵味的烙印,才能真正地屹立于世界钢琴音乐之林。
只有一个热爱本民族的钢琴家,才是一个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音乐家。中国的钢琴音乐教育,一定要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地位,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3 结语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音乐教学中重要地位的建立与巩固,需要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得到重视。物质方面的重视就是要完善中国钢琴作品教材体系,精神方面的重视就是要真正意识到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就是从这个思路着手进行论述的,期望有助于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12-20.
[2] 高艺.重视和提高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地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222-225.
[3] 苏诗洋.论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黄河之声,2012(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