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古诗三首诗词理解(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作者通过所观之景,表现了大海的辽阔壮观和生命活力;接着又通过所想之境,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
(2分)
2、诗中点明观沧海地点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诗中总写大海全景句子的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诗中“澹澹”的意思是水波摇动的样子。
5、本诗以“观”字总领全篇,借大海辽阔壮观的景象,表达诗人得胜归来的
壮志豪情。
6、诗中的“星汉”指的是银河。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2分)
A.诗歌首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
B.“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奸雄”的形象。
C.诗歌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
D.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2分)
A.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水何澹澹”两句勾勒出大海壮丽的景象。
C.“日月之行”四句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D.诗人借大海抒写了自己高远的抱负。
9.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这几句为沧海美景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
B.描绘了眼前大海正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C.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D.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气度。
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2分)
A.开头两句流露出诗人兴奋而庄严的心情。
B.“水何澹澹”两句总体上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丛生”四句描绘了沧海上山岛的具体景象。
D.最后两句是古体乐府诗结束时的“套语”。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是指现在的山东地区。
2.诗中“岱宗”是指泰山,诗中“造化"的意思是大自然。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早(朝)到晚(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4、解释“造化钟.神秀”句中加点“钟”字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5、诗歌的语言精炼而蕴含无穷的意味,品析“阴阳割昏晓”一句中“割”字的妙用。
______“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陡峭,高与天齐的形象。
6、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联说说对偶修辞的特征。
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荡胸”和“决眦”为动宾短语,“生”与“入”为动词,“层云”和“归鸟”为偏正短语。
7、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陡峭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8.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
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
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读来催人奋进。
9.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作者在诗中描写了自己眼里的泰山,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诗的前三联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一联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C.诗的尾联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因此一直激励着历代力争上游的人们。
D.全诗意境开阔,格调高昂,抒发了诗人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10.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问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1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近距离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式说泰山很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12、对诗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适合
2、诗中“西子”是指西施。
后来人们把“西湖”又叫作西子湖。
3、诗中“潋滟”的意思是波光闪动的样子。
4、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5.全诗表达的情感是热爱与赞美西湖。
6、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
A.“潋滟”描写了西湖晴天波光闪闪的水光。
B. “空蒙”描写了西湖雨后迷迷茫茫的山色。
C. “西湖”和“西子”都有婀娜多姿的神韵。
D. “淡妆”和“浓抹”指西湖的晴姿和雨态。
8、对诗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
A.诗人边饮酒边赏西湖的两种风光。
B. 诗中描绘了西湖的具体景物。
(湖光山色的景致,给人的整体印象。
)
C. 诗人给西湖赋予了生命之美。
D. 诗人非常热爱西湖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