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视频接口简介7.2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视频接口简介
我们经常在家里的电视机、各种播放器上,视频会议产品,视频输入/输出接口上看到很多视频接口,这些视频接口哪些是模拟接口、哪些是数字接口,哪些接口可以传输高清图像等,下面就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目前最基本的视频接口是复合视频接口、S-vidio接口;另外常见的还有色差接口、VGA接口、DVI接口、HDMI接口、USB接口。

1. 复合视频接口
接口图线材图
简要说明
复合视频接口也叫AV接口或者Video接口,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视频接口,几乎所有的电视机、影碟机类产品都有这个接口。

它是音频、视频分离的视频接口,一般由三个独立的RCA插头(又叫梅花接口、RCA 接口)组成的,属模拟接口,该接口由黄、白、红3路RCA接头组成,其中的V接口连接混合视频信号,为黄色插口黄色接头传输视频信号,L接口白色接头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R接口红色接头传输右声道音频信号。

AV复合视频接口实现了音频和视频的分离传输,这就避免了因为音/视频混合干扰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但由于AV接口的传输仍然是一种亮度/色度(Y/C)混合的视频信号,仍然需要显示设备对其进行亮/色分离和色度解码才能成像,这种先混合再分离的过程必然会造成色彩信号的损失,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也会有很大的机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最终输出的图像质量。

信号保真度相对较好。

图像品质影响受使用的线材影响大,分辨率一般可达350-450线,不过由于它是模拟接口,用于数字显示设备时,需要一个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的过程,会损失不少信噪比,所以一般数字显示设备不建议使用。

技术要求
电气特性
视频电气特性见表1。

表1 外部复合视频接口互连配接电气特性标称值
模拟音频
单声道
单声道表示单路音频信号。

符号标志:“音频”或“Audio”,接口端子的颜色为白色。

双声道
双声道包含左声道、右声道两路音频信号。

符号标志和接口端子的颜色如表2所示。

表2 双声道标志和接口端子标示
音频电气特性
音频信号接口的电气特性的标称值见表3
表3 电气特性
各声道模拟音频信号为各自并行的信号,一根电缆和端子只能传输其中一个信号。

连接端子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模拟音频接口应该采用同轴连接器类型的连接端子(包括插头和插孔)。

结构类型为圆型单触点同轴插座,同复合视频信号端子
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为圆型单触点同轴连接器插座,屏蔽层接地。

结构类型如图1所示。

图1 结构类型
2. S-Video接口
接口和线材图
简要说明
S接口也是非常常见的接口,其全称是Separate Video,也称为SUPER VIDEO。

S-Video 连接规格是由日本人开发的一种规格,S指的是“SEPARATE(分离)”,它将亮度和色度分
离输出,避免了混合视讯讯号输出时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

S接口实际上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亮度信号、两路视频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

同AV 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Y/C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但S-Video 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Cr 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Cb和Cr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
现) 。

而且由于Cr Cb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S-Video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甚远。

技术要求
连接规定及电气性能要求
连接规定及电气性能要求如表1所示。

色度和亮度信号的时间差
色度和亮度信号的时间差见图1。

|Ty-Tc|<30 ns
图1 75%PAL彩条信号绿/品红过渡处
色度和亮度信号的时间差
连接器
连接器类型
连接器类型为四接点圆形(Y/C)连接器。

针连接器和孔连接器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孔连接器安装在设备上,针连接器连接在电缆的两端。

结构尺寸
结构尺寸如图2和图3所示。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图3 孔连接器
AV音视频接口,S-VIDEO接口,耳机接口总的技术要求:
AV音视频接口,S-VIDEO接口,耳机接口的输入输出和负载要求:
幅度:
频率响应:
信号格式:
3. YPbPr /YCbCr色差接口
接口和线材图
简要说明
色差接口是在S接口的基础上,把色度(C)信号里的蓝色差(b)、红色差(r)分开发送,其分辨率可达到600线以上。

它通常采用YPbPr 和YCbCr两种标识,前者表示逐行扫描色差输出,后者表示隔行扫描色差输出。

现在很多电视类产品都是靠色差输入来提高输入讯号品质,而且透过色差接口,可以输入多种等级讯号,从最基本的480i到倍频扫描的480p,甚至720p、1080i等等,都是要通过色差输入才有办法将信号传送到电视当中。

