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
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神奇的吸水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知道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吸水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海绵、纸巾、石头、木块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提问:“你们觉得水会吸进这些物体里吗?”
(2)邀请幼儿进行猜想和预测,引导幼儿关注吸水现象。
2. 新课导入(10分钟)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
(2)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4. 随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吸水现象运用到生活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
1. 《神奇的吸水现象》
2. 内容:
(1)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2)实验结果记录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吸水特性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
(1)组织幼儿进行家庭实践,观察生活中的吸水现象。
(2)开展科学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解析:针对此难点,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吸水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解析:教师应重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
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1. 教学设计: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提问:“你们觉得水会吸进这些物体里吗?”
解析:此环节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是帮助幼儿巩固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解析: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实验现象,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幼儿更好地将知识内化。
2.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解析:此环节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1. 板书设计:《神奇的吸水现象》;内容:(1)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2)实验结果记录表。
解析:板书应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幼儿在课后回顾时,能够迅速抓住核心内容。
五、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思考性。
1. 作业设计: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吸水特性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解析:教师应从幼儿的学习情况、课堂氛围、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
(1)组织幼儿进行家庭实践,观察生活中的吸水现象。
解析:此环节可以增强幼儿对吸水现象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开展科学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解析: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2. 语调亲切、热情,充满感染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引起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感受吸水现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深入讲解吸水现象,解答幼儿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应用能力。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2.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反馈。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有趣、贴近生活的情景,吸引幼儿注意力。
2. 以悬念式提问,激发幼儿好奇心,为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本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注重实践性和思考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反应,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本次教学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本次教学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幼儿能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但在课后反思中,要关注教学目标的细化,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本次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和思考性,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关注作业的难度,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完成。