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厌学心理分析与纠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校生厌学心理分析与纠正
林树绵
(广东省汕头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汕头)
当今一些技校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中的一些学生存在严重厌学的问题,这种现状若得不到有效解决,技校要实现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摸清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方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技校生厌学心理纠正方法
一、技校生厌学现状及影响
长期以来,总有一部分技校生不喜欢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当中不少人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

迟到、早退成了家常便饭,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又不好好完成作业,对学习成绩抱无所谓的态度。

他们不服从学校的管理,破坏课堂纪律,与老师顶撞;甚至旷课、逃学、辍学,令学校非常头疼。

学生一旦产生厌学心理,对本人、班级、学校乃至家庭、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方面,厌学生由于其对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加之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整日生活在情绪不安的状态中;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由此可造成其他一系列问题:蓄发、抽烟、喝酒、上网、早恋,甚至斗殴、偷窃、恐吓勒索、参加不良组织。

厌学,不仅使这部分学生荒废学业,而且也影响其他同学,破坏整个班级、学校的学习氛围。

二、技校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心理方面的偏差
之所以有些技校生学习提不起劲头,关键在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心理上自己否定自己,失去了自信。

他们为何会自我否定?可能是由于他们原来因学习成绩不好,早就认定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了,因为以往他们的老师、父母都认为他们“笨”,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才”。

而进入技校后,由于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便进一步减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由此而养成了“混”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自我平衡能力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渴望独立,可是父母总认为他们是长不大的孩子,认为他们缺乏知识,缺乏社会阅历,总是喜欢“干涉”他们,由此进一步激化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不能安下心来读书,父母越管理,抵触对抗心理越强,这样后果可想而知;再者是挫折承受力低,他们属于新生的一代,生活无忧无虑,没有经过艰苦岁月的锤炼,不懂得学习的重要,不珍惜学习机会,觉得读书是为父母、老师而读的,不是为自己读的。

(二)教育方法的失当
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方法,对一名学生求学愿望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一般来讲,学校也想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学有所成,毕业能受到社会欢迎,但
问题在于有些学校教育管理方法、手段往往简
单化,治标不治本,对一些出现厌学问题的学
生不能好好关爱,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
作,这自然阻碍了他们的求学热情。

不容否
认,进入技工学校读书的人,不少学生原有的
语数英等基础科就没有学好,知识明显存在断
层;由于他们原来基础不好,加上技校必须注
重专业知识的讲解,而这些东西使他们的学起
来颇感费力,由此更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者,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不能深入钻研教
材,科学备课,上课不能以饱满的热情,用最合
适的方法,把知识深入浅出讲解,而是照本宣
科,上课不提问,不布置作业或布置作业而不
检查,自控力差的学生上课睡觉或看课外书或
玩手机或听MP3,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也不闻
不问,这样,怎能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家庭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孩子最早的老师是父母,教育子女是父母
的天职,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对孩子都能施以
良好影响。

可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愿望,但有些家庭家庭教
育方法不当,不知道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
趣,成绩有提高,不知道如何鼓励,成绩下降,
就知道对孩子耍脾气,由此耽误甚至毁了孩子
一生的事例不少。

家庭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影
响因素很多,诸如父母离异、父母关系紧张、父
母行为不良、父母对知识的认识不到位等等,
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四)社会不良氛围的影响
社会对技校生的歧视。

在一些人心目中,
技校生要么调皮、要么悟性差、要么读不进书,
“上大学,走高中,先重点,后普通,无可奈何先
进技校后打工”,这一句顺口流,多少映出了社
会上一些人对技校生的看法。

正因为这样一
种认识,极大地打击了技校生的自信心,使他
们产生自卑感,对前途感到迷茫。

另外目前社
会上出现的急功近利、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
不良风气也使技校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
想。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怎能调动技校生的
学习兴趣,让他们安心读书?
三、纠正厌学的方法
(一)优化学习环境,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要共同为
学生优化学习环境,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三者
目标形成一致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是育人的
摇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尽其所能,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要设置适当
的目标,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以形成其追求
上进的理念,尽力学好功课,掌握好应学技能。

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一生
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始教于家
庭之中。

”作为家长,要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文
化氛围,把自信、勤劳、坚毅、好学等良好品质
通过言传身教,转移到孩子身上,激发孩子的
学习兴趣。

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就业
体制改革,为技校生就业提供方便,创造实现
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让他们学好技术,真正
能有用武之地。

(二)唤起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知道主宰
自己命运的重要
自信,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人若缺乏
自信,理想信念的风帆就会被扯断,人生奋斗
的意志就会被摧残。

面对已失去对自身信心
的学生,学校也好,教师也好,要想尽一切办
法,挽回其自信。

教师要善于根据后进生的情
况,结合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具体环境,对
症下药,使其重拾自信。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
闪光点,通过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身价
值,有成功的体验和欢乐,通过自信心的树立,
给他们带来活力、带来希望,唤起其心灵深处
的自我进取意识。