由电视信号关系可知,我们只需知道Y、Cr、Cb的值就能够得到G(绿色)的值,所以在视频输出和颜色处理过程中就统一忽略绿色差Cg而只保留Y Cr Cb,这便是色差输出的基本定义。

作为S-Video的进阶产品,色差输出将S-Video传输的色度信号C分解为色差Cr和Cb,这样就避免了两路色差混合译码并再次分离的过程,也保持了色度信道的最大带宽,只需要经过反矩阵译码电路就可以还原为RGB三原色信号而成像,这就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视频源到显示器成像之间的视频信号信道,避免了因繁琐的传输过程所带来的影像失真,所以色差输出的接口方式是目前最好模拟视频输出接口之一。

技术要求
3.1 视频扫描格式
部分支持的模拟视频扫描规格如表1所示。

表1 模拟分量视频接口接口支持的视频扫描格式
信号格式
参数描述
隔行比扫描行数
行频
kHz
场频
Hz
幅型比
3.2YP B P R模拟分量视频信号
3.2.1 YP B P R模拟分量视频信号波形图
YP B P R模拟分量视频信号波形图如图1所示。

3.2.2黑电平和消隐电平
黑电平和消隐电平在本部分中是相同的,即为图1所示0V电平位置。

3.2.3信号通道
接口的三个通道用于传输特定的信号,如表2所示。

图1 Y、 P B、P R信号波形(100/0/100/0彩条示例)
3.3480I,480P,576I,576P格式的模拟分量视频信号
3.3.1 公式表示
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B-Y,R-Y)用公式表示如下:
Y=0.299R+0.587G+0.114B
B-Y=-0.299R-0.587G+0.886B
R-Y=0.701R-0.587G-0.114B
本条的Y、P B、P R信号是从R、G、B信号派生出来的
3.3.2Y信号
Y为亮度信号,它的幅度值范围在消隐电平0V到视频幅度峰值电平700mV之间。

黑白电平基准比为0。

它还包含了一个负的幅值为300mV同步脉冲,作为Y、P B、P R信号中唯一的同步基准。

3.3.3P B信号
P B信号为B-Y的幅度值除以一个比例系数:
P B =(B-Y)/1.772
通过以上变换以后,P B信号就在以消隐电平(即0V)为中心,最大峰值为±350mV的范围内。

P B信号是有正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符合如图1所示的同步要求。

在图1中,P B在箝位期内的直流电平是参考黑电平,电平值为0V。

3.3.4 P R信号
P R信号为R-Y的幅度值除以一个比例系数:
P R =(R-Y)/1.402
通过以上变换以后,P R信号就在以消隐电平(即0V)为中心,最大峰值为±350mV的范
围内。

P R信号是有正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符合如图1所示的同步要求。

在图1中,P R在箝位
期内的直流电平是参考黑电平,电平值为0V。

3.3.5 箝位与信号直流分量
图1所示的箝位期可以用做直流箝位基准。

直流偏移和信号的消隐电平定义相同,为
0V±1.0V。

3.3.6 分量同步
三个视频分量视频信号Y、P B、P R应该同步,彼此相差在±5ns以内。

3.3.7 行消隐和同步
在场消隐期之外的每个扫描行都可以分为有效行程期和行消隐期。

对于Y信号而言,行
消隐期包括一个负的行同步脉冲,其余部分处于消隐电平位置,可以用于信号的直流箝位。

表3给出了480I/576I/576P三种格式的视频信号行扫描时间规格,波形如图2所示。

a~f参数值见表3定义。

图2 Y信号行消隐期
要求µs
符号
参数测量位置
480I格式576I格式576P格式h 行周期额定值63.49 64 32
a 行消隐期50% 10.7~11.1 12±0.3 6.0±1.5
b 行消隐到水平参考点50% 1.5±0.1 1.5±0.3 0.75±0.15
c 水平参考点到行消隐结束50% 9.1~9.4 10.5 5.25
d 行同步50% 4.7±0.1 4.7±0.2 2.35±0.1
3.4 1080I,50Hz、1080I,60Hz、720P,50Hz、720P,60Hz格式的模拟分量视频信号
3.4.1 公式表示
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B-Y,R-Y)用公式表示如下:
Y=0.2126R+0.7152G+0.0722B
B-Y=-0.2126R-0.7152G+0.9278B
R-Y=0.7874R-0.7152G-0.0722B
注:本条描述的模拟分量视频信号是从R、G、B信号派生出来的。

