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顺风呼
见者远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推
闻者彰
论
(一般的自然条件)
顺风而呼
一般人
通过学习
假舆马 假舟楫
致千里 绝江河
善假于物
推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 论 基础上改进创造)
善假学习
君子
达到目标
全文讲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态(学习能改变自己)
己,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受绳”“就砺”指学习的过程, “直”“利”是学习的结果(学习能规范 自己)
则知 明而 行无 过矣
全文讲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作者介绍
(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因避汉 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 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 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 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 的学生。
(比喻)
冰寒于水
知明行无过
(比喻)
B、改变自己:輮以为轮 C、 规范自己: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背诵技巧 3、学习的作用是什么?
弥补自己: 登高博见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善假于物也 (反复设喻)
背诵技巧
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应该持什么态度?
要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不积水流
要坚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荀子》介绍
《荀子》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赵国人荀况所著。 该书继承了春秋以来的唯物主义传统,吸收了儒家、墨家、法家的部分思想,内容 比较完整,是集先秦唯物主义之大成的著作。全书共32篇,其中《天论》、《天 制》、《非相》等篇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提出“天行有常”(万物运动有客观 的规律)、“天地合,万物生”的思想,批判了天命观和迷信思想;《解蔽》《正 名》等篇阐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王制》《隆礼》等篇提出了“隆 礼重法”的政治理论;《性恶》《修身》《劝学》等篇阐述了社会伦理思想和教育 思想;《非十二子》则是对先秦诸子学求思想的批判性的总结。
鳝(shàn) 螯(áo)
全文讲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①君子:此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动词,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全文讲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关于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 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 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 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关于设喻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2)设喻方式 多样:
3、以为妙绝
3、到了极点
4、佛印绝类弥勒
4、非常
5、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横渡
望:1、吾尝跂而望矣 2、日夜望将军至 3.先达德隆望尊 4、适冬之望日前后
1、眺望 2、盼望 3、名望 4、农历每月十五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 于此 焉: 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语助词,无义
3、寡人之于也尽心焉耳矣 语助词,无义
用心专一。
从《劝学》看《荀子》的特色
1
用博喻(集中许多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
论述问题)
2 采用对比,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 鲜明对比,增强文字说服力。
3 句式整齐,在排偶中适当的夹进散句,文气流畅 而不呆滞。
一词多义
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停止 2、隔绝
(递进连词 而且)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顺承连词 就)
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转折连词 却)
吾尝终日而思矣
(修饰连词 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假设连词 如果)
通假字
1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zhì,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荀子思想
教育家荀子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 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 和学习。
荀子思想
教育家荀子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 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 和学习。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 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 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 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 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劝学》
荀子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十课
新课导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 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 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题目解析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 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 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 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①正面设喻, ②正反设喻, ③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背诵技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比喻?
A、提高自己:青出于蓝
于:从\比 而:却,表转折关系 为:凝结成 中:符合 輮:使……弯曲 虽:即使 有:又 暴:晒 则:那么 金:金属 刀剑等 就:靠近 砺:磨刀石 而:并且 日:每天 知:“智”,智慧
全文讲解
蓝 加工 青
胜于
水 冷冻 冰
寒于
直木 輮 轮
木 金
绳 砺
直 利
引申 推 论
人
客观事物 变化过程发展、提高
学习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副词作动词 金就砺则利
词类活用
日:每日。 上、下: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 (指在地下)
水:游水
輮:使……弯曲
就:靠近接近
金就砺则利
焉:于此\句末语气词 而:表承接 跬(ku ǐ ):半步 无以:没有用来
锲(q i è):刻 舍:放弃 镂:雕刻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上:向上向下 名作状 黄泉:地下水 一:专一 躁:不专心
全文讲解
译文: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 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那就会得到最高的智 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 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 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 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 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 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内心浮躁。
听读课文
中(zhòng) 輮(róu)
舆(y ú)
有(yòu) 槁暴( gǎo pù)
砺(lì) 参省(cānxǐng)
须臾( yú) 跂 ( qǐ ) 楫(jÍ)
生(xìng)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驽( nú ) 锲( qiè )
镂( lòu ) 跪(guì)
➢思考: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的方法、态度
➢思考:第4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方法的?
学 积累
习
的
方 法
坚持
、
态
度 专一
4个比喻
4个比喻 2个比喻
比喻论证 正反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文章结构
第 一段,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阐述学习的意义:提高\改变自己 第三段,阐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根本方法:不断积累;锲而不舍;
(1)介词结构后置
特殊句式
①取之于蓝 ②而青于蓝 ③而寒于水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 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专一:蚓--用心一也 蟹--用心躁例
正反 对照 反复 设喻
再见
善假于物也。
而:表修饰关系 跂:提起脚后跟
而:但是 疾:强 彰:明显显著
假:借助利用 致:到达
水:游泳
绝:横渡 生:“性” 善:擅长
全文讲解
译文: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 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 手臂并没有更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 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 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 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 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提高、发展
引申 推 论
人
客观事物 人工改造改变原来状 况
博学
知明而行无过
填表
比
比喻
吟
所隐含的道理
结论
喻
青出于蓝
事物经过自然的作用或人为的加工,性质
君
论
将发生变化,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 子博
证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冰寒于水
过后天学习,其思想道德境界及智力发展程度 学而
将高于学习之前(学习能提高自己)
日参
輮木为轮
人的素质提高后,不会再退回到原来的状 省乎
非蛇蟮之穴 无可寄托者 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古今异义
古:金属刀剑,泛指所有金属 今:专指黄金(词义缩小)
古:托身、安身 今:把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古:鸟兽的爪和牙齿 今:帮凶、走狗
古义:地下水 今义:阴间
固定格式的语句
① “ 以 为 … …” “ 以 为 ” 是 “ 以 之 为 ” 的 省 略 , 现 代 汉 语 义 为 “ 把 它 做 成 … …” 例句:輮以为轮 ② “ 无 以 … …” 相 当 于 现 代 汉 语 的 “ 没 有 用 来 的 … …” 或 “ 没 有 用 来 … … 的 办 法 ” , 与 “ 有 以 … …” 相 对 。 例句: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一词多义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盘骨之强
强健有力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竭力、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强盛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于 善假于物也 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
从 比 引出对象 被
一词多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 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 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 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 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 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 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 “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