(三)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拉近师生距离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高素
质的教师。

当代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
进者。

教师要想不把部分学生推进厌学的“火
坑”,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要成为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
师生相容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
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俗话说,“爱屋及
乌”。

技校生的年龄大体处于十六至十八岁之
间,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心理发育的转型期,其
思想比较活跃,可塑性也较强。

师生关系融
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欣赏他,学起来就会觉
得特别有劲,就会把老师当作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视老师为(下转第页)
99
卷调查。

在用人单位到来之前,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安排所需要的宣讲地点,笔试面试的地点,并将这些内容返回给用人单位和通知学生。

当用人单位来到学校后,及时和用人单位联系,帮助他们完成既定的工作。

同时为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对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估情况,掌握社会的最新需求,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3.建立用人单位档案。

在招聘结束后,运用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的调整提供信息,提高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也为用人单位的次年的招聘提供了可能性。

三、第三个“面向”:面向自己
这里的自己指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包括学生就业服务部门和辅导员等。

作为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第一人,辅导员更加需要全
面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1.辅导员必须加强对所带班级毕业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摸清学校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未就业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为今后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要特别关注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

辅导员需要把就业压力比较大的部分女生、心理不稳定、家庭困难和门路少的学生作为重点人群,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防止因就业而引发其他问题。

3.辅导员要加强学习,更新就业指导理念。

辅导员拥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也很熟悉,这是他们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提高辅导员对于就业指导信息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学习,不仅要掌握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咨询方法和技
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研究能力,成为就业指导的专家。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才能对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职业发展前景作出科学的前瞻性预测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是一项集综合性、全能型、前瞻性为一体的工作,要想切实提高就业率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作为高校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除了要认真耐心细心的工作外,更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就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申涛.求职忌犹豫不决[J ].心理与健康.
2006(
12)
(上接第96页)题的过程,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人们要创造性地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这种重组,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才能进行。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
1.打破传统桎梏,更新教育观念
实现传统教育方法的革新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方式下培育出来的大学生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改变。

第一,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要知道,大学学习不是简单的规规矩矩地听课和做练习,不能整天抱着几本教科书狂啃了,必须改变高中时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大学的知识不仅来源于上课教师的教授,更多的是自己的探索所得,应该独立自主,勇于探索。

第二,教师应该讲究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给学生平台、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感受自我。

2.提高现代信息的利用程度
网络技术的新发展,使得信息使用十分便捷。

但是新技术又带来了一些问题,大学生往往出于对网络游戏的好奇,沉迷于游戏之中,这对大学生搞好学习极为不利,严重阻碍了现代信息对大学生的利用程度。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教育学生自控,多去探索新知识,认识新世界,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内涵的大学生。

教师除了督促学生自控和引导其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时刻留心现代知识的变革,加强自身素养的培养,掌握新知识,努力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很多高校教师对于多媒体的教学课件的使用不是很熟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信息在教学中的使用,影响了上课的进程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这部分教师来说。

熟练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是重要的。

此外,学校要加强管理,积极更新系统,拓展教育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探索知识,多了解社会。

3.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是搞好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

第一,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更新,使其跟上时代步伐,发挥其固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借鉴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学会“如何学”的能力。

第二,作为教授者,其教学水平不仅局限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其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现代教师必须坚持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得现代大学生能够最大限度上理解其教授内容。

4.优化教育方式
优化教育方式,培养有用人才,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从学生方面来看,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善于学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不当的教学方法提出改革的建议;第二,教师作为授业解惑的主体,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件,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三,网络应由专业人员管理,简化程序,使学生和教师能最大程度的利用。

参考文献:
[1]黄敬宝.大学生就业难:呼吁高校教育体制改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2]梁夏宽.打破传统桎梏,更新教育观念
[J ].成功(教育),2007,(1)
[3]段春燕、马宏霞、郭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初探[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0)
注: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7Y B039
)(上接第127页)知心朋友,进而愿意听老师讲授的知识。

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反过来对老师也会看不顺眼,产生反感、不满、怨恨甚至不合作的对立心理,对其所讲的课程则可能干脆不学。

因此,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沟通,只有善于与学生沟通,才能了解学生,话说到学生心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

(四)强化竞争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掌握知识的动机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加剧了
我国的就业压力,技校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增强其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要让学生知道“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是市场经济的固有法则,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立足于社会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社会不变规律,技校学生只有化压力为动力,调整自身心态、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为此,学校可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资格证或职业上岗证的考试,通过考证,让学生多拿证件,而要拿到证件,不实实在在掌握各种专业
技能知识是不行的。

部分技校生的厌学心理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解决学生厌学心理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搞好的,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家长的共
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梅静.心理健康教育C 证教程[M ].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徐光兴学校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