3.4.2 Y信号
Y为亮度信号,它的幅度值范围在消隐电平0V到视频幅度峰值电平700mV之间。

黑白电平基准比为0。

它还包含了一个负的幅值为300mV同步脉冲,作为YP B P R信号中唯一的同步基准。

3.4.3 P B信号
P B信号为B-Y的幅度值除以一个比例系数:
P B=(B-Y)/1.8556
通过以上变换以后,P B信号就在以消隐电平(即0V)为中心,最大峰值为±350mV的范围内。

P B信号是有正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符合如图1所示的同步要求。

在图1中,P B在箝位期内的直流电平是参考黑电平,电平值为0V。

3.4.4 P R信号
P R信号: P R信号为R-Y的幅度值除以一个比例系数:
P R =(R-Y)/1.5748
通过以上变换以后,P R信号就在以消隐电平(即0V)为中心,最大峰值为±350mV的范围内。

P R信号是有正负极性的视频信号,符合如图1中所示的同步要求。

在图1中,P R在箝位期内的直流电平是参考黑电平,电平值为0V。

3.4.5 箝位与信号直流分量
图1所示的箝位期可以用做直流箝位基准。

直流偏移和信号的消隐电平定义相同,为
0V±1.0V。

3.4.6 分量同步
三个视频分量信号Y,P B,P R应该同步,彼此相差在±5ns以内。

3.4.7 行同步信号
行同步信号为三电平信号,如图9所示。

a~f定义见表6。

图3 行同步信号波形
表6 同步信号的电平和时序特征
符号参数
要求
1280×720p
60Hz
1280×720p
50Hz
1920×1080i
1125/60Hz
1920×1080
i
1125/50Hz
1920×1080i
1250/50Hz
a
负行同步宽度
μs
44t+-3(64t+-2)
0.593±0.04
0.593±0.040
0.593±0.040
0.711±0.0
48
0.889±0.028
b 有效图像结束点
μs
88t+6-0(64t+-2)
1.185
+0.080/-0
1.185
+0.080/-0
1.185
+0.080/-0
1.422+0.09
7/-0
0.889+0.083/
-0
c
正行同步宽度
μs
44t+-3(64t+-2)
0.593±0.04
0.593±0.0400.593±0.040
0.711±0.0
48
0.889±0.028
表6(续)
3.4.8 场同步信号
场同步信号的波形如图10所示。

图4 1125/50I系统场同步信号波形
接口特性
特性阻抗
非平衡75 。

信号幅度
如图1所示,Y信号的幅值范围是-300mV至700mV;P B和P R信号的幅值范围是±350mV。

时间一致性
任何一对信号的时间应该一致,彼此间误差不能超过±5ns。

连接端子和电缆
通则
Y、P B、P R信号为三个并行的信号,一根电缆和端子只能来传输其中一个信号。

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连接端子。

连接端子
家用的视频设备可以采用RCA类型的连接端子(包括插头和插座),这是基本的配置。

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为圆型单触点RCA同轴插座。

结构尺寸
结构尺寸如图11所示。

注:同轴阴连接器与印制板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

图5 RCA连接器尺寸
连接端子的标识和颜色编号
连接端子的标识和颜色编号如表7所示。

通道编号信号分配端子的标识端子的颜色编号
通道1 Y Y 绿(Green)
通道2 P B P B蓝(Blue)
通道3 P R P R红(Red)
推荐使用由三根独立的、彼此绝缘的同轴线组成的电缆,而且每根同轴线都应该用非金属套管包住。

4 . VGA接口
接口和线材图
简要说明
VGA接口也叫D-Sub接口。

VGA接口是一种D型接口,上面共有15针,分成三排,每排五个。

VGA接口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

VGA接口传输的仍然是模拟信号,对于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设备中。

对于模拟显示设备,如模拟CRT显示器,信号被直接送到相应的处理电路,驱动控制显像管生成图像。

而对于LCD、DLP等数字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中需配置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在经过D/A和A/D二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

VGA接口应用于CRT显示器无可厚非,但用于数字电视之类的显示设备,则转换过程的图像损失会使显示效果略微下降。

技术要求
4.1 视频扫描格式
部分支持的模拟视频扫描格式如表1所示。

表4 视频扫描格式
信号格式参数描述
4.2 支持的计算机显示格式
有计算机显示功能的应至少支持以下的一种,并应向下兼容其他显示格式。

—— VGA-640×480;
—— SVGA-800×600;
—— XGA-1024×768;
—— SXGA-1280×1024;
—— UXGA-1600×1200。

RGB视频信号
定义
RGB模拟基色视频信号是具有相同带宽,经过伽马校正的红、绿、蓝原色信号。

信号中包含同步脉冲信号和行场消隐信号。

R、G、B信号同步产生并携带同时生成的图像信息。

信号通道
RGB信号接口的三个分离通道用于传输特定的信号,如表2所示。

表5 视频信号通道
当使用复合RGB信号时,建议至少在绿通道上加载同步信号;也可以将同步信号与RGB 信号分离传输。

4.3 信号格式
4.3.1 视频信号接口时序参数
视频信号接口的时序参数如表3和表4所示。

表4(续)
4.3.2.1 720×480i, 60 Hz
720×480i,60 Hz的时序参数如图1所示。

这个格式使用4:3图像幅型比。

注:这个时序基于EIA/CEA-770.2,但有几个区别。

EIA/CEA-770.2具有复合同步,而本格式使用分开的同步信号,因此在场同步期间消除了对锯齿波的需要。

EIA/CEA-770.2使用常规时钟,而本格式采取象素双倍时钟,以便满足接口的最低
时钟速度要求。

图6 720×480i,60 Hz的时序参数
4.3.2.2 720×576i,50 Hz
720×576i, 50 Hz的时序参数如图2所示。

这个格式使用4:3图像幅型比。

注:除了场和行同步脉冲持续时间基于Rec.ITU-R BT.470之外,这个时序还基于GB/T 17953-2000。

图7 720×576i, 50 Hz的时序参数
4.3.2.3 720×576p, 50 Hz
720×576p, 50 Hz的时序参数如图3所示。

这个格式使用4:3图像幅型比。

注:这个时序基于ITU-R BT.1358。

图8 720x576p, 50 Hz的时序参数
4.3.2.4 1920×1080i,50Hz/60 Hz(1125行)
1920×1080i,50 Hz和1920×1080i,60 Hz的时序参数如图4和图5所示,这种格式使用16:9幅型比。

注:这个时序基于SMPTE 274M,但是有一个区别,SMPTE 274M使用复合同步,而本格式使用分开的同步信号,因此消除了对场同步期间锯齿波的需要。

a ~f 定义见表6。

图9 1125/60/2:1和1125/50/2:1系统场同步信号波形特征
HD
0行 2200个时钟
VD
图10 1125/60/2:1和1125/50/2:1系统分离行场同步信号时序
4.3.2.5 1920×1080i ,50 Hz (1250行)
对于1920×1080i ,50Hz 格式实施1250行隔行扫描,其时序参数见表5,行同步信号波形见图6,复合行同步时序见图7,复合帧场识别见图8,复合场消隐期间的信号时序见图9,分离行场同步信号时序见图10。

图11 1250/50/2:1系统的行同步信号波形
图12 1250/50/2:1系统的复合行同步时序(D/A变换之后,最后模拟消隐之前)
图13 1250/50/2:1系统的复合帧场识别
图14 1250/50/2:1系统复合场消隐期间的信号时序HD
88个时钟
0H 2200个时钟
5行
0行 624.5行 625.5行
图15 1250/50/2:1系统分离行场同步信号时序
4.3.2.6 1280×720p,60 Hz
4.3.2.6.1 采用分离同步信号的时序参数图
1280×720p,60 Hz采用分离同步信号的时序参数如图11所示,这种格式使用16:9幅型比。

注:这个时序基于EIA/CEA-770.3,但是有两个区别。

首先,EIA/CEA-770.3使用三电平同步,而本格式使用双电平。

规定实际的同步时间是该脉冲的下降沿。

其次,
EIA/CEA-770.3使用复合同步,而本格式使用分离的同步信号,因此消除了对垂直
同步期间锯齿波的需要。

图16 1280×720p,60Hz的时序参数(分离同步信号)
4.3.2.6.2 采用复合同步信号的时序参数图
1280×720p,60 Hz采用复合同步信号的时序参数如图12所示,这种格式使用16:9幅型比。

注:这个时序基于EIA/CEA-770.3,采用复合同步信号,使用三电平同步完成同步时序,规定实际的同步时间是该脉冲的上升沿。

图17 1280×720p,60Hz的时序参数(复合同步信号)
4.3.2.7 1280×720p,50Hz
5.3.2.7.1 采用分离同步信号的时序参数图
1280×720p,50Hz采用分离同步信号的时序参数如图13所示,这种格式使用16:9幅型比。

注:这个时序基于SMPTE 296M,但是有两个区别。

首先,SMPTE 296M使用三电平同步,而本格式使用双电平。

规定实际的同步时间是该脉冲的下降沿。

其次,SMPTE 296M
使用复合同步,而本格式使用分离的同步信号,因此消除了对垂直同步期间锯齿波
的需要。

图18 1280×720p,50Hz的时序参数(分离同步信号)
4.3.2.7.2 采用复合同步信号的时序参数图
1280×720p,50Hz采用复合同步信号的时序参数如图14所示,这种格式使用16:9幅型比。

注:这个时序基于SMPTE 296M,采用复合同步信号,使用三电平同步完成同步时序,规定实际的同步时间是该脉冲的上升沿。

图19 1280×720p,50Hz的时序参数(复合同步信号)
4.3.3 同步信号要求
对格式为1280×720p,60/50Hz、1920×1080i,60Hz/1125、1920×1080i,50Hz/1125和1920×1080i,50Hz/1250的复合同步视频信号,其行同步信号为三电平信号,如图15所示。

a~f定义见表6。

图20 行同步信号波形
表9 同步信号的电平和时序特征(见图4和图15)
符号参数
要求
1280×720p
60Hz
1280×720p
50Hz
1920×1080i
1125/60Hz
1920×1080
i
1125/50Hz
1920×1080i
1250/50Hz
a 负行同步宽度μs
44t+-3(64t+-2) 0.593±0.04
0.593±0.0400.593±0.0400.711±0.0
48 0.889±0.028
b 有效图像结束点
μs
88t+6-0(64t+-2) 1.185
+0.080/-0
1.185
+0.080/-0
1.185
+0.080/-0
1.422+0.09
7/-0 0.889+0.083/
-0
c 正行同步宽度μs
44t+-3(64t+-2) 0.593±0.04
0.593±0.0400.593±0.0400.711±0.0
48 0.889±0.028
d 箝位周期μs
132t+-3 1.778±0.04
1.778±0.040 1.778±0.040
2.133±0.0
48
1.833±0.042
e 有效图像起始点
μs 192t+6-0
2.586+0.080
/-0
2.586+0.080/-
2.586+0.080/
-0
3.103+0.09
7/-0
2.667+0.083/
-0
f 上升/下降时间
μs 4t+-1.5
0.054±0.02
0.054±0.0200.054±0.0200.065±0.0
24
0.0555±0.02
1
Sm 负脉冲幅度 mV 300±6300±6300±6300±6300±6 Sp 正脉冲幅度 mV 300±6300±6300±6300±6300±6
V 图像信号幅度 mV 700 700 700 700 700
-场逆程行30 30 22.5 22.5 85 接口特性
特性阻抗
非平衡75Ω。

信号幅度和极性
RGB信号与同步信号复合时(至少在绿通道上加载同步信号):
a) 其波形见图16;
b) RGB信号:700mVp-p,正极性,75Ω;
c) 复合同步信号:±300mV。

图21 复合同步信号
RGB信号与同步信号分离时
a) RGB信号:700mVp-p, 正极性,75Ω;
b) 行同步信号(HD):300mVp-p,TTL电平,负极性,高阻;
c) 场同步信号(VD):300mVp-p,TTL电平,负极性,高阻。

直流分量标称值
黑电平为0V电平位置或交流耦合输出。

时间一致性
任何一对信号的时间应该一致,彼此间误差为±5ns。

连接端子和线缆
连接端子
小D形15针接口连接端子(包括插头和插座)。

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为小D形15针连接器。

结构尺寸
小D形15针连接器
小D形15针连接器结构尺寸须满足小D形15针连接器标准要求。

连接端子的信号分配
小D形15针孔座连接器
小D形15针孔座连接器的示意图与针脚分配如图17和表7所示。

图22 小D形15针孔座连接器
图23 小D型15针连接器的尺寸图
表7 小D形15针孔座连接器针脚分配
插孔编号分配插孔编号分配
1 红色视频9 保留
2 绿色视频10 逻辑地线
3 蓝色视频11 保留
4 保留12 I2C数据(SDA、DDC1/2B)
5 DDC地线13 行同步HD
6 红色视频地线14 场同步VD
7 绿色视频地线15 I2C时钟(SCL、DDC2B)
8 蓝色视频地线
小D形15针接口
小D形15针接口推荐使用两端附加磁环的15芯彼此绝缘的75 同轴线组成的屏蔽电缆,电缆应用非金属套管包住。

5.DVI,HDMI接口
DVI 接口图,线材图
简要说明
DVI全称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它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DDWG (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

它是以Silicon 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

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

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

一个DVI显示系统包括一个传送器和一个接收器。

传送器是信号的来源,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PCB上;而接收器则是显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
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图象。

显示设备采用DVI接口具有主要有以下两大优点:
速度快
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数字→模拟→数字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

画面清晰
计算机内部传输的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使用VGA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器的话就需要先把信号通过显卡中的D/A(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模拟信号线传输到液晶内部还需要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再一次转变成数字信号才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图像来。

在上述的D/A、A/D转换和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信号的损失和受到干扰,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甚至显示错误,而DVI
接口无需进行这些转换,避免了信号的损失,使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目前的DVI接口分为两种:
一个是DVI-D接口,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接口上只有3排8列共24个针脚,其中右上角的一个针脚为空。

不兼容模拟信号。

另外一种则是DVI-I接口,可同时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

兼容模拟幸好并不意味着模拟信号的接口D-Sub接口可以连接在DVI-I接口上,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转换接头才能使用,一般采用这种接口的显卡都会带有相关的转换接头。

HDMI to DVI-D转接头: HDMI to DVI-D转接线:
DVI接口虽然是一种全数字化的传输技术,但是在开发之初,其最初目标就是要实现高清晰、无损压缩的数字信号传输。

由于没有考虑到IT产品和AV产品融合的趋势,DVI标准过分偏重于对计算机显示设备的支持而忽略了对数字平板电视等AV设备的支持。

同时,对于一直关注盗版问题的好莱坞出版商们,DVI接口也没有提供他们所关心的版权防盗功能。

因此从最后的结果来看,DVI接口虽然成功的实现了无损高清传输这一目标,但是过于专一的定位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整体性能的落后。

下面我们看看DVI接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 DVI接口考虑的对象是PC,对于平板电视的兼容能力一般。

* DVI接口对影像版权保护缺乏支持。

* DVI接口只支持计算机领域的RGB数字信号,而对数字化的色差信号
无法支持。

* DVI接口只支持8bit的RGB信号传输,不能让广色域的显示终端发挥出最佳性能。

* DVI接口出于兼容性考虑,预留了不少引脚以支持模拟设备,造成接
口体积较大,效率很低。

* DVI接口只能传输图像信号,对于数字音频信号的支持完全没有考虑。

由于以上种种缺陷,DVI接口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

因此,无论是IT厂商,平板电视制造商,还是好莱坞的众多出版商,都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能满足未来高清视频行业发展的接口技术,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才促使了HDMI标准的诞生。

由于DVI接口采用的越来越少,因此主要介绍HDMI接口
HDMI接口
接口和线材图
简要说明
HDMI的英文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中文的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达5Gbps的数据传输带宽,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高分辨率视频信号。

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

应用HDMI的好处是:只需要一条HDMI线,便可以同时传送影音信号,而不像现在需要多条线材来连接;同时,由于无线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能取得更高的音频和视频传输质量。

对消费者而言,HDMI技术不仅能提供清晰的画质,而且由于音频/视频采用同一电缆,大大简化了家庭影院系统的安装。

2002年的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7家公司成立了HDMI组织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字视频/音频传输标准。

2002年岁末,高清晰数字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Digital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 1.0标准颁布。

与DVI 相比,HDMI可以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并增加了对HDCP的支持,同时提供了更好的DDC可选功能。

HDMI支持5Gbps的数据传输率,最远可传输15米,足以应付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

此外HDMI支持EDID、DDC2B,因此具有HDMI的设备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信号源和显示设备之间会自动进行“协商”,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视频/音频格式。

HDMI在针脚上和DVI兼容,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封装:HDMI 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标准,它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HDMI 具有多余的带宽,可在不远的将来长期加入新技术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